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颗粒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9373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颗粒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半年以上,病毒没有得到彻底清除,体内乙肝病毒潜伏或引起肝炎发病。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有明确的急性乙肝演变而来;半年前有过急性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发作病史,治疗或自愈不彻底,留下祸根潜伏下来,半年后,或多年后,再次发病。也因婴幼儿时期感染了乙肝病毒,当时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和完善,不能将病毒清除,病毒潜伏于肝脏,经过长期的免疫耐受期的沉寂后,大约到了青壮年期,便开始发病。首次发病很象急性肝炎,有的首次发病就已经是肝硬化了。

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例绝大多数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几乎都是幼小时(母体宫内、分娩时、哺乳时、学龄前感染等)感染乙肝病毒,病毒潜伏于肝脏,青壮年时开始发病。后天感染,尤其是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一般很少形成慢性化,要么引起一次急性乙肝发作,乙肝病毒被彻底清除,很快就会自愈;要么感染乙肝病毒后,体内会自然动用正常的免疫体系,将乙肝病毒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于脾肾虚、气滞血瘀、湿热内阻者。

由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其颗粒剂具有健脾益肾、疏肝活血和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慢性乙型肝炎,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黄芪250份、制何首乌167份、丹参250份、虎杖167份、重楼167份、地耳草250份、北豆根167份、猪苓167份、女贞子167份和郁金100份。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组成:黄芪250g、制何首乌167g、丹参250g、虎杖167g、重楼167g、地耳草250g、北豆根167g、猪苓167g、女贞子167g和郁金100g。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剂,其中,所述中药颗粒剂包括活性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活性成分由原料药黄芪250份、制何首乌167份、丹参250份、虎杖167份、重楼167份、地耳草250份、北豆根167份、猪苓167份、女贞子167份和郁金100份通过下述方法制备所得:

(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0h,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5h;

(2)、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温度75℃下相对密度为1.32-1.36的稠膏状,真空干燥成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即得活性成分。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糊精和糖粉;所述糊精为活性成分重量的0.5倍;所述糖粉为活性成分重量的1.0倍。

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中药颗粒剂由原料药黄芪250份、制何首乌167份、丹参250份、虎杖167份、重楼167份、地耳草250份、北豆根167份、猪苓167份、女贞子167份和郁金100份通过下述方法制备所得:

(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0h,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5h;

(2)、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温度75℃下相对密度为1.32-1.36的稠膏状,真空干燥成干浸膏,粉碎成细粉;

(3)、加入步骤(2)所得细粉重量0.5倍的糊精和1.0倍的糖粉,制粒过14目筛,60℃~80℃干燥,制成1000g,整粒,即得。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283页黄芪项下之有关规定。

制何首乌: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165页制何首乌项下之有关规定。

丹参: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70页丹参项下之有关规定。

虎杖: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194页虎杖项下之有关规定。

郁金: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rc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193页郁金项下之有关规定。

重楼: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polyphylla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smith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干燥根茎。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243页重楼项下之有关规定。

地耳草: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japonicumthunb.的全草。

北豆根: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干燥根茎。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92页北豆根项下之有关规定。

猪苓:本品为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polyporus药用真菌地下菌核。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299页猪苓项下之有关规定。

女贞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第43页女贞子项下之有关规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颗粒剂具有健脾益肾,疏肝活血,清热利湿的功效。用于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于脾肾虚、气滞血瘀、湿热内阻者。主治慢性乙型肝炎,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便于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颗粒剂及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称取原料药黄芪250g、制何首乌167g、丹参250g、虎杖167g、重楼167g、地耳草250g、北豆根167g、猪苓167g、女贞子167g和郁金100g,即得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剂:

(1)、称取原料药黄芪250g、制何首乌167g、丹参250g、虎杖167g、重楼167g、地耳草250g、北豆根167g、猪苓167g、女贞子167g和郁金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0h,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5h;

(2)、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温度75℃下相对密度为1.32-1.36的稠膏状,真空干燥成干浸膏,粉碎成细粉;

(3)、加入步骤(2)所得细粉重量0.5倍的糊精和1.0倍的糖粉,制粒过14目筛,60℃~80℃干燥,制成1000g,整粒,即得。

以下通过具体试验例来说明本发明中药颗粒剂(以下简称:复方黄芪颗粒)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对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试验: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hbeag和/或hbv-dna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

治疗组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6.22士12.48岁;平均病程8.56±7.25年。诊断为轻度16例,中度34例,重度10例。

对照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55岁,平均31.05±9.32岁;平均病程5.07±3.95年。轻度8例,中度12例,重度4例。

治疗组60例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脾肾两虚、气滞血瘀及湿热内阻表现。根据主证特点,以肝郁脾虚为主证者18例,湿热中阻为主证者4例,瘀血阻络为主证者21例,肝肾阴虚为主证者12例,气阴两虚为主证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具有均衡性与可比性(p>0.05)。

二、治疗及观察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法。

治疗组给予实施例2制备所得的中药颗粒剂(复方黄芪颗粒),每袋15g,每次30g,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冲服。

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ifn-α)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两组每个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用相同的基础药物,但不使用其它抗病毒药与免疫调节剂。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当月、治疗结束时常规检测血、尿常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红素(sb)、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蛋白电泳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7项指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治疗结束后6、12个月时,分别进行上述实验室项目检测。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三、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试行)》判定疗效。

2、总体疗效: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显效率46.55%,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显效率12.50%,总有效率5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两组治疗前后hbv指标变化情况:

表1两组治疗前后hbv复制指标阳性率比较[例(%)]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如表1所示,治疗组治疗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hbeag及hbv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hbv复制指标变化情况比较[阴转例数/阳性例数(%)]

*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如表2所示,治疗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hbeag转阴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显著性(p均>0.05)。

表3两组治疗前后alt、ast变化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括号内为例数

如表3所示,治疗组治疗后alt、ast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alt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st值略有下降,但没有治疗组效果明显。

表4两组治疗前后sb、y球蛋白变化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括号内为例数

如表4所示,治疗组治疗后sb和y-球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

4、不良反应及处理: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基本无不良反应或很轻微,仅见2例轻度胃脘不适,经调整由空腹服药改为饭后半小时服药后,不适反应消失。

对照组24例中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4~39.3c),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乏力或周身酸楚等;均嘱其卧床休息,并予以对症处理。

5、随访情况: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了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远期疗效观察。随访反馈35例,其中6个月者9例,hbeag治疗转阴后的2例均持续阴性,1例转阴;hbv-dna治疗转阴后的9例中6例持续阴性,2例转阴;hbv-dna下降101~4拷贝/ml者8例;alt6例持续正常,3例显著下降(下降原值的1/2以上)。

随访12个月者16例,hbeag治疗转阴后的4例中3例持续阴性,1例转阴;hbv-dna治疗转阴后的6例均持续阴性,1例转阴;hbv-dna下降101~4拷贝/ml者12例;alt6例持续正常,3例显著下降。

随访18个月者11例,hbeag4例转阴;hbv-dna治疗转阴后的5例中均持续阴性,4例转阴;hbv-dna下降101~4拷贝/ml者11例;alt7例持续正常,2例显著下降。

本试验资料显示,用复方黄芪颗粒治疗慢性乙肝3个月后,hbeag转阴率为43.33%,hbv-dna转阴率为44.83%,与α-干扰素比较,前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后者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复方黄芪颗粒治疗后hbeag与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p<0.05,p<0.01。同时,用该药治疗后血清alt、ast、sb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由此看出,复方黄芪颗粒具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及改善肝功能作用,临床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