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74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



背景技术:

现临床颌面部患者在手术过后,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保护,避免颌面部手术创口感染病菌、引起炎症,而目前传统的方法普遍为采用带有消炎药物的纱布绑带,对患者颌面部进行缠绕,但此类方法,不仅对患者手术创口消炎效果性差,并且当纱布缠绕至患者颌面部后,便导致患者手术部位温度上升,从而极易造成病菌入侵及滋生,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严重隐患,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来解决目前传统采用纱布包裹颌面部手术部位,不仅消炎效果差且容易滋生病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包括底板、小型制冷机、冷气管、电磁阀、排气管、调节阀、药水罐、水泵、水管、雾化嘴、冷气袋、微型气压传感器、纱布,所述的小型制冷机位于底板顶部右侧,所述的小型制冷机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冷气管位于小型制冷机右侧,所述的冷气管与小型制冷机螺纹相连,所述的电磁阀位于冷气管左侧,所述的电磁阀与冷气管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气管位于冷气管底部右侧,所述的排气管与冷气管一体相连,所述的调节阀位于排气管中端,所述的调节阀与排气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药水罐位于小型制冷机顶部,所述的药水罐与小型制冷机螺纹相连,所述的水泵位于药水罐右侧,所述的水泵与药水罐螺纹相连,所述的水管位于水泵右侧,所述的水管与水泵螺纹相连,所述的雾化嘴位于水管末端端口处,所述的雾化嘴与水管胶水相连,所述的冷气袋位于排气管右侧,所述的冷气袋与排气管胶水相连,且所述的冷气袋贯穿于水管,所述的冷气袋与水管胶水相连,所述的微型气压传感器位于冷气袋内部,所述的微型气压传感器与冷气袋胶水相连,所述的纱布位于冷气袋内侧,所述的纱布与冷气袋活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顶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底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药水罐顶部还设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与药水罐紧配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药水罐内部下端右侧还设有管道,所述的管道与药水罐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管道与水泵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冷气袋左侧还设有第一绑带,所述的第一绑带与冷气袋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绑带左侧还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第一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冷气袋右侧还设有第二绑带,所述的第二绑带与冷气袋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绑带右侧还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第二绑带缝合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纱布放置在患者颌面部,再将冷气袋内侧贴合至纱布,然后将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分别顺着患者脸颊两侧穿过至患者后脑,并通过将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相互贴合,使得冷气袋与患者颌面部相连固定,然后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医护人员先将密封盖从药水罐内拔出,再将相应消炎药水倒入药水罐内,再将密封盖重新插入药水罐,即实现药水罐的密封,然后便可打开水泵,通过水泵的作用,使得药水罐内的消炎药水通过管道进入水管,再从水管通过雾化嘴渗入到纱布中,此时,通过纱布的传递,最终使得消炎药物作用到患者手术创口,从而实现了对手术部位的消炎治疗,因雾化嘴的作用,能够使药水成为雾化药物,从而避免大量药水同时流出,影响患者治疗,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需要对患者颌面部手术部位进行降温时,便可打开小型制冷机,使得小型制冷机产生冷气,并将冷气通过冷气管送入到冷气袋内部,当冷气袋内部的气压达到微型气压传感器设定上限时,通过微型气压传感器的作用,使小型制冷机停止工作,即停止冷气产生,再使电磁阀关闭,即冷气管密封,避免冷气回流,此时通过冷气的作用,使得冷气袋形成低温,从而实现了对患者颌面部的降温,当患者降温治疗完毕后,医护人员便可将调节阀打开,使排气管处于畅通状态,即使得冷气袋内部的气体排出,从而实现了后续的持续使用,该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不仅能够对患者颌面部手术部位进行有效的消炎保护,还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对患者颌面部的降温,避免了患者手术创口病菌的滋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术后的康复进度,同时,蓄电池是为了给小型制冷机、水泵、电磁阀以及微型气压传感器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接电源,也可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主视图;

图2是药水箱剖视图;

图3是冷气袋剖视图。

底板1、小型制冷机2、冷气管3、电磁阀4、排气管5、调节阀6、药水罐7、水泵8、水管9、雾化嘴10、冷气袋11、微型气压传感器12、纱布13、蓄电池101、密封盖701、管道702、第一绑带1101、第一魔术贴1102、第二绑带1103、第二魔术贴110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包括底板1、小型制冷机2、冷气管3、电磁阀4、排气管5、调节阀6、药水罐7、水泵8、水管9、雾化嘴10、冷气袋11、微型气压传感器12、纱布13,所述的小型制冷机2位于底板1顶部右侧,所述的小型制冷机2与底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冷气管3位于小型制冷机2右侧,所述的冷气管3与小型制冷机2螺纹相连,所述的电磁阀4位于冷气管3左侧,所述的电磁阀4与冷气管3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气管5位于冷气管3底部右侧,所述的排气管5与冷气管3一体相连,所述的调节阀6位于排气管5中端,所述的调节阀6与排气管5螺纹相连,所述的药水罐7位于小型制冷机2顶部,所述的药水罐7与小型制冷机2螺纹相连,所述的水泵8位于药水罐7右侧,所述的水泵8与药水罐7螺纹相连,所述的水管9位于水泵8右侧,所述的水管9与水泵8螺纹相连,所述的雾化嘴10位于水管9末端端口处,所述的雾化嘴10与水管9胶水相连,所述的冷气袋11位于排气管5右侧,所述的冷气袋11与排气管5胶水相连,且所述的冷气袋11贯穿于水管9,所述的冷气袋11与水管9胶水相连,所述的微型气压传感器12位于冷气袋11内部,所述的微型气压传感器12与冷气袋11胶水相连,所述的纱布13位于冷气袋11内侧,所述的纱布13与冷气袋11活动相连,所述的底板1顶部左侧还设有蓄电池101,所述的蓄电池101与底板1螺纹相连,所述的药水罐7顶部还设有密封盖701,所述的密封盖701与药水罐7紧配相连,所述的药水罐7内部下端右侧还设有管道702,所述的管道702与药水罐7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管道702与水泵8螺纹相连,所述的冷气袋11左侧还设有第一绑带1101,所述的第一绑带1101与冷气袋11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一绑带1101左侧还设有第一魔术贴1102,所述的第一魔术贴1102与第一绑带1101缝合相连,所述的冷气袋11右侧还设有第二绑带1103,所述的第二绑带1103与冷气袋11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绑带1103右侧还设有第二魔术贴1104,所述的第二魔术贴1104与第二绑带1103缝合相连。

该新型颌面部术后降温消炎装置,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纱布13放置在患者颌面部,再将冷气袋11内侧贴合至纱布13,然后将第一绑带1101与第二绑带1103分别顺着患者脸颊两侧穿过至患者后脑,并通过将第一魔术贴1102与第二魔术贴1104相互贴合,使得冷气袋11与患者颌面部相连固定,然后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医护人员先将密封盖701从药水罐7内拔出,再将相应消炎药水倒入药水罐7内,再将密封盖701重新插入药水罐7,即实现药水罐7的密封,然后便可打开水泵8,通过水泵8的作用,使得药水罐7内的消炎药水通过管道702进入水管9,再从水管9通过雾化嘴10渗入到纱布13中,此时,通过纱布13的传递,最终使得消炎药物作用到患者手术创口,从而实现了对手术部位的消炎治疗,因雾化嘴10的作用,能够使药水成为雾化药物,从而避免大量药水同时流出,影响患者治疗,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需要对患者颌面部手术部位进行降温时,便可打开小型制冷机2,使得小型制冷机2产生冷气,并将冷气通过冷气管3送入到冷气袋11内部,当冷气袋11内部的气压达到微型气压传感器12设定上限时,通过微型气压传感器12的作用,使小型制冷机2停止工作,即停止冷气产生,再使电磁阀4关闭,即冷气管3密封,避免冷气回流,此时通过冷气的作用,使得冷气袋11形成低温,从而实现了对患者颌面部的降温,当患者降温治疗完毕后,医护人员便可将调节阀6打开,使排气管5处于畅通状态,即使得冷气袋11内部的气体排出,从而实现了后续的持续使用,同时,蓄电池101是为了给小型制冷机2、水泵8、电磁阀4以及微型气压传感器12提供能量供应,该装置无需外接电源,也可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