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胃癌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临床表现: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幽门附近的胃癌有幽门梗阻表现;肿瘤破坏血管后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腹部持续疼痛常提示肿瘤扩展超出胃壁,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黄疸、腹部包块、直肠前凹扪及肿块等。晚期胃癌病人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胃癌的扩散和转移有以下途径:
a.直接浸润
贲门胃底癌易侵及食管下端,胃窦癌可向十二指肠浸润。分化差浸润性生长的胃癌突破浆膜后,易扩散至网膜、结肠、肝、胰腺等邻近器官。
b.血行转移
发生在晚期,癌细胞进入门静脉或体循环向身体其他部位播散,形成转移灶。常见转移的器官有肝、肺、胰、骨骼等处,以肝转移为多。
c.腹膜种植转移
当胃癌组织浸润至浆膜外后,肿瘤细胞脱落并种植在腹膜和脏器浆膜上,形成转移结节。直肠前凹的转移癌,直肠指检可以发现。女性病人胃癌可发生卵巢转移性肿瘤。
d.淋巴转移
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通常是循序逐步渐进,但也可发生跳跃式淋巴转移,即第一站无转移而第二站有转移。终末期胃癌可经胸导管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经肝圆韧带转移至脐部。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胃癌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胃癌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胃癌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以解决胃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和延长生存期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胃癌。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白花蛇舌草250~1100g、山慈菇30~100g、木香30~120g、竹茹50~120g、穿心莲60~160g、乳香30~60g、赤芍60~160g、三七30~120g、刺蒺藜60~120g、柴胡30~120g、莪术30~120g、苍耳子30~100g、陈皮60~120g、川芎30~120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白花蛇舌草280~950g、山慈菇38~90g、木香38~105g、竹茹60~105g、穿心莲70~140g、乳香38~52g、赤芍70~140g、三七38~105g、刺蒺藜70~105g、柴胡38~105g、莪术38~105g、苍耳子38~90g、陈皮70~105g、川芎38~105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白花蛇舌草800g、山慈菇80g、木香95g、竹茹95g、穿心莲120g、乳香45g、赤芍120g、三七95g、刺蒺藜95g、柴胡95g、莪术95g、苍耳子80g、陈皮95g、川芎95g,辅料: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除淀粉外,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丸剂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100目筛后,混合均匀,即得药粉①;然后在药粉中加入适量淀粉,混合均匀,制备成水丸剂②,③进而烘干、消毒,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水丸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6g/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服药12个疗程,症状逐渐减轻,大便正常。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白花蛇舌草,性味:甘、淡、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山慈菇、性味:甘、微辛、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
木香,性味:辛、苦、温,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宣滞之功效,用于治疗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脾虚食少、胁痛、黄疸等症;
竹茹,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烦热失眠、胃热呕吐、血热吐衄等症;
穿心莲,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热淋、疖肿、毒蛇咬伤、湿疹瘙痒;
乳香,性味:辛、苦、温,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吐衄发斑、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肝火目赤等症;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具有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内外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刺蒺藜,性味:苦、辛、平,具有平抑肝阳、疏肝解郁、明目、祛风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肋疼痛、乳汁不通、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症;
柴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症;
莪术,性味:苦辛、温,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症瘕瘤痞块、跌打损伤,还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症瘕肿块、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现代药理学表明茵陈具有抗肿瘤作用:其莪术油制剂在体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615纯系小鼠的l615白血病及腹水型肝癌细胞等多种瘤株的生长有明显抑制和破坏作用。临床以莪术油作瘤内注射治疗宫颈癌,治疗后可见瘤组织坏死脱落,局部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病例肿块消失,宫颈光滑,提示莪术有直接杀瘤细胞的作用;
苍耳子,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具有散风通窍、祛风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陈皮,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疮癣、中鱼蟹毒、酒毒等症;
川芎,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胃癌的原则,从依据胃癌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胃癌,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胃癌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白花蛇舌草800g、山慈菇80g、木香95g、竹茹95g、穿心莲120g、乳香45g、赤芍120g、三七95g、刺蒺藜95g、柴胡95g、莪术95g、苍耳子80g、陈皮95g、川芎95g,辅料:淀粉适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白花蛇舌草950g、山慈菇90g、木香105g、竹茹105g、穿心莲140g、乳香52g、赤芍140g、三七105g、刺蒺藜105g、柴胡105g、莪术105g、苍耳子90g、陈皮105g、川芎105g,辅料:淀粉适量。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胃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白花蛇舌草1100g、山慈菇100g、木香120g、竹茹120g、穿心莲160g、乳香60g、赤芍160g、三七120g、刺蒺藜120g、柴胡120g、莪术120g、苍耳子100g、陈皮120g、川芎120g,辅料:淀粉适量。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胃癌患者共1245例,年龄为64岁以上的656例,只有589例为64岁以下。1245例患者中痊愈和延长生存期的有392例,有效的616例,无效的237例。总有效率达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