一种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765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



背景技术:

医用敷料是包伤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让医用创面敷料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现有医用敷料主要有:天然棉纱布、合成纤维类敷料、发泡多聚体类敷料以及水胶体类敷料等。天然棉纱布可快速吸收伤口创面渗出液且生产加工过程比较简单,但通透性太高,容易使创面脱水,外界环境微生物容易通过,交叉感染的机会较高。合成纤维类敷料具有纱布一样的优点,如经济,并具有很好的吸收性能等,然而,这类产品同样具有纱布一样的缺点,如通透性高、对外界环境颗粒性污染物无阻隔等。发泡多聚体类敷料是一类经由高分子材料(PU)发泡而成的敷料,表面常覆盖一层多聚半透膜,具有快速而强大的渗出液吸收能力,但由于太强的吸收性能,对于低度渗出创面可能会影响到自身清创过程,且成本相对较高。水胶体类敷料,其主要成分是一种亲水能力非常强的水胶体——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CMC),与低过敏性医用粘胶,加上弹性体、增塑剂等共同构成敷料主体,其表面是一层具有半透性的多聚膜结构。这种敷料与创面渗出液接触后,能吸收渗出物,并形成一种凝胶,避免敷料与创面粘着,对外界颗粒性异物如灰尘和细菌具有阻隔性,但吸收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对于高渗出性创面,常需要使用其他辅助敷料来加强吸收性能,产品成本较高。

同时,上述现有医用敷料,基本都是有多层材料粘接而成,材料层之间容易脱落,结构稳定性差,对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包括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以及织结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线形支撑层,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采用苎麻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织物层、线形支撑层、第二织物层为采用经编工艺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线形支撑层中间还嵌设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采用棉麻纱线或棉麻纤维制成。

优选地,所述线形支撑层为往复或交织形成的竖立线型、交叉线型结构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表面上分布有一种或多种抗菌消炎成分。

优选地,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表面具有复数个网孔。

所述网孔为圆形、菱形或六边形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敷料,线形支撑层织结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第一织物层、线形支撑层、第二织物层为通过经编工艺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药物传导性和血液吸附性。进一步,第一/第二织物层采用苎麻纱线编织而成,苎麻纱线使用苎麻纤维纺出来的纱线,其本身具有抗菌抑菌的功效,同时还具有优越的吸湿性、透气性、防霉性以及耐磨性,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医用敷料的实用性。将苎麻纱线结合纺织工艺中经编三维立体结构应用于医用敷料,尚属首次。该医用敷料具有很高的实用化价值,且结构简单,易于规模生产,值得在业内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织物层;2、第二织物层;3、线形支撑层;4、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包括第一织物层1、第二织物层2以及线形支撑层3。线形支撑层3织结于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2之间。第一织物层1、线形支撑层3、第二织物层2为采用经编工艺构成的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2采用苎麻纱线编织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线形支撑层3中间还嵌设有吸附层4,吸附层4采用棉麻纱线或棉麻纤维制成。吸附层4用于增加医用敷料的导湿性,提高舒适度。线形支撑层3为往复或交织形成的竖立线型、交叉线型结构中的一种。线形支撑层3的线型结构有利于药物的传导。显然的,线形支撑层3的具体线型结构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设计。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2的表面具有复数个网孔,有利于血液的吸附。网孔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圆形、菱形或六边形一种或多种。第一织物层1、线形支撑层3、第二织物层2以经编工艺形成三维立体结构。该编织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了,因此不再赘述。

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2的表面上分布有具有一种或多种抗菌消炎成分的药物。该抗菌消炎成分以浸渍、喷涂或溅射等表面处理方法形成于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2的表面上。也可通过结合剂将抗菌消炎成分结合于第一织物层1和第二织物层2的表面。显然的,抗菌消炎成分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布于线形支撑层3内。但当分布于织物层表面时,更有利于抗菌消炎成分发挥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的织物层采用苎麻纱线制成。苎麻纱是用苎麻纤维纺出来的纱线,被世界誉为“中国草,中国宝”。具有抗菌抑菌功能。苎麻纤维吸湿透气性是棉纤维的3-5倍左右,同时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有益元素,具有抑菌、透气、凉爽、防腐、防霉、吸汗等功能,是世界公认的“天然纤维之王”。将苎麻纱线以及纺织工艺中经编三维立体结构应用于医用敷料,在现有技术中尚属首次。本实用新型人通过对有机苎麻以及纺织工艺的长期潜心研究,经过大量的实践,实用新型出该苎麻经编三维立体结构的医用敷料,该医用敷料,结合了苎麻纤维自身抗菌的特性,同时具有优越的稳定性和成型性,不易走形,便于使用,同时具有良好的药物传导性和血液吸附性。线形支撑层3中嵌设的棉麻纱线或棉麻纤维,进一步增强该敷料的导湿性,提高舒适度。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很高的实用化价值,且结构简单,易于规模生产,值得在业内推广。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