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针灸辅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82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针灸辅助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医用针灸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时需要医务人员手动控制和操作,将针体刺入穴位后,手指捻转针柄,使针体震动刺激穴位,需要医务人员准确认穴,对医务人员的经验要求和熟练度要求比较高,现有的灸疗技术不方便将“针”和“灸”同时进行,灸疗也达不到最佳效果,手部有细菌,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后果比较严重,虽然目前有针灸定位装置,但是在定位时不够定位准确,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针灸辅助定位装置,方便进行针灸定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医用针灸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板下方设有底座,所述定位板上铰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有第三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铰接有针灸板的上端,所述针灸板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针灸板下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两个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连接带有半圆孔的夹持块,所述T型滑块分别通过弹簧连接在所述滑槽内侧,所述针灸板下端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槽由所述定位板上的两个限位块组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处连接有铰接柱,所述铰接柱连接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针灸板下端滑槽内的T型滑块通过弹簧设置在滑槽内,两个夹持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挤压在一起,用来针灸的银针可以夹在两个夹持块中间;

通过底座上的定位孔可以进行穴位的位置确定;

第一连杆一端铰接在定位板上,通过缓慢摇动把手,带动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运动,最终使针灸板上下移动,控制银针上下移动,可以准确操控银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位板,2、针灸板,3、限位块,4、滑槽,5、T型滑块,5A、夹持块,6、定位孔,7、底座,8、把手,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弹簧,14、铰接柱,1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板1,所述定位板1下方设有底座7,所述定位板1上铰接有第一连杆9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0,所述第二连杆10铰接有第三连杆11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11的中部铰接在所述定位板1上,所述第三连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四连杆12,所述第四连杆12铰接有针灸板2的上端,所述针灸板2位于限位槽15内,所述针灸板2下端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设有两个T型滑块5,所述T型滑块5连接带有半圆孔的夹持块5A,所述T型滑块5分别通过弹簧13连接在所述滑槽4内侧,所述针灸板2下端的所述底座7上设有定位孔6,两个夹持块5A的半圆孔结合组成的圆孔正对定位孔6,使得穿过圆孔的银针能够穿过定位孔6进行针灸。

所述限位槽15由所述定位板1上的两个限位块3组成。

所述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的铰接处连接有铰接柱14,所述铰接柱14连接有把手8。

所述底座7采用透明材料,便于观察穴位,通过定位孔6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首先将滑槽4内的T型滑块5分开,将银针放到两个夹持块5A之间,松开T型滑块5,T型滑块5在弹簧13弹力作用下靠近,两个夹持块5A靠近将银针夹住,通过定位孔6确定针灸位置,将定位孔6对准穴位后,手握把手8,缓慢摇动把手8,第一连杆9绕着和定位板1铰接处做圆周运动,带动第二连杆10摆动,第三连杆11中部铰接在定位板1上,第三连杆11会绕着和定位板1的铰接处摆动,带动第四连杆12上下移动,最终会使针灸板2在限位槽15内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银针能够上下移动,向下移动时,银针穿过定位孔6进行针灸,此过程中,为了防止夹持块5A夹持不牢固,人工手扶银针,防止针灸时银针受到阻力而在夹持块5A内向上移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