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篷的铰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44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篷的铰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无螺丝的铰接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折叠车篷的无螺丝铰接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制造车篷的工艺中,组装车篷顶端的时候都是用螺丝或铆钉组装,组装工艺比较复杂,而且所用的材料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折叠车篷的铰接装置,以解决组装车篷顶端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车篷的铰接装置,包括卡接件以及转动杆;所述卡接件为U形,所述卡接件的直线型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转动杆的第一端侧面设置有开口凹槽;所述凸块沿所述开口凹槽的开口滑入所述开口凹槽后嵌套在所述开口凹槽内,所述转动杆和所述卡接件呈活动连接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凹槽包括轨迹槽以及转动槽;所述轨迹槽和所述转动槽连通连接;所述轨迹槽为弧形条状沟槽,所述轨迹槽上设置有所述开口;所述转动槽为半圆形沟槽,该半圆形沟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凸块的直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内固定设置有两个凸块,分别位于卡接件内两个直线型内壁上;所述转动杆的第一端侧面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凸块对应的开口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卡接件两个直线型内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按扣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设置有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垂直于所述卡接件的直线内壁外侧面设置为圆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有益效果是:不用螺丝或铆钉即可完成折叠车篷的组装,组装工艺简单,既省时又省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篷的铰接装置的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篷的铰接装置的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折叠车篷的铰接装置,包括卡接件 1以及转动杆3;上述卡接件1为U形,上述卡接件1的直线型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凸块2;上述转动杆3的第一端侧面设置有开口凹槽4;上述凸块2沿上述开口凹槽4的开口滑入上述开口凹槽4后嵌套在上述开口凹槽4内,上述转动杆3 和上述卡接件1呈活动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杆3上设置有开口凹槽4,卡接件1上设置有凸块2,组装伞架时,将凸块2嵌套到开口凹槽4中,使凸块2可以在开口凹槽4中转动,则对应的转动杆3在卡接件1内进行转动。上述卡接件1为U形,是指如字母U形状相似的一个圆弧形内壁连接两个相同的直线型内壁,上述凸块2固定在上述直线型内壁上,凸块2的高度和开口凹槽4的深度适配,可以略小于开口凹槽4的深度,也可以略大于开口凹槽4的深度,也可以和开口凹槽4的深度相等。该实施例中,将开口凹槽4的宽度设置略大于凸块2的直径尺寸,则凸块2可以滑入开口凹槽4并嵌套在开口凹槽4内,可以使转动杆3在卡接件1内转动时阻力小。将卡接件1设置为U形,当转动杆3和卡接件1连接时, U形的卡接件1将转动杆3包围住,可以使转动杆3在转动时不易脱落掉出来。

本实施例中,上述开口凹槽4包括轨迹槽以及转动槽;上述轨迹槽和上述转动槽连通连接;上述轨迹槽为弧形条状沟槽,上述轨迹槽上设置有上述开口;上述转动槽为半圆形沟槽,该半圆形沟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上述凸块2的直径尺寸。

本实施例中,将开口凹槽4分为轨迹槽以及转动槽部分,且轨迹槽和转动槽连通连接。其中轨迹槽是在组装过程中工人拿起卡接件1,将卡接件1的凸块2对准轨迹槽的边缘,即开口凹槽4的开口,顺着轨迹槽滑入转动槽,即完成组装。设置轨迹槽,方便工人组装;将轨迹槽设置成弧形,还可以避免转动杆3 在转动时滑落出来。该实施例中转动槽设置成直径略大于凸块2的半圆形,即凸块2可以刚刚好嵌套于开口凹槽4内而且只留有非常小的缝隙,使转动时很灵活而且阻力小。

本实施例中,上述卡接件1内固定设置有两个凸块2,分别位于卡接件1内两个直线型内壁上;上述转动杆3的第一端侧面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凸块2 相对应的开口凹槽4。

本实施例中,在卡接件1的对侧均设置用于转动的凸块2,在转动杆3的两侧设置用于承载转动的开口凹槽4,加大了承载面积,连接更稳定。而且设置在对立面,连接更平衡,在转动的时候不会出现重心偏移的情况。同时卡接件1 内两个直线型内壁上均设置凸块2,对应的转动杆3上也设置两个对应的开口凹槽4,则卡接件1和转动杆3均是轴对称的物件,转动杆3可以从两个侧面均可和卡接件1连接,更方便了操作工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上述转动杆3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上述卡接件1内两个直线型内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两个直线型内壁之间的距离是指对应的字母U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将转动杆3的直径设置成略小于卡接件1内两个真线型内壁之间的距离,可以使转动杆3卡接在卡接件1上,同时避免转动时大幅度的沿着凸块2 的方向晃动。

本实施例中,上述转动杆3上设置有按扣孔5。

本实施例中,组装完折叠车篷的下一步是安装伞面,有些伞面是采用钉扣或按扣进行连接在伞架上。在转动杆3上设置按扣孔5,直接安装带有按扣的伞布,可以省下一个组装零件,同时也进一步简化组装工艺。在另一实施例中,转动杆3上设置有钉扣孔,用于通过钉扣的方式安装伞面。

本实施例中,上述转动杆3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设置有盲孔。

本实施例中,在转动杆3末端设置盲孔,可以插入用于组装伞的支架。本实施例中,转动杆3因为成本、重量等因素设置为塑料材质,但是塑料没有弹性,使用伞的过程中易折断;在转动杆3末端设置盲孔,用于插入具有弹性的金属伞架,可以使伞架具有韧性,避免被折断。同时,盲孔的设计可以灵活的设计金属伞架的长短,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伞,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中,上述凸块2垂直于上述卡接件1的直线型内壁的外侧面设置为圆弧结构。

本实施例中,凸块2垂直于卡接件1的直线型内壁的外侧面也就是转动杆3 在转动时凸块2与开口凹槽4的弧形内侧壁接触的外侧面,该外侧面设置为圆弧结构,可以使开口凹槽4在凸块2上转动时,转动更平滑,减少凸块2的磨损程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凸块2设置为凸起圆棒。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塑料质的转动杆3的末端两对立侧面各设置有一个开口凹槽4,开口凹槽4的外端呈弧形,最里面是半圆形;上述转动杆3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插入折叠车篷的支架的盲孔,转动杆3的侧面还设置有按扣孔5。卡接件1呈U型,两个内侧的对立面各设置有一凸块2,凸块的外侧设置为圆弧形,具体一实施例中凸块2为凸起圆棒,凸块2的直径略小于上述开口凹槽4的宽度。工人在组装时,一手拿卡接件1,一手拿转动杆3,将转动杆3的开口凹槽 4对准上述凸块2,使凸块2沿着开口凹槽4的路径滑入最里面,则转动杆3可以以凸块2为中心点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