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弃注射器和废弃安瓿的分装处理及毁形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具被重复使用,杜绝细菌和病毒的二次传染,保护环境卫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国卫生管理机构要求各医疗单位需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销毁。
通常,医务人员利用一次性注射器从安瓿取药后,将扎有安瓿的注射器一同扔入专用垃圾桶中(因为有些安瓿内的药物为有毒有害物质,故医务人员在取药后一般不会将注射器的针头从安瓿拔出),再由专人将这些扎有安瓿的注射器送入相应的处理设备,把安瓿和注射器分离,并对注射器作毁形处理。可见,在目前,医疗单位并不能做到对废弃一次性注射器的现场就地销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废弃注射器和废弃安瓿的分装处理及毁形装置,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和已被取完药的安瓿现场就地分装并销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弃注射器和废弃安瓿的分装处理及毁形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内设置一块竖直隔板,该竖直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分隔成相互隔离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其中右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供废弃针筒投入的投料孔;所述左腔体内设置一块水平隔板,该水平隔板将所述左腔体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顶壁上开设有:能够让安瓿、针头和针筒通过的孔,以及与所述孔相连的且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缝,所述长条缝背离所述孔的那一端设置有切刀;所述水平隔板为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塑料材质,其上开设有与至少两条交叉布置的切缝。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上腔体内固定有一块倾斜布置的斜向隔板,所述切缝和所述孔布置在该斜向隔板的同一侧,所述切刀布置在该斜向隔板的另一侧,且斜向隔板的下侧边比上侧边更加远离所述切缝。
所述右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启闭门。
所述下腔体内设置有收集袋。
所述收集袋包括上部敞口的袋体,所述袋体的中部连接有收紧绳,且所述收紧绳的操作端伸出袋体外部。
所述长条缝的宽度小于针头尾端的径向尺寸,而大于所述针筒头部的径向尺寸。
所述切缝位于所述孔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废弃注射器和废弃安瓿的分装处理及毁形装置,使得医务人员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取完安瓿内的药物之后,可对废弃安瓿和废弃注射器现场就地分装并销毁,避免相关人员接触甚至二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安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取药完成后注射器和安瓿扎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装处理及毁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集袋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针筒,B-针头,C-安瓿,
1-右腔体,2-上腔体,3-下腔体,4-孔,5-长条缝,6-切刀,7-投料孔,8-竖直隔板,9-水平隔板,10-切缝,11-斜向隔板,12-收集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废弃注射器和废弃安瓿的分装处理及毁形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分装处理及毁形装置用于对扎在一起的安瓿和注射器进行分装和毁形处理,扎在一起的安瓿和注射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注射器的针头B扎入安瓿C内部,针筒A的头部与针头B的尾端套接,而且针头尾端的径向尺寸一般略大于针筒头部的径向尺寸。
该分装处理及毁形装置包括一方形的箱体,箱体内设置一块竖直隔板8,该竖直隔板将箱体的内腔分隔成相互隔离的左腔体和右腔体1,其中右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供废弃针筒投入的投料孔7。左腔体内设置一块水平隔板9,该水平隔板将左腔体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上腔体2和下腔体3。上腔体的顶壁(显然,上腔体顶壁为箱体顶壁的一部分)上开设有一个孔4和一条与该孔4相连的长条缝5,其中孔4具有能够让安瓿C、针头B和针筒A通过的尺寸,长条缝5具有一定宽度,而且该宽度值足以让针头B和针筒A的连接处在长条缝内沿长条缝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长条缝5背离所述孔4的那一端设置有切刀6。水平隔板9为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塑料材质,其上开设有与至少两条交叉布置的切缝10。
实际应用时,医务人员在取完安瓿内的药物后,握持住图1中注射器的手柄部位,将安瓿C、针头B和一部分针筒A伸入孔4内,继续向下移动,而使安瓿C向下顶开水平隔板9上的切缝10而进入下腔体3内(此过程中,水平隔板发生向下的弯曲变形,切缝10张开),待安瓿4完全进入下腔体3内后,切缝10不再受到安瓿4的紧压而恢复原形。向上提拉注射器,因安瓿4的受到水平隔板9的阻挡而从针头B上脱落,安瓿掉落至下腔体3内而被收集起来,针头B随针筒A向上移出。待针头B和针筒A连接处移动至孔4的位置时,使注射器沿着长条缝5水平移动至切刀6处,利用该切刀6将针头B从针筒A上切离,而且尽量保证切口部位为针筒的头部位置,以确报针筒A被毁形而不能被他人(如吸毒者)二次利用。从针筒上切下的针头B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落至上腔体2内而被收集起来。之后将被毁形的针筒A从投料孔7丢入右腔体1内收集起来。这样,下腔体3用于收集废弃的安瓿C,上腔体2用于收集废弃的针头,而右腔体1用于收集废弃的针筒A,从而完成对废弃安瓿和废弃注射器(注射器被分离成针头和针筒两部分)的分装毁形处理,后续可由专人再对已经分开的针头、针筒和安瓿分类处理。
我们也可以采用只能单向进入的倒刺孔来替代上述可变形切缝10的结构。
为了防止在将安瓿C送入下腔体3的过程中,因切缝10被打开而是上腔体2内的针头B掉入下腔体3内,本实施例在上腔体2内固定设置了一块倾斜布置的斜向隔板11,而且所述切缝10和孔4布置在该斜向隔板11的同一侧,切刀6布置在该斜向隔板11的另一侧,且斜向隔板11的下侧边比上侧边更加远离切缝10。这样从切刀6处切下的针头B只会掉落在斜向隔板11背离切缝10的那一侧。为了保证针头B顺利沿长条缝5水平移动至切刀6处,本实施例在斜向隔板11顶部于长条缝5位置开设了相应的针头让位豁口(图中未示出)。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斜向隔板11设置成相互铰接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中上半部分连接一个伸出上腔体外的手柄,针头B通过长条缝5时,摇动手柄使斜向隔板上半部分向下翻转,针头B顺利通过;之后再反向摇动手柄使上半部分向上翻转,将收集的废弃针头隔离。
为了便于将所述右腔体1、上腔体2和下腔体3内分别收集的废弃针筒、废弃针头和废弃安瓿取出,本实施例在所述右腔体1、上腔体2和下腔体3的侧壁上均设置了启闭门。
考虑到有些安瓿内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本实施例特别在所述下腔体3内设置了一个专用的收集袋12。如图3,该收集袋12包括上部敞口的袋体,袋体的中部连接有收紧绳,且收紧绳的操作端伸出袋体外部。如此,处理者取出装有废弃安瓿的收集袋12时,可以通过提拉收紧绳的操作端而使收紧绳收紧,将废弃安瓿封闭在袋体内,避免其手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保证处理者的安全。
为了保证使用者能够精确地切断针筒和针头连接处的针筒头部位置(即图1中O所指示的部位),本实施例对所述长条缝5的宽度值作了特别设置,具体为:长条缝5的宽度小于针头尾端的径向尺寸,而大于针筒头部的径向尺寸(图1中O所指示的部位)。
此外,为了方便使用者将安瓿C从切缝10处塞入下腔体3内,本实施例将切缝10设置在孔4的正下方。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