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置换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871发布日期:2018-07-10 21:2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椎体置换假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常采用人工椎体置换来填充骨缺损、重建脊柱稳定性。但是现有的置换假体为钛网结构,支撑性能有限,只能置换单个椎体,然而对于多个相邻椎体损害的患者,或者椎体置换后复发的患者,现有的钛网结构假体不能满足治疗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椎体置换假体,可多节段替换,对上下行椎体提供有效支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椎体置换假体,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两端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轴向伸出支撑体,所述安装板上有水平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支撑体外端,所述支撑体的侧壁有用于安装后路钉棒系统外向钉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安装板位于支撑体的同一侧,螺纹孔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所述螺纹孔间隔设有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两端为骨小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正面内凹形成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贯穿支撑体的两端面,条形凹槽的底面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外侧壁为平滑曲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体横截面的形状与椎体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其中,所述支撑体的正面为抛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在矢状面上有生理弯曲弧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侧壁间隔设有凸耳,所述螺纹孔设于凸耳上,所述凸耳与支撑体一体制造;其中,安装板与支撑体一体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替换单节或多节段椎体,对上下行椎体提供有效支撑,便于翻修;支撑性能好,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支撑体、2-骨小梁结构、3-安装板、4-螺纹孔、5-安装孔、6-正面、7-条形凹槽、8-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椎体置换假体,包括支撑体1,支撑体1两端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轴向伸出支撑体1,安装板3上有水平设置的安装孔5,安装孔5位于支撑体1外端,支撑体1的侧壁有用于安装后路钉棒系统外向钉的螺纹孔4,螺纹孔4与安装板3位于支撑体1的同一侧,螺纹孔4位于两个安装板3之间,螺纹孔4间隔设有两个。支撑体1的侧壁间隔设有凸耳8,螺纹孔4设于凸耳8上,凸耳8与支撑体1一体制造,其中,安装板3与支撑体1一体制造。其中,支撑体1的两端为骨小梁结构2。

如图1、4所示,支撑体1的正面6内凹形成条形凹槽7,条形凹槽7贯穿支撑体1的两端面,条形凹槽7的底面为弧形。条形凹槽7方便避让脊髓。支撑体1的外侧壁为平滑曲面。支撑体1横截面的形状与椎体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方便与上、下椎体衔接契合。

其中,支撑体1的正面6为抛光面,即对支撑体1的正面6进行抛光形成抛光面,避免对脊髓进行损害。支撑体1在矢状面上有生理弯曲弧度,支撑体1的生理弯曲弧度与其上、下椎体弯曲弧度一致。支撑体1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椎体的个数来设置。使用时,在安装孔5中装上固定钉,将支撑体1与上、下椎体固接,在螺纹孔4中装上后路钉棒系统外向钉。本实用新型可替换多节段椎体,对上下行椎体提供有效支撑,便于翻修。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