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493阅读:19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面瘫康复治疗的柔性电极片。



背景技术: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也称作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或歪嘴巴,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在面瘫康复治疗中,最常用的是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极贴片对面神经的颅外各分支进行刺激,用于延缓和治疗肌肉萎缩,恢复面部表情肌的主动运动,预防面瘫并发症。目前常用的电极片多为圆形贴片,不能与面部神经紧密贴合,不能有效地对不同的面神经分支进行刺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一圆形或方形电极片不能有效地对不同的面神经分支进行刺激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包括集线口、电极导线和电极片,所述电极片通过所述电极导线与所述集线口相连,所述电极片具有绝缘层、电极层和粘合层,所述电极片包括用于刺激面神经颞支和颧支的第一电极片、用于刺激面神经颊支的第二电极片、用于刺激面神经颊支的第三电极片和用于刺激面神经颊支和下颌支的第四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呈与眼轮匝肌贴合的圆弧形,所述第二电极片呈与口轮匝肌贴合的圆弧形,所述第三电极片包括与提上唇鼻翼肌和降眉间肌贴合的第一分支和与鼻肌贴合的第二分支,所述第四电极片呈与颧大肌和笑肌贴合的长条形,所述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第三电极片和所述第四电极片的电极层均具有多个触点以对电极片下的面肌进行多点刺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无纺布,所述电极层为活性炭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电极层之间夹设有带状电极,所述带状电极上设有多个触点,所述带状电极与所述电极导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三电极片和所述第四电极片内均设有两条带状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导线连接在第一电极片的中部,所述电极导线连接在第二电极片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分别对面神经的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进行刺激的多个电极片,各电极片根据相应面肌形状特点进行设计,与面肌贴合接触紧密;采用多个电极片分别对不同的面肌部位及相应的面神经分支进行刺激,且各电极片均设置多个触点,由此可以同时针对不同面神经分支进行的刺激,提高了电刺激治疗的效果;另外,第二电极片、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可分别对面神经颊支的不同部位进行刺激,使得面神经颊支能够被充分地刺激,提高电刺激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包括集线口30、电极导线10和电极片20,电极片20通过电极导线10与集线口30相连,电极片20具有绝缘层201、电极层202和粘合层203,电极片20包括用于刺激面神经颞支和颧支的第一电极片21、用于刺激面神经颊支的第二电极片22、用于刺激面神经颊支的第三电极片23和用于刺激面神经颊支和下颌支的第四电极片24,第一电极片21呈与眼轮匝肌贴合的圆弧形,第二电极片22呈与口轮匝肌贴合的圆弧形,第三电极片23包括与提上唇鼻翼肌和降眉间肌贴合的第一分支231和与鼻肌贴合的第二分支232,第四电极片24呈与颧大肌和笑肌贴合的长条形,第一电极片21、第二电极片22、第三电极片23和第四电极片24的电极层均具有多个触点以对电极片下的面肌进行多点刺激。该实施例中的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通过设置分别对面神经的颞支、颧支、颊支、下颌支进行刺激的多个电极片,各电极片根据相应面肌形状特点进行设计,与面肌贴合接触紧密;采用多个电极片分别对不同的面肌部位及相应的面神经进行刺激,且各电极片均设置多个触点,由此可以同时对不同面神经分支进行刺激,提高了电刺激治疗的效果;另外,第二电极片、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可分别对面神经颊支的不同部位进行刺激,使得面神经颊支能够被充分地刺激,提高电刺激治疗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面瘫康复治疗柔性电极片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绝缘层201为无纺布,电极层202为活性炭层,绝缘层201和电极层202之间夹设有带状电极204,带状电极上设有多个触点,带状电极与电极导线相连,由此通过活性炭层和带状电极的结合,扩大了电刺激的面积,提高电极片的导电性能,减少电流损耗,提高电刺激效果;其中,带状电极采用柔性的薄金属片,使得电极片可以与面部肌肉紧密贴合。第一电极片21、第二电极片22、第三电极片23和第四电极片24内均设有两条带状电极204,由此增加带状电极对与面部肌肉的接触面积、增强带状电极对面部神经的刺激效果。电极导线10连接在第一电极片21的中部,电极导线10连接在第二电极片22的中部,具体而言,电极导线10连接在第一电极片21的圆弧形的中部,当第一电极片21与眼轮匝肌贴合后,电极导线10对第一电极片21的作用力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一电极片21上,不会造成第一电极片21局部脱落;电极导线10连接在第二电极片22的圆弧形的中部,当第二电极片22与口轮匝肌贴合后,电极导线10对第二电极片22的作用力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二电极片22上,不会造成第二电极片22局部脱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