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677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凿,具体地说是一种口腔科用的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



背景技术:

目前,种植牙已经称为治疗牙齿缺失的首选方法。但是,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常由于先天性上颌窦底位置过低、牙槽骨严重吸收、萎缩等原因,导致种植部位骨量高度不足,而无法进行种植治疗。如果直接在此部位植入种植体,种植体常常因为缺乏稳定性及容易穿入上颌窦引起感染等并发症,而导致种植失败。上颌窦提升术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用方法。上颌窦提升术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上颌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抬高,在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骨移植材料,有效增加骨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再植入种植体,从而保证植入的种植体具有足够长度及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上颌窦底提升术主要分为两种:上颌窦内提升和上颌窦外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术在术者直视下完成,只要术者操作得当,工具合适,不易发生黏膜撕裂;或者一旦出现黏膜撕裂,可在直视下将黏膜相互重叠,关闭裂口,防止上颌窦炎的发生。但是外提升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及肿胀反应较明显,需要植骨量较大,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因而患者不易接受。

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手术范围小、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微,治疗时间缩短,如同期配合骨挤压还可提高骨质量,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是自牙槽嵴顶预备种植窝,在预备至接近窦底时,改用专用的骨凿将窦底骨冲击顶入窦内,提升窦底黏膜,根据需要提升的高度,选择植入骨代用品或者直接种入种植体。骨凿结构如图6和7所示,包括工作段1和手柄2,二者为一体实心结构,手柄2直径大于工作段1,工作段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直杆或弯折杆。但上颌窦内提升术目前一方面只能在盲视下手术,对医生的外科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由于盲视,骨凿在冲击过程中窦黏膜损伤不易发现,穿破窦底黏膜的风险增加,且一旦穿破窦底黏膜后难以进行补救。另一方面内提升的提升高度及范围有限,一般提升的高度不超过4mm,而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窦底黏膜穿破风险高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所述骨凿包括一体连接的工作段和手柄;其中,所述工作段为中空管状结构,镶嵌有可视玻璃;所述工作段内固定连接一内窥镜,所述内窥镜的摄像头位于可视玻璃后方。

其中较优地,上述工作段的端面镶嵌有可视玻璃。

其中较优地,上述工作段的前部侧壁镶嵌有可视玻璃。

其中较优地,上述工作段的端面为凹型结构。

其中较优地,上述可视玻璃和工作段之间设有密封圈。

其中较优地,上述工作段的端面或前部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喷气孔。

其中较优地,上述手柄为实心结构,所述工作段后部侧壁设有可连接气源的通孔。

其中较优地,上述手柄为尾端开放的中空管状结构,尾端结构与气源匹配。

其中较优地,上述内窥镜为可实时图像传播的无线内窥镜,通过无线网络与计算机终端连接。

其中较优地,上述内窥镜通过内窥镜支架与工作段内壁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使用的可视玻璃为强度大的钢化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将骨凿设计为中空结构,内设无线内窥镜,工作段上镶嵌可视玻璃,内窥镜通过可视玻璃实时拍摄手术部位图像传输至计算机中,经显示器显示,医生可直观可视的操作手术,有效地提升了手术效率,同时避免了因盲视操作引起的上颌窦黏膜损伤穿孔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段增加了喷气孔,骨凿连接气源进行术中喷气,术中可通过喷气把上颌窦黏膜向上推起,为上颌窦提升创造尽量大的空间,从而改善目前内提升提升高度及范围有限的不足,有可能通过本实用新型获得与外提升术相当的治疗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段端部设计为凹型结构,可有效减少骨凿对上颌窦的冲击力,避免上颌窦黏膜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工作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工作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工作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工作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中,工作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骨凿的外部结构图一;

图7为骨凿的外部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骨凿外部结构图如图6及图7所示,内部结构见下述实施例详细描述。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下面通过各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包括一体连接的工作段1和手柄;工作段1为中空管状结构,手柄为实心结构;工作段1顶端镶嵌有可视玻璃3;二者之间设有密封圈4。工作段1内固定有一内窥镜5,内窥镜5的摄像头位于可视玻璃3后方,内窥镜5通过内窥镜支架6与工作段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内窥镜5为可实时图像传播的无线内窥镜,通过无线网络与计算机终端连接,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实时手术状态。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包括一体连接的工作段1和手柄;工作段1为中空管状结构,手柄也为中空管状结构,尾端开放,尾端结构与气源匹配,可连接气源;工作段1顶端镶嵌有可视玻璃3;二者之间设有密封圈4。可视玻璃3上设有两个喷气孔31;工作段1内固定有一内窥镜5,内窥镜5的摄像头位于可视玻璃3后方。内窥镜5为可实时图像传播的无线内窥镜,通过无线网络与计算机终端连接,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实时手术状态。内窥镜5通过内窥镜支架6与工作段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内窥镜支架6上设有若干通气孔6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手柄尾端连接气源,可向骨凿内喷入气体,气体通过内窥镜支架6上的通气孔61由可视玻璃3上的喷气孔31释放出,术中可通过喷气把上颌窦黏膜向上推起,为上颌窦提升创造尽量大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内窥镜可通过可视玻璃实施监控呈现手术部位,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计算机中,医生可在计算机显示器上观察手术部位图像进行精准操作。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包括一体连接的工作段1和手柄;工作段1为中空管状结构,手柄也为中空管状结构,尾端开放,尾端结构与气源匹配,可连接气源;工作段1顶端镶嵌有可视玻璃3;二者之间设有密封圈4。可视玻璃3上设有两个喷气孔31;可视玻璃为凹型结构;工作段1内固定有一内窥镜5,内窥镜5的摄像头位于可视玻璃3后方。内窥镜5为可实时图像传播的无线内窥镜,通过无线网络与计算机终端连接,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实时手术状态。内窥镜5通过内窥镜支架6与工作段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内窥镜支架6上设有若干通气孔61。

本实施例凹型结构的可视玻璃可有效减少骨凿对上颌窦的冲击力,避免上颌窦黏膜的损伤。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种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包括一体连接的工作段1和手柄;工作段1为中空管状结构,手柄为实心结构;工作段1顶端镶嵌有可视玻璃3;二者之间设有密封圈4。可视玻璃3上设有两个喷气孔31;可视玻璃为凹型结构。工作段1内固定有一内窥镜5,内窥镜5的摄像头位于可视玻璃3后方。内窥镜5为可实时图像传播的无线内窥镜,通过无线网络与计算机终端连接,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实时手术状态。内窥镜5通过内窥镜支架6与工作段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内窥镜支架6上设有若干通气孔61。为了连接气源,工作段侧壁设有与气源连接的通孔11,气源可通过通孔11将气体输送进入工作段1。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一种内窥镜式上颌窦内提升骨凿,包括一体连接的工作段1和手柄;工作段1为中空管状结构,手柄也为中空管状结构,尾端开放,尾端可连接气源;工作段1侧壁镶嵌有可视玻璃3;二者之间设有密封圈4。工作段1侧壁上设有两个喷气孔31;工作段1内固定有一内窥镜5,内窥镜5的摄像头位于可视玻璃3后方。内窥镜5为可实时图像传播的无线内窥镜,通过无线网络与计算机终端连接,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实时手术状态。内窥镜5通过内窥镜支架6与工作段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工作段1侧壁的可视玻璃3实现内窥镜5的实时监控功能。医生手术中可视化操作避免了窦底穿孔的风险,增加了手术便利性和安全性。气源通过工作段1侧壁通孔31喷出气体,把上颌窦黏膜向上推起,为上颌窦提升创造尽量大的空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工作段端部为凹型结构,其他结构同实施例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