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呋喃唑酮临床治疗慢性肠炎副作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5288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呋喃唑酮临床治疗慢性肠炎副作用的药物。
背景技术
:慢性肠炎,即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慢,病程长,因而得名。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慢性肠炎主要有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慢性细菌性肠炎等,可由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等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成,病程通常较长且病率逐年上升。因慢性肠炎常具有反复性、长期性,易造成病人营养不良、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腹泻、便秘、贫血等。在急性发作期亦具有发热、脱水、酸中毒、休克、出血等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细菌及病毒感染、寄生虫、长期心理应激、疲乏、营养不良、变态反应或由一些疾病均可诱发慢性肠炎。目前,呋喃唑酮片是治疗慢性肠炎的常用药物之一,疗效较好,但服用较大剂量后经常会引起精神障碍及多发性神经炎,影响了患者的正常治疗,如果服用剂量较少,又达不到治疗肠炎的目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呋喃唑酮临床治疗慢性肠炎副作用的药物。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降低呋喃唑酮临床治疗慢性肠炎副作用的药物由呋喃唑酮60-80份、微晶纤维素18-22份、淀粉10-14份、聚维酮22-3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7-11份、聚甘油脂油酸酯12-16份、硬脂酸镁6-10份、生物制剂16-22份。优选的:呋喃唑酮70g、微晶纤维素20g、淀粉12g、聚维酮27g、十二烷基硫酸钠9g、聚甘油脂油酸酯14g、硬脂酸镁8g、生物制剂19g。制备方法:将以上各重量份的材料过100目筛,取重量份的聚维酮、淀粉,加入适量水,配成30-40%的质量浓度水溶液;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甘油脂油酸酯倒入上述聚维酮、淀粉水溶液中混匀;取呋喃唑酮、生物制剂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含有聚维酮、淀粉水溶液制软材,20目制粒,60℃干燥,30目整粒;整粒后的颗粒中加入硬脂酸镁,按传统方法压片即得本发明的药物。所述本发明的生物制剂由狼尾草根29份和酸水草17份混合后,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重量醇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进行浓缩干燥制成。本发明药物的溶出度研究实验1、实验材料和仪器按实施例3制备的本发明药物,厂家a,b,c的市售呋喃唑酮片(批号分别为:110502、b110403、110503),纯化水。zrs-8g智能药物溶出仪实验方法。2、实验方法与结果避光操作,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二法),以1.3%十二烷基硫酸钠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20转,37℃水温,分别在5,15,25,35,50,60分钟时取样10ml,并补充溶出介质10ml,溶出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至30ml的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aiv)在374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另取呋喃唑酮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40ml,振摇使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计算溶出量。在药典规定的60分钟的时间限度时,虽然各厂家的结果达到合格线,由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药物的溶出量还是明显优于市售片。按常规方法测得本发明的药物溶出速率、含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稳定性较好。并且外观、硬度、重量差异等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规定。毒性试验1、实验动物清洁级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体质量(194±5)g,用作慢性毒理实验;清洁级健康昆明雌性小白鼠20只,体质量(24±2)g,用作急性毒理实验。喂以普通饲料,普通饮水。室温控制在(24±2)℃,湿度(52±4)%,自然光照。2、急性毒理实验,选用清洁级健康昆明雌性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只。试验组按正常成人每天口服本发明药物的药量折算成小白鼠的剂量,每日灌服2次。空白对照组予1ml/20g体质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服。3、慢性毒性实验清洁级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试验组的小、中、大剂量各15只。对照组予1ml/20g体质量0.9%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组的小、中、大剂量组是成人正常用量折算成大鼠剂量的10、20、30倍,均为灌胃给药。每日2次,实验周期为3个月。4、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小白鼠在给药7d内无死亡,给药后观察小鼠外观、毛色、光泽正常,社会行为、反应均正常,摄食、排泄正常。7d后人工处死解剖,观察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卵巢、子宫均未见异常。病理学检查: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试验组脏器表面光滑,组织结构排列有序,细胞大小、形态正常,胞浆、胞核染色清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慢性毒理实验结果试验组的小、中、大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外观、毛色,社会行为、刺激性等和对周围环境、食物、水的兴趣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实验后体质量均较本组实验前增加(p<0.05),但4组实验后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实验后血液细胞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重要脏器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处死后重要脏器行病理切片染色检查,he染色。试验组大鼠脏器组织结构排列有序,细胞大小、形态正常,胞浆、胞核染色清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试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给药大、小白鼠后未见毒性反应。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是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泄泻(脾虚湿盛、脾肾阳虚型)。将10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3-46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2-47岁。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下腹部胀痛及腹泻,轻者排便2-4次/d,重者排便7-14次/d。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5月第1版)。3、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按本发明实施方式二制得的药物加以治疗,成人一次0.1g,一日4次;对照组患者服用市售呋喃唑酮进行治疗,成人一次0.1g,一日4次,两组均一个月为一个疗程。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饮食改善,大便次数及形状正常。复查肠镜肠粘膜充血水肿消失,溃疡愈合;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2(或)3次7/d,复查肠镜肠粘膜充血水肿明显好转,溃疡基本愈合;好转:症状减轻,复查肠镜肠粘膜炎症减轻及溃疡缩小:无效:症状无消失或减轻以及大便不正常,复查肠镜肠粘膜充血无改善,溃疡无愈合。4、治疗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疗效比较见下表。组别例数日服药量显效有效无效复发率副作用总有效率(%)治疗组500.4g252140092.0对照组500.4g22226614例88.0通过以上临床资料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毒性降低,没有出现毒副作用,无复发;而观察组有6例复发,有8例出现精神障碍,6例出现多发性神经炎症状。由此说明本发明的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较好的克服了呋喃唑酮在临床治疗慢性肠炎时易产生副作用的问题。当对治疗组患者进行随访时,其中有5例患者向我们反映,服用本发明的药物后,不但慢性肠炎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而且经常发作的过敏反应也消失了。有2例患者说“每次进入树林后,就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起疙瘩,极痒;自从服用本发明的药物后,以上现象消失”。另3位患者自述“平时吃小虾,蚱蜢时,会在15-25分钟内出现痒痛,随后出现红疙瘩,感觉皮肤有热感,其痛难忍;自从服用本发明的药物后,不但慢性肠炎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而且,当他们不注意再次吃小虾,蚱蜢时,未出现过敏反应”。得到这一信息后,我们利用本发明的药物随即对20例过敏患者和22例有过过敏史患者进行治疗,20例过敏患者服药后15-30分钟内恢复正常,22例有过过敏史患者服药后进行过敏条件刺激,未出现过敏反应;随访三年,以上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由此可知,服用本发明的药物,不但治疗慢性肠炎疗效显著,而且对皮肤过敏疾病具有根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该降低呋喃唑酮临床治疗慢性肠炎副作用的药物由呋喃唑酮60g、微晶纤维素18g、淀粉10g、聚维酮22g、十二烷基硫酸钠7g、聚甘油脂油酸酯12g、硬脂酸镁6g、生物制剂16g。将以上各重量份的材料过100目筛,取重量份的聚维酮、淀粉,加入适量水,配成35%的质量浓度水溶液;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甘油脂油酸酯倒入上述聚维酮、淀粉水溶液中混匀;取呋喃唑酮、生物制剂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上述含有聚维酮、淀粉水溶液制软材,20目制粒,60℃干燥,30目整粒;整粒后的颗粒中加入硬脂酸镁,按传统方法压片即得本发明的药物。所述本发明的生物质制剂由狼尾草根29g和酸水草17g混合后,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重量醇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进行浓缩干燥制成。实施方式二:该降低呋喃唑酮临床治疗慢性肠炎副作用的药物由呋喃唑酮80g、微晶纤维素22g、淀粉14g、聚维酮32g、十二烷基硫酸钠11g、聚甘油脂油酸酯16g、硬脂酸镁10g、生物制剂22g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该降低呋喃唑酮临床治疗慢性肠炎副作用的药物由呋喃唑酮70g、微晶纤维素20g、淀粉12g、聚维酮27g、十二烷基硫酸钠9g、聚甘油脂油酸酯14g、硬脂酸镁8g、生物制剂19g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方式一。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