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过敏药物涂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5939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过敏药物涂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制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抗过敏药物涂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鼻窦,又称副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内的含气空腔的总称,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对发音起共鸣作用。鼻窦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称为额窦、上颌窦、蝶窦和筛窦。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能够累及所有窦体,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慢性鼻窦炎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过敏性鼻窦炎,是由于过敏变态反应因素引发的鼻窦炎,发病因素以过敏因素为主,为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变态反应,为一种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临床上多由过敏性鼻炎发展而来,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鼻塞、打喷嚏、流脓涕、头疼等,过敏性鼻炎合并鼻窦炎的症状。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窦炎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药物可以直接口服,也可以采用滴鼻或喷雾剂等形式向鼻腔内喷洒药物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组织的遮挡,药物分子并不能顺利完全达到病变部位,药物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如上所述,鼻窦炎能够累计几乎所有窦体,而通过上述方法,短暂的药物作用几乎仅限于鼻甲部位内,并不能到达窦体内部,不能对发炎鼻窦直接作用。即使药液能够进入窦体空腔内部,对于额窦开口在底部的窦体来讲,在喷药完成后,几乎所有药液都会由窦口流出,药物也没有机会贮存在其内部进行长期有效治疗。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过敏药物涂层组合物,通过微创手术,将药物组合物涂覆于鼻窦内部,组合物中的药物缓慢释放,可以实现针对病变部位长期定点定量给药。本发明的组合物由抗过敏药物颗粒、聚合物A颗粒组成,其中,所述聚合物A选自海藻酸钠或壳聚糖,抗过敏药物颗占总质量的15~20%。具体地,所述抗过敏药物可以是盐酸西替利嗪、富马酸酮替芬或者盐酸异丙嗪。具体地,所述海藻酸钠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60000,所述壳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80000、脱乙酰度优选80~90%。具体地,所述各种颗粒的粒径优选低于180μm。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抗过敏药物涂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抗过敏药物、聚合物A依次加入水中,溶解得到溶液;(2)50~60℃下真空干燥,研磨机研磨并过筛(优选80~180目,进一步优选100~120目),即得到所述抗过敏药物涂层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抗过敏药物涂层组合物在过敏性鼻窦炎中的应用,通过微创手术,将药物组合物涂覆(可以是喷涂或者刷涂)于鼻窦内部形成药物涂层,涂层中的药物缓慢释放,可以实现针对病变部位长期定点定量给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有效提高过敏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药物涂层组合物还可以含有聚乙烯醇颗粒,且聚合物A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1~0.15。从而,上述步骤(1)中还需要往水中加入聚乙烯醇。具体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优选为60000~80000。当含有聚乙烯醇颗粒时,组合物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支架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5~8的支架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9~12的支架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3~16的支架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7~20的支架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1:组合物由20wt%盐酸西替利嗪颗粒和80wt%海藻酸钠(重均分子量为50000)颗粒组成,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将各物质依次加入水中,溶解得到溶液;(2)50~60℃下真空干燥,研磨机研磨并过筛(80目,180μm),即得到所述抗过敏药物涂层组合物。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合物由20wt%盐酸西替利嗪颗粒和80wt%海藻酸钠(重均分子量为60000)颗粒组成。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合物由20wt%盐酸西替利嗪颗粒和80wt%壳聚糖(重均分子量为60000、脱乙酰度90%)颗粒组成。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合物由15wt%盐酸西替利嗪颗粒和85wt%壳聚糖(重均分子量为80000、脱乙酰度80%)颗粒组成。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过筛的目数是150目(106μm)。实施例6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步骤(2)中过筛的目数是120目(120μm)。实施例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2)中过筛的目数是180目(80μm)。实施例8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步骤(2)中过筛的目数是100目(150μm)。实施例9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合物由20wt%富马酸酮替芬颗粒和80wt%海藻酸钠(重均分子量为50000)颗粒组成。实施例1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合物由20wt%盐酸异丙嗪颗粒和80wt%海藻酸钠(重均分子量为50000)颗粒组成。实施例1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组合物中还含有聚乙烯醇颗粒(重均分子量为60000),且海藻酸钠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1。实施例1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组合物中还含有聚乙烯醇颗粒(重均分子量为60000),且海藻酸钠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15,过筛目数120目。实施例13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组合物中还含有聚乙烯醇颗粒(重均分子量为60000),且壳聚糖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1。实施例14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组合物中还含有聚乙烯醇颗粒(重均分子量为80000),且壳聚糖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15,过筛目数100目实施例1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组合物中还含有聚乙烯醇颗粒(重均分子量为80000),且壳聚糖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15,过筛目数120目实施例16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组合物中还含有聚乙烯醇颗粒(重均分子量为80000),且壳聚糖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15,过筛目数140目实施例17(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合物由20wt%盐酸西替利嗪颗粒和80wt%聚乙烯醇(重均分子量为60000)颗粒组成。实施例18(对比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合物由15wt%盐酸西替利嗪颗粒和85wt%聚乙烯醇(重均分子量为60000)颗粒组成。实施例19(对比例3)与实施例12不同的是,海藻酸钠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4。实施例20(对比例4)与实施例14不同的是,壳聚糖颗粒与聚乙烯醇颗粒的质量比为1:0.5。体外药物释放实验先在一干净平滑表面刷涂一层水,然后将各实施例组合物分别均匀喷涂在该表面上成膜。完全干燥后将涂层置于溶出仪内做释放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16的溶出均十分平稳(见图1~5),在前5天的比较快的释放后,进行平稳缓慢的释放,基本在第30天达到大约90%的释放率。实施例17~20(即对比例1~4)的药物释放十分不平稳,而且在早期已释放大部分药物,无法达到平稳长期释放药物的目的。临床实验2016年3月~2016年6月确诊为过敏性鼻窦炎的自愿受试者300例,其中男137例,女163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10组(分别对应实施例1、4、11、12、13、14、15、16、17、20),每组30人。分别通过微创手术,将药物组合物喷涂于鼻窦内部病变部位形成涂层。全部在涂药后进行复查及随访,结果见表一。表一实施例人数治愈好转无效1302091430228011302280123029101330237014302910153028201630246017301012820308139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内部无异常分泌物。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内部部分存在水肿、肥厚、肉芽组织形成、少许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鼻内镜检查或有加重需二次治疗。通过表一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涂层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窦炎。而当组合物中含有少量聚乙烯醇颗粒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治愈比例十分高。从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的数据看,是否加入聚乙烯醇颗粒并没有体现明显的区别,这可能是因为,体外实验并不能完全模拟实际临床的条件,组合物在涂覆于鼻窦内时,各种因素(比如,形成的涂层的自身强度、与患病部位的结合强度等)都有可能影响涂层是否能够在涂覆的部位长期稳定的释放药物、或者影响药物在患病部位的具体形态。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的聚乙烯醇颗粒的比例不能太大,当达到一定比例时,则会导致无法控制药物缓释(见对比例)。另外,当操作过程中的过筛目数为100~120目时,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而在140目以上或者80目以下时,效果提高并不明显。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