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44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骨科药物治疗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人到中年、老年后的常见病症,又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颈脊椎退行性变化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40-70岁的人,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机体逐渐老化,颈椎间盘慢性萎缩,导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对颈神经根、脊髓产生刺激或压迫。②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期静坐低头伏案工作,容易促使颈椎间盘退化变薄,骨质增生。特别是现在一些久坐在电脑面前工作的it人士和伏案工作人士,患颈椎病的概率越来越高。

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如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

现在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主要有口服药物治疗法、外敷药物治疗、磁疗/理疗/针灸疗法、运动/按摩疗法、手术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疼痛,但一般治标不治本,病情容易复发。外敷外物治疗因为药物需要敷比较长时间,且会散发出比较难闻的气味,很多人难以接受。磁疗/理疗/针灸疗法在治疗时会产生一定的疼痛感,且治疗效果不太明显。运动/按摩疗法是个比较健康有效的疗法,但是很多人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难以坚持。手术治疗成本较大,对颈椎病诊断明确,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的可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学专家主张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颈椎病治疗简单且疗效显著的药物组合物。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白前5-20份、莲子10-25份、雪耳10-30份、麦冬5-15份和党参10-30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白前8-18份、莲子12-23份、雪耳12-28份、麦冬8-13份和党参12-28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由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分组成:白前12份、莲子15份、雪耳18份、麦冬10份和党参15份。

本发明中主要的中草药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药性及药理作用如下:

白前: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入肺经;主治: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药理作用:润肺降气祛痰。

莲子:性味:甘,平。归经:入心、脾、肾三经;主治:脾虚泄泻,梦遗滑精,心悸失眠,崩漏带下,久痢下血。药理作用:清心益肾、固脾止泻,有收敛、镇静和轻微的滋养作用。

雪耳: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胃经;主治:虚劳久咳,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胃炎,吐血,衄血,崩漏等症。药理作用:滋阴养胃、润肺生津、对肺、胃、肾三经都有一定作用。其作用为滋补、强壮。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入肺、心、胃经。主治:劳热咳血,燥咳痰粘,心烦口渴,津枯便秘等症。药理作用:润燥生津、化痰止咳,其作用为:解热、消炎、镇咳、祛痰、利尿、强心、强壮,并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党参:性味:甘、平;归经:入脾、肺经;主治:脾胃虚弱,肺气不足,津伤口渴。药理作用主要有:1、补中益气,和脾胃;2、补血;3、降压;4、祛痰镇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将以上几种药物组分入药,制成的制剂既能温经通阳,解除颈椎酸痛;又能打通经脉,稳心志,理顺五脏六腑,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

(2)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药组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容易采集且成本低,制成的制剂还具有治疗简单、安全有效和疗效稳定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采集并称取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组分:白前12份、莲子15份、雪耳18份、麦冬10份和党参15份。将上述各组分药物原料混合,按常规方法制成药丸,每丸重8克。

实施例2

采集并称取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组分:白前20份、莲子25份、雪耳30份、麦冬15份和党参30份。将上述各组分药物原料混合,按常规方法制成药丸,每丸重8克。

实施例3

采集并称取以下几种重量份配比的各原料组分:白前5份、莲子10份、雪耳10份、麦冬5份和党参10份。将上述各组分药物原料混合,按常规方法制成药丸,每丸重8克。

实施例4临床试验报告:

选择人群:选择临床上患有颈椎病症状的100例病例,年龄选择在18-80岁之间,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类。轻症患者治疗1-2个疗程,中症患者治疗2-3个疗程,重症患者治疗3-4个疗程,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疗方法:每天给上述100例病例服用实施例1中制得的治疗颈椎病的药丸,分早晚两次,每次一颗,温开水送服。

观察项目:临床症状诊断。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试验室检查正常。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有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治疗结果:接受本次治疗的100例病例中,有23例痊愈,47例病情明显好转,28例病情有好转,2例无效。其中痊愈率为23%,好转率为98%,总有效率高达98%。

典型病例:

孙女士,女,54岁,程序员,因颈背部酸痛五年入院。治疗前整个颈背部、双侧肩胛骨脊柱缘酸、困、沉,头顶部发沉,右肩关节痛。舌淡苔白,脉滑数。结合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查体和x线检查示结果,初步诊断为重度颈椎病。接受本次治疗两个疗程后,颈背部酸痛症状明显减轻;四个疗程后,颈背部酸痛症状基本消失,饮食起居行动更灵活了,经x线检查显示,颈椎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痊愈,半年内无复发。

陈先生,男,49岁,地下工作者,因双下肢行走无力一年入院。患者一年前无明显病因出现双下肢行走无力,休息时病情好转,久站后伴有摔倒感。结合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查体和x线检查示结果,初步诊断为重度颈椎病。接受本次治疗两个疗程后,能久站半小时以上;五个疗程后,能上下楼梯,活动自如,双下肢行走无力症状基本消失,经x线检查显示,患者病情基本痊愈,半年内无复发。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100例患者服用的是实施例2中制得的药丸。其治疗结果如下:

接受本次治疗的100例病例中,有20例痊愈,47例病情好转,31例病情有好转,2例无效。其中痊愈率为20%,好转率为98%,总有效率达98%。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100例患者服用的是实施例3中制得的药丸。其治疗结果如下:

接受本次治疗的100例病例中,有21例痊愈,45例病情好转,31例病情有效,3例无效。其中痊愈率为21%,好转率为97%,总有效率达97%。

总结:由以上疗效结果可知,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对于治疗颈椎病有显著的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