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92547阅读:1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颈肩腰腿痛属中医“伤筋”、“痛痹”、“骨痹”范畴。内因与外因是两大主因,内因多为年老体弱,组织退变,外伤后经络受损,气滞血瘀,肿胀疼痛。外因为风寒湿邪侵入,阻滞经络。中老年人由于长期劳累,若长期劳力过度,用力不平衡,损伤肢体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复感风寒湿邪,致局部脉络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颈肩臂腰腿痛常见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关节炎等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疼痛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类型。非手术疗法主要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牵引、封闭疗法、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手术疗法则是通过减轻压迫,消除刺激,增进稳定,防止进行性损害的原理进行的,但是手术疗法中并发症与禁忌症较多,风险高,痛苦大,费用高,是在其他疗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选用。而在非手术疗法中,主要通过长期服用大量的抗生素及激素类的西药,这样就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肠胃功能紊乱、神经系统障碍等,且治疗成本高,疗效不显著,容易复发。现有治疗颈肩腰腿痛药物如中国发明专利号为201410463288.6的《一种用于改善颈肩腰腿痛的中药暖贴及其制备工艺》,含有生川乌、生草乌、生马钱子等成分,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中国发明专利号为201210335288.9的《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膏药》,不仅含有生川乌、生草乌成分,还含有穿山甲,穿山甲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原料稀缺且昂贵。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中医药物治疗颈肩腰腿痛势在必行。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姜黄14-108份、大血藤16-110份、黄连14-105份、大黄15-115份、海风藤12-109份、白芷15-115份、合欢皮10-99份、天花粉13-97份、栀子20-112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优选为:姜黄34-81份、大血藤26-90份、黄连34-85份、大黄35-96份、海风藤32-92份、白芷35-95份、合欢皮30-79份、天花粉33-77份、栀子40-96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优选为: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优选为:姜黄45份、大血藤45份、黄连45份、大黄45份、海风藤90份、白芷90份、合欢皮45份、天花粉45份、栀子4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进一步优选为:姜黄48份、大血藤48份、黄连48份、大黄96份、海风藤48份、白芷48份、合欢皮48份、天花粉48份、栀子96份。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小,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时可以以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原料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以上组成的单位中药,也可以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的中药替换,替换后的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不变。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药效不变。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通过上述配方组成的中药原料经过提取或其他方式加工,制成药物活性物质,随后,以该物质为原料,需要时可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按照药剂学常规技术制成的。所述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分别提取中药原料得到,也可以通过共同提取中药原料得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如:通过粉碎、压榨、煅烧、研磨、过筛、渗漉、萃取、水提、醇提、酯提、酮提、层析等方法得到,这些活性物质可以是浸膏形式的物质,可以是干浸膏也可以是流浸膏,根据制剂的不同需要决定制成不同的浓度。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的药物活性物质,在制剂中所占重量百分比可以是0.1-99.9%,其余为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外用剂型,这些剂型包括:软膏剂、乳膏剂、贴膏剂、贴剂、膏药、凝胶剂、酒剂、酊剂、气雾剂、喷雾剂、膜剂、酒剂、糊剂、散剂、粉雾剂、溶液剂、洗剂、搽剂。本发明的制剂,优选的是软膏剂、贴膏剂、贴剂、膏药、凝胶剂。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成药剂时可选择性的加入适合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可接受的载体选自: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硅油、蜂蜡、羊毛脂、聚乙二醇、甘油明胶、淀粉甘油、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聚山梨酯类、脂肪醇硫酸酯类、脂肪醇硫酸钠类、钙皂、单甘油酯、脂肪醇、橡胶、硅橡胶、热塑性橡胶、松香、松香衍生物、氧化锌、高岭土、聚乙烯吡咯烷酮、阿拉伯胶、海藻酸钠、海藻酸盐、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丙烯酸及其钠盐、聚乙烯醇、聚维酮、甘油、微粉硅胶、丙烯酸压敏胶、热熔胶、医用热熔胶、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水、甘油、丙二醇、卡波姆、西黄蓍胶、淀粉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制成远红外磁疗贴,其适宜载体可用热熔胶、丙烯酸压敏胶、松香、松香衍生物、凡士林、羊毛脂等制成,红外功能成分可用远红外陶瓷粉及其它本领域可用的具有远红外功能的物质,磁疗功能成分可用钕铁硼永磁体、钐钴系永磁体、铁氧永磁体、铝镍钴永磁体、稀土磁粉、纳米磁粉或其他本领域可用的具有磁疗功能的物质,适宜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有氮酮、二甲基亚砜、薄荷醇、薄荷油、丙二醇、桉叶油、樟脑、冰片、油酸、亚油酸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远红外磁疗贴,其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药疗、热疗、磁疗三重功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原理是:(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透皮吸收,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功效。(2)远红外线具有显著的共振和热效应,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通过神经体液反应,消除炎症病理过程,恢复生理平衡状态,提高局部和全身抗病能力,激活免疫细胞功能,控制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限化,加速渗出物质的吸收,导致炎症水肿的消退。(3)一定的磁场可以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聚集性降低,使血黏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变血液的流动状态,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此外磁场还可以通过减少血浆pai活性和增强纤溶系统的功能起到抗血栓的作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远红外磁疗贴通过中药成分透皮吸收、远红外材料的共振效应与热效应、磁性材料磁疗三重作用,促进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病痛部位新陈代谢,消除炎症,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其治疗作用通过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人体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其直接作用于病痛部位,起效迅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50-90%乙醇渗漉,渗漉液浓缩为浸膏或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2小时,提取液浓缩为浸膏,制成热熔胶贴、远红外磁疗贴,或按照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软膏剂、乳膏剂、贴膏剂、贴剂、凝胶剂、酊剂、气雾剂、喷雾剂、膜剂。2、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55-85%乙醇渗漉,渗漉液浓缩为浸膏或用55-85%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0.5-1.5小时,提取液浓缩为浸膏,制成热熔胶贴、远红外磁疗贴,或按照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软膏剂、乳膏剂、贴膏剂、贴剂、凝胶剂、酊剂、气雾剂、喷雾剂、膜剂。3、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碎断,按照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膏药,或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按照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酒剂。4、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粒径为120-200μm细粉,或将所得细粉再置超微粉碎设备中粉碎成粒径为0.1-50μm超微细粉,制成热熔胶贴、远红外磁疗贴,或按照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软膏剂、乳膏剂。本发明中药原料的药理功效如下:姜黄:性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治气滞血瘀、跌扑肿痛、风湿肩痹疼痛。大血藤:性苦、平。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治肠痈腹痛,热毒疮疡,跌扑肿痛,风湿痹痛。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痛经,利湿退黄。治痈肿疔疮、跌打损伤、水肿、烧烫伤。海风藤:性辛、苦、微温。归肝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白芷: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治头痛、牙痛、眉棱骨痛、风湿痹痛、疮疡肿痛、皮肤风湿性瘙痒。合欢皮:性甘、平。归心、肝、肺经。解郁安神,活血消肿。治疮肿、跌扑伤痛。天花粉: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治疮疡肿毒。栀子: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治扭挫伤痛。本发明是发明人经过多年行医实践,精心研究,不断改进、完善配方而来。发明人曾获得“一种治疗骨伤药膏”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号201010281434.5,该骨伤药膏治疗骨折、脱臼疗效显著。该骨伤药膏中药配方为乌蔹莓、大黄、接骨木、栀子、大血藤、野葡萄根、合欢皮、木芙蓉。发明人使用该骨伤药膏治愈骨折、脱臼患者不计其数,亦有很多患者要求对其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病症进行治疗,经临床实践,使用该骨伤膏药外敷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病症虽有一定疗效,但是恢复较慢。经过多次研究试验发现,将原配方中的乌蔹莓、野葡萄根、木芙蓉、接骨木换为天花粉、黄连,疗效有所改善,但是对于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不尽人意。经过不断研究、改进配方,对患者进行疗效跟进和电话回访,最终发现配方中加姜黄、海风藤、白芷,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等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于是形成了本发明一种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组合物: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组方简单,配伍科学。颈肩腰腿痛多因外伤后损伤经络,气滞血瘀,肿胀疼痛。或因风寒湿邪侵入,阻滞经络。或长期劳力过度,用力不平衡,损伤肢体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复感风寒湿邪,致局部脉络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疗宜用消肿止痛、行气活血,逐瘀通经,祛风除湿之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天花粉、栀子消肿止痛;姜黄行气通经;合欢皮活血;大黄逐瘀通经;海风藤、大血藤、白芷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黄连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可治湿疹、湿疮,可有效防止药物外用导致皮肤过敏。诸药合用,可使药物渗透皮肤,直达病所而有效,为治疗颈肩腰腿痛的良方。2、剂型多样,实用性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制成多种剂型,可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适用部位、不同病症制成适宜的剂型,携带方便,经济实用。3、中药配方,安全无毒。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通过病理毒性试验,无毒副作用,对皮肤不过敏。4、适应症多,疗效显著。本发明经过临床疗效验证,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的治疗综合有效率高达97.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表明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实施例1:软膏剂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55%乙醇渗漉,渗漉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10-1.20浸膏。以该浸膏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浸膏加入适宜空白基质(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硅油、蜂蜡、硬脂酸、羊毛脂等;聚乙二醇、甘油明胶、淀粉甘油、甲基纤维素钠、羟甲基纤维素钠等)混匀,再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渗剂等搅拌均匀,灌装入软膏管,即得。用法用量:将软膏涂于无菌双拷贝纸、带防渗圈的无纺布膏药空贴或其他医用敷料上,根据疼痛部位决定面积大小,厚度0.2-0.5毫米,贴敷于疼痛部位,每24小时换药一次。实施例2:软膏剂组方:姜黄45份、大血藤45份、黄连45份、大黄45份、海风藤90份、白芷90份、合欢皮45份、天花粉45份、栀子45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1.5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以该浸膏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浸膏加入适宜空白基质(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硅油、蜂蜡、硬脂酸、羊毛脂等;聚乙二醇、甘油明胶、淀粉甘油、甲基纤维素钠、羟甲基纤维素钠等)混匀,再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渗剂等搅拌均匀,灌装入软膏管,即得。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软膏剂组方:姜黄48份、大血藤48份、黄连48份、大黄96份、海风藤48份、白芷48份、合欢皮48份、天花粉48份、栀子96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粒径为160μm细粉,再置超微粉碎设备中粉碎成粒径为1.0-10μm超微细粉,以该超微细粉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超微细粉加入适宜空白基质(凡士林、石蜡、液状石蜡、硅油、蜂蜡、硬脂酸、羊毛脂等;聚乙二醇、甘油明胶、淀粉甘油、甲基纤维素钠、羟甲基纤维素钠等)混匀,再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渗剂等搅拌均匀,灌装入软膏管,即得。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乳膏剂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0%乙醇渗漉,渗漉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10-1.20浸膏。以该浸膏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浸膏加入适宜空白基质(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聚山梨酯类、脂肪醇硫酸酯类、脂肪醇硫酸钠类;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等)混匀,再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渗剂等搅拌均匀至完全乳化,灌装入乳膏管,即得。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乳膏剂组方:姜黄45份、大血藤45份、黄连45份、大黄45份、海风藤90份、白芷90份、合欢皮45份、天花粉45份、栀子45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5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1.5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以该浸膏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浸膏加入适宜空白基质(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聚山梨酯类、脂肪醇硫酸酯类、脂肪醇硫酸钠类;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等)混匀,再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渗剂等搅拌均匀至完全乳化,灌装入乳膏管,即得。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6:乳膏剂组方:姜黄48份、大血藤48份、黄连48份、大黄96份、海风藤48份、白芷48份、合欢皮48份、天花粉48份、栀子96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粒径为120μm细粉,再置超微粉碎设备中粉碎成粒径为0.1-40μm超微细粉,以该超微细粉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超微细粉加入适宜空白基质(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聚山梨酯类、脂肪醇硫酸酯类、脂肪醇硫酸钠类;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等)混匀,再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渗剂等搅拌均匀至完全乳化,灌装入乳膏管,即得。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7:贴膏剂(橡胶贴膏剂)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0%乙醇渗漉,渗漉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10-1.20浸膏。以该浸膏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浸膏与适宜透皮促渗剂(冰片、薄荷脑、樟脑、氮酮等)混匀,再加入适宜空白基质(橡胶、热塑性橡胶、松香、松香衍生物、凡士林、羊毛脂、氧化锌等),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打孔,切成小块,即得。实施例8:贴膏剂(凝胶贴膏剂)组方:姜黄45份、大血藤45份、黄连45份、大黄45份、海风藤90份、白芷90份、合欢皮45份、天花粉45份、栀子45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1.5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以该浸膏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浸膏与适宜空白基质(阿拉伯胶、海藻酸钠、西黄蓍胶、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聚丙烯酸及其钠盐、聚乙烯醇、聚维酮、明胶、甘油和微粉硅胶等)、保湿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等)、填充剂(二氧化钛、碳酸钙、高岭土、氧化锌等)、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二甲基亚砜、尿素;薄荷脑、冰片、桉叶油等)混均,涂布于背衬材料(常用的背衬材料有棉布、无纺布、纸等),盖衬(常用的盖衬材料有防粘纸、塑料薄膜、铝箔-聚乙烯复合膜、硬质纱布等),裁切,包装,密封保存。实施例9:贴膏剂(热熔胶贴)组方:姜黄48份、大血藤48份、黄连48份、大黄96份、海风藤48份、白芷48份、合欢皮48份、天花粉48份、栀子96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粒径为180μm细粉,再置超微粉碎设备中粉碎成粒径为0.1-40μm超微细粉。(2)将以上细粉或超微细粉与500-600份凡士林混匀制成软膏,待用。加入重量为软膏0.75-1.5倍重的热熔胶加温至充分熔化,再加入以上软膏和0-70份透皮吸收促进剂(薄荷脑、樟脑、冰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匀,得涂料。将6-10g涂料涂于纸、无纺布、水刺布或涤棉织物上,覆盖硅油纸、塑料薄膜或铝箔-聚乙烯复合膜,压合成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即得。实施例10:贴膏剂(热熔胶贴)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1.5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2)将以上浸膏干燥,粉碎,与1倍重凡士林混匀制成软膏,待用。取软膏的8倍重热熔胶加温至110-180℃充分熔化,加入软膏和透皮吸收促进剂(薄荷醇、樟脑、冰片的一种或多种),透皮促进剂为软膏重量的3-5%,混匀,得涂料。将6-10g涂料滴注于纸、无纺布、水刺布或涤棉织物上,覆盖硅油纸、塑料薄膜或铝箔-聚乙烯复合膜,压合成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即得。实施例11:贴膏剂(远红外磁疗贴)组方:姜黄48份、大血藤48份、黄连48份、大黄96份、海风藤48份、白芷48份、合欢皮48份、天花粉48份、栀子96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1.5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2)将以上浸膏干燥,粉碎,与1倍重凡士林混匀制成软膏,待用。软膏、热熔胶、远红外陶瓷粉、稀土磁粉、透皮促进剂的比例为3∶10∶3∶3∶1。将热熔胶加温至110-180℃充分熔化,再加入软膏、远红外陶瓷粉、稀土磁粉、透皮促进剂(薄荷醇、樟脑、冰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匀,制成涂料,涂布于纸、无纺布、水刺布或涤棉织物上,在涂料上覆盖硅油纸、塑料薄膜或铝箔-聚乙烯复合膜,压合成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即得。实施例12:贴膏剂(远红外磁疗贴)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粒径为180μm细粉。(2)取以上细粉与540份凡士林混匀得软膏,取1200份热熔胶加热熔化,加入所得软膏,再加入100份远红外陶瓷粉,100份稀土磁粉,120份透皮吸收促进剂(薄荷醇、樟脑、冰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匀,制成涂料,涂布于纸、无纺布、水刺布或涤棉织物上,在涂料上覆盖硅油纸、塑料薄膜或铝箔-聚乙烯复合膜,压合成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即得。实施例13:贴剂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1.5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以该浸膏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分。(2)取以上浸膏与适宜空白基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和聚乙二醇等)、表面活性剂、乳化剂、保湿剂、抑菌剂、抗氧剂或透皮促进剂混匀,涂布于被衬材料(常用被衬材料有棉布、无纺布、纸等),盖衬,切片,即得。实施例14:膏药组方:姜黄48份、大血藤48份、黄连48份、大黄96份、海风藤48份、白芷48份、合欢皮48份、天花粉48份、栀子96份。制备方法:(1)取以上原料,碎断,与1100-1200份食用植物油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350-400份,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3-7天,每日换新水数次,去其火毒。(2)取膏,用文火熔化,分摊于纸、棉布或兽皮上,即得。实施例15:凝胶剂组方:姜黄48份、大血藤48份、黄连48份、大黄96份、海风藤48份、白芷48份、合欢皮48份、天花粉48份、栀子96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0.5-2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2)取以上浸膏与空白基质(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混匀,再加入ph调节剂、防腐剂、透皮促进剂等搅拌均匀,分装,即得。实施例16:酒剂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2)将以上粗粉与3000份白酒共置于密闭容器中,密闭浸渍(一般为30天以上),定期搅拌,取上清液,压榨药渣,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搅拌均匀,再静置沉降(一般为14日以上),滤过后灌装即得。实施例17:酊剂组方:姜黄45份、大血藤45份、黄连45份、大黄45份、海风藤90份、白芷90份、合欢皮45份、天花粉45份、栀子45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1.5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2)取以上浸膏用乙醇溶解或稀释,搅拌均匀,静置,滤过后灌装即得。实施例18:气雾剂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2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2)取以上浸膏与乙醇混匀、过滤,再加入抗氧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透皮促进剂等混匀,灌装于耐压容器中,封口,充入适量抛射剂(抛射剂可采用压缩气体如四氟乙烷、七氟丙烷),即得。实施例19:喷雾剂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1.5小时,减压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2)取以上浸膏与适宜溶剂混匀,再加入增溶剂、抗氧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透皮促进剂搅拌均匀,灌装入喷雾剂瓶中。实施例20:膜剂组方:姜黄60份、大血藤60份、黄连60份、大黄60份、海风藤60份、白芷60份、合欢皮60份、天花粉60份、栀子60份。制备方法:(1)将姜黄、大血藤、黄连、大黄、海风藤、白芷、合欢皮、天花粉、栀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匀,用80%乙醇渗漉,渗漉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00-1.20浸膏。(2)将适宜成膜材料(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及纤维素等)加适宜溶剂浸泡,再加入浸膏、适宜附加剂(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填充剂:碳酸钙、淀粉等;着色剂:色素、tio2等)混匀,静置,除去气泡后用涂膜机涂膜,涂层经热风(80℃-100℃)干燥、灭菌,按剂量热压或冷压划痕成单剂量的分格,包装,即得。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为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等的治疗效果,发明人对该药物进行了相关病理毒性试验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病理毒性试验:以家兔为毒性试验对象:取家兔6只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只。对照组以清水作对照。试验组,使用本发明软膏。试验方法:对照组:将家兔3只,于其腹部位将兔毛剃光,清除干净,面积9cm2大小,于其外表皮面上每天用清水涂一次,连续涂一周,观察家兔情况正常。试验组:将家兔3只,于其腹将兔毛剃光,清除干净,面积9cm2,于干净的皮面上,分别涂敷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软膏,每天涂敷一次,用法用量与前述相同,每24小时换药一次,连续一周,观察家兔无异常,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家兔无毒副作用。临床疗效观察本发明处方全选用中药配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临床实践中,发明人从2011年至今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均未发现本发明对患者有不良反应。本发明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疗效显著,对颈肩腰腿痛总体有效率高达97.52%。本发明对于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颈椎病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颈椎病疗效评定:1、治愈:原有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工作。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功能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善临床资料治疗组:临床诊断明确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62例,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岁,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11年,其中单纯颈部局限性疼痛、活动受限35例,骨质增生、颈部疼痛伴上肢麻木27例。对照组:同期对比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5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本发明对颈椎病病例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3制成的软膏进行外敷治疗,每天换药,敷24小时。对照组选用伤湿止痛膏进行治疗,每天一贴,贴24小时,从而对本发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见表1。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624514395.16%对照组5114162158.82%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对于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肩周炎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肩周炎诊断依据: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肩周炎疗效评定: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善。临床资料治疗组:临床诊断明确的肩周炎患者49例,男35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岁,病史最短1周,最长半年,其中单纯颈肩部疼痛29例,伴活动受限20例。对照组:同期对比的肩周炎患者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本发明对肩周炎病例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3制成的软膏进行外敷治疗,每天换药,敷24小时。对照组选用伤湿止痛膏进行治疗,每天一贴,贴24小时,从而对本发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见表2。表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494090100%对照组397131951.28%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观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临床资料治疗组:临床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9年。其病症主要表现为腰痛、活动受限23例,骨质增生、下肢放射痛伴麻木19例。对照组:同期对比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本发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病例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3制成的软膏进行外敷治疗,每天换药,敷24小时。对照组选用伤湿止痛膏进行治疗,每天一贴,贴24小时,从而对本发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见表3。表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作用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42355295.24%对照组488122841.67%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对于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腰肌劳损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腰肌劳损诊断依据: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3、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腰肌劳损疗效评定:1、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2、好转: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3、未愈:症状未改善。临床资料治疗组:临床诊断明确的腰肌劳损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2年。其病症主要表现为腰痛、活动受限。对照组:同期对比治疗的腰肌劳损患者3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本发明对腰肌劳损病例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3制成的软膏进行外敷治疗,每天换药,敷24小时。对照组选用伤湿止痛膏进行治疗,每天一贴,贴24小时,从而对本发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见表4。表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腰肌劳损的治疗作用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383080100%对照组317111358.06%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对于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依据: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寒、发热等症。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史。3、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四肢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常可心脏受累。4、血沉增快,抗链球菌素“o”大于500单位。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2、好转: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进步。临床资料治疗组:临床诊断明确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岁,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其中单纯关节疼痛、酸楚14例,伴关节屈伸不利、麻木21例。对照组:同期对比治疗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本发明对风湿性关节炎病例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3制成的软膏进行外敷治疗,每天换药,敷24小时。对照组选用伤湿止痛膏进行治疗,每天一贴,贴24小时,从而对本发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见表5。表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352112294.29%对照组32691746.88%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对于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疗效观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网球肘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网球肘诊断依据:1、多见于特殊工种或职业,如砖瓦工、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病史者。2、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持物落地,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网球肘疗效评定:1、治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2、好转:疼痛减轻,肘部功能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善。临床资料治疗组:临床诊断明确的网球肘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平均年龄38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3年。其病症主要表现为肘外侧疼痛,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对照组:同期对比治疗的网球肘患者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本发明对网球肘病例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3制成的软膏进行外敷治疗,每天换药,敷24小时。对照组选用伤湿止痛膏进行治疗,每天一贴,贴24小时,从而对本发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见表6。表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网球肘的治疗作用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564970100%对照组398121951.28%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对颈肩腰腿痛总体治疗效果分析临床资料治疗组:发明人在临床中积累颈肩腰腿痛病例共282例,包括颈椎病62例、肩周炎49例、腰椎间盘突出42例、腰肌劳损38例、风湿性关节炎35例、网球肘56例。对照组治疗的颈肩腰腿痛病例共240例,包括颈椎病51例、肩周炎39例、腰椎间盘突出48例、腰肌劳损31例、风湿性关节炎32例、网球肘3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治疗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实施例3制成的软膏进行外敷治疗。对照组选用伤湿止痛膏进行治疗,每天一贴,贴24小时,从而对本发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分析见表7。表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颈肩腰腿痛总体治疗作用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28222055797.52%对照组240507311751.25%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实施例9制得的热熔胶贴对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临床资料:发明入于2011年至今对3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从21岁到72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患者,每种患者50人。治疗方法:将实施例9制得的热熔胶贴贴在患处,每贴可贴3天。诊断依据与疗效标准与疗效评定与前述相同。治疗结果见表8:表8:本发明实施例9制得的热熔胶贴对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病症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颈椎病503511492.00%肩周炎5040100100.00%腰椎间盘突出503213590.00%腰肌劳损503412492.00%骨质增生503015590.00%风湿性关节炎502915688.00%网球肘504550100.00%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本发明实施例12制得的远红外磁疗贴对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临床资料:本发明人于2011年至今对3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从23岁到68岁,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患者,每种患者50人。治疗方法:将实施例12制得的远红外磁疗贴贴在患处,每贴可贴3天。诊断依据与疗效标准与疗效评定与前述相同。治疗结果见表9:表9:本发明实施例12制得的远红外磁疗贴对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病症总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颈椎病503312590.00%肩周炎50435296.00%腰椎间盘突出502916590.00%腰肌劳损504550100.00%骨质增生502817590.00%风湿性关节炎502618688.00%网球肘504640100.00%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典型病例:1、奚某德,男,49岁,广西扶绥县山圩镇人。经ct检查诊断:c4、5颈椎间盘突出。贴敷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软膏,每天换药一次,15天后痊愈,原有症状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工作。2、陈某红,女,55岁,浙江省泰顺县新浦乡新村乌石镇人,患肩周炎长达2年,右肩部疼痛放射至右侧颈背部及肘部,运动疼痛加重,患者梳头、穿衣、洗脸肩部痛感明显。贴敷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软膏,8天后肩部疼痛消失,功能恢复。3、叶某华,男,37岁,广东佛山市里水镇新联村里东村集贤坊94号人,经ct检查诊断:腰3-5及骶1椎体边缘唇样骨质增生,腰4/5、腰5/骶1椎间盘膨出并突出(中央型),腰椎退行性变。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日夜疼痛,左腿麻木、抽痛,行走困难。贴敷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软膏,每天换药一次,21天后痊愈,腰腿痛消失,能恢复原工作。4、赖某财,男,46岁,广州市荔湾区观鹤五巷3号人,x线颈椎正位摄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轻度狭窄,椎体轻度骨质增生。患者颈肩部、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贴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热熔胶贴,15天后痊愈,原有病症消失,能正常参加工作劳动。5、周某勤,女,73岁,重庆市江津市李市镇胜利路42号人,患肩周炎2年有余。肩部下滑囊压痛明显,肩部关节各方向运动受限,贴敷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热熔胶贴,7天后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6、冼某琼,女,53岁,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李屋人,患肩周炎6个月,肩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贴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热熔胶贴,6天后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可自由活动。7、刘某英,女,49岁,湖南省衡南县廖田镇红星塘镇高必组人,ct诊断显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膨出、后突出(中央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贴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热熔胶贴,16天后痊愈,原有症状消失。8、邓某荣,女,54岁,四川省武胜县鸣钟乡新村1组人,腰椎间盘膨出,ct诊断意见:l4/5椎间盘膨出,l4-5椎体缘骨质增生。患者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和足底皮肤感觉异常,贴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热熔胶贴,23天痊愈,原有症状消失。9、张某胜,男,54岁,河南省光山县仙居镇人,腰肌劳损,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有时痛剧不能转侧,贴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热熔胶贴,5天后痊愈,原有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10、陈某丽,女,58岁,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维新横1号人,风湿性关节炎,贴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热熔胶贴,12天后痊愈,关节疼痛、麻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11、杨某敬,男,56岁,广西省隆安县古潭乡育莫村平启屯入,工厂木工人员,患网球肘,肘部酸痛麻木,屈伸不利,遇寒加重,病程有8个多月,贴用本发明实施例9制备的热熔胶贴,10天后痊愈,原有疼痛麻木消失,肘部活动自如。12、吴某丽,女,43岁,四川省仪陇县新南603号人,颈椎病,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颈活动受限。贴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远红外磁疗贴,15天后痊愈,原有症状消失。13、朱某华,男,52岁,广东省乐昌市南田镇北乡街d栋人,患肩周炎病程1年,患肩外、前、后侧广泛压痛,贴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远红外磁疗贴,7天后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14、龚某发,男,42岁,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对桥乡人,腰椎间盘突出,ct诊断意见:腰5/骶1椎间盘向后偏右突出,腰4/5椎间盘向后突出,腰1-5椎体骨质增生。患者腰部放射痛,经臀部、股后侧、小腿外侧至外踝,行走不便,贴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远红外磁疗贴,22天后痊愈。15、符某冬,男,50岁。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腰肌劳损,3年多时间里反复发作,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贴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远红外磁疗贴,5天后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16、梁某有,男,57岁。广东高州市云潭镇垌头坡背村人。左胫骨髁间隆突骨质增生,贴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远红外磁疗贴,18天后痊愈,下肢疼痛、麻木消失,行走自如。17、杨某娟,女,57岁,湖南省东安县南桥镇南桥居委会5组人,患风湿性关节炎,3年多时间里右膝关节经常疼痛,麻木,活动不利,贴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远红外磁疗贴,16天后痊愈,原有症状消失,右膝活动自如。18、陈某源,男,52岁,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人。网球肘,贴敷本发明实施例12制备的远红外磁疗贴,10天后痊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