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负压吸引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443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伤口负压吸引球。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需要使用到伤口负压吸引球,使用伤口负压吸引球能够有效将渗出液、积血等排除体外,减少死腔形成,减轻感染几率,加速切口愈合,降低手术后并发症。

但是在使用伤口负压吸引球时,当球囊内液体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时,常常需要打开排液塞头,排出液体。在排出液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液体喷溅,很容易污染床单和医护人员,给医护人员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伤口负压吸引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伤口负压吸引球排出液体时喷溅的问题,能够方便、干净的排出伤口负压吸引球内液体,避免污染床单和医护人员,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伤口负压吸引球,包括:底部排液出口设有外螺纹的伤口负压吸引球主体、设有内螺纹的螺帽和固定于所述伤口负压吸引球球囊外部的把手;

所述螺帽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契合固定于所述排液出口上。

上述的伤口负压吸引球,其中,所述排液出口直径为1.2-1.6cm。

上述的伤口负压吸引球,其中,所述把手外套设有一层用于增加手指与所述把手静摩檫力的橡胶套。

上述的伤口负压吸引球,其中,所述螺帽帽顶一体成型有一用于旋转所述螺帽的指环。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包括:底部排液口设有外螺纹的伤口负压吸引球主体、设有内螺纹的螺帽和固定于伤口负压吸引球球囊外部的把手;螺帽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的契合关系固定于排液出口上。该伤口负压吸引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伤口负压吸引球排液时出现的液体喷溅问题,避免因液体喷溅污染床单和医护人员身体,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图带,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伤口负压吸引球,包括底部排液出口101设有外螺纹的伤口负压吸引球主体1、设有内螺纹的螺帽2和固定于伤口负压吸引球1球囊102外部的把手3;螺帽2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的契合关系固定于排液出口101上;把手3为排液时打开螺帽2提供一个有力的抓取支点,避免手抓住球囊102用力过猛导致液体喷溅;螺帽2与排液出口101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契合关系,给打开螺帽2的过程提供缓冲,使得气体缓慢进入球囊102,球囊内部压力与外部气压趋于一致,避免因压力不同造成液体喷溅的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中,排液出口101直径为1.2c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中,把手3外套设有一层用于增加手指与把手静摩檫力的橡胶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中,螺帽2帽顶一体成型有用于旋转螺帽2的指环201。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时,当球囊102内液体充满三分之二以上或是抽液完毕后,在伤口负压吸引球下方摆一用于盛放排除液体的容器,左手抓住把手3,右手食指扣住指环201缓缓旋转并打开螺帽2,排除液体后,左手捏住球囊102,排出空气,右手食指扣住指环201旋上螺帽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能够有效解决伤口负压吸引球排出液体时喷溅的问题,使液体缓慢流出,避免溅出污染床单和医护人员身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伤口负压吸引球,包括:底部排液口设有外螺纹的伤口负压吸引球主体、设有内螺纹的螺帽和固定于伤口负压吸引球球囊外部的把手;螺帽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的契合固定于排液出口上。通过采取螺旋的方式使用螺帽盖住排液出口并在球囊外部固定有一把手,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伤口负压吸引球排液时出现的液体喷溅问题,避免了因液体喷溅而污染床单和医护人员的问题发生,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了医源性感染风险。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