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6031发布日期:2018-12-08 07:0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与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有关,特别有关于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肾功能丧失或不全的患者须靠血管通路把血送至体外的血液透析机进行血液净化以滤除血液中废弃物。前述血管通路可透过手术制造,并用以输送患者的血液至血液透析机并将透析后的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

一般而言,手术所制造出的血管通路主要有两种:动静脉自体瘘管(arteriovenousfistula,avf)、动静脉人工血管(arteriovenousgraft,avg)。

请参阅图1a,为动静脉人工血管的示意图。动静脉人工血管14可为人工塑料管,一端连接动脉12,一端连接静脉10。请参阅图1b,为动静脉自体瘘管的示意图。动静脉自体瘘管16直接连结动脉12及静脉10。

上述任一种血管通路皆存在管路狭窄、甚至是堵塞的可能,一旦血管通路堵塞或狭窄,将造成血液透析效果不佳,严重时甚至会危害患者生命。因此,血管通路状态监测遂成为一门重要的课题。

于现有的血管通路状态监测中,是使用体积大、造价高的超音波影像捕获设备来撷取血管通路的超音波影像及计算其血流量,并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依据超音波影像诊断血管通路状态。

受限于同时需要体积大、造价高的超音波影像装置及专业的医护人员的诊断,现有的血管通路状态监测不适用于居家自我监测,而不利于早期发现血管通路状态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可使用体积小、造价低的振动感测模块来取代超音波影像模块进行血管通路状态监测。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包括:

一量测装置,包括:

一振动感测模块,感测一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一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一振动数据;及

一通信模块,电性连接该振动感测模块,用以对外传输数据;及

一监测模块,控制连接该量测装置的该通信模块的一电子装置自一存储器中读取对应该部位的一振动临界数据,并依据该振动数据及该振动临界数据决定对应该部位的状态的一振动评估指标。

优选地,该振动临界数据是振幅值,该监测模块是于将该振动数据的多个振动振幅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小于该振动临界数据时,决定该第一振动评估指标为负向指标。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模块是对该振动数据执行一时域至频域转换处理以获得一振动频谱数据,对该振动频谱数据执行一脉搏分析处理以获得一振动脉搏频谱数据,自该振动频谱数据中滤除该振动脉搏频谱数据以获得一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并依据该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及该第一振动临界数据决定该振动评估指针。

优选地,该监测模块是对该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执行一频域至时域转换处理以获得一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再依据该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及该第一振动临界数据决定该振动评估指针。

优选地,该存储器储存多个范本振动数据,该监测模块是依据该受测者的一生理参数自该多个范本振动数据中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该振动临界数据。

优选地,该存储器储存该受测者的一历史振动数据,该监测模块是读取该受测者的该历史振动数据作为该振动临界数据。

优选地,该量测装置更包括一贴片结构,用以可卸式贴附于该部位。

优选地,该振动感测模块是感测该受测者的该血管通路的一第一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一第一振动数据及一第二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一第二振动数据;该监测模块控制该电子装置自该存储器中读取对应该第一部位的一第一振动临界数据及对应该第二部位的一第二振动临界数据,依据第一振动数据及该第一振动临界数据决定对应该第一部位的状态的一第一振动评估指标,依据该第二振动数据及该第二振动临界数据决定对应该第二部位的状态的一第二振动评估指标,并依据该第一振动评估指标及该第二振动评估指标决定一整体评估指标。

优选地,该量测装置更包括一收音模块,电性连接该通信模块,该收音模块感测该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一声音数据;该监测模块自该存储器中读取对应该部位的一声音临界数据,并依据该声音数据及该声音临界数据决定对应该部位的状态的一声音评估指标。

优选地,该量测模块更包括一血液流速感测模块,电性连接该通信模块,感测该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一流速数据;该监测模块自该存储器中读取对应该部位的一流速临界数据,并依据该流速数据及该流速临界数据决定对应该部位的状态的一流速评估指标。

优选地,该监测模块依据该振动评估指针、该声音评估指标及该流速评估指标决定一整体评估指标。

优选地,该收音模块是麦克风,该振动感测模块是加速度计,该血液流速感测模块是光学流速计,该通信模块是蓝芽网络模块。

本发明的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及造价便宜等优点,而适用于居家血管通路状态监控。

附图说明

图1a为动静脉人工血管的示意图。

图1b为动静脉自体瘘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的架构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用于动静脉人工血管的使用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用于动静脉自体瘘管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的架构图。

图5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用于动静脉人工血管的使用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用于动静脉人工血管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静脉

12…动脉

14…动静脉人工血管

16…动静脉自体瘘管

2、4…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

20、20’、40…量测装置

200、400…振动感测模块

202、402…通信模块

22、42…电子装置

220、420…监测模块

404…收音模块

406…血液流速感测模块

422…处理器

424…收发器

426…存储器

428…人机介面

430…振动临界数据

432…声音临界数据

434…流速临界数据

436…范本振动数据

438…范本声音数据

440…范本流速数据

442…历史振动数据

444…历史声音数据

446…历史流速数据

50、52…位置

60…第一量测装置

600…第一收音器

602…第一振动传感器

604…第一传输器

606…第一血液流速传感器

62…第二量测装置

620…第二收音器

622…第二振动传感器

624…第二传输器

626…第二血液流速传感器

64…第三量测装置

640…第三收音器

642…第三振动传感器

644…第三传输器

646…第三血液流速传感器

s100-s104…第一监测步骤

s200-s212…第二监测步骤

s300-s318…第三监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兹就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的架构图。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下称监测装置)2主要包括量测装置20及监测模块220。量测装置20包括振动感测模块200及通信模块202。

振动感测模块200(如一或多个三轴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力传感器或其他类型振动传感器)。用以对受测者的血管通路(如动脉、静脉、动静脉自体瘘管或动静脉人工血管)的特定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振动进行感测,并产生对应此部位的振动数据。

通信模块202(如蓝芽网络模块、zigbee网络模块、wi-fi网络模块、红外线网络模块等无线传输器或串行通信模块、音源线、usb模块等有线传输器)用以连接电子装置22,并发送数据(如振动数据)至电子装置22。

于一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02可包括一组微控制器(mcu),前述微控制器用以控制量测装置20并进行数据讯号处理。

监测模块220(如微控制器或处理器)设置于电子装置22中,用以控制电子装置22。具体而言,监测模块220可控制电子装置22自通信模块202接收前述振动数据,并据以决定对应血管通路的特定部位的状态的评估指标(evaluationindex)。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位受测者的血液流速及血压不同,依据血液流动诱发的振动判断血管通路的状态可能存在误差,这使得所产生的诊断结果亦具有误差而可能使患者延误治疗。因此。本发明并不直接依据所感测的数据提供诊断结果,而是决定受测者本次受测的评估指标,而供受测者(或监测装置2自动)依据评估指标的长期变化来自行判断血管通路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于正常的血管通路(没有狭窄、也没有阻塞),血液于血管接合点流动会产生持续性的震颤(thrill)。于血管通路阻塞或狭窄时,血液流动仅会诱发脉动(pulsation)或是弱化的震颤。本发明即是经由分析血液流动诱发的振动数据来判断震颤是否消失或弱化,进而决定血管通路的状态的评估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虽于一般认知中,血液通路的状态仅有阻塞及未阻塞两种,但本发明考虑前述判断误差设定了一组由多个连续数值所构成的指定范围(如1至10),并设定指定范围的两端分别为正向指标(如越接近1表示未阻塞可能性越高)及负向指标(如越接近10表示阻塞可能性越高)。因此,当受测者的多次的评估指标朝负向指标改变时(如自6变为9)时,可判断其血液通路的状态可能不佳;当受测者的多次的评估指标维持固定(如维持8)时,可判断此评估指标为此受测者的正常值。

相较于现有技术需使用体积大、造价高的超音波影像捕获设备配合专业人员诊断来进行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本发明的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由于仅使用振动感测模块,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及造价便宜等优点,且可自动决定血管通路的评估指标,而适用于居家血管通路状态监控。

续请参阅图2、图3a及图3b,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用于动静脉人工血管的使用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用于动静脉自体瘘管的使用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量测装置20可用来量测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任意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振动数据。并且,电子装置22是专用于量测装置20的装置(即量测装置20与电子装置22须成套使用),并有线连接量测装置20。并且,于本例子中,量测装置20更包括用以可卸式贴附于部位的贴片结构。

如图3a及3b所示,进行量测时受测者可自行将量测装置20贴于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特定部位(如量测装置20所在位置,此部位于图3a中为动静脉人工血管所在位置,于图3b中为动静脉自体瘘管所在位置)达第一量测时间(如30秒)以使量测装置20持续感测此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振动数据。或者,受测者亦可将量测装置20贴于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另一部位(即量测装置20’所在位置,此部位于图3a及图3b中为静脉所在位置)达第二量测时间(如50秒)以使量测装置20持续感测另一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另一振动数据。

并且,量测装置20可实时或于感测完毕后将所感测的振动数据传送至电子装置22进行分析处理。

最后,监测模块220控制电子装置22接收前述振动数据(即各部位的振动数据),取得各部位所对应的振动临界数据,并依据各振动数据及所对应的振动临界数据决定对应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各部位的当前状态的振动评估指标。

虽于前述实施例中监测模块是以硬件方式来加以实现,但不以此限定。于另一实施例中,监测模块亦可以软件方式来加以实现。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的架构图。图4所示实施例的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4(下称监测装置4)、量测装置40、振动感测模块400、通信模块402及电子装置42是分别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监测装置2、量测装置20、振动感测模块200、通信模块202及电子装置22相同或相似,于此不再赘述。

于一实施例中,量测装置40更包括电性连接通信模块402的收音模块404(如一或多个全向性麦克风、指向性麦克风或其他类型麦克风)。收音模块404用以对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特定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声音进行收音,并产生对应的声音数据,其中收音模块404可感测的声音频率范围是相近或落于人耳可听频率范围。

于一实施例中,收音模块404包括音频放大器及/或音频滤波器(图未标示)。音频放大器用以放大所感测的声音数据的音量,音频滤波器用以过滤所感测的声音数据的噪声。更进一步地,由于血液流动诱发的声音相当微弱,且量测环境可能存在大量干扰音源,本发明经由使用音频放大器及音频滤波器来对所感测的声音数据进行预处理,可有效放大音量并滤除噪声,而提升后续判断的精确度。

于一实施例中,量测装置40更包括电性连接通信模块402的血液流速感测模块406。血液流速感测模块406用以对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特定部位的血液流动的流速进行感测,并产生对应的流速数据。较佳地,血液流速感测模块406是光学流速计(如一或多个雷射都卜勒测速计)。

并且,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2是通用装置(如智能型手机、笔记本电脑、穿戴式装置、云端主机或其他类型多功能电子装置),并包括收发器424、存储器426、人机接口428及电性连接上述组件的处理器422。

收发器424与通信模块402使用兼容的通信技术(如蓝芽通信),而可彼此进行通信。存储器426用以储存数据。人机接口428(如指示灯、喇叭、麦克风、按键、触控屏幕或上述任意组合)用以接受操作或输出数据。处理器422用以控制电子装置42。

并且,本实施例的监测模块420是储存于非瞬时的存储器426的计算机程序,并包括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当处理器422执行监测模块420的程序代码后,可控制电子装置42来与量测装置40执行如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方法的各步骤。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6,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于图6的实施例中,受测者是先将量测装置40贴附于血管通路的受测部位,以供量测装置40经由振动感测模块400感测此部位的振动数据,并经由通信模块402对外发送此振动数据(步骤s100)。

接着,电子装置42自存储器426读取预存的振动临界数据430(步骤s102)。于一实施例中,存储器426储存有多笔振动临界数据430,各振动临界数据430分别对应血管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测者可经由人机接口428设定本次的受测部位,以使电子装置42自行读取对应受测部位的振动临界数据430。

最后,电子装置42依据所收到的振动数据及所读取的振动临界数据决定对应此部位的状态的振动评估指标(步骤s104)。

于一实施例中,振动临界数据是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特定部位于正常状态下的基准振动振幅,电子装置42是分析振动数据的多个振幅并计算一组代表振幅(如多个振幅的最大值或平均值),再将所算出的代表振幅与振动临界数据进行比较。若代表振幅小于振动临界数据时,电子装置42设定振动评估指针为偏向负向指标。否则,电子装置42设定振动评估指针为偏向正向指标。

本发明的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方法可有效量测血管通路的振动并提供血管通路的振动评估指标,而可供受测者推断血管通路的状态。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7,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于图7的实施例中,监测装置4可同时量测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同一部位的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决定振动评估指针、声音评估指标及流速评估指标,并依据所决定的振动评估指标、声音评估指标及流速评估指标进一步决定此部位的整体评估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虽于本实施例中,监测装置4是同时量测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同一部位的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但不以此限定。

于另一实施例中,监测装置4可仅量测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的其中之一或其中之二,并依据所量测的数据决定对应的评估指针。举例来说,监测装置4可仅量测振动数据及声音数据,决定振动评估指针及声音评估指标,并依据所决定的振动评估指标及声音评估指标决定整体评估指标。

于图7的实施例中,受测者可将量测装置40贴附于血管通路的受测部位,以供量测装置40感测受测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感测数据(步骤s200)。

于一实施例中,量测装置40经由振动感测模块400感测此部位的振动数据,经由收音模块404感测此部位的声音数据,经由血液流速感测模块406感测此部位的流速数据,并经由通信模块402对外发送所感测的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

接着,电子装置42自存储器426读取对应此部位的临界数据(步骤s202),如振动临界数据430、声音临界数据432及流速临界数据434。

于一实施例中,存储器426储存多笔振动临界数据430、多笔声音临界数据432及多笔流速临界数据434。各振动临界数据430、各声音临界数据432及各流速临界数据434是分别对应血管通路的不同部位。电子装置42是读取对应当前受测部位的振动临界数据430、声音临界数据432及流速临界数据434。

于一实施例中,于进行量测前,医疗人员可操作更精密仪器(如更高灵敏度的振动感测模块)对相同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各部位进行量测,来取得各部位于正常状态下的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并作为各部位的振动临界数据430、声音临界数据432及流速临界数据434。

于一实施例中,存储器426储存多笔范本数据(如多笔范本振动数据436、多笔范本声音数据438及多笔范本流速数据440),各范本数据是分别对应血管通路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生理参数(如身高、体重、年龄或上述任意组合)。电子装置42是依据受测者的受测部位及生理参数选择对应的范本数据来作为临界数据(如振动临界数据430、声音临界数据432及流速临界数据434)。

于一实施例中,存储器426储存该受测者于背景量测的历史数据(如历史振动数据441、历史声音数据444及历史流速数据446)。此历史数据是对应血管通路的特定部位。电子装置42是选择对应相同部位的历史数据作为临界数据(如振动临界数据430、声音临界数据432及流速临界数据434)。

接着,电子装置42对所收到的感测数据进行时域至频域转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频谱数据(步骤s204)。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还可进一步对所产生的频谱数据执行带通滤波处理以过滤特定频率(如震颤所对应的频率)外的噪声频率。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可对所收到的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执行时域至频域转换处理(如快速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转换或离散小波转换)以获得对应的振动频谱数据、声音频谱数据及流速频谱数据,但不以此限定。

于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仅对所收到的振动数据及声音数据执行时域至频域转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振动频谱数据及声音频谱数据,而不会对流速数据执行时域至频域转换处理。

接着,电子装置42对所产生的频谱数据执行脉搏分析处理以获得脉搏数据(步骤s206)。

以电子装置42对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执行时域至频域转换处理为例,电子装置42是分别于声音频谱数据、振动频谱数据及流速频谱数据中识别振幅最高的频率(基频),再将所识别频率及其倍频(谐波)分别设定为振动脉搏频谱数据、声音脉搏频谱数据及流速脉搏频谱数据。

接着,电子装置42自频谱数据中滤除脉搏数据以获得无脉搏频谱数据(步骤s208)。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分别自声音频谱数据、振动频谱数据及流速频谱数据中滤除振动脉搏频谱数据、声音脉搏频谱数据及流速脉搏频谱数据以分别获得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声音无脉搏频谱数据及流速无脉搏频谱数据。

接着,电子装置42对无脉搏频谱数据执行频域至时域转换处理以获得无脉搏时域数据(步骤s210)。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对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声音无脉搏频谱数据及流速无脉搏频谱数据执行频域至时域转换处理以分别获得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声音无脉搏时域数据及流速无脉搏时域数据。

接着,电子装置42依据无脉搏时域数据及步骤s202所取得的临界数据决定评估指针(步骤s212)。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依据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及振动临界数据430决定振动评估指针,依据声音无脉搏时域数据及声音临界数据432决定声音评估指针,并依据流速无脉搏时域数据及流速临界数据434决定流速评估指标。

举例来说,若评估指标的范围为1至10(10表示阻塞可能性最高,1为最低)。当无脉搏时域数据与临界数据越相似时所决定评估指标越偏向1,越不相似时越偏向10,反之亦然。

藉此,本发明可决定准确的评估指标。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还可进一步依据所决定的振动评估指标、声音指标及流速评估指标决定受测部位的整体评估指标。

以各评估指标(即振动评估指标、声音指标及流速评估指标)的范围皆为1至10(10表示阻塞可能性最高,1为最低)为例。当所有(或过半数)评估指标为负面指标(如7-10间任一数值)时,电子装置42可决定整体评估指标为“异常”。当所有(或过半数)评估指标为正面指标(如1-4间任一数值)时,电子装置42可决定整体评估指标为“正常”。当所有(或过半数)评估指标为中立指标(如5-6间任一数值)时,电子装置42可决定整体评估指标为“不明”。

于一实施例中,步骤s202所取得的临界数据为频谱数据。并且,于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不执行步骤s210,而直接执行步骤s212来依据所产生的无脉搏频谱数据及临界数据来决定评估指针。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8,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血管通路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于图8的实施例中,监测装置4可量测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多个部位的振动数据,决定各部位的振动评估指标,并依据所决定的多个振动评估指标进一步决定血管通路的整体振动评估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虽于本实施例中是依据多个部位的振动数据来决定整体振动评估指标,但不以此限定

于另一实施例中,监测装置4也可同时量测各部位的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依据所量测的数据决定各部位的振动评估指标、声音评估指标及流速评估指标,并依据所决定各部位的振动评估指标、声音评估指标及流速评估指标分别决定血管通路的整体振动评估指标、整体声音评估指标及整体流速评估指标。

于图8的实施例中,受测者可先将量测装置40贴附于血管通路的第一部位,以供量测装置40经由振动感测模块400感测第一部位的第一振动数据(步骤s300)。

接着,电子装置42判断是否结束此部位的感测(步骤s302),如已持续感测预设的量测时间(如10秒)。若电子装置42判断此部位的感测尚未结束,则再次执行步骤s300以持续感测。

若电子装置42判断结束此部位的感测,则进一步判断是否所有部位皆已量测(步骤s304)。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是于判断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多个部位(如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及第三部位)皆已量测并获得各部位的感测数据(如第一振动数据、第二振动数据及第三振动数据)时才判定所有部位已量测。

若电子装置42判断尚有部位未量测,则经由人机介面428发出警示以指示受测者更换量测部位(步骤s318)并于更换量测部位后再次进行感测。

若电子装置42判断所有部位皆已量测完毕,则对所收到的感测数据执行时域至频域转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频谱数据(步骤s306)。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对第一振动数据、第二振动数据及第三振动数据执行时域至频域转换处理以获得第一振动频谱数据、第二振动频谱数据及第三振动频谱数据。

接着,电子装置42对所产生的频谱数据执行脉搏分析处理以获得脉搏数据(步骤s308),并自频谱数据中滤除脉搏数据(步骤s310)。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对第一振动频谱数据、第二振动频谱数据及第三振动频谱数据执行脉搏分析处理以获得第一振动脉搏频谱数据、第二振动脉搏频谱数据及第三振动脉搏频谱数据,并自第一振动频谱数据、第二振动频谱数据及第三振动频谱数据中分别滤除第一振动脉搏频谱数据、第二振动脉搏频谱数据及第三振动脉搏频谱数据以获得第一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第二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及第三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

接着,电子装置42对滤除脉搏数据的频域数据执行频域至时域转换处理以获得时域数据(步骤s312)。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对第一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第二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及第三振动无脉搏频谱数据执行频域至时域转换处理以获得第一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第二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及第三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

接着,电子装置42依据所产生的时域数据决定评估指针(步骤s314)。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自存储器426读取第一振动临界数据、第二振动临界数据及第三振动临界数据,依据第一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及第一振动临界数据决定第一振动评估指标,依据第二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及第二振动临界数据决定第二振动评估指标,并依据第三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及第三振动临界数据决定第三振动评估指标。

更进一步地,电子装置42还依据第一振动评估指标、第二振动评估指标及第三振动评估指标决定血管通路的整体评估指标。

最后,电子装置42依据本次评估结果更新存储器426中的临界数据(步骤s316)。

于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2可依据本次决定的评估指标(如第一振动评估指标、第二振动评估指标、第三振动评估指标及整体评估指针),使用所产生数据(如第一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第二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及第三振动无脉搏时域数据)来更新储存于存储器426的临界数据、范本数据或历史数据以使临界数据、范本数据或历史数据更贴近受测者的近期的生理特性。

续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a,图5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用于动静脉人工血管的使用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监测装置40是分别取得受测者不同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振动数据、声音数据及流速数据并进行比对。并且,电子装置42是安装有监控模块420(于本实施例中为应用程序)的智能型手机,并使用蓝芽通信技术来经由收发器424无线连接量测装置40的通信模块402。

如图5a所示,进行量测时受测者可自行将量测装置40贴于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第一部位(即量测装置40所在位置)达第一量测时间(如20秒)以使量测装置40持续感测第一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第一振动数据、第一声音数据及第一流速数据并传送至电子装置42进行分析处理。

接着,受测者自第一部位卸下量测装置40,并将卸下后的量测装置40贴于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第二部位(图5a所示的位置50)达第二量测时间(如20秒)以使量测装置40持续感测第二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第二振动数据、第二声音数据及第二流速数据并传送至电子装置42进行分析处理。

接着,受测者自第二部位卸下量测装置40,并将卸下后的量测装置40贴于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第三部位(图5a所示的位置52)达第三量测时间(如20秒)以使量测装置40持续感测第三部位的血液流动诱发的第三振动数据、第三声音数据及第三流速数据并传送至电子装置42进行分析处理。

最后,电子装置42对所收到的第一振动数据、第二振动数据、第三振动数据、第一声音数据、第二声音数据、第三声音数据、第一流速数据、第二流速数据及第三流速数据进行处理以决定对应的评估指标。

续请参阅图4及图5b,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便携式血管通路状态监测装置用于动静脉人工血管的使用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收音模块404包括第一收音器600、第二收音器620及第三收音器640。振动感测模块402包括第一振动传感器602、第二振动传感器622及第三振动传感器642。通信模块402包括第一传输器604、第二传输器624及第三传输器644。血液流速感测模块包括第一血液流速传感器606、第二血液流速传感器626及第三血液流速传感器646。

并且,监测装置40包括监测贴片60-64。监测贴片60设置有第一收音器600、第一振动传感器602、第一传输器604及第一血液流速传感器606。监测贴片62设置有第二收音器620、第二振动传感器622、第二传输器624及第二血液流速传感器626。监测贴片64设置有第三收音器640、第三振动传感器642、第三传输器644及第三血液流速传感器646。

如图5b所示,进行量测时受测者可自行将监测贴片60贴于受测者的血管通路的第一部位,将监测贴片62贴于血管通路外的第二部位,将监测贴片64贴于远离血管通路的第三部位。接着,受测者等待预设的量测时间(如30秒)。

于等待期间,监测贴片60经由第一收音器600感测第一声音数据,经由第一振动传感器602感测第一振动数据,经由第一血液流速传感器606感测第一流速数据,并经由第一传输器604将所感测到的数据传送至电子装置42进行分析处理。相同地,监测贴片62经由第二收音器620感测第二声音数据,经由第二振动传感器622感测第二振动数据,经由第二血液流速传感器626感测第二流速数据,并经由第二传输器624将所感测到的数据传送至电子装置42进行分析处理。监测贴片64经由第三收音器640感测第三声音数据,经由第三振动传感器642感测第三振动数据,经由第三血液流速传感器646感测第三流速数据,并经由第三传输器644将所感测到的数据传送至电子装置42进行分析处理。

最后,电子装置42对所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决定评估指标。

本发明经由同时使用多个监测贴片进行量测,可有效缩短量测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虽图5a及图5b的装置是用于包括动静脉人工血管的血管通路,但亦可用于包括动静脉自体瘘管的血管通路,不以此限定。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