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引流管的使用较为频繁,使用引流管的相关指标包括:引流管调整时间,疼痛评分,引流管堵塞,引流管脱落,拔出困难,引流管断裂,置管时间,感染,肠梗阻,电解质紊乱,二次手术等,目前主要采用针线缝合的方式将引流管直接与皮肤进行固定,此种固定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与直接,但存在于操作中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引流管无法进行随意地旋转和进退,容易造成引流管引流不通畅以及引流管断裂的情况,因此拔除引流管需要进行缝线拆除和重新缝合固定,通常通过剪断引流管的固定缝线,旋转/退管后再次打结固定或皮肤缝合固定,操作相当繁琐及复杂,极大的增加了护理和操作的难度和工作量,操作过程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在患处容易发生残余感染、腔隙脓肿、出血、穿孔、吻合口瘘等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亟待设计出一种引流管辅助装置,以利于有效缩短调整时间,减轻疼痛,降低上述并发症发生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灵活对引流管进行旋转与进退,且不需要反复进行拆线和缝合的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包括螺栓本体和螺帽,螺栓本体的头部边缘周向均匀设置带固定孔的支耳,沿螺栓本体的轴心线开有通孔,螺栓本体的螺纹部经轴心线走向的切口均匀分割,所述的螺帽的内螺纹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本装置作为引流管与患处连接的中间辅助连接装置,通过对螺栓本体的固定代替对引流管的直接缝合,通过螺栓本体和螺帽的配合来固定和松动引流管,从而实现引流管在医护操作中的自由旋转和进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固定和医护操作,克服了根据医疗需求而移动和更换引流管时需要拆线以及重新缝合的缺点,有效的防止了引流管断裂的发生,极大的降低了护理和操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患处发生残余感染、腔隙脓肿、吻合口瘘等病况的发生,从而保证了临床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方案为其他优化与优选方式还包括:1、所述螺栓本体的螺纹部经切口分割至少为三等分,以保证螺栓本体的开口螺纹部对引流管的抓紧和固定性能;2、所述支耳的个数不少于2个,以保证支耳能够通过缝合固定连接在皮肤上,并支耳缝合后的稳定性;3、所述支耳与螺栓本体一体制成,有利于提交装置的整体性,且方便操作安装,制造方面便于简化铸造程序。4、所述螺栓本体和螺帽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制成,有利于更好的固定引流管,充分发挥辅助调整的作用;5、所述通孔的内壁周向均匀设有防滑条,通过增加与引流管管壁接触摩擦力,防止引流管脱落,使引流管能更好地保持固定。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栓本体俯视图;
图3是螺栓本体正视图;
图4是螺帽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本方案为一种引流管辅助连接装置,包括螺栓本体1和螺帽2,螺栓本体1的头部边缘周向均匀设置有带固定孔9的支耳3,沿螺栓本体的轴心线开有通孔4,螺栓本体1的螺纹部5经轴心线走向的切口6均匀分割,螺帽2的内螺纹7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使用时,先将螺栓本体倒置,使通孔4位于患处(引流管插入位置),然后利用医用丝线穿过固定孔9,将支耳4与皮肤缝合固定,使螺栓本体1固定在皮肤上,然后将螺帽2放置在螺栓本体1的螺纹部5的口部,将引流管8自螺帽2以及螺栓本体1的通孔4中穿过并插入患处,再拧动螺帽2,由于螺帽2的内螺纹7截面呈等腰梯形,因此当螺帽2不断旋进的时候,会逐步沿着指向轴心的径向方向使螺栓本体1的开口螺纹部不断收缩至卡紧引流管8。
当需要对引流管8进行调整(旋转、进退或拔除更换)时,只需用手指轻压支耳3,再要拧动螺帽2,使螺纹部5的口部连接的内螺纹7内径尺寸逐渐变大而自然外张,以达到螺纹部5内壁不再与引流管8处于咬合状态,此时即可对引流管进行手动调整。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分割螺纹部5的切口6进行优选设计,所述螺栓本体1的螺纹部5经切口分割至少为三等分,以保证螺栓本体的开口螺纹部对引流管的抓紧和固定性能。
实施例3:如图2所示,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支耳3的个数进行优选设计,所述支耳3的个数不少于2个,以保证支耳能够通过缝合固定连接在皮肤上,并支耳缝合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支耳进一步优化设计,所述支耳3与螺栓本体1一体制成,有利于提交装置的整体性,且方便操作安装,制造方面便于简化铸造程序。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螺栓本体1和螺帽2的材质进行优选设计,所述螺栓本体1和螺帽2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制成,有利于更好的固定引流管,充分发挥辅助调整的作用;
实施例6: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通孔4进行优化设计,所述通孔4的内壁周向均匀设有防滑条10,通过增加与引流管管壁接触摩擦力,防止引流管脱落,使引流管能更好地保持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