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化系统内镜治疗的多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723发布日期:2018-09-21 22:1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消化系统内镜治疗的多腔管。



背景技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病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ESD与剖腹手术及以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创伤小,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减小复发概率。

作为ESD手术的过程,在进行ESD手术时,需要先将内镜自患者口腔插入病灶附近,在观测确定病灶部位后,将注射药水用针管插入内镜管中,向病变区域注射药物,促使发生病变的粘膜隆起,以便于手术切除;注射过后将针管抽出,将手术用高频电刀或激光刀插入内镜管,进行粘膜剥离手术;手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烟气,影响内镜的视野,需要再次插入注射针管,向手术部位注水以消烟。由于只有一个内镜管,这样反复插入和拔出,不仅让手术过程变得复杂,延长了手术时间,也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如果在内镜管的钳道口内,设计一个装置,该装置能同时将手术用高频电刀(或激光刀)和注射药水用针管同时插入钳道口,使手术变得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消化系统内镜治疗的多腔管,内镜手术过程中,可以及时向手术部位注水,抑制烟气的产生,提高手术的高全性,并且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反复插入和拔出手术刀管和注射管的繁琐程序,缩短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消化系统内镜治疗的多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插入内镜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贯通的主腔和至少一个副腔,所述主腔用于插入手术用高频电刀或激光刀,所述副腔用于插入辅助器械或注入液体。

所述主腔靠近多腔管管壁的一侧开有与管外侧相通的槽,所述管体为软管。

所述副腔有两个,分别用于插入辅助器械和注入液体。

所述管体的直径为1-3毫米。

所述管体为医用级塑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在多腔管中设置主腔和副腔,可以同时容纳手术用刀和辅助器械,或者直接从副腔注入液体。多腔管在手术前一次性插入内镜中,手术过程中可以直接向手术部位注水抑制烟气产生,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并且减少反复插入和拔出的繁琐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腔鞘管的第一个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腔鞘管的第二个实施例立体图;

图3为普通型手术刀结构图;

图4为异型手术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多腔管的管体1截面为圆形,具有一个主腔11 和一个副腔12,主腔11用于插入如图3的普通高频电刀或激光刀,副腔12用于插入注射用针管。多腔鞘管的管体1直径为2.5毫米,材质为医用级塑料。

在进行内镜手术前,先将内窥镜自患者口腔插入病灶附近,检查确定病灶部位;然后将手术用高频电刀或激光刀插入多腔鞘管的主腔11内,将注射用针管插入多腔鞘管的副腔12中,将多腔鞘管管体1插入内窥镜,开始手术。手术中,先向病变部位注射药物,促使发生病变的粘膜隆起,注射完毕勿需取出;直接使用高频电刀或激光刀进行粘膜剥离手术,手术过程中通过注射针管向患病部位注水,抑制烟气的产生;或者如果产生烟气,马上向注射针管内注入水,向手术部位注水以消烟。手术完成后,将多腔鞘管管体1自内窥镜一次性取出。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多腔鞘管的管体1为软管,截面为圆形,具有一个主腔11和两个副腔12,主腔11靠近管壁的一侧开有与管外侧相通的槽13,用于从边侧卡入如图4的异型高频电刀或激光刀,副腔12分别用于插入注射药物用针管和注入水。多腔鞘管的管体1直径为3毫米,材质为医用级塑料。

在进行内镜手术前,先将内镜自患者口腔插入病灶附近,检查确定病灶部位;然后将手术用异型高频电刀或激光刀从槽13卡入多腔鞘管的主腔11内,将注射药物用针管插入其中一个副腔12中,将多腔鞘管管体1插入内窥镜,开始手术;手术中,先通过药用针管向病变部位注射药物,促使发生病变的粘膜隆起,注射完毕勿需取出;使用高频电刀或激光刀进行粘膜剥离手术,手术过程中通过另一个副腔12向患病部位注水,抑制烟气的产生;或者如果产生烟气,马上通过另一个副腔12注入水以消烟。手术完成后,将多腔鞘管管体 1自内窥镜一次性取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手术过程中可以及时注水消烟,减少因烟气引起的视野模糊,提高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反复插入和拔出管体的繁琐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