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涂层金标及金标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治疗肿瘤的手段采用立体定向、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直线加速器等放射治疗等方式,放射治疗是进行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放射治疗的目的是给肿瘤靶区最大的治疗剂量,而使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吸收的照射剂量最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并发症。因此,放射治疗必须做到“精确诊断、精确设计、精确定位、精确治疗”。现有技术对靶器官的定位,大多都是通过在该器官组织上植入金标,用对金标的定位方法来完成对靶器官组织的定位。
赛博刀是一种立体定向治疗机,整合了影像引导系统、高准确性机器人跟踪瞄准系统和射线释放照射系统,可完成任何部位病变的治疗。将一个能产生6MVX线的轻型直线电子加速器安放在一个有6个自由度的机械臂上,通过运算X线摄像机及X线影像处理系统所得的低剂量三维影像来追踪靶区位置,执行治疗计划,以准确剂量的放射线来“切除”。
赛博刀是高精度的放射外科治疗技术,通过影像引导,一次或数次把大剂量的高能X线照射到肿瘤组织上。如果在影像上不能确定肿瘤的位置,也就不能实施高精度治疗。因此,为了显示肿瘤的解剖位置,在治疗前,必须在肿瘤周围植入金属标记物,以便在进行赛博刀治疗时能够跟踪肿瘤的位置,实施又快又精确地治疗,其主要在胸腹部脏器的治疗中应用。由于胸腹部脏器和身体的骨性标志之间没有固定的位置关系,因此首先要在肿瘤组织或其周围植入标记物(内标记物),此标记物应与瘤体在位置上保持相对固定,作为X线跟踪系统的探测标识。
但是标记物在植入肿瘤组织或其周围特定软组织后,标记物容易发生移动,影响检测结果,且标记物无法携带大量的药物,不便于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涂层金标以及金标注射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标记物在植入肿瘤组织或其周围特定软组织后,标记物容易发生移动,影响检测结果,且标记物无法携带大量的药物,不便于治疗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带涂层金标,包括金标本体,所述金标本体沿其轴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金标本体呈空心状,所述金标本体沿其径向开设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金标本体为镂空结构,所述金标本体上设有纳米药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内放置有药物缓释箱。药物缓释箱内置有高纯度抗肿瘤药物,通过第二通孔缓慢释放至病灶里面,直接起到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所述金标本体为空心圆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金标本体的直径为0.1mm-1.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形凹孔阵列、梅花状镂空阵列或卐状镂空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金标本体的长度为0.1mm-10mm。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药物层通过连接剂层粘接到所述金标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剂层为生物粘合剂层。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药物层上对应于所述金标本体设置有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金标本体由纯金或钛合金制成。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金标定位装置,包括所述的带涂层金标,其中,还包括对应于所述金标本体设置的X射线发射器。
本发明提供的带涂层金标以及金标注射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带涂层金标,所述金标本体沿其轴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金标本体呈空心状,所述金标本体沿其径向开设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金标本体为镂空结构,所述金标本体上设有纳米药物层。本发明提供的带涂层金标通过金标本体上的第二通孔使金标本体为镂空结构,增加金标本体与植入的肿瘤组织或其周围的特定软组织的稳定性,使金标本体不易发生移动,提高检测精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在金标本体上设有纳米药物层便于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涂层金标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带涂层金标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A;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涂层金标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金标本体; 2-第二通孔; 3-第一通孔;
4-药物缓释箱; 5-纳米药物层; 6-连接剂层;
7-支臂; 8-X射线发射器; 9-接收器;
10-带涂层金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涂层金标10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带涂层金标10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带涂层金标10,包括金标本体1,所述金标本体1沿其轴线开设有第一通孔3,所述金标本体1呈空心状,所述第一通孔3内放置有多个药物缓释箱4,所述金标本体1沿其径向开设多个第二通孔2,所述金标本体1为镂空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带涂层金标10,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金标本体1上的第二通孔2使金标本体1为镂空结构,增加金标本体1与植入的肿瘤组织或其周围的特定软组织的稳定性,使金标本体1不易发生移动,提高检测精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在第一通孔3内放置多个药物缓释箱4便于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金标本体1为空心圆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金标本体1的直径为0.1mm-1.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2为圆形凹孔阵列、梅花状镂空阵列、菱形阵列、圆孔叠合阵列或卐状镂空阵列等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金标本体1的长度为0.1mm-10mm。
连接剂层6上对应于所述金标本体1和药物缓释箱4分别设置有凸起,金标本体1或药物缓释箱4上设置有与凸起配合使用的凹槽,设置凸起的结构使得药物缓释箱4粘接更加牢固。
为了便于使用,所述药物缓释箱4固定连接在所述金标本体1上。所述药物缓释箱4内放置有药物。金标本体1内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凸起,药物缓释箱4上可以设置与凸起对应的凹槽,药物缓释箱4挂在金标本体1的凸起上。药物缓释箱4内置有高纯度抗肿瘤药物,通过第二通孔缓慢释放至病灶里面,直接起到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为了便于药物出来,可以在药物缓释箱4上设置有通孔。本实施例中药物缓释箱4为圆柱体状,内置于镂空的金标本体1的内部。进一步地,为了减轻重量,药物缓释箱4也可以设置为空心的矩形箱。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剂层6为生物粘合剂层。
所述生物粘合剂层为纤维蛋白原层、凝血酶层、酪蛋白层、壳多糖层或壳聚糖层。
胶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25%~30%,某些生物体甚至高达80%以上。
胶原蛋白种类较多,常见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Ⅴ型和Ⅺ型。
胶原蛋白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生物活性,因此在食品、医药、组织工程、化妆品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比如中国传统的胶原保健品“阿胶”,主要是以驴皮为原料(其实就是驴皮中所含胶原蛋白),具有较高的滋补保健作用,有中药三宝之一的美誉。
凝血酶:是一种在人体抗凝,促凝的凝血级联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蛋白。
酪蛋白层:酪蛋白是一种含磷钙的结合蛋白,对酸敏感,pH较低时会沉淀。
酪蛋白是哺乳动物包括母牛,羊和人奶中的主要蛋白质,又称:干酪素、酪朊、乳酪素。
壳多糖层:壳多糖(chitin)又称几丁质。为N-乙酰葡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结构同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胞壁中,也存在于一些绿藻中;主要是用来作为支撑身体骨架,以及对身体起保护的作用。
壳聚糖层: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
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纳米药物,指通过一定的微细加工方式直接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具有纳米尺度的物质或结构,一种具有同生物膜性质类似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载体的药物。
在药物研究领域,由于纳米技术的不断渗透和影响,引发了药物领域一场深远的革命,从而出现了纳米药物这一新名词。
纳米药物是指以纳米级高分子纳米粒(nano-particles,NP)、纳米球(nano.spheres NS)、纳米囊(nano-capsules,NC)等为载体,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其粒径可能超过100nm,但通常应小于500nm。纳米药物也可以是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的纳米粒。
纳米药物的应用不仅改善了药物剂型的理化特性,而且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缓释性等。研究显示纳米颗粒具有将高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癌细胞而又避开健康组织的能力。
纳米药物的特性:
1)磁场作用下的靶向性利用纳米载体与磁性物质结合,使其具有磁性。
同时,由体外附加磁场,或者通过手术植入具有磁场效应的导管、支架等材料在体内特定区域形成磁场。将靶器官暴露于磁场中,以此控制磁性纳米载体在体内的分布,使其集中分布于靶器官。
有研究显示磁性纳米载体能借助磁场使其所装载的化疗药物定向集中于靶向部位(肿瘤组织),提高靶向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其它部位的药物浓度,减少毒副反应。
2)主动靶向性将单克隆抗体共价交联或吸附到纳米粒表面,形成具有免疫活性纳米粒,并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2、纳米药物的控释性
因很多化疗药物半衰期短、维持其有效抗肿瘤浓度时间较短。有些化疗药物只对处于特定增殖周期的肿瘤细胞发挥作用,而对其他增殖周期的细胞不发挥作用,然而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通常是不同步的,因此,维持较长时间有效的血药浓度对于肿瘤治疗也非常重要。
3、纳米药物吸收率高
纳米药物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率,载药纳米粒可以改变膜运转机制,增加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及细胞内药效的发挥。
如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的纳米粒可使其药效较普通阿霉素增加10倍,原因在于载药纳米粒的粘附性及其小的粒径能够延长药物滞留时间,增加药物与肠壁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其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率。
4、纳米抗肿瘤药物代表
目前基于纳米技术的临床抗肿瘤药物代表为脂质体阿霉素、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小分子化合物S63845、中药提取物等。
其中脂质体阿霉素为阿霉素与脂质纳米颗粒结合起来改变了药物的生物分布,从而减少了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也消除了化疗药物和有机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的不良反应,可以不需要使用任何溶剂直接应用。
目前正在研发的药物还有BIND-014,该药物为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含有多西他赛的纳米颗粒药物。
已有研究显示该药物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有效性的结果。
另一种药物填充金元素的纳米颗粒被证实能够杀死培养的人细胞中的Bb细胞淋巴瘤,在未化疗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小鼠体内人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
而正在研发的覆盖有膀胱癌特异性配体并荷载紫杉醇的靶向性颗粒将3倍最大耐受剂量的药物输送至移植了患者肿瘤的小鼠,获得了良好的疾病控制并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面,纳米颗粒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克服了应用多柔比星引起的耐药问题,经过纳米颗粒避免了其中一个耐药受体极迟抗原-4(VLA-4)与微环境相互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地靶向作用于肿瘤。
进一步地,所述金标本体1由纯金制成或由钛合金制成,也可以为其他材料。
纯金是指24K金,也就是说它的含金量是100%。但世界上不存在有24K的黄金。因此,市面上如果有标有“24K黄金”或“纯金”的黄金皆不是真实的。
饰金中纯金含量被称为“金位”,英文是Karat,故称为K金。一般称纯金为24K,即理论上含金量为100%。
金标的适用保护范围为:立体定向放疗、直线加速器、重离子治疗、质子治疗、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等治疗领域。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带涂层金标10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A;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带涂层金标10的所述金标本体1上设有纳米药物层5,在金标本体1上设有纳米药物层5便于对患者的治疗。
所述纳米药物层5通过连接剂层6粘接到所述金标本体1上。所述连接剂层6上对应于所述金标本体1设置有凸起,金标本体1或纳米药物层5上设置有与凸起配合使用的凹槽,设置凸起的结构使得纳米药物层5粘接更加牢固。所述连接剂层6为生物粘合剂层。
所述生物粘合剂层为纤维蛋白原层、凝血酶层、酪蛋白层、壳多糖层或壳聚糖层。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涂层金标10可以由金标植入装置植入,植入装置包括注射针体以及上述带涂层金标10,所述金标本体1放置在所述注射针体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金标定位装置,包括所述的带涂层金标10,其中,还包括对应于所述金标本体1设置的X射线发射器8。
使用时,C型的支臂7顶端设置有X射线发射器8,底端设置有接收器9,发射X射线,在接收器9上获取带涂层金标10的X射线图像,保存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对靶器管的定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