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134阅读:29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



背景技术:

疝是组织或器官通过腹壁的缺损或者薄弱处向体表突出造成,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是0.36%,60岁以上占1.18%,每年的新发病例约2,000,000。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很多,分为开放式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疝修补术相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小,只需开4-6厘米的切口,术后疼痛轻,病人能早期活动。为了配合腹腔镜手术,设计了多种疝补片。“疝补片”修补术是疝气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需借助人工合成补片,就像用布片缝补衣服的破洞或该区域的严重磨损一样,从而避免了传统手术,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拉拢缝合产生的张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修补材料多为进口补片,由聚丙烯材料编织而成,具有良好的抗拉力及抗折叠性能。补片的孔径越大越利于细胞侵入和肉芽组织长进。补片是不可吸收的,术后将长期保留在体内,但它与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极少发生异物反应,或仅在短期内有轻微不适感。同时,补片的单丝不利于细菌“藏身”,因此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然而现有技术中常出现聚丙烯网片表面比较粗糙,易侵蚀肠壁,引起肠瘘;在进行腹膜前修补术时,较大补片不易平铺植入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本实用新型采用聚丙烯单丝与聚乳酸单丝进行编织而成的复合补片主体具有很高的抗暴裂强度和张力强度,足以挡住内脏和组织由腹壁缺损处隆出,复合补片主体采用交互式编织方式,具有双向弹性,可以裁剪成任意形状,而没有纤维的散落,且复合补片主体上配备有聚乳酸单股可吸收钩,使复合补片主体可紧贴于腹股沟后壁,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域,包括直疝、斜疝和股疝区域有效降低复发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包括复合补片主体、一级缓冲层、弹力环、十字型定位带、帽状连接件;

复合补片主体,其上均匀设有小孔,所述小孔外周呈辐射状设有一级缝隙;

一级缓冲层,其数目为若干个,所述一级缓冲层呈辐射状设于复合补片主体的外缘,且相邻的一级缓冲层之间存在二级缝隙;

弹力环,其设于复合补片主体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弹力环是与复合补片主体同心的圆环;

十字型定位带,其包括横向固定带与纵向固定带,所述横向固定带、纵向固定带均包括固定端与黏贴端,所述固定端与复合补片主体缝合连接,所述黏贴端下表面设有一级粘层,所述一级粘层可与设于复合补片主体上的二级粘层相配合;

帽状连接件,其与十字型定位带中心部位相固定连接,所述帽状连接件外缘呈辐射状设有若干个复合碟片,所述复合碟片外缘设有二级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补片主体、十字型定位带、复合碟片均为采用聚丙烯单丝与聚乳酸单丝进行交互式编织而成的无张力的网状编织物。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碟片的数目为4个。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缓冲层、二级缓冲层均为聚四氟乙烯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聚丙烯单丝与聚乳酸单丝进行编织而成的复合补片主体具有很高的抗暴裂强度和张力强度,足以挡住内脏和组织由腹壁缺损处隆出,复合补片主体采用交互式编织方式,具有双向弹性,可以裁剪成任意形状,而没有纤维的散落,且复合补片主体上配备有聚乳酸单股可吸收钩,使复合补片主体可紧贴于腹股沟后壁,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域,包括直疝、斜疝和股疝区域有效降低复发率。

2.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型定位带既起到定位作用,又可起到固定精索的作用;复合补片主体以及复合碟片外周分别设有的一级缓冲层以及二级缓冲层,会增加手术医师对复合补片主体以及复合碟片的手感,便于手术植入;复合补片主体上设有外周设有一级缝隙的小孔更有助于肉芽的生长。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合补片主体、2.小孔、3.一级缝隙、4.一级缓冲层、5.二级缝隙、6.弹力环、7.横向固定带、8.纵向固定带、9.固定端、10.黏贴端、11.一级粘层、12.二级粘层、13.帽状连接件、14.复合碟片、15.二级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将理解,当据称将部件“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相反,当据称将部件“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则表示不存在中间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下面就结合图1和图2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片,包括复合补片主体1、一级缓冲层4、弹力环5、十字型定位带、帽状连接件13;复合补片主体1,其上均匀设有小孔2,所述小孔2外周呈辐射状设有一级缝隙3;一级缓冲层4,其数目为若干个,所述一级缓冲层4呈辐射状设于复合补片主体1的外缘,且相邻的一级缓冲层4之间存在二级缝隙5;弹力环6,其设于复合补片主体1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弹力环6是与复合补片主体1同心的圆环;十字型定位带,其包括横向固定带7与纵向固定带8,所述横向固定带7、纵向固定带8均包括固定端9与黏贴端10,所述固定端9与复合补片主体1缝合连接,所述黏贴端10下表面设有一级粘层11,所述一级粘层11可与设于复合补片主体1上的二级粘层12相配合;帽状连接件13,其与十字型定位带中心部位相固定连接,所述帽状连接件13外缘呈辐射状设有若干个复合碟片14,所述复合碟片14外缘设有二级缓冲层15。

所述复合补片主体1、十字型定位带、复合碟片14均为采用聚丙烯单丝与聚乳酸单丝进行交互式编织而成的无张力的网状编织物。

所述复合碟片14的数目为4个。

所述一级缓冲层4、二级缓冲层15均为聚四氟乙烯层。

工作原理:在患处切一个4-5cm创口,用手术钳夹住复合补片主体1,然后将其旋在手术钳上,将复合补片主体1轻轻塞入患处,即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再将其放开,同时把手术钳松开拔出,此时复合补片主体1在弹力环6的作用下,基本恢复如初,贴合于前腹壁,再将四个复合蝶片14覆盖疝环,将其缝合固定于腹外斜肌腱膜上,十字型定位带起到定位作用。

如果疝环缺损较大,需将精索组织提起,将十字型定位带的横向固定带7、纵向固定带8的黏贴端10带在精索后方置入,黏贴端10通过一级粘层11与复合补片主体1上的二级粘层12粘合,可起到固定精索作用,由于复合补片主体1以及复合碟片14网片面积较大,整体较软,不易来铺植入。复合补片主体1以及复合碟片14外周分别加一层一级缓冲层4以及二级缓冲层15,会增加手术医师对复合补片主体1以及复合碟片14的手感,便于手术植入。而且一级缓冲层4之间设有二级缝隙5从而防止一级缓冲层4的形状直接影响复合补片主体1的形状,复合补片主体1上的小孔2有利于肉芽的长入,小孔2外周呈辐射状设有一级缝隙3更有助于肉芽的生长。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