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胸手术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659阅读:1898来源:国知局
关胸手术缝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用手术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关胸手术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胸壁切口的关胸缝合,通常需要作骨性胸壁的跨肋间间断缝合。现在通常的胸壁切口缝合方法是,左手持镊子,右手把持持针器夹持手术缝合针,自胸壁切口的一侧胸壁外进针、刺入胸腔内;左手持镊子,自胸壁切口伸入胸腔内,把持住缝针;右手松开持针器;然后左手持镊子或血管钳伸入胸腔内,在盲视下,凭经验,寻找到针尖,把缝针拉入胸腔内;或左手把持住针尖,右手将持针器自胸壁切口伸入胸腔内,在左手配合下,在盲视下,凭经验,夹持住缝针,将缝针、缝线拉入胸腔内,再继续将缝针自胸腔内、从拟缝合胸壁切口处再拿到胸腔外;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的前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的后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其流程为:用左手持镊子夹持缝针前部,右手松开持针器;右手把持持针器重新夹持缝针的适当部位(后部),完成手术缝针角度、夹持位置等的调整;左手持镊子配合,右手把持持针器,将缝针自胸壁外、自手术拟缝合切口,再送回到胸腔内;移动到拟缝合切口的另一侧,在盲视下,凭经验,在胸腔内、在胸壁内侧选择相应的、合适的进针点,右手把持持针器将缝针伸入胸腔内,自胸壁内侧刺入胸壁、肋间肌;右手继续送针动作,将手术缝针于拟定的、合适的出针点,推出到胸壁外;左手持镊子夹持住已穿出胸壁的针尖;右手松开胸腔内的持针器,将持针器自胸腔内、自拟缝合切口,拿出到胸壁外;右手把持持针器,在左手配合下,右手用持针器夹持住露出胸壁外的缝针前部或针尖;右手把持持针器用力将手术缝针自胸腔内、胸壁内拉出,同时拉出手术缝线,从而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的后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从而整体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的全部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及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

胸部切口的特殊之处在于,骨性胸壁坚硬,很难变形,胸部切口相对深邃,视野受限,尤其是胸腔内胸壁下出针点、进针点,几乎是盲区;无论是胸腔内出针、还是胸腔内进针,胸腔内操作部分,都很受限;在缝合切口两端时,缝合更受限;在胸部小切口手术操作时,这种关胸缝合,就变得更加困难,胸腔内的出针、进针,几乎都是在不能直视的情况下完成,既费时、费力,更是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目前,临床外科手术用缝针主要为金属制、弯针,约1-3厘米跨度,拔针器具使用镊子、小止血钳等直接或辅助持针器拔出,基本适用于大部分手术缝合用;但在很多胸外科手术的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关闭胸部切口的缝合中,现有缝合针具略嫌短小,相应的拔针辅助器具如镊子或小止血钳等,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夹持不很牢固,甚至夹持、拔出缝针等操作较困难,不能很好地满足关胸缝合的需要;而且如前文所述,胸腔内操作部分,包括从胸腔内拔出缝针时,以及自胸腔内进针、胸壁出针时,都存在不可克服的视觉死角,使关胸时胸部切口的缝合,成为胸外科手术的一个主要的限时步骤,并成为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缝闭胸部切口两端的时候,特别是在缝闭胸部微创小切口的时候,往往费时、费力,延长手术关胸缝合时间,甚至缝合不满意,造成关胸效果不满意,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关胸止血不彻底,造成术后出血、进行性血胸等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目前的关胸缝合方法,至少有四处不令人满意之处:

一是金属缝针较短,对于胸部切口的大跨度的跨肋间间断缝合而言,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总让术者感到缝合不顺手,甚至很别扭;

二是完成缝针操作的过程相对繁琐,需要左、右手反复多次伸入胸腔内去掏针,而且胸腔内的操作,多数情况下又是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

三是完成胸壁外进针、胸腔内出针后,时有需要术者空手将手或手指伸入胸腔内,寻找针尖的状况发生,时有针尖刺伤术者手指的情况发生;

四是完成胸腔内胸壁内进针、胸壁外出针时,也多是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胸壁内进针点”、“胸壁外出针点”都很难精确掌控、时有出针位置不满意,尚需要将缝针再退回到胸腔内,重新再一次在盲视下,再一次凭经验,重新完成自胸腔内胸壁进针、胸壁外出针的操作过程。

对于胸部切口两端的缝合而言,上述操作会更加不顺手。缝合切口两端时,由于操作空间更狭小、加之骨性胸壁在此处顺应性更差、视野更加受限,采用传统关胸缝合方法通过繁琐的“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就变得更加地不顺手,“更加别扭”,更多需要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缝合过程,平添了更多的盲目性,更加费时、费力,甚至缝合不满意,造成关胸效果不满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导致术后持续漏气、肺泡瘘、关胸止血不彻底、术后出血、进行性血胸等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对于缝合胸部小切口时,同样由于切口变小(约10厘米),骨性胸壁顺应性变得更小,小到术者的一只手都难以伸入胸腔内,手术操作空间显著受限,视野显著受限,采用需要两只手配合、反复伸入胸腔内出针、进针的传统关胸缝合方法,几乎更加难以满意地完成骨性胸壁的跨肋间间断结节缝合,从而使微创小切口手术在本来不必要过多关注的步骤费时、费力,甚至关胸不满意,引起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

总体而言,现在常规的关胸手术缝合方法,一直存在一定的弊端,既延长手术关胸缝合时间,又有可能影响缝合效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胸外科医生一直在寻求改进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关胸手术缝合装置,用于改变、改善现有胸壁切口的关胸缝合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关胸手术缝合装置,包括缝针、与缝针一体相连的缝线,以及配套用于夹持、拔出所述缝针及与缝线的长嘴夹持器,所述长嘴夹持器长嘴上带有长度刻度,内面、缝针夹持面带有纵横交错螺纹。

所述缝针为具有弹性的医用非金属制成的直针或医用金属制成的弯针。

所述非金属制成的直针为医用pc材料制成。

所述医用金属制成的弯针为医用不锈钢制成。

所述的缝针可设置成不同长度的多个缝针组合而成。

所述的缝针尖部横断面为圆形或三角形。

所述的缝线的材质为医用可吸收线或手术用丝线。

所述的长嘴夹持器其材质为医用金属;其长嘴外形为平直、边缘略钝、细长条柱状、头部略变纤细;长嘴与钳身之夹角为钝角。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整体上增加关胸缝合的准确性、安全性。使用本装置,在所有进针缝合操作之前,首先进行测量,即进针前先用特制的带有刻度尺的长嘴的、钝角的缝针夹持钳进行测量,对拟定进针点、出针点的位置、针缘距、进针角度、进程等均心中有数,进退有据,使缝合过程在准确的测量指导下、在直视下完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关胸缝合那样单纯凭经验、甚至完全在盲视下完成的缝合过程,整体上使缝合过程更科学、准确,也就更便捷、安全。

2.胸壁内出针点更容易掌控。使用本装置,进针前先进行测量、对拟定进针点、出针点的位置、针缘距、进针角度、进程等均心中有数;而且使用特制的、改进的长针、直针等,使胸壁内出针点的掌控更加容易、准确;避免了胸腔内出针后针尖位置难确定、需要盲目地、反复地伸入胸腔内掏针、找针的弊端。

3.“提拉式缝合法”使“胸腔内进针、胸壁外出针”的操作更容易进行,使“胸腔内胸壁内进针点”、“胸壁外出针”点更容易掌控。使用本装置,在进行“胸腔内进针、胸壁外出针”的操作之前,先对拟定胸腔内进针点、胸外出针点进行测量,做到心中有数;在准确的测量指导下,应用本发明特制的长嘴的、钝角的缝针夹持钳,在测量结果指导下,准确定位“胸腔内胸壁进针点”,采用本发明特定的“提拉示进针、出针法”,能够准确、方便地完成传统缝合方法较难准确完成的“胸腔内进针、胸壁外出针”的操作过程;完全克服传统缝合方法“胸壁内进针点、胸壁外出针点”都很难精确掌控、甚至需要反复退针、重新进针、出针的弊端。

4.使胸腔内操作流程更简化。传统方法,左右手交替伸入胸腔内,甚至需要先用左手在盲视下伸入胸腔内固定针,再在盲视下伸入右手去寻针、接针,相对繁琐、相对盲目;相比之下,应用本装置,明显简单、易操作,即由于使用特制直针、长针,使进针后、针尖及针体运行很容易控制在直视范围内,而且应用特制的长嘴的、内有纵横交错螺纹的、钝角的缝针夹持钳,使伸入胸腔内、稳固地夹持住针尖、并直接拉针入胸腔、完成进针过程,变得很简单、稳定、准确,使操作更便捷、更安全。

5.使胸腔内操作流程可在直视下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增加准确性、安全性。应用本装置,使用长针、直针缝合,使用长嘴、钝角的缝针夹持钳,可以使伸入胸腔夹针、拔针,完全在可视下进行,直视下探囊取物,使操作便捷、准确、安全。同样,使用长针、直针缝合,使用长嘴、钝角的缝针夹持钳,经刻度尺测量后,使用提拉式进针、出针法,最大限度地在直视范围内,完成胸腔内胸壁进针、胸壁外出针过程,使操作过程变得简单、准确,易如反掌。

6.更大程度减少由于传统关胸缝合的盲目性、反复退针、重新进针、出针等引起的副损伤、并发症,保证病人更安全。传统方法,由于胸腔内操作基本为盲视状态下、凭经验来完成,缝针容易误伤胸腔内组织,如刺伤肺组织、血管等引起相应的肺组织破损漏气、刺破肋间血管出血等并发症;应用本装置,进针缝合过程在准确测量后进行,胸腔内针尖运行在直视下完成,特制的长嘴的、带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钳,使缝合操作明显更方便、稳定、准确,缝合过程最大限度地在直视范围内完成,也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缝合的盲目性,避免了反复退针、重新进针、出针等,也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关胸缝合因盲视下、凭经验、反复退针、重新进针、出针引起的的副损伤,最大限度保证病人安全。

7.更大程度保护了术者的安全。传统缝合方法,时有需要术者空手将手或手指伸入胸腔内、空手摸针、寻针的状况发生,术者被针尖刺伤,时有发生;应用本装置,完全可以避免术者空手摸针、寻针这一危险动作,最大限度保护术者安全。

8.本发明对于胸部切口两端的缝合时的优势:应用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先测量、后进针,选用长针、直针,使用长嘴、钝角的缝针夹持钳,应用提拉式缝合法,直视下操作等,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缝合方法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胸内空间的需求,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都可以准确地掌控,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操作的简易性、准确性、安全性,使手术切口两端的缝合变得简单、安全、顺畅、缝合效果满意。

9.本发明对于缝合胸部小切口时的优势:应用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先测量、后进针,选用长针、直针,使用长嘴、钝角的缝针夹持钳,应用提拉式缝合法,直视下操作等,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缝合方法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胸内空间的需求,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都可以准确地掌控,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操作的简易性、准确性、安全性,使微创小切口的关胸缝合变得简单、安全、顺畅、缝合效果满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直针及引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弯针及引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长嘴夹持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针,2、缝线,3、弯针,4、钳身,5、长嘴,6、刻度,7、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操作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关胸手术缝合装置,包括缝针、与缝针一体相连的缝线2,以及配套用于夹持、拔出所述缝针及与缝线2的长嘴夹持器,所述长嘴夹持器长嘴5上带有长度刻度6,内面、缝针夹持面带有纵横交错螺纹7,夹持器长嘴5与夹持钳身4成钝角。

所述缝针为具有弹性的医用非金属制成的直针1或医用金属制成的弯针3。

所述非金属制成的直针1为医用pc材料制成,有一定弹性,兼具一定硬度和韧度,可被外力适度弯曲、并能在外力去除后自主复原。

所述医用金属制成的弯针3为医用不锈钢制成。

所述的缝针可设置成不同长度的多个缝针组合而成。

所述的缝针尖部横断面为圆形或三角形。

所述的缝线2的材质为医用可吸收线或手术用丝线。

所述长嘴夹持器其材质为医用金属;其长嘴5的外形为平直、边缘略钝、细长条柱状、头部略变纤细;长嘴5与钳身4之夹角为钝角。

使用本发明装置的总体操作思路为:

1.先测量。参见示意图1-3所示,首先进行测量,即进针前先用特制的、带有刻度尺的、长嘴的、钝角的缝针夹持钳进行测量,对拟定进针点、出针点的位置、针缘距、进针角度、进程等均心中有数,进退有据,使缝合过程能够在准确的测量指导下、在直视下完成。

2.再进针。参见示意图1-3所示,右手使用持针器夹持带线缝针,自拟定进针点进针、进入胸腔;右手可轻松调整缝针的进针角度、深度,使针尖置于直视范围内,完成缝合“第一针”的进针过程。

3.再测量。参见示意图1-3所示,右手把持特制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长嘴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伸入胸腔内,测量拟定“胸腔内进针点”的针缘距;于胸壁外测量拟定出针点的针缘距。

4.再出针。“提拉式缝合法”,参见示意图1-3所示,在测量结果指导下,以右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夹持缝针,置于胸腔内、胸壁侧拟定的进针点,以“提拉式缝合法”,即右手把持持针器将缝针上抬、轻松自胸壁内侧刺入胸壁、肋间隙;右手继续“提拉”缝针,将手术缝针于拟定的出针点出针;完成缝合“第一针”的出针过程。

本装置,使用直视下、先测量、后缝合的方法,使用长针、直针、“提拉式缝合法”,使用特制的、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钳方便地夹持、拔针、送针,使关胸缝合过程更简单、更安全、更准确、缝合效果更满意;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的盲视下、凭经验完成的繁琐的、容易误伤病人、误伤术者的老方法的一些弊端。

详细操作方法如下:

1.参见示意图1-3所示,在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前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程时:术者首先以左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于胸壁外测量拟定进针点的针缘距,将外表面带有长度刻度的长嘴伸入胸腔内,测量拟定出针点的针缘距;用于辅助术者增加判定针尖位置、夹持位置、运行距离等的准确性。

2.右手使用持针器(此处可以使用传统常规持针器)夹持示意图1、2所示之带线缝针(1,直针),自拟定进针点,将缝针刺入胸壁肋间隙、胸膜,进入胸腔,右手可轻松调整缝针的进针角度、深度。

3.左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根据前述测量结果、综合判定拟定出针点的位置,并再次于胸壁外测量进针点距离切口切缘之针缘距,结合右手送针的角度、胸壁厚度等再次判定、确认胸壁内出针点的位置;根据上述测量结果、综合判定结果,将带有长度刻度的长嘴轻松伸入胸腔内、置于拟定出针点处,张开钳嘴夹持住针尖;也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右手继续向胸腔内以一定角度送针,使针尖部完全置于胸部切口的可直视范围内,然后再用左手把持示意图3所示之长嘴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将其长嘴等方便地伸入胸腔中,在直视下,以其带有纵横交错螺纹的长嘴,方便、稳定地夹持住带线缝针(1,直针);同样,长嘴上的长度刻度可用于辅助术者增加判定针尖位置、夹持位置、运行距离等的准确性;在完全直视状态下,左手牵引缝针完全进入胸腔内、移出到胸壁外;换用右手把持长嘴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将缝针递交左手镊子夹持;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前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

4.然后,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后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即:参见示意图1-3所示,右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于切口对侧胸壁外、测量拟定出针点距离切口切缘之针缘距;再将带有长度刻度的长嘴、自切口处轻松送入胸腔内,测量胸壁内拟定进针点距离切口切缘之针缘距;综合判定拟定胸壁内进针点、胸壁外出针点位置、进针角度等。

5.根据测量结果、综合判定结果,以右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将左手镊子所夹持缝针、送入右手之长嘴、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并根据切口位置、胸壁厚度、拟定针缘距离、针间距离、以及视野可视情况等综合判定、调整夹持缝针的适当部位、适当角度,增加术者选择、判定拟定进针点、出针点、夹持位置、运行距离等的准确性。

6.“提拉式缝合法”:综合判定后,右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轻松地将缝针自胸壁外、经拟缝合切口,再送回到胸腔内;移动到拟缝合切口的拟进针侧,根据前述对拟定进针点及针缘距、出针点及针缘距、进针角度、行针角度等的测量、综合判定,长嘴外表面的长度刻度可辅助术者更准确地的综合判断,准确地在胸腔内、在胸壁内侧选择拟定的进针点,右手把持持针器将缝针上抬、轻松自胸壁内侧刺入胸壁、肋间隙(“提拉式”进针);右手继续送针动作,将手术缝针于拟定的出针点,推出到胸壁外(“提拉式”送针)。

7.左手持镊子夹持住已穿出胸壁的针尖;右手松开持针器并将持针器拿出到胸壁外,夹持住露出胸壁外的缝针,将手术缝针自胸腔内、胸壁内拉出、同时拉出手术缝线;从而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后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从而整体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全部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及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

8.当缝针为金属弯针3时,参见示意图1-3所示,由于本发明的弯针3的半径较大的、弧长较长;由于本发明弯针的长度、弦长要长于进针点到切口切缘的距离即针缘距,用于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前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时,其流程可适度简化为:术者左手测量针缘距,即,以左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于胸壁外测量拟定进针点到切口缘的距离即针缘距,将外表面带有长度刻度的长嘴,轻松、方便地自切口伸入胸腔内,测量拟定出针点到切口的距离即出针点针缘距,用于辅助术者增加判定针尖位置、夹持位置、运行距离等的准确性。

9.术者右手使用持针器(此处可以使用传统常规持针器)夹持示意图1、2所示之带线缝针(弯针)的尾部,自拟缝闭胸部切口之一侧之拟定进针点,将缝针刺入胸壁肋间隙、胸膜,进入胸腔;右手可轻松调整缝针的进针角度、深度,使针尖部完全置于胸部切口的可直视范围内;实际上,弯针3的针尖部可以被轻松地直接送到切口处,针尖部可以超过切口的切缘而置于切口直视下。

10.左手把持示意图3所示之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无须过多地将其长嘴伸入胸腔中,或甚至无须伸入胸腔中,即可在直视下,以其带有纵横交错螺纹的、钝角的长嘴,方便、稳定地夹持住带线缝针(弯针3);在完全直视状态下,左手可以轻松、方便地直接牵引缝针(弯针3)出胸腔;从而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前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弯针)。

11.当缝针为金属弯针3时,参见示意图1-3所示,由于本发明的弯针3的半径较大的、弧长较长;由于本发明弯针的长度、弦长要长于进针点到切口切缘的距离即针缘距,用于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后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时,其流程可适度简化为:左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于切口对侧胸壁外、测量拟定出针点距离切口切缘之针缘距;再将带有长度刻度的长嘴5、自切口处轻松送入胸腔内,测量胸壁内拟定进针点距离切口切缘之针缘距;综合判定拟定胸壁内进针点、胸壁外出针点位置、进针角度等。

12.根据测量结果、综合判定结果,以右手把持持针器、在左手配合下、调整右手持针器夹持缝针的位置、角度;由于本发明之弯针的长度、弦长要长于拟定进针点、出针点距离切口切缘之针缘距,可用右手持针、在胸壁外、在左手长嘴5上的长度刻度6参照下,再次测量、判定拟定进针点、出针点的位置、针缘距;在左手长嘴5上的长度刻度6参照下,右手将缝针自胸壁外缝合切口、送入胸腔内;根据前述对拟定进针点及针缘距、出针点及针缘距、进针角度、行针角度等的测量、综合判定,准确地在胸腔内、在胸壁内侧选择拟定的进针点并进针,确认后直接送针、穿透肋间隙、达胸壁外。

13.左手把持长嘴的、带有长度刻度的、钝角的缝针夹持、拔出器(钳),夹持住已穿出胸壁的针尖、拔针、将手术缝针自胸腔内、胸壁内拉出、同时拉出手术缝线;从而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后一半操作过程,即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弯针);从而整体完成手术切口缝合“第一针”(每一针)的全部操作过程,即第一步骤“进针、进线”过程,及第二步骤“出针、出线”过程(弯针);强调本发明对于胸部切口两端的缝合时的优势:当采用传统关胸缝合方法,需要术者两只手配合、需要两只手反复伸入胸腔内、反复繁琐地“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时,由于缝合切口两端时,操作空间更狭小、加之骨性胸壁在此处顺应性更差、视野更加受限,就使得关胸缝合变得更加地“不顺手”,“更加别扭”,更多需要在“盲视下”、“凭经验”来完成缝合过程,平添了更多的盲目性,更加费时、费力,甚至缝合不满意,造成关胸效果不满意,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导致术后持续漏气、肺泡瘘、关胸止血不彻底、术后出血、进行性血胸等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而应用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先测量、后进针,选用长针、直针或弯针,使用长嘴、钝角的缝针夹持钳,应用“提拉式缝合法”,直视下操作等,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缝合方法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胸内空间的需求,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都可以准确地掌控,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操作的简易性、准确性、安全性,使手术切口两端的缝合变得简单、安全、顺畅、缝合效果满意。

强调本发明对于缝合胸部小切口时的优势:当采用传统关胸缝合方法,需要术者两只手配合、需要两只手反复伸入胸腔内、反复繁琐地“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时,由于胸部小切口手术时切口显著变小(约10厘米,只有传统手术切口长度的1/3或1/4),骨性胸壁顺应性变得更小,切口小到术者的一只手都难以伸入胸腔内,手术操作空间显著受限,视野显著受限,几乎更加难以满意地完成骨性胸壁的跨肋间间断结节缝合,从而使微创小切口手术在本来不必要过多关注的步骤费时、费力,甚至关胸不满意,引起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

而应用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先测量、后进针,选用长针、直针或弯针,使用长嘴、钝角的缝针夹持钳,应用“提拉式缝合法”,直视下操作等,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缝合方法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胸内空间的需求,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都可以准确地掌控,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操作的简易性、准确性、安全性,使微创小切口的关胸缝合变得简单、安全、顺畅、缝合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本发明,使需要术者两只手配合、需要两只手反复伸入胸腔内、反复繁琐地“进针、出针”,来完成跨肋间间断缝合关闭骨性胸壁切口的传统关胸缝合方法,显著简化操作流程,简便操作步骤,显著降低操作难度,使操作更多地控制在直视下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应用刻度尺测量进针点、出针点的针缘距,显著增加了术者缝合操作的准确性,使缝合过程更方便、快捷,使缝合过程更安全、缝合效果更确切。避免了盲视下、凭经验操作的胸腔内出针、进针的盲目性、不确定性,避免了术者在盲视下、空手伸入胸腔内、空手摸针、寻针、被刺伤的危险性,显著降低、甚至避免了由于盲视下反复退针、再重新进针、出针等造成刺破肺组织、肋间血管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机会。

本发明,使诸多进针、出针等操作过程存在视觉死角、需要术者在盲视下、凭经验、“盲目操作”的传统关胸缝合过程,尤其是较困难的关胸手术缝合等操作,包括视野、操作空间等更加受限的切口两端的缝合,以及切口小到“一只手都难以伸入胸腔”的胸部小切口的缝合,得以最大限度地在直视下完成,进针点、出针点、胸腔内针尖的位置、角度等均可以准确地掌控,“提拉式缝针法”显著降低了对胸内空间的要求、并增加了进针、出针的准确性、从而使关胸手术缝合,更加方便、快捷,更见确切、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