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在改善高原低氧缺氧方面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006阅读:17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高原缺氧的药物,特别涉及二甲双胍在改善高原低氧缺氧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高原地区地域广阔,其中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高山地区占国土面积1/4以上。高原环境中许多不多不利因素作用于人体,如低氧、低温、光线辐射和气候多变等,但最关键的就是低氧对人体的损伤。当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不能得到充足的供给或用氧障碍时,会导致机体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最终可导致机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由于能量供给不足而衰竭。

近年来,随着进藏游客的数量不断攀升,急性高原反应成为旅游业的一大障碍。同时,随着藏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进藏工作的人群需要高原习服。此外,还有大量戎边的军人,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迫切需要抗缺氧药物的辅助,以尽快适应高原恶劣的极端气候。所以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缺氧药物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防止缺氧损伤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改善,可临床上有效的抗缺氧药物严重不足,具有抗缺氧的西药主要有乙酰唑胺、盐酸可乐定、地塞米松等,它们主要是通过改善缺氧造成的各种症状,如肺水肿、脑水肿等来治疗缺氧损伤,且都存在许多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年来,老药新用在治疗新适应症中的潜力被人们所关注,其安全性和可耐受性较清楚,开发周期短,临床应用清楚。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二甲双胍抑制肝糖元异生、促进外周糖利用从而发挥有效的降糖作用。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除了改善糖代谢、脂肪代谢、胰岛素抵抗等作用,还具有降糖之外的其他临床作用,包括抗肿瘤、改善心血管、保护脑卒中等效应,且与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无关。在分子水平上,二甲双胍可以激活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系统,从而调节糖脂代谢基因表达。由于AMPK分布广泛,二甲双胍可以发挥多种临床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新的用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二甲双胍在改善高原低氧缺氧方面的应用。

一种改善高原低氧缺氧的药物,该药物包含二甲双胍。

优选的,所述药物为溶解于NaCl溶液中的二甲双胍。

更优选的,所述药物为溶解于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的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在改善高原低氧缺氧方面的应用,所述二甲双胍能提高哺乳动物对抗高原缺氧损伤的能力。

所述哺乳动物为鼠,人,牛,羊,马,骆驼,鹿,麋鹿,袋鼠,狗,猫或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二甲双胍在经腹腔注射给药的条件下,能够明显延长高原低氧环境中大鼠的生存时间。通过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在适宜时间给予合适剂量的常用药物,就能提高大鼠等动物对抗高原缺氧损伤的能力,为人体试验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若推广到人体应用,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大鼠存活时间曲线;

纵坐标为存活率,横坐标为实验进行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药品和动物的准备:

二甲双胍,溶解在0.9%NaCl溶液中,4℃保存。大鼠为合格试验动物用大鼠,雄性。

给药及高原缺氧损伤:

根据大鼠体重,腹腔给予二甲双胍。给予二甲双胍三周后开始暴露于高原缺氧环境。

大鼠置于模拟高原环境的低压低氧舱中,检测大鼠呼吸及肢体活动,以模拟海拔到达10000米后作为高原环境损伤开始,观察动物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

生存时间的计算:

从大鼠暴露于10000米高原低氧环境开始计时。记录大鼠在高原环境中的存活状况。以呼吸停止30秒以上且四肢僵硬作为大鼠死亡的标准。以大鼠生存时间(精确至毫秒)为定量考察指标,分析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大鼠的差别。采用单因素k水平的方差分析,用F值判断统计学差异。

取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饲养于恒温(23±2℃)、恒湿动物室,每天12/12h昼夜循环,可自由进食进水。实验试剂二甲双胍: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货号:S1741,分子量为165.62,纯度大于98%。称取二甲双胍3g,加入0.9%NaCl溶液至终体积100mL,充分溶解后4℃保存。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购自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型号:DYC-DWI。该舱连接有两个抽气泵,可以将舱内气体不断抽出舱外,从而模拟某一海拔高度的低压低氧环境;同时接有电子显示屏和氧传感探头,可以实时反映舱内所处的海拔高度及氧浓度)。可精确至毫秒的计时器。

实验步骤:(1)大鼠适应环境3天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二甲双胍溶液(生理盐水配制),剂量为200mg/kg,/day,1mL/鼠,连续用药三周,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实验当天,将两组大鼠放入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中适应10min。然后设置低压低氧舱中的模拟海拔高度以20m/s的速度上升至海拔10000米,此即为致死性低压低氧环境。(3)大鼠存活时间测定:当模拟海拔高度上升至10000米后立即计时,记录每只大鼠的存活时间。大鼠的死亡标志是呼吸30秒以上且四肢僵硬。然后依据各组大鼠存活时间绘制存活曲线。

实验结果:对照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9.4min,26.7min,11min,21.7min,8.4min,10.4min,平均存活时间为14.6min;二甲双胍处理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1.5min,22.5min,23.6min,31.8min,26.1min,35min,平均存活时间为25.1min。经Gehan-Breslow-Wilcoxon Test统计学检验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3<0.05,二甲双胍处理组大鼠存活时间高于对照组(如图1所示)。这些结果提示二甲双胍预处理能够增强大鼠对急性高原低氧的耐受能力,可以适用于抗高原缺氧的新用途。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