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17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障碍是指上述几项认知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当上述认知域有两项或以上受损,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时,可诊断为痴呆。它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治疗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必须加用中药药物治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认知功能障碍在治疗中常存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问题,因此,必须加用中药治疗,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药物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用量配比的组分原料:柴胡10-20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8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3-5枚),元参10克,生地黄10克,炒枣仁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20克,郁金10克,黄芪15-50克,内金10克,甘草6克。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用量配比的组分原料:柴胡15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8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3-5枚),元参10克,生地黄10克,炒枣仁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5克,郁金10克,黄芪15克,内金10克,甘草6克。每日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在本发明的药物配方中,主要原料药物: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可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黄芪属补气良药,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本组方剂具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其具有天然抗氧化、减轻炎性反应、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在
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描述。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用量配比的组分原料:柴胡10-20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8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3-5枚),元参10克,生地黄10克,炒枣仁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20克,郁金10克,黄芪15-50克,内金10克,甘草6克。实施例1一种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药,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药:柴胡15克,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8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3-5枚),元参10克,生地黄10克,炒枣仁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5克,郁金10克,黄芪15克,内金10克,甘草6克。每日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下面通过临床实例做具体说明。收集自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给予常规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治疗)和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实施例1的组方剂)。a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2-85岁,平均(61±3.5);b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9~8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7分;(2)脑梗死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诊断证实。排除标准:(1)脑梗死前已经有认知障碍者;(2)脑梗死后有失音障碍、意识障碍者;(3)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脑梗死后有假性痴呆者。2、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相应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将尼莫地平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2周,b组加用实施例1的组方剂,每天1次,连续应用2周。3、观察指标:对所选取患者在治疗前后使用mmse量表评分进行评价。认知障碍评定以mmse评分为准,总分为0-30,<27分为异常,24~27分为轻度认知障碍,19~23分为中度认知障碍,0~18分为重度认知障碍,分评越高其认知障碍程度越低。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o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o.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b组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组别治疗前治疗后a组13.4±2.917.2±2.8b组13.2±2.719.3±2.84、并发症及死亡率治疗前后两组并发症比较;5、不良反应:应用本发明药物的实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以上临床结果可知本发明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药对该病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其有效率可达96.5%。病例1王某男:68岁2016年3月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头晕症状,1周后症状加剧出现计算能力减退,经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3周后症状减轻并好转,继续用药2周,无加重。病例2张某,女,66岁,就诊前证见记忆力减退、失眠、头疼不断加重,经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病,常规治疗2周无效,后应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3周,症状好转,继续用药2周,症状好转,至今8个月未反复。病例3林某,男,79岁就诊前证见记忆力减退、睡眠增多、头疼不断加重,经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病,常规治疗2周无效,后应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3周,症状好转,继续用药2周,症状好转,至今8个月未反复。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