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牙齿矫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止锁元件。
背景技术:
在进行牙齿矫正过程中,需要为了对牙齿进行移动牵引,通过牵引元件使需要矫正的牙齿向设计的方向移动或固定,从而达到牵引的作用,现有的做法是:
托槽体上一体焊接牵引元件,该牵引元件不可拆卸,由于其突出于托槽体的表面,在整个矫正中,牵引元件就伴随托槽体置于患者口腔中,牵引元件的存在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舒适感,嘴唇的运动会使口腔粘膜及齿侧颊面与牵引元件发生摩擦,容易损伤口腔粘膜及齿侧颊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牵引/止锁元件,该元件减少了患者的不舒适感,也减少了损伤口腔粘膜及齿侧颊面,医务人员对牵引/止锁元件进行安装及拆卸时均非常方便。
其技术方案如下:
牵引/止锁元件,包括固定体及旋拧体,固定体与旋拧体为同种材料制成的一体式结构,在固定体与旋拧体之间形成断裂部;固定体为长条杆状,其横断面面积为0.06至2.5平方毫米,长度为0.8至4.5毫米,固定体的前端为第一固定端、后端为第一旋拧端,第一固定端设有连接外螺纹,该连接外螺纹的外径为0.2至1.6毫米,在第一旋拧端的至少端部位置设有第一施力面,在 旋拧体上设有第二施力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在所述固定体后端设有六角螺头,该六角螺头具有六个侧面,所述第一施力面为该六个侧面。
在所述旋拧体的后端侧面设有凹凸纹。
所述旋拧体的后端,越靠后其直径越大。
所述凹凸纹沿该旋拧体的前后方向设置。
所述断裂部的断面尺寸均小于其两端的固定体与旋拧体的断面尺寸。
在所述固定体的后端设有凹部,在该凹部内设有下凹面,所述旋拧体的前端与该下凹面连接。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在进行牙齿矫正时,根据矫正的要求,先将托槽体固定于牙齿表面,将弓丝置于托槽体的主槽沟内,弓丝通过托槽体对牙齿施加矫正力,对牙齿进行第一阶段的矫正;在需要进行牵引时,将牵引/止锁元件的固定体的第一固定端对准托槽体的预留孔,并通过第一施力面施力而旋转固定体的第一旋拧端,使第一固定端的连接外螺纹与预留孔的连接内螺纹相配合拧紧,通过牵引/止锁元件对托槽体施加牵引力或者通过牵引/止锁元件对弓丝进行止锁,对牙齿进行第二阶段的矫正。
2、所述牵引/止锁元件,分为固定体和旋拧体,在需要对牵引/止锁元件进行安装时,医务人员可以操作旋拧体并将固定体固定于托槽体上,当固定体拧紧后继续施力,旋拧体与固定体会自动从断裂部断开;该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固定体的尺寸非常小,在存储或移动过程中,极易掉落或丢失,将其与旋拧体设计为一体结构,减少其掉落或丢失的可能;
固定体的尺寸非常小,将其与旋拧体设计为一体结构,可以方便医务人员 对固定体进行安装,操作方便;
在进行安装操作时,如果固定体安装到位,通过旋拧体继续施力,则旋拧体与固定体会在断裂部断开,可以通过断裂部的材料及尺寸设计,准确的控制固定体的拧紧力度;
当旋拧体断开后,固定体留在托槽体上,将旋拧体丢弃即可,固定体第一旋拧端具有第一施力面,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牙齿矫正过程中,通过该第一施力面将固定体从托槽体上拆下。
3、所述旋拧体的后端侧面设有凹凸纹,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手拧的方式即可对固定体进行安装,可以便捷操作,减少对相关器械的依赖。
4、所述旋拧体的后端,其直径逐渐增大,在施加同样力度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固定体的扭力,因为旋拧体的体积很小,在安装过程中,人手只能握到旋拧体的后端部分,所以增大了旋拧体后端的直径后,增大了人对旋拧体的作用力,直接增加了固定体的扭转力,以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安装操作。
5、所述断裂部的断面尺寸均小于其两端的固定体与旋拧体的断面尺寸,使医务人员不需用到太大力气就可以将旋拧体与固定体断开。
6、在所述固定体的后端设有凹部,在该凹部内设有下凹面,所述旋拧体的前端与该下凹面连接,因为当旋拧体把固定体固定后断开时,在固定体的后端表面上会留下断开后的倒刺,设有凹部后,倒刺就会留在凹部里,不会刮伤患者的口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牵引/止锁元件结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牵引/止锁元件拆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牵引/止锁元件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牵引/止锁元件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固定体,11、第一固定端,20、第一旋拧端,21、连接外螺纹,30、旋拧体,31、凹凸纹,40、六角螺头,41、凹部,50、断裂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牵引/止锁元件,包括固定体10及旋拧体30,固定体10与旋拧体30为同种材料制成的一体式结构,在固定体10与旋拧体30之间形成断裂部,在需要对固定体10进行安装时,医务人员可以操作旋拧体30并将固定体10固定在托槽体上,当固定体10拧紧后继续施力,旋拧体30与固定体10会自动从断裂部50断开。
固定体10的尺寸非常小,在存储或移动过程中,极易掉落或丢失,将其与旋拧体30设计为一体结构,减少其掉落或丢失的可能;
固定体10的尺寸非常小,将其与旋拧体30设计为一体结构,可以方便医务人员对固定体10进行安装,操作方便;
在进行安装操作时,如果固定体10安装到位,通过旋拧体30继续施力,则旋拧体30与固定体10会在断裂部50断开,可以通过断裂部50的材料及尺寸设计,准确的控制固定体10的拧紧力度;
当旋拧体30断开后,固定体10留在托槽体上,将旋拧体30丢弃即可,固定体10第一旋拧端11具有第一施力面,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牙齿矫正过程中,通过该第一施力面将固定体10从托槽体上拆下。
固定体10为长条杆状,其横断面面积为0.06至2.5平方毫米,长度为0.8至4.5毫米,固定体10的前端为第一固定端11、后端为第一旋拧端20,第一 固定端11设有连接外螺纹21,该连接外螺纹21的外径为0.2至1.6毫米,在第一旋拧端20的至少端部位置设有第一施力面,在旋拧体30上设有第二施力面。
所述固定体10后端设有六角螺头40,如图3所示,该六角螺头40具有六个侧面,所述第一施力面为该六个侧面,在六个侧面上设有凹凸纹31,在手拧的过程中,因为凹凸纹31的作用,人手增强了摩擦力,对固定体进行安装时,更加便捷操作,减少对相关器械的依赖。
如图4所示,在所述固定体10的后端设有凹部41,在该凹部41内设有下凹面,所述旋拧体30的前端与该下凹面连接,因为当旋拧体30把固定体10固定后断开时,在固定体10的后端表面上会留下断开后的倒刺,设有凹部41后,倒刺就会留在凹部41里,减少刮伤患者的口腔。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