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蛸科动物的体内微量给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9884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洋动物体内微量给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蛸科动物的体内微量给药方法。技术背景蛸类(octopodidae)、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八腕总目(octopodiformes)、章鱼目(octopoda)的一科,是头足纲中最大一科。通称章鱼。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约有140种。大部分为浅海性种类,也有少数深海性种类。蛸类是最近几年得以增养殖开发的种类,随着其人工繁育及增养殖开发的开展,对其行为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得到广泛开展,这些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内注射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化学试剂才能顺利进行。然而由于头足类缺乏像哺乳类动物一样发达的皮下毛细血管系统,因而给人工给药带来困难。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蛸科动物的体内微量给药方法,方法可以降低蛸的死亡率与应激,同时仅需一次处理即可连续多次对蛸类进行微量给药与药效观察,成本较低,对蛸科动物的损伤较小。本发明针对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于蛸科动物的体内微量给药方法,包括:步骤一:将蛸放入含1.8-2.1%乙醇和15.8-17.5g/l氯化镁的海水中浸泡90-100秒,使蛸深度麻醉;以含乙醇和氯化镁的海水麻醉蛸,可以使蛸进入精确的麻醉状态,有助于蛸机体活力的保存以及迅速的清醒;步骤二:在蛸的靠近头的背部中心轴位置,相继在松软的皮肤、皮下肌肉及肝脏包膜切口,切口宽度为1.8-2.2cm;皮肤、皮下肌肉及肝脏包膜可较快愈合,降低蛸的死亡率与应激;步骤三:找到头部主血管,采用医用留置针将针芯和软塑料套管一起插入头部主血管,拔除针芯,仅将纤细的软塑料套管留在主血管中;将软塑料套管留在主血管中,通过软塑料套管上的鲁尔接头进行给药,由于鲁尔接头可多次使用,因而该方法也可实现药物的多次给药,但只进行一次手术,使连续观察药物的效果成为可能;步骤四:软塑料套管用组织胶水固定,通过软塑料套管上的鲁尔接头进行给药,然后肝脏包膜、皮下肌肉及皮肤用组织胶水缝合和封闭,然后在25-28℃温度下将蛸放入清洁的富氧循环海水中复苏,几分钟后蛸即可恢复知觉并开始活动;埋置完成后,将蛸放置于富氧循环海水中可以迅速使其恢复知觉,微量给药方法对蛸类损伤较小,仅需一次埋置即可连续多次对蛸类进行微量给药与药效观察,既降低了频繁操作的成本,又减小了对蛸类造成的损伤,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适于蛸科动物体内微量给药的方法。作为优选,组织胶水为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或血纤蛋白胶粘剂;组织胶水在接触组织液后会迅速发生聚合反应,能够迅速封闭伤口、抗菌抑菌、防水透气、减轻疼痛等作用,可以加速蛸科动物的复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这是建立的蛸类动物首个微量给药方法,使无皮下毛细管的无脊椎动物体内给药成为可能;2)将软塑料套管留在主血管中,通过软塑料套管上的鲁尔接头进行给药,由于鲁尔接头可多次使用,因而该方法也可实现药物的多次给药,微量给药方法对蛸类损伤较小,仅需一次埋置即可连续多次对蛸类进行微量给药与药效观察,既降低了频繁操作的成本,又减小了对蛸类造成的损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1.首先采用将蛸放入含2%乙醇和17.5g/l氯化镁的海水中浸泡90秒,使乌贼深度麻醉;2.采用解剖刀在蛸的靠近头的背部中心轴位置相继切口松软的皮肤、皮下肌肉及肝脏包膜,切口1.8cm;3.找到头部主血管,采用医用留置针(21g针头或更小即可)将针芯和软塑料套管一起插入头部主血管,拔除针芯,仅将纤细的软塑料套管留在主血管中;4.软塑料套管用组织胶水固定,然后肝脏包膜、皮下肌肉及皮肤用组织胶水缝合和封闭;5.整个过程持续4-5分钟,手术完毕后将蛸放入清洁的富氧循环海水中复苏。几分钟后蛸即可恢复知觉并开始活动;6.药物通过微量注射器连接到留置针导管上的鲁尔接头进行给药,由于鲁尔接头可多次使用,因而该方法也可实现药物的多次给药,但只进行一次手术,使连续观察药物的效果成为可能。实施例2:一种适于蛸科动物的体内微量给药方法,包括:1)将蛸放入含2.1%乙醇和17.5g/l氯化镁的海水中浸泡100秒,使蛸深度麻醉;2)在蛸的靠近头的背部中心轴位置,相继在松软的皮肤、皮下肌肉及肝脏包膜切口,切口宽度为2.2cm;3)找到头部主血管,采用医用留置针将针芯和软塑料套管一起插入头部主血管,拔除针芯,仅将纤细的软塑料套管留在主血管中;4)软塑料套管用组织胶水固定,通过软塑料套管上的鲁尔接头进行给药,然后肝脏包膜、皮下肌肉及皮肤用组织胶水缝合和封闭,然后在28℃温度下将蛸放入清洁的富氧循环海水中复苏,几分钟后蛸即可恢复知觉并开始活动;埋置完成后,将蛸放置于富氧循环海水中可以迅速使其恢复知觉,微量给药方法对蛸类损伤较小,仅需一次埋置即可连续多次对蛸类进行微量给药与药效观察,既降低了频繁操作的成本,又减小了对蛸类造成的损伤,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适于蛸科动物体内微量给药的方法。实施例3:一种适于蛸科动物的体内微量给药方法,包括:步骤一:将蛸放入含2.1%乙醇、16.5g/l氯化镁、0.35-0.39‰腺苷三磷酸、0.028-0.033‰(-)-(1s,4r)-莰烷酸的海水中浸泡95秒,使蛸深度麻醉;以含乙醇和氯化镁的海水麻醉蛸,可以使蛸进入精确的麻醉状态,有助于蛸机体活力的保存以及迅速的清醒;腺苷三磷酸-氯化镁能通过血脑屏障,对蛸科动物缺氧缺血脑细胞有保护作用,同时(-)-(1s,4r)-莰烷酸能够与腺苷三磷酸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腺苷三磷酸-氯化镁对脑细胞的保护,降低脑细胞损伤,加快蛸科动物从苏醒到活跃的恢复速度;步骤二:在蛸的靠近头的背部中心轴位置,相继在松软的皮肤、皮下肌肉及肝脏包膜切口,切口宽度为2.0cm;皮肤、皮下肌肉及肝脏包膜可较快愈合,降低蛸的死亡率与应激;步骤三:找到头部主血管,采用医用留置针将针芯和软塑料套管一起插入头部主血管,拔除针芯,仅将纤细的软塑料套管留在主血管中;将软塑料套管留在主血管中,通过软塑料套管上的鲁尔接头进行给药,由于鲁尔接头可多次使用,因而该方法也可实现药物的多次给药,但只进行一次手术,使连续观察药物的效果成为可能;步骤四:软塑料套管用组织胶水固定,通过软塑料套管上的鲁尔接头进行给药,然后肝脏包膜、皮下肌肉及皮肤用组织胶水缝合和封闭,然后在26℃温度下将蛸放入清洁的富氧循环海水中复苏,几分钟后蛸即可恢复知觉并开始活动;埋置完成后,将蛸放置于富氧循环海水中可以迅速使其恢复知觉,微量给药方法对蛸类损伤较小,仅需一次埋置即可连续多次对蛸类进行微量给药与药效观察,既降低了频繁操作的成本,又减小了对蛸类造成的损伤,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适于蛸科动物体内微量给药的方法。通过肉眼观测,将实施例1-3中实施过体内微量给药的蛸科动物进行综合评测,分别从苏醒时间、活跃时间、健康状况方面进行评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3中蛸科动物的恢复情况评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苏醒时间/分钟878活跃时间/分钟12116健康状况良好良好优由表1可知,经过本体内微量给药之后的蛸科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而且其苏醒与活跃时间较短,说明本方法是一种安全的、高效的适于蛸科动物的体内微量给药方法。特别地,相较于实施例1-2,实施例3中的活跃时间大大降低,而且其健康状况也较好。本发明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