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抗微生物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
背景技术: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男性患者50岁以下中占首位。1995年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同时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当药物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抗药性一词等于药物剂量失败或药物耐受,抗药性多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耐药性则亦指因长期服药,造成相同剂量却不如当初有效的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抗微生物膜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其中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也在广泛使用中,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不具有检测前列腺炎的功能,以及检测使用者对某些药物的抗药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包括生物膜体,所述生物膜体的内侧设有粘膜层,所述粘膜层的外部连接有第一亲水层,所述第一亲水层的外部连接有吸附胶联层,所述吸附胶联层的外部连接有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的外部连接有检测变换层,所述检测变换层的外部连接有第二亲水层,所述第二亲水层的外部连接有抗菌层。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采用二氧化钛材料制成,且带正电,其电位在+40mV 至+80mV 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粘膜层、吸附胶联层和检测变换层的厚度为100-1000nm。
优选的,所述透水层采用聚乙烯醇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通过设置抗菌层,能够隔离细菌对检测的影响,具有检测变换层,能够用来检测前列腺液,以用来诊断前列腺炎,同时还具有吸附胶联层,能够吸附尿道中药物,以用来诊断抗菌药物是否已经具有耐药性,并且具有粘膜层,能够粘住尿道中的药物,以方便后期的检测,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还具有亲水层,使得水中药物能够很好地与检测变换层接触,同时具有透水层,能够让水流通过,帮助检测,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生物膜体;2-粘膜层;3-第一亲水层;4-吸附胶联层;5-透水层;6-检测变换层;7-第二亲水层;8-抗菌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包括生物膜体1,所述生物膜体1的内侧设有粘膜层2,所述粘膜层2的外部连接有第一亲水层3,所述第一亲水层3的外部连接有吸附胶联层4,所述吸附胶联层4的外部连接有透水层5,其中透水层5采用聚乙烯醇制成,所述透水层5的外部连接有检测变换层6,其中粘膜层2、吸附胶联层4和检测变换层6的厚度为100-1000nm,所述检测变换层6的外部连接有第二亲水层7,所述第二亲水层7的外部连接有抗菌层8,其中抗菌层8采用二氧化钛材料制成,且带正电,其电位在+40mV 至+80mV 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在使用之前,先使用专门的清洗液对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进行清洗,接着将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放入注射液中,使用注射器将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注射到人体尿道,当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随着尿液流出人体之后,将其采集出来,然后对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进行检测和观察,具有抗菌层,能够隔离细菌对检测的影响,观察检测变换层,以用来诊断前列腺炎,同时还检测吸附胶联层,其吸附尿道中药物,以用来诊断人体对哪些抗菌药物是否已经具有耐药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