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幽健胃茶及其制备方法与饮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4991阅读:2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清幽健胃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幽门螺旋杆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有以下这些表现:1、严重口臭:口气重,严重者还有一种特别的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2、反酸、恶心、呕吐:幽门螺旋杆菌会诱发胃泌素大量分泌,导致胃酸过多,表现为烧心和泛酸。3、难以入眠: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还伴有其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和反酸等。4、腹痛:因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随着对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的加深,学者们渐渐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与胃肠疾病有关,还涉及到许多胃肠道外的疾病。幽门螺杆菌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通过被感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在胃黏膜上“落户定居”、繁殖,先导致胃炎,后发展成胃溃疡、胃癌,可以说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病的元凶。—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服用抗生素治疗也很难彻底消除,多数人会终身带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为服用2~3种抗生素加质子泵抑制剂,俗称三联疗法。但容易产生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并带来破坏消化道内益生菌群的副作用。目前治疗胃病的药物有以下四类:一、粘膜保护类,主要有胃必治与胃盖宁。胃必治不仅有制酸作用,而且可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轻有害物对溃疡面的侵害。除此以外,尚可调节肠胃胀气,改善大便秘结,促进食欲和改善消化功能;二、h2受体阻断剂,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泰胃美、西米替丁;三、中和胃酸药类,主要有乐得胃、丽珠得乐和迪乐三种。进入人体后即能中和胃酸,又可在肠胃内形成一层保护膜,能增进黏膜再生及组织自然愈合,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和胃酸过多的患者;四、胃动力药类:主要是吗丁啉片,常用于因胃排空减缓、胃食管反流、食管炎造成的消化不良症,以及功能性、感染性、肠胃不适、腹胀、腹痛、呕吐、放射性治疗或药物治疗导致的恶心、器质性等。但上述药物大多为化学药品,长期服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不宜长期服用,而且老人和小孩对化学药品的依从性较差。丁香叶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蒲公英属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甘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山楂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山楂助消化作用明显,所含有的粗纤维甚多,可促进肠蠕动。山楂还可以增强胃蛋白酶的活性,所含的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起到消食积、助消化作用。山楂还有一定的抗菌和止咳平喘功能。本发明人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对上述丁香叶、蒲公英和甘草药用性研究,发明了一种有效治疗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功能茶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幽健胃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作为主要有效成分,以石斛提取物、啤酒花等为复配营养性增补剂复配而成的具有清幽健胃功能的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幽健胃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有效成分12-14重量份,所述有效成分由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复配营养性增补剂7-9重量份,所述复配营养性增补剂由石斛提取物、啤酒花、l-谷氨酸、甘草根甜素二钠、玫瑰木油、椰子油香精、dl-乳酸镁、乳酸链球菌素组成,按重量比算,石斛提取物:啤酒花:l-谷氨酸:甘草根甜素二钠:玫瑰木油:椰子油香精:dl-乳酸镁:乳酸链球菌素=14:13~15:12~13:16~18:8~9:4~3:1~2:3~5;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清幽健胃茶,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清幽健胃茶,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有效成分13重量份,复配营养性增补剂8重量份;所述复配营养性增补剂中,按重量比算,石斛提取物:啤酒花:l-谷氨酸:甘草根甜素二钠:玫瑰木油:椰子油香精:dl-乳酸镁:乳酸链球菌素=14:14:12:17:9:3:2:3;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清幽健胃茶,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低温粉碎:将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清洗晾干后在0-5℃下粉碎至粒径为10μm以下得混合微粉;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的重量比为5:4:1:2;2)重金属吸附:混合微粉用8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并搅拌,然后加入0.03倍重量的edta二钠继续搅拌2-3小时;3)微孔过滤:采用孔径为0.2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得一次滤液和一次滤饼;4)重金属去除:一次滤液中加入6倍重量的异丙醇,搅拌20-30min后采取孔径为0.1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去除重金属,得二次滤液;5)提取工序:将二次滤液和一次滤饼置于提取罐中,加入盐酸调节体系ph至弱酸性,然后加入0.05倍重量的纤维素酶、0.06倍重量的果胶酶、0.02倍重量的赤霉酸,于45-55℃搅拌提取3-5小时;所述弱酸性为ph=4.2-4.5;6)分离工序:采取5微米微孔滤膜过滤,得三次滤液,将三次滤液依次采取1微米和0.2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四次滤液;7)浓缩、中和工序:将四次滤液在30-35℃下减压浓缩至体积缩小为四次滤液的一半,停止浓缩得浓缩液;然后向浓缩液中加入0.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6.2-7.5得中和液;为了提高提取率,本发明在沉降前调节ph至偏弱酸性是为了降低提取物在溶液中的饱和度,使更多的提取物在下一步异丙醇沉降过程中沉降出来;优选的,向四次滤液中加入0.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6.2-6.5;8)沉降、过滤工序:向中和液中加入4倍重量的异丙醇,降温至-5℃,沉降析出固体过滤后-45℃下冻干得蓬松状的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在沉降过程中为了提高沉降收率、并保证沉降析出产品的质量,在中和、浓缩工序中调节ph为6.2-7.5,不仅沉降的收率高、并且沉降出的产品颜色较浅、无胶粘状固体产生,尤其是ph在6.2-6.5之间时,沉降出的产品质量均一。丁香叶为木犀科植物朝阳丁香或紫丁香及其原亚种的干燥叶,随着植物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丁香叶提取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降压、保肝利胆等药效,但目前大多数提取过程中采用水煎提取工艺,提取效率低,而且大部分有机物或者大分子有效成分提取效果差。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甘草可用于治疗心气虚、痈疽疮疡、咽喉肿痛、气喘咳嗽、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本发明以纤维素酶、果胶酶作为提取过程中的催化酶,使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外壁纤维素和内部的果胶能够分解、溶出,提高了有机物的提取率,同时可以把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中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增大在异丙醇和水中的溶解度;另一方面,为了加大酶的活性,本发明添加了适量的赤霉酸作为酶促进剂;为避免酶使用过程中中毒,提取过程中在水提取工序中加入edta二钠与重金属络合生成络合物,最后通过加入异丙醇使络合物析出,通过过滤去除,从而杜绝了重金属毒化酶导致酶失活的现象;另一方面,在提取过程中严格控制体系ph为4.2-4.5,也是为了避免提取过程中酶失活。另外,在提取过程中为了减少提取剂的用量,同时提取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物质,把重金属络合生成的过程和水溶性物质提取的过程合二为一,减少工序;然后去除重金属络合物后把水溶液提取液即一次滤液和异丙醇混合,经过后续的酶处理最终得水溶性和脂溶性的提取物,把水溶性和脂溶性提取物合并通过相同的处理工序一块处理,减少了工序。石斛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多糖类、菲类、氨基酸、香豆素等多种有益成分,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滋阴益胃等功效。本发明中为了增大清幽健胃功效、减少茶中的副作用,以石斛提取物作为“臣药”和“佐药”,避免因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幽健胃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配方量的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与石斛提取物、啤酒花、l-谷氨酸、甘草根甜素二钠、玫瑰木油、椰子油香精、dl-乳酸镁、乳酸链球菌素混合均匀;2)然后分装置于茶袋中,每包2-3g。优选的,所述茶袋为聚乳酸可降解纤维型茶袋;聚乳酸可降解纤维型茶袋是以植物淀粉为原料制成的pla可降解材料,可以在自然环境的土壤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且聚乳酸可降解纤维型茶袋与本发明清幽健胃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还具有抑菌性和防霉性。本发明的清幽健胃茶在饮用过程中采取温水浸泡后饮用,温水的温度为40-65℃为宜,温水的用量为清幽健胃茶的600-800倍重量;温度过低无法使茶中有效成分得到浸泡并提取,温度过高会导致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的成分遭到破坏,不利于发挥清幽健胃的功能。所述的清幽健胃茶进行加热、浓缩、蒸发去水、烘烤等工序后可制成颗粒冲剂。所述的清幽健胃茶与淀粉、糊精、食糖粉、乳糖、微晶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纳、乙基纤维素、羧丙基甲基纤维纳、聚乙烯吡咯烷酮、滑石粉、微粉硅胶、氢氧化铝、硬脂酸镁、明胶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可用于制备丸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作为主要有效成分,以石斛提取物、啤酒花等为复配营养性增补剂复配而成的具有清幽健胃功能的茶,每天饮用本发明的清幽健胃茶2包,持续两个月可有效缓解和治疗慢性胃炎。持续使用清幽健胃茶,可以有效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控制因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肠不适的系列症状,如:严重口臭、口腔异味;反酸、恶心、呕吐;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腹痛和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制备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1)低温粉碎:将丁香叶50kg、蒲公英40kg、甘草根10kg、山楂20kg清洗晾干后在0-5℃下粉碎至粒径为10μm以下得混合微粉;2)重金属吸附:混合微粉用800kg的纯化水浸泡,并搅拌,然后加入3kg的edta二钠继续搅拌2-3小时;3)微孔过滤:采用孔径为0.2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得一次滤液和一次滤饼;4)重金属去除:一次滤液中加入600kg的异丙醇,搅拌20-30min后采取孔径为0.1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去除重金属,得二次滤液;5)提取工序:将二次滤液和一次滤饼置于提取罐中,加入盐酸调节体系ph至弱酸性,然后加入5kg倍重量的纤维素酶、6kg果胶酶、2kg赤霉酸,于45-55℃搅拌提取3-5小时;所述弱酸性为ph=4.2-4.5;6)分离工序:采取5微米微孔滤膜过滤,得三次滤液,将三次滤液依次采取1微米和0.2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得四次滤液;7)浓缩、中和工序:将四次滤液在30-35℃下减压浓缩至体积缩小为四次滤液的一半,停止浓缩得浓缩液;然后向浓缩液中加入0.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6.2-7.5得中和液;8)沉降、过滤工序:向中和液中加入4倍重量的异丙醇,降温至-5℃,沉降析出固体过滤后-45℃下冻干得灰白色蓬松状的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实施例2本发明在制备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提取过程中研究了沉降过滤前体系ph与提取物色泽、提取收率、提取物状态(是否出现胶黏现象)、是否利于过滤等关系,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沉降过滤前体系ph对提取物的影响沉降前ph提取物色泽提取物收率提取物状态是否利于过滤4.0-5.0灰白6.12%无胶黏现象颗粒过细、不利于过滤5.1-6.0灰白10.24%无胶黏现象颗粒过细、不利于过滤6.1-7.0灰白14.36%无胶黏现象颗粒适中、利于过滤7.1-8.0灰黄12.13%出现胶黏现象颗粒胶黏、不易于过滤8.1-9.0灰褐色9.27%出现胶黏现象不易于过滤提取物收率:以冻干后提取物的重量与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混合微粉的重量的百分比。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在制备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提取过程中沉降前的ph直接影响提取物的收率、色泽等质量属性。实施例3制备清幽健胃茶:,所述有效成分由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1)取配方量的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四者的混合提取物12-14重量份与复配营养性增补剂7-9重量份(石斛提取物、啤酒花、l-谷氨酸、甘草根甜素二钠、玫瑰木油、椰子油香精、dl-乳酸镁、乳酸链球菌素,按重量比算,石斛提取物:啤酒花:l-谷氨酸:甘草根甜素二钠:玫瑰木油:椰子油香精:dl-乳酸镁:乳酸链球菌素=14:14:12:17:9:3:2:3)混合均匀;2)然后分装置于茶袋中,每包2-3g,茶袋为聚乳酸可降解纤维型茶袋。对本发明制备的清幽健胃茶进行清幽健胃功能测试:测试对相:100例具有慢性胃炎的群体,症状表现为典型的上腹部灼热胀闷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口苦等症状,胃镜检测为不同程度胃粘膜粗糙,并呈弥漫性水肿、糜烂。将100例具有上述病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清幽健胃茶进行治疗(每天饮用本发明的清幽健胃茶2包,采用600重量倍数的温水浸泡后饮用,早晚各一包),持续饮用两个月;b组为对照组,饮用未经提取处理的丁香叶、蒲公英、甘草根、山楂混合的茶叶(丁香叶:蒲公英:甘草:山楂的重量比为5:4:1:2)替代本发明清幽健胃茶。检测:服用1个月、2个月时记录患者症状,并进行胃镜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表2:治疗结果列表注:“+”代表症状的严重程度,最高为“+++++”;“0”代表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以上结果表明采取本发明制备的清幽健胃茶可有效治疗胃炎引起的上腹部灼热胀闷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口苦等症状。所述的清幽健胃茶进行加热、浓缩、蒸发去水、烘烤等工序后制成颗粒冲剂。颗粒冲剂为常规的生产方法,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的清幽健胃茶与淀粉、糊精、食糖粉、乳糖、微晶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纳、乙基纤维素、羧丙基甲基纤维纳、聚乙烯吡咯烷酮、滑石粉、微粉硅胶、氢氧化铝、硬脂酸镁、明胶其中一种或几种混合的丸剂。丸剂为常规的中成药丸剂的生产方法,此处不再赘述。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