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7851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现代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90%以上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高脂血症)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构建合适、合理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糖尿病模型主要包括基因敲除、单纯化学药物诱导的糖尿病模型等,而这两种模型均忽略了饮食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符合人类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等,以上药物降糖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严重,易导致胰岛β细胞的衰竭。而中药由于药效温和、作用时间长久、副作用小,因此应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在黄芩和黄连药对研究基础上,开发其新的用途,提供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新用途。本发明采用响应曲面法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黄芩-黄连药对的最佳配比。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中黄芩和黄连的重量比为3:1~1:3。优选黄芩和黄连的重量比为3:1、2:1、3:2、1:1、2:3、1:2或1:3。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中黄芩和黄连的重量比为1:1~1:3。

作为特别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中黄芩和黄连的重量比为1:1。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的提取方法为:取黄芩和黄连药材,用8倍量水进行热回流提取2h,自然冷却后,倾出水溶液,药渣再用6倍量水进行热回流提取1.5h,自然冷却后,倾出水溶液,过滤药渣,合并水提液,进行真空减压浓缩至1.0g/ml,冷藏备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黄芩和黄连组合物的提取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其中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可以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喷雾剂、注射剂、微囊、软膏剂或透皮控释贴剂等剂型的药物。

本发明提供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的提取物在制成片剂时,将黄芩和黄连组合物的提取物和载体乳糖或玉米淀粉,需要时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合均匀,然后压片制成片剂。

本发明提供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的提取物制成胶囊剂时,把黄芩和黄连组合物的提取物和载体乳糖或玉米淀粉混合均匀,整粒,然后装胶囊制成胶囊剂。

本发明提供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的提取物制成颗粒剂时,把黄芩和黄连组合物的提取物和稀释剂乳糖或玉米淀粉混合均匀,整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黄芩和黄连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理论和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充分利用中药资源,在黄芩和黄连药对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药理实验,应用响应曲面法筛选出能够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黄芩和黄连药对最佳用量配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最佳用量配比的黄芩和黄连,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的功效,可以显著降低fbg、tc、tg、ffa、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显示出了非常好的降糖降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黄芩-黄连配伍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未报到黄芩-黄连药对具有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功效。黄芩-黄连配伍并非两味药的随机组合,也并非两味药的单纯累积相加。由于中药配伍前后以及不同配伍比例、剂量的物质基础与效应不同,因此药对配伍比例不同以及剂量的加减都会导致药对间相互作用的增强或者减弱。此外,由于中药组成复杂,且通过多途径作用于多个靶点,发挥对疾病的整体调节作用,因此,在中药量效关系研究中,单一指标很难反应效应的变化规律,通过采用多指标的效应评价方法,建立适宜的数学模型,应用响应曲面法能较好地反映药对间的相互作用。本发明为了综合反应药效,对糖脂代谢各指标进行标化,赋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定量分析黄芩-黄连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黄芩-黄连配伍比例在3:2~1:3具有显著的的协同作用,特别是二者1:1高剂量组的协同作用最强。实验过程中也发现黄芩和黄连在某些用量范围内有一定的拮抗趋势,但拮抗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黄芩-黄连配伍应用于糖尿病及其高脂血症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黄芩-黄连药对降糖降脂效应响应曲面图。

图2为黄芩-黄连药对降糖降脂效应响应曲面切面图。

图3为不同比例、剂量的黄芩-黄连药对降糖降脂效应响应曲面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一、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spf级雄性sd大鼠266只,体重200g左右。

1.2药材:黄芩购自亳州市永刚饮片有限公司,批号为170301,黄连药材购自安徽慧隆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7010。

1.3仪器与试剂:链脲佐菌素(stz)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试剂盒购自于南京迈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胰岛素(ins)、游离脂肪酸(ffa)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购自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强生johnson稳择易血糖仪,血糖试纸。

1.4药材提取:按一定比例(1:0、3:1、2:1、3:2、1:1、2:3、1:2、1:3、0:1)称取黄芩和黄连混合共9份,每份均为1000g,用8倍量水进行热回流提取2h,自然冷却后,倾出水溶液,药渣再用6倍量水进行热回流提取1.5h,自然冷却后,倾出水溶液,过滤药渣,合并水提液,进行真空减压浓缩至1.0g/ml,冷藏备用。

1.5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高糖高脂饲料(基础饲料67.5%、蛋黄2.5%、蔗糖20%、猪油10%)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stz(30mg/kg),72h后测定空腹血糖fbg≥11.1mmol/l,造模即为成功。

1.6动物分组及给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不同给药组,每组6只,黄芩(hq)、黄连(hl)单味药不同剂量组分别给予1、3、6、9、12、15倍临床等效量(黄芩的药典用量为3-10g,取5g为临床一倍量,黄连的药典用量为2-5g,取5g为临床一倍量),即hq(1)、hq(3)、hq(6)、hq(9)、hq(12)、hq(15)、hl(1)、hl(3)、hl(6)、hl(9)、hl(12)、hl(15)。

黄芩-黄连不同比例及剂量组3:1(4)、3:1(8)、2:1(3)、2:1(9)、3:2(5)、3:2(10)、1:1(6)、1:1(12)、2:3(5)、2:3(10)、1:2(3)、1:2(9)、1:3(4)、1:3(8),括号内为临床等效倍量数,设定临床一倍量总数为10g(黄芩、黄连各为5g)。

1.7检测指标连续给药30天,腹腔注射水合氯醛(10%),腹主动脉取血。大鼠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胰岛素(ins)及游离脂肪酸(ffa)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测定和结果计算。

1.8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中的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实验结果采用表示,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dunnett法进行检验。

根据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fbg(mmol/l)、tg(mmol/l)、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fins(mu/l)、ffa(nmol/l)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计算各给药组的总改善糖脂代谢值。首先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标化处理,v标化=(v给药-v模型)/(v对照-v模型),标化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评分法,即同行业专家依据各指标在糖脂代谢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分别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综合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近期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各指标被检测的频率,本发明将fbg、fins、tc、tg、hdl-c、ldl-c、ffa的权重系数分别设为0.6、0.4、0.2、0.5、0.05、0.1、0.01。

二、实验结果

1、外观特征

正常组大鼠动作敏捷,毛发光滑。模型组大鼠神情倦怠、毛发脱落、拱背、饮水量明显增加、尿量增加,并伴有烂尾现象。不同给药组经灌胃给药后,状况较模型组得到明显改善,尤其饮水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2、不同配比剂量黄芩黄连药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fbg、fins、tc、tg、ffa、ldl-c水平极显著提高,hdl-c出现极显著下降,这表明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

与模型组比较,hq(9)、hl(12)对于升高的fbg、fins、tc、tg、ffa、ldl-c有明显的下降作用,对于下降的hdl-c有显著地上升作用,差异显著(p<0.05)。

黄芩黄连配伍组ql1:3(8)降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效果最为显著(p<0.05);ql1:1(12)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1:2(9)降低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增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的效果最好(p<0.05),表1和表2。

3、各效应观察指标的标化值与整合效应

本发明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化与效应整合,结果见表3和表4。不同比例黄芩和黄连的组合物对糖脂改善效果由于单味药,且重量比为1:1的黄芩和黄连的剂量为12.6g·kg-1·d-1时效果最好,3:1低剂量组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效果最差(表3,表4)。

4、黄芩黄连药对的相互作用评价

由图1,2可知,在响应曲面模型中,横坐标代表大鼠灌胃黄芩的剂量,纵坐标代表大鼠灌胃黄连的剂量,颜色深浅代表两味药相互作用强度的大小。依照综合指数法,指数接近0时,代表两味药为相加作用;接近1时为拮抗作用;接近-1时为协同作用。由图3可知,横坐标为黄芩在药对中的比例,纵坐标为大鼠灌胃黄芩黄连药对的剂量,协同值:-0.2~-0.8)区域代表两味药为协同作用。

表1不同剂量比黄芩-黄连药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指数的影响(n=6,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01)

表2不同剂量比黄芩-黄连药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指数的影响(n=6,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01)

表3黄芩-黄连药对的总效应值(te:总效应值)

表4黄芩-黄连药对的总效应值(te:总效应值)

本发明对大量古今方剂和中医应用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黄芩和黄连方剂配比数据库,并根据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运用现代分析仪器和药理活性实验筛选出黄芩和黄连的最佳配比,并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黄芩、黄连按一定比例组对后,降糖和降脂作用较单个的黄芩或黄连更好,二者科学配比后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而不是简单量的叠加。

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筛选确定黄芩和黄连的最佳配比,开发出黄芩和黄连药对在制备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药物中的新用途,对指导方剂的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