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深插增强支撑型导引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37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防深插增强支撑型导引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到冠脉介入手术的防深插增强支撑型导引导管。



背景技术:

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复杂冠脉病变越来越多,此类冠脉介入手术难度大,要完成复杂病变,特别是扭曲血管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需要强有力支撑导导引导管。一个好的指导引导管必须具有良好的主动支撑和被动支撑能力,所谓主动支撑能力指的是导管向冠脉血管前向输送能力,常常因为担心导管深插进冠脉内而不能过度依耐此能力;而所谓被动支撑能力与指导引导管的直径大小、导管与主动脉接触面积、导管与主动脉壁之间摩擦力、导管与主动脉之间夹角大小成正比。目前市上所有导引导管依靠改变导管尖端形状来增加支撑,而每个病人的主动脉根部结构及冠脉开口、大小等均有差异,仍不能避免在进行复杂冠脉介入手术时导引导管尖端向后移位甚至脱离血管开口,为了增加支撑,有时会深插至冠脉内,导致血管损伤引起血管撕裂从而导致急性不良事件,甚至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增强导引导管的支撑力,避免导引导管深插损伤血管,安全可靠的防深插增强支撑型导引导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深插增强支撑型导引导管,包括导引导管管体(1),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尖端部设置有可收缩和充盈的支撑球囊(2),该支撑球囊(2)连接有充液管道(3),该充液管道(3)位于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内壁,或者外壁,或者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管壁中。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采用常规造影导丝引导下送入导引导管管体到主动脉根部,送入过程若有阻力,可旋转调整方向前进,在x线透视下调整导引导管尖端到理想位置,以生理盐水或造影剂通过充液管道(3)进入支撑球囊(2)中将其充盈,支撑球囊(2)作为导引导管管体的支撑点,既能有效防止深插,又能阻止导管深插的同时增加导管与主动脉接触面积、增加主动脉与导引导管夹角,从而增强支撑完成复杂冠脉介入手术,结束介入后,退出所有介入器械,将支撑球囊(2)负压抽吸至极限,慢慢退出体外,完成介入手术。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可进一步为:

所述支撑球囊(2)位于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侧壁上,该支撑球囊(2)充盈后与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侧壁采用直角过渡,使其支撑球囊(2)不会跟随导引导管滑入血管中,避免出现血管撕裂,该支撑球囊(2)的顶部采用圆弧过渡,保证导引导管穿入过程中的平顺性。

所述支撑球囊(2)充盈后的高度d为6-9mm,长度c为10mm。充盈后支撑球囊(2)直径以导引导管直径一半为宜,球囊直径越大支撑越强,但会阻塞血管腔血流;充盈后球囊高度+导管直径应大于冠脉血管直径的一倍,目前冠脉血管开口直径在4-6mm之间,导引导管的直径是0.33mm*5-8之间,因此选择充盈后球囊高度为6-9mm,充盈后球囊长度10mm,长度越长支撑力越强。

在所述支撑球囊(2)上沿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轴向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设置,减小支撑球囊(2)对血液的阻挡。

在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尖端部的侧壁上开有网孔(4),可增加冠脉前向血流。

所述支撑球囊(2)为圆环形,该支撑球囊(2)的内环外壁与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外壁连接,采用圆环形结构,可让支撑点受力更加均匀,同时可减小对心脏冠室的压强,更加安全可靠。

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由内管(11)和外管(12)组成,所述内管(11)的外壁和外管(12)的内壁形成的腔体为所述充液管道(3),或者所述充液管道(3)位于所述内管(11)的外壁和外管(12)的内壁形成的腔体中。结构简单,尤其采用内管(11)和外管(12)两层结构,生产工艺简单,一体性能优越。

所述充液管道(3)粘贴在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内壁,或者外壁上。

所述支撑球囊(2)与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尖端的距离a为0.5-1cm。距离过短会导致导引导管插入困难,过长会失去防止插入过深的目的。

所述支撑球囊(2)的填充液为生理盐水或造影剂,便于在x光透视下观察支撑球囊(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有效改进了现有导引导管的主动及被动支撑力,可防止插入过深,能更好地完成复杂冠心病介入手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因导导引导管不合适更换各种不同形状的导管、导丝从而增加的医疗费用和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深插增强支撑型导引导管,包括引导管管体1,该导引导管管体1由内管11和外管12组成,在导引导管管体1的尖端部外管12的侧壁上设置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可收缩和充盈的支撑球囊2,该支撑球囊2与导引导管管体1尖端的距离距离a为0.5-1cm,支撑球囊2连接有充液管道3,通过充液管道3为支撑球囊2充液或者加负压,其中充液管道3位于内管11和外管12所形成的腔体中,或者直接利用所形成的腔体作为充液管道3;

支撑球囊2采用生理盐水或造影剂充盈后与导引导管管体1的侧壁采用直角过渡,使其支撑球囊2不会跟随导引导管滑入血管中,避免出现血管撕裂,该支撑球囊2的顶部采用圆弧过渡,保证导引导管穿入过程中的平顺性,具体尺寸为高度d为7mm,长度c为10mm;

在支撑球囊2上沿导引导管管体1的轴向开设有通孔,在导引导管管体1尖端部的侧壁上开有网孔4,便于血液的流通。

实施例二:在其它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下,作为变形,如图3所示,其中支撑球囊2为圆环形,该支撑球囊2套接在导引导管管体1的外壁上,其中支撑球囊2的内环外壁与导引导管管体1的外壁连接。

实施例三,在其它结构和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下,作为变形,如图4所示,其中充液管道3粘贴在导引导管管体1的内壁,或者外壁上,为提高导引导管管体1的光滑度,可在导引导管管体1的外壁或者内壁上设置与充液管道3结构相适应的凹槽,通过凹槽与充液管道3配合,保证导引导管管体1在血管中的通过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防深插增强支撑型导引导管,包括导引导管管体(1),在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尖端部设置有可收缩和充盈的支撑球囊(2),该支撑球囊(2)连接有充液管道(3),该充液管道(3)位于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内壁,或者外壁,或者所述导引导管管体(1)的管壁中。本发明有效改进了现有导引导管的主动及被动支撑力,能更好地完成复杂冠心病介入手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因导导引导管不合适更换各种不同形状的导管、导丝从而增加的医疗费用和手术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1.17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