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873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食物中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目前临床上肾脏替代性治疗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在临床中血液管路、透析器和透析机等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装置。透析管路在临床上与透析器、透析机等装置配套使用,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承担血液通路的桥梁功能。血液净化的原理是:动脉血液管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透析机净化血液,静脉管路将经过处理的血液送回患者体内。

目前透析治疗前,首先要对体外循环管路进行预冲,但是目前的管路结构不方便预冲;血液净化完成后,为了使管路中的血液完全回到人体内,需要先拔动脉针,静脉针仍然滞留在人体静脉内,引生理盐水使血液全部通过静脉管路回到人体静脉后,再拔出静脉针,该种回血方式称为非密闭式回血,因此,现阶段护士对管路进行预冲和下机回血不方便,若操作不当则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其可以方便的实现预冲,并在透析完成后可以实现密闭式回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包括动脉主管,动脉主管的一端连接动脉连接端,动脉主管的另外一端为透析器连接端,从动脉连接端到透析器连接端的动脉主管上依次设有预冲支管、泵管和动脉壶。

进一步,预冲支管与动脉主管之间设有接头装置。

更进一步,接头装置为三通管或者采样接头。

进一步,预冲支管上设有开关装置。

更进一步,开关装置为小止血夹或者流速调节滚轮。

进一步,预冲支管的末端连接带排气孔火箭头。

进一步,泵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动脉测压支管和动脉主管测压支管。

进一步,预冲支管与动脉主管为不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动脉壶连接有抗凝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包括动脉主管,动脉主管的一端连接动脉连接端,动脉主管的另外一端为透析器连接端,从动脉连接端到透析器连接端的动脉主管上依次设有预冲支管、泵管和动脉壶,本实用新型的在动脉连接端和透析器连接端之间的动脉主管上设置预冲支管,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预冲操作,并在透析完成后可以实现密闭式回血,避免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用新型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中,包括:

10—动脉主管、

20—动脉连接端、

30—透析器连接端、

40—泵管、

50—预冲支管、51——接头装置、52——开关装置、53——带排气孔火箭头、

60——动脉测压支管、

70——动脉主管测压支管、

80——动脉壶、

90——抗凝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动脉体外循环管路,包括动脉主管10,动脉主管10的一端连接动脉连接端20,动脉主管10的另外一端为透析器连接端30,从动脉连接端20到透析器连接端30的动脉主管10上依次设有预冲支管50、泵管40和动脉壶80。预冲支管50与动脉主管10之间设有作为接头装置51的采样接头。预冲支管50上设有作为开关装置52的小止血夹。预冲支管50的末端连接带排气孔火箭头53。泵管40的两端分别设有动脉测压支管60和动脉主管测压支管70。预冲支管50与动脉主管10为不可拆卸连接。动脉壶80连接有抗凝管90。

本实用新型的在动脉连接端20和透析器连接端30之间的动脉主管10上设置预冲支管50,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预冲操作,并在透析完成后可以实现密闭式回血,避免交叉感染。

本适应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预冲时将动脉连接端20连接冲洗接头,打开泵管40,引入生理盐水,对管路进行预冲,动脉主管10中的气体从预冲支管50的端部的带排气孔火箭头53排出,防止血栓形成,预冲非常方便。

透析完成后,动脉针和静脉针均不拔出,由预冲支管50引入生理盐水,当血液完全回到静脉后,再拔出动脉针和静脉针,实现密闭回血,防止交叉感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结构相同,其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其与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

预冲支管与动脉主管之间设有三通管。预冲支管上设有调速滚轮。三通管与采样接头作用相同,调速滚轮与小止血夹的作用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