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396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椎测量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持式颈椎测量仪。



背景技术:

良好的睡眠是维持健康的根本。要保证良好的睡眠,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是必备要素之一。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通过测量自己的颈椎弧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

目前,现有的颈椎测量方式大多直接采用测量尺或者将测量尺与相关仪器相结合来对人体的颈椎弧度进行测量。

例如,专利号为ZL01242398.X,发明名称为“简易颈椎测量尺”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颈椎测量尺,该颈椎测量尺将一个长方形的A尺与一个直角梯形的B尺形成活动式交叉结构,使得长方形的A尺能够在B尺上作0~180度范围的相对位移。在测量时,测量者先将B尺的b角与人体的第七颈椎的隆突相对固定且B尺的直角边须与地面保持垂直,然后A尺通过B尺的细缝在B尺上相对移动,从而测量出人体的颈椎弧度。虽然此种颈椎测量尺结构简单易于携带,但其测量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测量者凭感觉不停调换A尺在B尺上的位移角度才能测出被测者的颈椎弧度,且由于不同测量者的感知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极有可能造成由于测量者的不同而得到同一被测者的多个颈椎弧度值,测量的结果极不精准。

此外,申请号为200920213159.6,发明名称为“多功能测量仪”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颈椎测量仪,该颈椎测量仪将带有标尺的颈椎水平尺穿过用于支撑头颈部的八字形卡件,使得颈椎水平尺和卡件可以相互水平移动。在测量颈椎时,测量者先调节卡件的高度,使得颈椎水平尺定位在被测者的颈部中心位置,然后将八字形卡件的两个脚分别与被测者的头脑勺和颈窝处接触,最后再前后调节颈椎水平尺,从而读取颈椎深度。此种测量仪只能测量出人体的颈椎深度,不能对人体的颈椎弧度进行测量;并且,此种测量仪同样需要测量者调试卡件的高度,测量过程较为复杂,且测量结果同样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颈椎测量仪,以解决现有颈椎测量仪或颈椎测量尺的测量结果不精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包括手柄、颈椎测量部和承载颈椎测量部的承载部;其中,颈椎测量部由亚克力柱和第一、第二测量标尺组成,且亚克力柱的两端套设有挡帽;承载部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组成;其中,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固定第一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固定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第一、第二测量标尺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承载板上,第一、第二测量标尺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承载板上;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上均设置有贯孔,且第二承载板上的贯孔与第三承载板上的贯孔相互对应设置;亚克力柱分别穿过第二承载板上的贯孔和第三承载板上的贯孔,且通过挡帽活动连接在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上;手柄固定在第一承载板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第一连接管的两端部具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分别卡设在第一限位结构处。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第二连接管的两端部具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分别卡设在第二限位结构处。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的尺寸相同。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挡帽的材质为橡胶或者塑料。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手柄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手柄的形状为弧形或“匚”形。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第一、第二测量标尺通过胶接或者胶粘的方式分别固定在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的材质为亚克力板或者塑料板。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还包括用于测量肩宽的拐尺,拐尺的直边和拐尺的竖边上均设置有刻度;其中,直边上的刻度用于测量肩宽,竖边上的刻度用于测量颈部中心点到耳朵的距离。

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通过由亚克力柱和两个测量标尺组成的颈椎测量部能够方便且精准的测量出人体的颈椎弧度,从而为被测者选择出合适的枕头高度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测量前状态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测量时状态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图中:手柄1、亚克力柱21、挡帽211、第一测量标尺22、第二测量标尺23、第一连接管31、第一限位结构311、第二连接管32、第二限位结构321、第一承载板33、第二承载板34、第三承载板35、螺母3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针对前述现有的颈椎测量存在测量工序繁琐且测量结果不精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亚克力柱和两个测量标尺组成的颈椎测量部能够方便精准的测量出人体的颈椎弧度,从而为被测者选择出合适的枕头高度提供依据。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主视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侧视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的俯视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包括手柄1、颈椎测量部和承载颈椎测量部的承载部。其中,颈椎测量部由若干亚克力柱21和第一测量标尺22、第二测量标尺23组成。其中,每根亚克力柱21的两端均套设有挡帽211,第一测量标尺22用于测量被测者的脑窝区的高度(即被测者的后脑勺的高度)和第二测量标尺23用于测量被测者的后脑勺到被测者的颈椎的最凹处的高度(即颈椎弧度);此外,可以通过在第一承载板33或者第二承载板34上设置刻度(图中未示出),该刻度用于测量被测者的颈椎长度。其中,测量出的脑窝区的高度可以为设计枕头的高度(此处的枕头高度是指被测者的后脑勺与枕头接触的那部分的高度)提供依据,而测量出的颈椎弧度可以为设计枕头的承托区的高度提供依据,测量出的颈椎长度可以为设计枕头的承托区的宽度(承托区的宽度是指:被测者的后脑勺与枕头接触的部分至被测者的颈椎的最凹处与枕头接触的部分)提供依据。

承载部由第一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2、第一承载板33、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组成。其中,通过第一连接管31连接固定第一承载板33和第三承载板35,通过第二连接管32连接固定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

其中,第一连接管31的两端部具有第一限位结构311,第一承载板33和第三承载板35分别卡设在第一限位结构311处。具体地,在第一限位结构31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一螺纹和螺母36的配合连接第一承载板33和第三承载板35。

第二连接管32的两端部具有第二限位结构321,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分别卡设在第二限位结构321处。具体地,在第二限位结构321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二螺纹和螺母36的配合连接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

为了对被测者的脑窝区的高度进行测量,第一测量标尺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承载板33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承载板34上;同样地,为了对被测者的颈椎弧度进行测量,第二测量标尺2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承载板33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承载板34上。

具体地,分别将第一测量标尺22和第二测量标尺23的低刻度端固定在第一承载板33上,将第一测量标尺22和第二测量标尺23的高刻度端固定在第二承载板34上。其中,第一测量标尺22和第二测量标尺23可以通过胶接或者胶粘的方式分别固定在第一承载板33和第二承载板34上。

为了便于安装亚克力柱以及便于测量,第一承载板33、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的材质可以为亚克力板或者塑料板,且第一承载板33、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的尺寸相同。

此外,为了将亚克力柱活动连接在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上,在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上均设置有贯孔(图中未示出),且第二承载板34上的贯孔与第三承载板35上的贯孔相互对应设置。即:例如,在第二承载板34上设置有20行4列贯孔,那么需在第三承载板35上同样设置20行4列且直径与第二承载板34上的贯孔的直径相同的贯孔。其中,亚克力柱分别穿过第二承载板34上的贯孔和第三承载板上的贯孔,且通过挡帽211活动连接在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上。其中,挡帽211可以是橡胶或者塑料材质。

为了便于测试者对被测者的颈椎进行测量,手柄1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承载板33上。为了便于测试者对颈椎测量仪进行抓握,手柄1的形状为弧形。当然,手柄1的形状也可以是“匚”形或者能够便于测试者抓握的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进行说明,以下将结合图3和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颈椎测量仪的颈椎测量部由120根亚克力柱以4行30列的排列顺序组成。当然,亚克力柱并不限于120根,只要所使用的亚克力柱能够测量出被测者的颈椎弧度即可。

在常态下,亚克力柱的一端与第一承载板33相接触;在测量时,测试者首先手握颈椎测量仪的手柄1,然后将颈椎测量仪向下抖动,亚克力柱21在重力的作用下远离第一承载板33,并通过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上的贯孔向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滑动,由于亚克力柱21的两端均设有挡帽(挡帽可以是橡胶或者塑料材质),因此,亚克力柱21在滑向第二承载板34时,亚克力柱21一端的挡帽(即在常态下,靠近第一承载板33的那一端)无法穿过第二承载板34上的贯孔,因此形成图4所示的结构。在形成图4所示的结构后,测量者手持颈椎测量仪,然后使颈椎测量仪与地面处于垂直状态,被测者的上身处于直立状态,测量者手握手柄1将亚克力柱21的另一端的挡帽211(即与第三承载板35相邻近的一端)与被测者的头部相接触。由于亚克力柱是活动连接在第二承载板34和第三承载板35之间的,亚克力柱21在与被测者的头部相接触后,由于阻力的作用,其必然会形成一定的弧度(此弧度即为被测者的颈椎弧度,如图5所示),通过第一测量标尺22直接读取被测者的脑窝区的高度;通过第二测量标尺23直接读取被测者的颈椎弧度值,从而为被测者选择合或者定制合适的枕头提供依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测量被测者的肩宽的拐尺(也可称直角尺),在该拐尺的直边和竖边上均设置有刻度;其中,直边上的刻度用于测量肩宽,竖边上的刻度用于测量颈部中心点到耳朵的距离。根据测量出的被测者的肩部宽度和被测者的颈部中心点到耳朵的距离可以计算出被测者侧睡时所要使用的枕头的高度。具体地,以测出的被测者的肩宽宽度减去被测者的颈部中心点到耳朵的距离即可确定出被测者侧睡时所要使用的枕头的高度。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手持式颈椎测量仪,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