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活体蚯蚓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568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活体蚯蚓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现已成为最有效且使用广泛的检测手段之一。活体蚯蚓作为一种对环境污染特别敏感生物,在环境毒理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活体蚯蚓代谢物的分析可以表征土地污染例如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对活体蚯蚓进行直接检测是非常有效的代谢物监测方式。然而检测过程中蚯蚓的大范围爬升移动会导致蚯蚓脱离核磁检测区域,或者导致检测区域内蚯蚓信号太少。若是对蚯蚓麻醉或处死会导致代谢物信号变化不准确,所以我们需要将活体蚯蚓控制在有效核磁检测范围内进行检测。但在市面上,很少有配套各类型核磁管的活体堵塞装置。这个难题也局限了核磁共振在活体蚯蚓中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活体蚯蚓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活体蚯蚓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包括:

一核磁检测管,用以容置活体蚯蚓进行核磁共振检测;

和一弹性塞,用以封闭核磁检测管的上开口,并经活体蚯蚓限位于核磁检测管的下部,避免活体蚯蚓在其中乱爬乱窜而脱离观测区域,且该弹性塞还具有一伸出核磁检测管的上开口的拉线;

上述弹性塞与核磁检测管的内壁过盈配合,使得核磁检测管中的活体蚯蚓无法推动弹性塞而操作人员又能通过上述拉线拉动弹性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拉线伸出所述核磁检测管的上开口 4~7c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拉线伸出所述核磁检测管的上开口5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拉线为塑料尼龙拉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核磁检测管和弹性塞的配合,使得活体蚯蚓能够被有效的固定在核磁检测管的下部的检测区域内,不需要麻醉,提高了试验效率。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活体蚯蚓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包括一核磁检测管1和一弹性塞2。

核磁检测管1,用以容置活体蚯蚓3进行核磁共振检测;

弹性塞2,用以封闭核磁检测管1的上开口,并经活体蚯蚓3限位于核磁检测管1 的下部,避免活体蚯蚓3在其中乱爬乱窜而脱离观测区域,且该弹性塞2还具有一伸出核磁检测管1的上开口的塑料尼龙拉线21,该塑料尼龙拉线21伸出所述核磁检测管1的上开口4~7cm,优选5cm;

上述弹性塞2与核磁检测管1的内壁过盈配合,使得核磁检测管1中的活体蚯蚓3 无法推动弹性塞1而操作人员又能通过上述塑料尼龙拉线21拉动弹性塞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