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剂专用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7864发布日期:2018-07-24 19:12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固体药物可一次性多管且重复多次植入的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抗肿瘤植入剂是一种近年来问世的固体缓释新剂型药物,通过手术、经皮穿刺等手段将植入剂植入肿瘤内或易复发转移部位,可以在人体内形成区域性缓释化疗区域,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提高疗效,全身药物浓度低,能基本避免化疗的全身性毒副作用。

传统上,用于植入剂给药的装置只能单一剂量重复多次给药,若病人需大剂量给药或多剂量给药时,给药时间过长,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不利于医生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及提供新的固体药物给药器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入剂专用新型给药装置,可解决单管给药耗时长的问题,同时单次给入剂量大,临床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入剂专用给药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穿刺针管和药管弹夹,所述药管弹夹设有多个储药槽,所述穿刺针管与药管弹夹的储药槽连通,并通过推针来将储药槽中的药物进行推动植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在于:

所述药管弹夹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前端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穿刺针管连接,所述支撑体还包括后部的中空支撑架,所述中空支撑架内设有配套的储药体,所述储药体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前、后端直通的储药槽。

所述支撑体的前端设有轴体,所述轴体与连接端固接,所述连接端与轴体设有连通的通孔一,所述轴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尾端设有通孔二,推针穿过通孔二,插入储药槽,推动植入药物。

所述储药体的前端形状与轴体形状配合,后端形状与支撑架的尾端形状配合,所述储药体的上表面与支撑架的内部上表面贴紧重合,以盖紧储药体上的储药槽。

所述储药体的下表面设有弧形槽,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下表面设有配套的凸起,所述弧形槽与凸起配合,对储药体进行移动限位。

所述穿刺针管内还设有配套的穿刺针芯。

所述支撑架的尾端通孔二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设有与推针配套的通孔三,推针穿过所述通孔三、通孔二,插入储药槽。

所述连接端与穿刺针管之间通过适配器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药管弹夹可拆卸且可左右移动,操作方便且可连续操作,可一次装多管药品,方便医生操作给药,节约给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经过试验,抗癌植入剂通过给药针经皮穿刺给药时,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给药针给药,同等条件,同等剂量可节约约2/3的时间。

2.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管设有配套的穿刺针芯,可防止经皮穿刺时将表皮及皮下组织带入体内。

3.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尾端通孔二连接有手柄,可以用手握持,方便推针的植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面剖视图。

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储药体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药管弹夹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手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俯面剖视图(轴体上设有三个推入口)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药管弹夹的示意图(支撑体和储药体为方形)

图中标号:1穿刺针管、2药管弹夹、21支撑体、211轴体、212支撑架、213连接端、214通孔一、215通孔二、216凸起、217推入口、22储药体、221储药槽、222弧形槽、223推手、3推针、4手柄、41通孔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同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图3所示,一种植入剂专用给药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穿刺针管1和药管弹夹2。

如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药管弹夹2包括支撑体21,所述支撑体21包括轴体211,和与轴体连接的中空扇形支撑架212,所述轴体211的前端设有连接端213,所述连接端213与轴体211设有连通的通孔一214,所述连接端213与穿刺针管1连接。

所述中空扇形支撑架212内设有配套的扇形储药体22,所述储药体22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前、后端直通的储药槽221,

所述支撑架212的尾端设有通孔二215,推针3穿过所述通孔二215,插入储药槽221中,推动植入药物。

需要说明,所述通孔一214的轴心线与轴体211的直径线一致,储药槽221的方向需要保证是扇形的直径方向,亦即在对准时储药槽221的方向与通孔一214的轴心线保持一致,所述通孔二215的轴心线需与通孔一214的轴心线保持重合,这样,在推动植入药物时,储药槽221、通孔一214、通孔二215在方向上可以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推针3穿过通孔二215进入储药槽221,并将药物推动到穿刺针管1内,最终植入体内。

所述储药体22的前端形状与轴体211形状配合,后端形状与支撑架212的尾端形状配合,所述储药体22的上表面与支撑架212的内部上表面贴紧重合,以便使用支撑架的内部上表面来盖紧储药体上的储药槽221。

所述储药体22的下表面设有弧形槽222,所述支撑架212的内部下表面设有配套的凸起216,所述弧形槽222与凸起216配合,对储药体22进行移动限位。

为了防止经皮穿刺时将表皮及皮下组织带入体内,所述穿刺针管1内还可以设置配套的穿刺针芯。

为了方便握持,所述支撑架的尾端通孔二215可以设置连接一手柄4。如图8所示,所述手柄4设有与推针3配套的通孔三41,推针3穿过所述通孔三41、通孔二215,插入储药槽221中。

有时,穿刺针管1与连接端213的孔径不一定配套,此时可以在所述连接端213与穿刺针管1之间通过适配器连接。

实际使用时,先将穿刺针芯插入穿刺针管1,穿刺皮肤表层缓慢进针进入体内,抽出穿刺针芯,将穿刺针管1与药管弹夹2的连接端213连接,如果大小不配套,可以使用适配器,将植入剂(例:氟尿嘧啶植入剂)装入药管弹夹的多个储药槽221内,转动储药体22,使其中一个储药槽221的前端口对齐通孔一214,握紧手柄4,用植药推针3将储药槽221中的药物通过穿刺针管1推入体内,药管弹夹2可以左右移动,使每个储药槽中的药物均可推入体内,即可实现植入剂的体内多剂量给药。

实施例2:实施例1中,由于轴体只有一个通孔一,需要转动储药体22,以使其中一个储药槽221的前端口对齐通孔一214,然后推动推针来给药,每推完一个储药槽,即需转动一次储药体。

实际上,也可以如图9所示,在轴体上,对应于每个储药槽设置一个推入口,所述每个推入口都连通通孔一214,并对应于每个储药槽221,在支撑架212的尾端分别设有一个通孔二215,再在每个通孔二内设一个手柄和推针,这样就可以不用转动储药体22,需要推入哪个储药槽内的药物,便推动对应的推针即可。

实施例3:前面实施例中,支撑体21和储药体22的形状都是扇形,储药体22可以沿着支撑体上的轴体211旋转,使储药槽221对准通孔一214。

实际也可以如图10所示,支撑体21为中空的长方体,储药体22也可以设置成配套的长方体,在储药体上设置多个储药槽221,并在储药体的一端设置推手223。这样,可以通过推拉推手223来是储药槽对准通孔一,实现给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与立意范围内所做的所有修改、替换抑或是改进等,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