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可行走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1358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可行走座椅的制作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尤其为一种腰腿部瘫痪病人用多功能可行走座椅。

(二)技术背景

目前腰腿部瘫痪病人用座椅,多为手动或电动,只能运行于水平或斜度不大的平坦道路,如遇台阶或路障,需借助专用的通道或装备才可以越过。少有的病人用可爬楼梯座椅为履带式,结构笨重复杂,价格高,不适于日常的使用;同时病人独自在室内时,欲取高处的物体,会无法实现。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多样,使用方便,体积小,使用寿命长,腰腿部瘫痪病人用多功能可行走座椅,它解决了普通手动或电动腰腿部瘫痪病人用座椅在室外不能自主跨越台阶或路障的问题;同时它还解决了,病人独自在室内时,无法拿取高处的物体的问题。

本发明实现的方式为:电动轮(1)转动连接于叉架(2)下端,叉架(2)上端与伸缩管(3)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丝杆(4)与伸缩管(3)内壁通过螺纹副转动连接,伸缩管(3)外壁与第一连接管(5)滑动连接,第一连接管(5)上端与第二连接管(6)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6)上端与第三连接管(8)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8)上端通过键及挡圈固定连接在蜗轮轴(23)端部,丝杆(4)通过安装在第二连接管(6)两端的一对圆锥辊子轴承(7)轴向固定,蜗轮(9)通过键固定连接在蜗轮轴(23)中部,蜗轮轴(23)通过一对第二角接触球轴承(24)转动连接在底座(12)上,第二轴承端盖(22)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并压紧第二角接触球轴承(24)外圈,蜗杆(10)通过一对第一角接触球轴承(14)转动连接在底座(12)上,第一轴承端盖(11)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并压紧第一角接触球轴承(14),第一锥齿轮(15)通过键及轴端挡圈固定连接在蜗杆(10)端部,第二锥齿轮(16)通过键及轴端挡圈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17)轴端部,第一电机(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直齿轮(18)通过键及轴端挡圈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19)轴端部,第二电机(1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坐垫(20)放置于底座(12)上,固定轴(2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蓄电池(13)固定放置于底座(12)上后部。

本发明的优点是前后腿部结构相同,整体结构左右对称,前、后伸缩管(3)可带动前、后电动轮(1)上下移动,同时在蜗轮(9)与蜗杆(10)啮合的带动下伸缩管(3)结构可前后转动。中间伸缩管(3)可带动中间从动轮(21)上下移动,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此座椅结构可靠,拆装方便,可自主跨越台阶及路障,及实现高处取物。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主视图,附图2为主视图的a-a视图,附图3为主视图的b-b视图。附图4为上台阶第一步主视图,附图5为上台阶第二步主视图,附图6为上台阶第三步主视图,附图7为上越障碍第一步主视图,附图8为越障碍第二步主视图,附图9为越障碍第三步主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是:如图1、2、3所示,其特征在于电动轮(1)转动连接于叉架(2)下端,叉架(2)上端与伸缩管(3)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丝杆(4)与伸缩管(3)内壁通过螺纹副转动连接,伸缩管(3)外壁与第一连接管(5)滑动连接,第一连接管(5)与第二连接管(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6)与第三连接管(8)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8)上端通过键及挡圈固定连接在蜗轮轴(23)端部,丝杆(4)通过安装在第二连接管(6)两端的一对圆锥辊子轴承(7)轴向固定,蜗轮(9)通过键固定连接在蜗轮轴(23)中部,蜗轮轴(23)通过一对第二角接触球轴承(24)转动连接在底座(12)上,第二轴承端盖(22)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并压紧第二角接触球轴承(24)外圈,蜗杆(10)通过一对第一角接触球轴承(14)转动连接在底座(12)上,第一轴承端盖(11)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并压紧第一角接触球轴承(14),第一锥齿轮(15)通过键及轴端挡圈固定连接在蜗杆(10)端部,第二锥齿轮(16)通过键及轴端挡圈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17)轴端部,第一电机(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直齿轮(18)通过键及轴端挡圈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19)轴端部,第二电机(1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坐垫(20)放置于底座(12)上,固定轴(2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12)上,蓄电池(13)固定放置于底座(12)上后部。

本发明是:如图1、2所示,其特征在于前、后腿部结构相同,整体结构左右对称。

本发明是:如图1、2所示,其特征在于第二电机(19)带动直齿轮(18)、丝杆(4)转动,使得伸缩管(3)可上下移动,从而前、中、后腿可独立上下移动,同时蜗轮(9)与蜗杆(10)啮合的带动伸缩管(3)可前后转动,从而前、后腿可独立前后转动。

本发明是:如图1、2所示,其特征在于前后两电动轮(1)为驱动轮,中间从动轮(21)为从动轮。

工作过程如下:

当座椅运行在无障碍的平路时,前后6个腿长度一致,前、后4个电动轮(1)驱动整个座椅前进,2个从动轮(21)同时着地。

当座椅上的病人欲取高处的物体,第二电机(19)带动直齿轮(18)、丝杆(4)转动,伸缩管(3)上升,使得前后6个腿一致伸长,从而座椅整体升高。

当座椅运行中出现台阶时,如图4、5、6所示,首先前部第二电机(19)带动直齿轮(18)、丝杆(4)转动,伸缩管(3)上升,前电动轮(1)上升,后电动轮(1)驱动座椅前进,从而前电动轮(1)迈上台阶,接着中间从动轮(21)上升,后电动轮(1)驱动继续座椅前进,从而中间从动轮(21)也迈上台阶,最后后电动轮(1)上升,前电动轮(1)驱动座椅前进,后电动轮(1)迈上台阶,从而座椅整体上了台阶。

当座椅运行中出现大的障碍物时,如图7、8、9所示,首先蜗轮(9)与蜗杆(10)啮合带动伸缩管(3)向前转动,同时前部第二电机(19)带动直齿轮(18)、丝杆(4)转动,先带动伸缩管(3)上升,后下降,从而前电动轮(1)迈过障碍物,接着中间从动轮(21)上升,后电动轮(1)继续驱动座椅前进,从而中间从动轮(21)也迈过障碍物,最后后电动轮(1)上升的同时向后转动,前电动轮(1)驱动座椅前进,后电动轮(1)迈过障碍物,从而座椅整体迈过障碍物。

实施例子:当座椅运行中出现大的石块时,首先蜗轮与蜗杆啮合带动伸缩管向前转动,同时前部第二电机带动直齿轮、丝杆转动,先带动伸缩管上升,后下降,从而前电动轮迈过石块,接着中间从动轮上升,后电动轮继续驱动座椅前进,从而中间从动轮也迈过石块,最后后电动轮上升的同时向后转动,前电动轮驱动座椅前进,后电动轮迈过石块,从而座椅整体迈过石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尤其为一种腰腿部瘫痪病人用多功能可行走座椅。本发明前后腿部结构相同,整体结构左右对称,前、后伸缩管可带动前、后电动轮上下移动,同时在蜗轮与蜗杆啮合的带动下伸缩管结构可前后转动。中间伸缩管可带动中间从动轮上下移动,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此座椅结构可靠,拆装方便,可自主跨越台阶及路障,及实现高处取物。它特别适合腰腿部瘫痪病人在医院及家庭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美宁;白圆悦;薛佳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18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