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6805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早在本世纪之初,现代损伤康复医学已在欧洲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专家Robert Jones就在Shepherds Bush开设康复车间,训练伤兵恢复劳动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医学家watson Jones在英国空军中设立康复中心,战后L.Gutrmann在英国Stoke Mandeville医院成立了世界第一个“损伤康复中心”,积累了大量治疗各种表皮组织、神经损伤的经验,对世界医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随着微创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微创外科给表皮组织、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军队医疗救治系统中,国内外军队都普遍开展了微创外科术,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了军人因外伤导致的致残率。

研究资料表明,随着部队装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官兵表皮组织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因表皮组织损伤和继发感染而发生的战斗力下降率也明显升高。为此,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对急性表皮组织、神经的损伤防治措施的研究。随着外科技术的应用使表皮组织和神经损伤的快速恢复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生物医学材料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使表皮组织和神经的损伤快速得到修复。轻微外伤,包括各种挫伤、扭伤、割伤、刺伤、轻度烧烫伤等,常会引起患者受伤处皮肤组织肿痛、活动受限等,甚至继发严重的感染,在军队中,会导致军人战斗力受到影响;在民众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如果伤后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皮肤组织损伤后,在24小时内其受伤部位再次继发性损伤,会引起局部组织炎性肿胀、疼痛等,皮肤创面损伤后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等;因此,皮肤组织损伤后,防止感染、消炎、止痛,是处理人体皮肤组织外伤的三个基本原则。

治疗上述轻微外伤的方法很多,较为普遍的是使用丁烷、戊烷、五氟丙烷等各种冷喷剂、抑菌的碘伏类(聚维酮碘)、氯已烷、乙醇等,其次有部分中药外用剂。但单纯的冷喷剂可较快速的缓解组织非炎性肿胀、减轻局部的疼痛,同时由于丁烷、戊烷等理化性质限制,容易因过量而造成皮肤组织冻伤等,而且对继发的感染无效,也不能对可能导致的感染产生预防作用;而传统常用的碘伏类、氯已烷、乙醇等,具有较好的控制或减少局部细菌感染的影响,但对局部损伤产生的组织肿胀、疼痛无作用,也不能有效的减轻组织的非炎性渗出等。而传统的中药外用制剂,在抑菌、消炎、镇痛及减轻组织水肿等方面,由于起效时间明显的滞后,特别是在减轻受损人员局部皮肤组织的疼痛控制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综上所述,研究开发一种全面解决人体表皮组织外伤后皮肤组织肿胀、疼痛、创面保护和预防感染问题的喷剂,同时具有携带使用方便、起效快速安全等特性,在军民两用领域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能够全面解决人体表皮或浅表组织外伤后,快速减轻受损皮肤组织肿胀、消除疼痛的感受、以及预防控制继发感染的发生。

本发明所提供的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其活性成分为纳米银或银离子溶液与1,1,1,2-四氟乙烷和1,1,1,3,3-五氟丙烷组成的组合物。

上述的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中,所述银离子溶液指的是银离子水溶液。

上述的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中,所述纳米银或银离子溶液的浓度可为(1~500)×10-3mg/ml,该浓度指的是所述纳米银和所述银离子溶液的浓度,其中的单质银的粒径为1~100nm,其纯度为99.99%。

上述的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纳米银或银离子溶液10~50%;

1,1,1,2-四氟乙烷和1,1,1,3,3-五氟丙烷50~90%。

上述的抗炎镇痛喷雾剂中,所述抗炎镇痛喷雾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具体可为:

纳米银或银离子溶液10%;

1,1,1,2-四氟乙烷和1,1,1,3,3-五氟丙烷90%。

上述的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中,所述1,1,1,2-四氟乙烷与所述1,1,1,3,3-五氟丙烷的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

1,1,1,2-四氟乙烷3~70%;

1,1,1,3,3-五氟丙烷30~97%;

所述1,1,1,2-四氟乙烷与所述1,1,1,3,3-五氟丙烷的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可为:

1,1,1,2-四氟乙烷3~10%;

1,1,1,3,3-五氟丙烷90~97%;

所述1,1,1,2-四氟乙烷与所述1,1,1,3,3-五氟丙烷的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具体可为:

1,1,1,2-四氟乙烷5%;

1,1,1,3,3-五氟丙烷95%。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纳米银或所述银离子溶液灌入至气雾罐中,利用喷盖密封所述气雾罐,所述喷盖上设有连接引流管的单向阀门,通过所述单向阀门将所述1,1,1,2-四氟乙烷和所述1,1,1,3,3-五氟丙烷灌入所述气雾罐中即得所述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

上述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的制备方法中,采用如下1)-3)中任一种方式灌入所述1,1,1,2-四氟乙烷和所述1,1,1,3,3-五氟丙烷:

1)先后依次灌入所述1,1,1,2-四氟乙烷和所述1,1,1,3,3-五氟丙烷;

2)先后依次灌入所述1,1,1,3,3-五氟丙烷和所述1,1,1,2-四氟乙烷;

3)灌入所述1,1,1,2-四氟乙烷和所述1,1,1,3,3-五氟丙烷的混合液。

本发明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对人体表皮组织损伤具有消炎、镇痛和抑菌的功能,所述人体表皮组织损伤包括擦伤、挫伤、扭伤、割伤、刺伤、烧伤和烫伤等,其中烧伤和烫伤均指的是Ⅰ~浅Ⅱ度、面积≤20%的伤。

应用于人体表皮组织损伤时,在距需要喷射目标部位的距离为7~17cm,持续喷射5~10秒。

本发明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对人体表面组织损伤具有消炎、镇痛和防感染的功能,所述人体表面组织损伤包括表皮穿剌、打针、输液、抽血、5cm以下的非麻醉条件下的浅表手术、微创手术、清创和轻度烧烫伤敷料更换引起的损伤。

应用于人体表面皮损时,可提前针对特定的部位,间距7~17cm进行喷射,喷射者肉眼观察到被喷射部位皮肤颜色变白时,停止喷射。

本发明抗菌消炎镇痛喷雾剂具有对表皮损伤组织的保护、防治感染和消肿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24小时内的损伤治疗,在民用方面尤其方便运动、旅游、生活或工作意外发生时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取10克银离子水溶液,其浓度为100×10-3mg/ml,灌入无菌的耐压气雾罐内,然后用喷盖密封耐压气雾罐,其中该喷盖上设有单向阀门,该单向阀门连接有引流管,冲压该单向阀门后,再用压力灌装法灌装90克的1,1,1,2四氟乙烷和1,1,1,3,3五氟丙烷的预配液(质量比四氟乙烷:五氟丙烷=5:95)灌入罐体而成,安装上喷嘴,加外盖制成100克、用于治疗轻微表皮组织外伤的喷雾剂。

实施例2、

取10克的纳米银,银单质为1~30nm,浓度为30×10-3mg/ml,灌入无菌耐压气雾罐内,然后用喷盖密封耐压气雾罐,其中该喷盖上设有单向阀门,该单向阀门连接有引流管,冲压该单向阀门后,再用压力灌装法灌装90克的1,1,1,2四氟乙烷和1,1,1,3,3五氟丙烷的预配液(质量比四氟乙烷:五氟丙烷=5:95)灌入罐体而成,安装上喷嘴,加外盖制成100克、用于治疗轻微表皮组织外伤的喷雾剂。

实施例3、镇痛作用比较

采用小鼠热板法观察镇痛作用,取健康雌性小鼠,重量为20~25克。将小鼠置于热板仪内,温度为55±0.5℃,测定小鼠的痛阈值,测2次,每隔5min测量1次,以舔后足为痛觉指标,筛选痛觉阈值在10~30秒之间的小鼠76只。按痛觉阈值随机均分为6组,同法测定各组药后10、20和40秒的痛觉阈值,计算各实验组的痛觉阈值提高率。结果见表1。B中银离子的浓度与D、E、F、中的浓度一致。F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D、E借鉴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生理盐水对小鼠的痛阈基本没有改变,银离子组、银离子+四氟乙烷或五氟乙烷组、单纯的四氟乙烷和五氟乙烷混合物组,都对小鼠的痛阈有一定的提高,银离子+四氟乙烷和五氟乙烷混合物组的痛阈值最高,说明银离子+四氟乙烷和五氟乙烷混合物具有镇痛协同作用。

表1对小鼠热板法舔足反应的镇痛作用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与空白基质组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

实施例4、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于室温在无菌试管内加入4.5ml纳米银溶液(30×10-3mg/ml)或实施例2喷剂4.5ml(4摄氏度低温溶液)与浓度为3×108cfu/ml的菌悬液0.5ml,开始计时。作用不同时间,用无菌吸管分别移取作用后药液0.5ml投入含4.5ml中和剂的试管内,充分混匀并作用10min后适当稀释。分别吸取1ml样液置于两个平皿,用凉至6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沙氏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球菌)20ml倾注,转动平皿,使其充分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37℃培养48h。作活菌菌落计数,用无菌蒸馏水代替药液做相同处理,作为阳性对照。计算平均杀灭率,所有试验重复3次,结果如表2中所示。

表2悬液定量杀菌试验

表2中的数据表明,在相同浓度银单质溶液和实施例2喷剂,喷剂对上述四种细菌杀菌作用明显优于水溶液,这与四氟乙烷和五氟丙烷的吸热挥发,致使银单质在表面的富集有关。

实施例5、对小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

取健康雄性小鼠60只,随机均分为6组。每只小鼠右耳两面各涂二甲苯10μl致炎,左耳作正常对照。致炎后30min喷雾一次,六组分别给予喷雾剂空白基质、银离子水溶液组、纳米银水溶液组、五氟丙烷+四氟乙烷组、银离子溶液+五氟丙烷/四氟乙烷组、纳米银溶液+五氟丙烷/四氟乙烷组。致炎后4h处死小鼠,用9mm直径打孔器于两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以两耳片重量差值计算肿胀度。结果作t检验,如表3所示。

表3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与空白基质组比较:P<0.05,**与空白基质组比较:P<0.01,▲▲五组阳性组组间比较:P<0.01

表3中的数据表明,单纯的五氟丙烷、四氟乙烷组、单纯的银离子水溶液组与空白基质组比较,对抑制炎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银离子(纳米银)+五氟丙烷/四氟乙烷组比较,具有更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与单纯的银离子(纳米银)水溶液、五氟丙烷、四氟乙烷进行组间比较,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此实验结果表明,银离子(或纳米银)+五氟丙烷/四氟乙烷在抗炎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实施例6、皮肤感染疖肿干预实验

皮肤感染疖肿试验,取SPF级SD大鼠40只,背部常规脱毛,面积约5×6cm2,40只用手术刀片切开皮肤深达全层,长约1.5cm,皮下注射2×1010金葡菌原液0.5mL,切口周围涂擦金葡菌。48h后造模动物活动迟缓,体重减轻,伤口周围红、肿,轻触痛叫,伤口出现脓性分泌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按皮肤疖肿直径分组,共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第1组为模型组,第2-4组分别为银离子水溶液组、四氟乙烷+五氟丙烷组、银离子+五氟丙烷与四氟乙烷混合组。第1组大鼠伤口不做任何处理;第2-4组分别喷相同剂量的银离子溶液、四氟乙烷+五氟丙烷、银离子溶液+五氟丙烷和四氟乙烷各组一次。等距喷3秒,末次给药后2h,测量大鼠背部疖肿直径。

表4对感染大鼠肿疖的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银离子阳性组比较,*P<0.05

表4中的数据表明,在干预感染方面,银离子+五氟丙烷和四氟乙烷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P值<0.01,而单纯银离子溶液组与模型组比较,其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但与银离子五氟丙烷四氟乙烷混合物(实施例1)比较,其P值<0.01,有显著性差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