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筒体更换功能的医用氧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01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带筒体更换功能的医用氧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舱,具体涉及一种带筒体更换功能的医用氧舱。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医用单人氧舱分为金属舱和有机玻璃舱两种。有机玻璃舱的筒体的材质为有机玻璃。筒体作为氧舱承压零件,有着明确的使用次数及年限限制。在《医用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当氧舱有机玻璃筒体出现老化银纹、医用氧舱升压次数达到5000次或医用氧舱使用时间达到10年的,应及时更换。因此有机玻璃舱的筒体更换维护工作必不可少。在更换时也需要对筒体表面的保护,不允许有银纹和划痕。在现场进行筒体更换时,往往因为无法使用吊装设备,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容积较大的氧舱,筒体重量超过100kg,更换难度更大。常常需要2个以上维修人员才能进行筒体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筒体更换功能的医用氧舱,该医用氧舱方便对筒体进行更换,提高了筒体更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筒体更换功能的医用氧舱,包括舱体和底座;所述舱体包括筒体、多根拉杆、分别位于筒体两侧的舱门和后盖,每根拉杆依次穿过舱门和后盖,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将筒体固定在由拉杆形成的围栏内;

所述底座包括底架、滑轨和升降机构;所述滑轨位于底架上,滑轨可限制升降机构的移动方向和距离;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滑轨上,可沿滑轨滑动;所述升降机构顶部设有筒体托架。

按上述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剪式举升机和位于剪式举升机下的滑轮。

按上述方案,所述滑轨为可折叠滑轨,展开时,滑轨伸出医用氧舱。

按上述方案,所述筒体托架采用软性材质制成,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对筒体造成划伤。

按上述方案,舱门上设计有滑动机构和限位机构,可使舱门移动并限制其位移。

按上述方案,升降机构可调高度范围为230mm到700mm之间。

按上述方案,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为弧形,2个筒体托架分别置于弧形的两端。

当医用氧舱的筒体需要更换时,剪式举升机上升,筒体托架将需要更换的旧筒体托住;松开锁紧螺母,拆除拉杆,将舱门和后盖轴向移出,剪式举升机下降,旧筒体随剪式举升机下降,旧筒体与剪式举升机一起沿滑轨滑行一定距离,使旧筒体移出医用氧舱,取下旧筒体,将新筒体放置在筒体托架上,新筒体和剪式举升机沿滑轨滑行至医用氧舱内,剪式举升机上升,带动新筒体上升至需要安设的位置,将舱门后后盖分别安设在新筒体的两侧,拉杆依次穿过舱门和后盖,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将新筒体固定在由拉杆形成的围栏内,筒体更换完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拉杆将筒体固定在舱门、后盖之间,松开锁紧螺母后,舱门和后盖均可沿筒体轴向移动和限位;当需要更换筒体时,只需要松开锁紧螺母,抽出拉杆,将舱门、后盖轴向移开,就可通过升降机构对筒体进行更换,操作非常的简单,使筒体的更换变得容易,一个人就能完成筒体和其他关联部件的拆卸和装配工作,维修过程中无需进行大面积的拆卸,装配操作简单,给作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更换成本;

采用升降机构能实现筒体的上升与下降,使用非常方便,快捷;

在升降机构上设置筒体托架,使筒体在更换时避免划伤,确保了医用氧舱的使用寿命及安全;

采用剪式举升机和滑轮组成升降机构,既便于筒体的升降,又便于升降机构的滑动;

采用可折叠滑轨,方便将筒体移出医用氧舱,以方便筒体的更换,提高筒体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医用氧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座(无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升降机构和筒体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筒体更换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舱体,2、底座,3、锁紧螺母,4、舱门,5、筒体, 6、拉杆,7、后盖,8、底架,9、后罩板,10、后维修板,11、滑轨,12、升降机构,13、筒体托架,14 、剪式举升机, 15、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5,一种带筒体更换功能的医用氧舱,包括舱体1和底座2;舱体1包括筒体5、多根拉杆6、分别位于筒体5两侧的舱门4和后盖7,每根拉杆6依次穿过舱门4和后盖7,并通过锁紧螺母3固定,将筒体5固定在由拉杆6形成的围栏内;

底座2包括底架8、后维修板10、后罩板9、滑轨11和升降机构12;滑轨11位于底架8上,滑轨11可限制升降机构12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升降机构12位于滑轨11上,可沿滑轨11滑动;为了防止升降机构12划伤、损坏筒体5,在升降机构12的顶部两端分别设有由软性材质制成的筒体托架13,使用时,2个筒体托架13分别位于筒体的两侧,便于筒体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2包括剪式举升机14、位于剪式举升机14下的滑轮15,剪式举升机14的可调高度范围为230mm到700mm之间。当然,升降机构也可采用其他升降结构,只要能实现筒体的升降,也能在滑轨上滑动就行。

本实施例中,滑轨11为可折叠滑轨,展开时,滑轨11伸出医用氧舱,便于筒体的更换。舱门上设计有滑动机构和限位机构,可使舱门移动并限制其位移。为了筒体更换的稳定性,可设置2个升降机构,在每个升降机构的顶部两端都设置筒体托架。升降机构可单独设置,即平时不置于底座内,当需要更换筒体时,再进行安设。当然升降机构也可直接放置在底座的滑轨上,当不用时,升降机构为收缩状态,收藏在底座内。

本实用新型将舱门设计为可沿筒体轴向移动的结构形式。当维修人员需要对旧筒体进行更换时,拆掉后罩板9和后维修板10,在滑轨上安设升降机构和筒体托架,并移动至旧筒体下方。对升降机构高度进行调节使筒体托架托住旧筒体。此时可以用工具松开锁紧螺母3,将拉杆6拆除。将舱门沿旧筒体轴向拖出至限位处,升降机构沿滑轨滑动,将旧筒体移出医用氧舱,并取下。将新筒体放置在筒体托架上,新筒体和升降机构沿滑轨滑行至医用氧舱内,升降机构上升,带动新筒体上升至需要安设的位置,将舱门和后盖分别安设在新筒体的两侧,拉杆依次穿过舱门和后盖,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将新筒体固定在由拉杆形成的围栏内;升降机构下降,移出滑轨,将滑轨折叠回新筒体下。装备好后罩板和后维修板,完整筒体的更换。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