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疝气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854发布日期:2018-07-10 21:27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用的修补材料,特别是一种疝气补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关医疗外科组织修复材料的报道有:美国专利第6,506,411 号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外科修复材料。文献报道该外科修补材料利用Gortex及Ivalon进行人体外科手术的修复。然而,Gortex材料需要专门的缝线,在复杂的外科手术环境下,会无端增加手术的复杂性。而Ivalon材料在人体容易产生钙化及纤维软骨化,并且容易发生裂开、破裂或形成脉瘤样扩大。鉴于上述情况,相关业者发明了一涤纶作为主要材料的针织型外科修补材料(补片)。它主要是在具有一定厚度的涤纶基材上采用涤纶丝通过普通的上针和下针的经、纬线针织方式将涤纶修补材料针织成型。这种修补材料具有较大的抗断裂强度,且有利于组织长入和组织愈合。但是,这种材料也具有如下缺点:产品的强度虽然得到增加,但是其透气性却相应降低,临床使用时我们发现,由于巨噬细胞(大型细胞)不能非常顺利地通透,因此患者常常容易产生炎症(血清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者发明了一种疝气补片,该疝气补片采用聚酯材料的复丝编织成网状结构,其网孔的孔径通常在0.5mm左右。使用时,通过网状结构的网孔可以使巨噬细胞(大型细胞)通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却进一步发现:复丝结构之间仍然存在间隙d,巨噬细胞一旦进入该间隙后也无法顺利通过,患者产生炎症(血清肿)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再者,由于现有疝气补片的网孔的孔径通常在0.5mm左右,孔径较小,补片的表面张力比较大,也容易因感染造成复发。同时,疝气补片的轻量化也是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疝气补片,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避免巨噬细胞进入复丝的间隙中造成炎症、感染,减少复发几率,同时实现产品的轻量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疝气补片,它是由聚酯或聚丙烯材料丝编织形成的具有网状结构的片材,其特征在于:该聚酯或聚丙烯材料丝采用单丝,该单丝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的网孔的孔径D≥1mm。

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该网孔为六边形或四边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单丝结构,与现有复丝材料相比,没有了使巨噬细胞无法通过的间隙,基本解决了患者常常容易产生炎症(血清肿)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网孔孔径从现有的0.5mm扩大到1mm以上,不但减小了复发几率(进一步减轻感染可能)、减小了补片的表面张力,同时达到了使产品轻量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疝气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疝气补片。如图所示:它是由聚酯或聚丙烯材料丝编织形成的具有网状结构1的片材,其特征在于:该聚酯或聚丙烯材料丝采用单丝11,该单丝11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的网孔12的孔径D≥1mm。该网孔12为方形或菱形。

经检测,该产品既保证了具有良好的强度,又保证了它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临床使用表现为巨噬细胞(大型细胞)顺利通透材料,患者不会产生炎症(血清肿)。而且在使用时剪切过程中纤维微粒脱落较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