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6016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将至少一个部位折叠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吸收性物品用于防止穿着者的排泄物泄漏,且以与穿着者的胯裆部接触的状态被长时间穿着。因此,吸收性物品除了要求防止泄漏的特性之外,还要求良好且舒服地适应身体的特性。作为与那样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应性相关联的吸收性物品,列举出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根据专利文献1,该吸收性物品的顶片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折回而成的一对折回部,该一对折回部的顶端部被在厚度方向上位于吸收体与背片之间且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一对接合部接合于背片。即,该吸收性物品在与穿着者的胯裆部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朝向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的、包括吸收体在内的一对折回部。并且,该吸收性物品能够抑制使用时的对胯裆部的违和感而使穿戴性提高,并且抑制液体的泄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211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折回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不与背片直接接合。因此,能想到:在制造工序中,在将吸收性物品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折叠时,在弯折位置处,折回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未以与背片接触了的状态折叠,以与背片大幅度分开的状态、即以突出到肌肤侧的状态折叠。不过,该折回部在内部包括相对于折回部的顶片而言具有厚度且形状稳定的吸收体,因此,在制造工序中的折叠时,折回部的形状稳定。因而,该折回部不会与背片分开、而以与背片接触了的状态被折叠。

不过,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折回部包括吸收体。因此,在该吸收性物品配置到穿着者的胯裆部时,折回部的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变形就被形状稳定的吸收体阻碍,有可能无法充分地起到抑制对胯裆部的不协调感、抑制液体的泄漏的效果。

因此,发明人这次新想到了如下内容:在具备表面片、一对侧片、吸收体以及背面片的吸收性物品中,形成向表面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的翼片状的一对环部,将一对侧片中的相对的一对内侧端部粘接于一对环部的一对内侧端部。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吸收性物品中,在比表面片和一对侧片靠背面片侧的位置存在吸收体,即一对环部不包括吸收体。因此,在该吸收性物品配置到穿着者的胯裆部时,一对环部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变形不会被吸收体阻碍,能够提高与穿着者的裆部的密合性,提高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应性。

不过,在该新的结构中,环部中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不与侧片直接接合。因此,能想到:在制造工序中,在将吸收性物品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折叠时,在弯折位置处,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未以与侧片接触了的状态被折叠,而以与侧片大幅度分开的状态、即突出到肌肤侧的状态被折叠。这样的话,就会在环部的被折叠的部分形成不恰当的弯折形状,在要使用而将吸收性物品展开了时,有可能在折回部残留不恰当的折痕。在该情况下,吸收性物品在使用时对胯裆部的不协调感增加而穿戴性降低、或液体的泄漏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制造具有向表面片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的翼片状的一对环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可维持一对环部的功能,并且抑制一对环部分被不恰当地折叠而形成不恰当的弯折形状(折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具备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的一对护翼部,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将至少一个部位折叠起来,其中,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工序、第1折叠工序、固定工序以及第2折叠工序,所述准备工序是准备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准备工序,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表面片;一对侧片,其分别与所述表面片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接合起来;背面片;以及吸收体,其位于所述表面片及所述一对侧片这两者与所述背面片之间,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一对环部,其是所述表面片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呈环状向非肌肤侧折回而形成的,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以及一对外延部,其是所述一对侧片和所述背面片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位于所述吸收体的两外侧的部分被接合而形成的,在所述准备工序中,所述一对环部中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对内侧端部与所述一对侧片接合,所述一对外延部中的向两外侧延伸的部分是所述一对护翼部,在所述第1折叠工序中,于在俯视时在所述一对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缘上通过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或通过该外侧端缘的内侧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处,将所述一对外延部的包括所述一对护翼部在内的部分向所述表面片上折叠,在所述固定工序中,在被折叠而相对的所述一对护翼部架设并接合固定构件,将包括所述一对护翼部在内的部分固定,在所述第2折叠工序中,在通过固定后的包括所述一对护翼部在内的部分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处,将所述吸收性物品折叠。

对于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准备工序中,准备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备表面片、一对侧片、吸收体以及背面片,该吸收性物品在表面片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一对环部,在一对环部的一对内侧端部粘接有一对侧片中的相对的一对内侧端部。并且,在接下来的第1折叠工序中,于在俯视时在一对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缘上通过或通过该外侧端缘的内侧的、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处,将一对外延部的包括护翼部在内的部分向表面片上折叠。之后,利用固定工序,在被折叠而相对的一对护翼部架设固定构件,从而将包括一对护翼部在内的部分固定。

利用该制造方法,环部以被从外侧包入外延部的方式被覆盖,因此,环部的运动被外延部约束,因而,被限制于所包入的外延部的内侧的区域内。此时,外延部于在俯视时在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缘上通过的弯折位置或通过该外侧端缘的内侧(外侧端部)的弯折位置处被折叠,因此,在外延部的内侧的区域不存在游隙(allowance)的空间。换言之,外延部以在环部与外延部之间没有间隙的方式被折叠,或者以环部被外延部进一步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稍微推入的方式被折叠。其结果,环部无法与外延部分开而自由地变形。因而,在此后的第2折叠工序中,在将吸收性物品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折叠时,能够将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以与侧片(外延部)接触了的状态折叠,即恰当地折叠。由此,能够抑制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以与侧片分开的状态、即以突出到肌肤侧的状态被折叠,即不恰当地被折叠而形成不恰当的弯折形状、折痕。

此时,环部仅以从外侧包入外延部的方式被覆盖,因此,在穿着时,通过拆卸固定构件而使外延部处的被固定的配置开放,环部能够离开外延部而自由地变形。其结果,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能够向环部的宽度方向内侧变形,能够维持一对环的功能(提高与穿着者的裆部的密合性,提高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应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1折叠工序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的全长上将所述一对外延部向所述表面片上折叠的工序。

对于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第1折叠工序中,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将外延部折叠,因此,能够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利用外延部覆盖环部。因此,与将外延部中的包括护翼部在内的部分折叠、即利用外延部的一部分覆盖环部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较,本制造方法能够更可靠地将环部以利用外延部包入的方式覆盖。由此,在此后的第2折叠工序中,在折叠吸收性物品时,能够将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更可靠地以与侧片(外延部)接触了的状态折叠。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以与侧片分开的状态被折叠、即不恰当地被折叠,而形成不恰当的折痕。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3)根据上述(1)或(2)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1折叠工序包括如下工序:于在俯视时通过比所述一对环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端缘靠内侧的位置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处,将所述一对外延部的包括所述一对护翼部在内的部分向所述表面片上折叠。

对于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第1折叠工序中,在通过比宽度方向的外侧端缘靠内侧的位置的弯折位置将外延部折叠。因此,外延部以将环部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压入的方式被折叠,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环部无法离开外延部而自由地变形。因而,在此后的第2折叠工序中,在将吸收性物品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弯折位置折叠时,能够更可靠地将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以与侧片(外延部)接触了的状态折叠、即恰当地折叠。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以与侧片分开而突出了的状态被折叠、即不恰当地被折叠,而形成不恰当的弯折形状、折痕。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准备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还将所述一对侧片的相对的所述一对内侧端部接合于所述一对环部的一对外侧端部。

对于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在宽度方向上,不仅环部中的内侧端部、而且环部中的外侧端部也与侧片的内侧端部接合。因此,在第2折叠工序中,在将吸收性物品向表面片上折叠时,在开始弯折的阶段,能够使要向肌肤侧分开的力、即要向肌肤侧突出的力难以作用于环部和外延部。由此,能够将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更可靠地以与侧片(外延部)接触了的状态折叠。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2折叠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折叠所述吸收性物品前将包装片接合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侧的工序;以及在接合有所述包装片的吸收性物品中将所述吸收性物品与所述包装片一起折叠的工序,所述包装片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存在于比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靠所述长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对于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相对地缩短在折叠吸收性物品时从弯折位置到包装片的端部的长度。其结果,在第2折叠工序中,与该长度相对较长的包装片的情况相比较,包装片阻碍折叠的力变少,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容易地折叠包装片。即,在将吸收性物品与包装片一起折叠时,能够缩小折叠所需要的力,能够更可靠地折叠。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2折叠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外延部的包括所述一对护翼部在内的部分中的除了具有所述固定构件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作为弯折位置将所述吸收性物品折叠。

对于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将包括一对护翼部在内的部分中的除了具有固定构件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作为弯折位置,将具有固定构件的位置不作为弯折位置,从而能够将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向表面片上稳定地折叠。因此,在折叠吸收性物品时,能够抑制固定构件的位置偏离或剥离,而一对外延部的固定松弛,环部和外延部向肌肤侧分离、即向肌肤侧突出这样的事态。由此,能够将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更可靠地以与侧片(外延部)接触了的状态折叠。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固定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将所述固定构件中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输送方向的前方端部设为未利用粘接剂接合于所述一对护翼部,并且将所述固定构件利用粘接剂接合于所述一对护翼部。

对于本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未将固定构件中的输送方向的前方端部利用粘接剂接合于一对护翼部,即在前方端部设置有无胶边缘。因此,能够抑制这样的事态:粘接剂从粘接剂易于溢出的固定构件的前方端部溢出而粘接剂附着于此后的工序中的辊等,由于该粘接剂,此后的固定构件的位置偏离或剥离,而包括一对护翼部在内的部分的固定松弛,环部和外延部向肌肤侧分离,即向肌肤侧突出。由此,能够将环部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更可靠地以与侧片(外延部)接触了的状态折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制造具有向表面片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延伸的翼片状的一对环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可维持一对环部的功能,并且抑制一对环部分被不恰当地折叠而形成不恰当的弯折形状(折痕)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图2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将吸收性物品折叠了时的形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以生理用卫生巾为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种类和用途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范围内,也可适用其他吸收性物品。作为其他吸收性物品,可列举出例如卫生护垫、轻失禁垫等。

图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生理用卫生巾)的结构例的图。图1是表示将包容到包装片9的吸收性物品1开封而展开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吸收性物品1能够拆卸地固定于包装片9。吸收性物品1具有彼此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以及厚度方向t,并具备:主体部2,其在俯视时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以及一对外延部3、3,其向主体部2中的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延伸。各外延部3包括从长度方向l的大致中央部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护翼部6,因而,吸收性物品1包括一对护翼部6、6。吸收性物品1具有:长度方向中心线cl,其通过宽度方向w的中心,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以及宽度方向中心线cw,其通过一对护翼部6、6的长度方向l的中心,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与包装片9和吸收性物品1的各材料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一致,因此,针对吸收性物品1、包装片9和该各材料通用地使用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将长度方向l的一方和另一方分别设为前方和后方,将宽度方向w的一方和另一方分别设为左方和右方,将厚度方向t的一方和另一方分别设为上方和下方。在图1所描绘的吸收性物品1中,该图的上侧和下侧分别是长度方向l的前方和后方,其左侧和右侧分别是宽度方向w的左方和右方,相对于纸面而言,其跟前和进深是厚度方向t的上方和下方。“俯视”是指从厚度方向t的上方侧观察展开了的状态的包装片9和吸收性物品1。“肌肤侧”和“非肌肤侧”分别是指在穿戴者穿戴着吸收性物品1时在厚度方向t上相对地靠近穿戴者的肌肤面的一侧和远离穿戴者的肌肤面的一侧。“面内方向”是与包括宽度方向w和长度方向l的面平行的任意的方向。将朝向长度方向中心线cl的方向和远离长度方向中心线cl的方向分别设为宽度方向w的“内侧”和“外侧”的方向。将朝向宽度方向中心线cw的方向和远离宽度方向中心线cw的方向分别设为长度方向l的“内侧”和“外侧”的方向。这些定义也通用地用于包装片9和吸收性物品1的各材料。

主体部2在俯视时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大致圆角长方形或大致跑道形。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部的外缘具有大致半圆形或大致碗形的形状。外延部3的除了护翼部6之外的部分具有与主体部2的外侧相连的形状,即,使主体部2的大致圆角长方形或大致跑道形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向外侧延伸而成的形状。外延部3的护翼部6具有梯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形状。在护翼部6是梯形的情况下,其下底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与外延部3的除了护翼部6之外的部分的宽度方向w的侧缘相接。在护翼部6是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情况下,其弦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与外延部3的除了护翼部6之外的部分的宽度方向w的侧缘相接。

吸收性物品1具备:表面片8;一对侧片13、13,其以各自的一端部与表面片8的宽度方向w的非肌肤侧的两端部重叠的方式接合于表面片8的宽度方向w的非肌肤侧的两端部,向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延伸;背面片14;吸收体12,其位于表面片8及一对侧片13、13与背面片14之间。表面片8是透液性片材。作为表面片8,例示透液性的无纺布、机织布、具有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膜、它们的复合片材等。侧片13是憎水性片材。作为侧片13,例示实施了憎水处理的无纺布、具有透气性的合成树脂膜。背面片14是不透液性的片材。作为背面片14,例示不透液性的无纺布、合成树脂膜、无纺布与合成树脂膜的复合片材、sms无纺布等。此外,吸收性物品1也可以在背面片14的非肌肤面侧还设置透气性的外包装片。吸收体12具有大致圆角长方形、大致跑道形或大致沙漏形的形状,是具有液体吸收性能和液体保持性能的层,包括吸收性芯12b和覆盖吸收性芯12b的芯包带12a。吸收性芯12b包括液体保持性物质和吸收性聚合物。作为液体保持性物质,例示纸浆等吸水性纤维。作为吸收性聚合物,例示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高吸收性聚合物(sap)。芯包带12a是具有透液性的片材,列举出例如薄页纸等亲水性的无纺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面片8具有位于肌肤侧的上层片8a和位于非肌肤侧的下层片8b的双层构造。上层片8a是所谓的表面片,在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环部25、25。在本实施方式中,环部25是通过上层片8a中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向上层片8a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且非肌肤侧(厚度方向t的下方)呈环状折回而形成的。折回来的上层片8a的两侧部的端部(一对环部25、25的一对内侧端部)利用沿着长度方向l间歇地或连续地延伸的一对第1粘接部35、35而与一对侧片13、13的相对的一对内侧端部彼此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1粘接部35、35与环部25中的除了长度方向l的两端的端部附近区域之外的区域接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回来的上层片8a的两侧部的端部还利用沿着长度方向l连续地或间歇地延伸的一对第2粘接部37、37而与下层片8b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的非肌肤侧的面彼此接合。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环部25、25的一对外侧端部利用沿着长度方向l间歇地或连续地延伸的一对第3粘接部33、33而与一对侧片13、13的相对的一对内侧端部彼此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3粘接部33、33与环部25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的端部附近区域接合。其中,环部25的长度方向l的各端部附近区域是从宽度方向w观察时环部25中的不与排泄口抵接区域30(后述)重叠的区域。例如,环部25的长度方向l的各端部附近区域是从环部25的长度方向l的各端缘起到向内侧距各端缘的距离为环部25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的1/5左右的位置为止的区域。这些粘接部33、35、37是例如热熔粘接剂。一对第1粘接部35、35、一对第2粘接部37、37和一对第3粘接部33、33在俯视时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比吸收体12的一对端缘39、39靠内侧的位置,因而,与吸收体12重叠。其中,一对第1粘接部35、35和一对第2粘接部37、37在俯视时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但一对第2粘接部37、37也可以位于更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另一方面,下层片8b是被称为所谓的第二片材的透液性片材。与上层片8a相比,下层片8b在宽度方向w上稍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层片8b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缘在俯视时位于比一对环部25、25的外侧端缘27靠内侧的位置,与吸收体1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缘大致重叠。作为下层片8b,可列举出合成纤维的无纺布,例如热风无纺布。此外,上层片8a也可以具备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并沿着宽度方向w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凸条部和槽部。此外,环部25不包括使环部25沿着厚度方向t向上方立起那样的弹性构件。

在主体部2,表面片8的除了一对环部25、25之外的部分及一对侧片13、13的相对的内侧端部处的非肌肤侧的面与吸收体12的肌肤侧的面利用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等接合在一起。吸收体12的非肌肤侧的面和背面片14的肌肤侧的面利用粘接剂等接合在一起。一对侧片13、13中的位于吸收体12的外侧的部分处的非肌肤侧的面和背面片14中的位于吸收体12的外侧的部分处的非肌肤侧的面利用粘接剂等接合在一起。在此,一对外延部3、3是一对侧片13、13和背面片14被接合起来的部分中的、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吸收体12的两外侧的部分,因而,主体部2是吸收性物品1中的除了一对外延部3、3以外的部分。

吸收性物品1还具备配置到主体部2的非肌肤侧的面的多个粘合部15和配置到一对外延部3、3的非肌肤侧的面的一对粘合部17、17。粘合部15具有例如大致矩形形状,多个粘合部15以在俯视时与吸收体1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背面片14的非肌肤侧的面,沿着长度方向l连续地延伸,沿着宽度方向w间歇地排列。粘合部17具有例如大致矩形形状,一对粘合部17、17在俯视时以与一对护翼部6、6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背面片14的非肌肤侧的面,沿着长度方向l连续地延伸。作为粘合部15和粘合部17,例如使用公知的粘合性的粘接剂。在吸收性物品1要穿戴于穿着者的内衣时,多个粘合部15将主体部2的非肌肤侧的面粘贴于内衣的肌肤侧的面,一对粘合部17、17将向内衣的下方折回来的一对护翼部6、6的肌肤侧的面(折回前的非肌肤侧的面)分别粘贴于内衣的非肌肤侧的面。由此,吸收性物品1被固定于内衣。

吸收性物品1借助多个粘合部15固定于包装片9。其中,包装片9在与多个粘合部15接触的部分具有剥离片(未图示)。因而,吸收性物品1能够剥离地固定于包装片9。另一方面,一对粘合部17、17在被包装片9包容时以在表面片8上彼此相邻的方式被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折叠。此时,相邻的一对粘合部17、17架起剥离片(未图示),以该状态被固定。由此,吸收性物品1在穿着时被从包装片9剥离,利用多个粘合部15和一对粘合部17、17固定于穿着者的内衣。

在吸收性物品1被包装片9包容时,吸收性物品1如以下那样被折叠。即,吸收性物品1的一对外延部3、3在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多个弯折位置ft1、ft2被折叠于表面片8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折位置ft1、ft2是在一对环部25、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缘27、27上通过且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弯折位置或通过该外侧端缘27、27的内侧且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弯折位置。包装片9与该折叠没有关系。在该情况下,一对外延部3、3在表面片8上彼此相邻,相邻的一对粘合部17、17被所架起的剥离片(未图示)固定。

一对外延部3、3被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1中的、长度方向l的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在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多个弯折位置fv1、…折叠于表面片8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弯折位置fv1、…是长度方向l的后方侧的fv1和前方侧的fv2,按照弯折位置fv1、弯折位置fv2的顺序进行折叠。包装片9固定于一对外延部3、3被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1,与长度方向l的前方部分和后方部分的折叠一起被折叠。

在吸收性物品1中,在俯视时在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l的中央稍靠前方的位置且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的区域设定有排泄口抵接区域30。排泄口抵接区域30是在吸收性物品1的穿着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或抵接的区域。排泄口抵接区域30能根据吸收性物品1的种类、用途(例示:液状排泄物的种类、穿着者的年龄、性别)设定。排泄口抵接区域30例如在长度方向l上在吸收体12的大致中央部稍靠前方的位置以吸收体12的长度方向l的全长的约3/5左右的长度设定,在宽度方向w上在吸收体12的大致中央部以吸收体12的宽度方向w上的全长的约3/5左右的长度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具备连续地或间歇地位于排泄口抵接区域30的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的压缩部(压缩槽)18。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部18b、18a位于排泄口抵接区域30的宽度方向w的左右的外侧。压缩部18是表面片8、(侧片13、)肌肤侧的芯包带12a、以及吸收性芯12b被压缩而形成的。压缩部18的底部位于吸收性芯12b内,优选达到非肌肤侧的芯包带12a,形成高密度部41。压缩部18的形状是任意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在宽度方向w上具有作为一对第1粘接部35、35(或一对第2粘接部37、37)的内侧的区域的中央区域4和位于中央区域4的两外侧的一对侧部区域5、5。中央区域4与一对侧部区域5、5之间的一对边界设为在俯视时通过一对第1粘接部35、35(或一对第2粘接部37、37)各自的宽度方向w的最外侧端缘的与长度方向l平行的一对假想线。此外,边界也可以是位于第1粘接部35、35(或一对第2粘接部37、37)各自的外侧且位于比吸收体12的宽度方向w的端缘39、39靠内侧的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对表面片8的一对环部25、25进行说明。图3是将图2局部地放大的沿着ii-ii线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的形态的示意图。一对环部25、25具有如下的空心的形状:在宽度方向w上以上层片8a中的与中央区域4的两侧缘相对应的位置为基点而使上层片8a朝向两外侧呈环状鼓起。具体而言,在环部25,上层片8a在宽度方向w上从上述的基点朝向比吸收体12的端缘39靠外侧的侧部区域5突出,在侧部区域5中形成外侧端缘27。并且,上层片8a经由其外侧端缘27且在此呈环状平缓地折回,在比外侧端缘27和吸收体12的端缘39靠内侧的位置处以第1粘接部35为终点,在俯视时接合于吸收体12的上方的侧片13。上层片8a中的比第1粘接部35靠前(端)的部分利用第2粘接部37接合于下层片8b中的厚度方向t的吸收体12侧的面。

若这样的吸收性物品1安装固定于穿着者的短裤55,如图4所示,一对环部25、25的呈空心鼓出的部分向比吸收体12靠外侧的位置凸起,覆盖吸收体12的宽度方向w的一对端缘39、39。因而,在吸收性物品1被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q、q沿着宽度方向w夹着、而吸收体12沿着穿着者的裆部的形状变形时,一对环部25、25能够追随吸收体12的变形而容易地变形。因此,一对环部25、25能够维持与穿着者的裆部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抑制在各环部25与裆部之间形成间隙而体液从该间隙泄漏、即侧漏这样的事态。而且,一对环部25、25不包括吸收体12,位于比吸收体12靠肌肤侧的位置,因此,若大腿部q、q将吸收性物品1沿着宽度方向w按压,则一对环部25、25易于根据穿着者的大腿部q、q的形状而以沿着宽度方向w压扁的方式更柔软地变形,该变形难以被吸收体12阻碍。因此,与一对环部25、25包含吸收体12的情况相比较,穿着者更能感受到大腿部q、q处的一对环部25、25的柔软性、弹力性。因而,一对环部25、25各自具有松软的触感,即使穿着者通过两腿的大腿部q、q将吸收性物品1沿着宽度方向w按压,也能够难以感受到吸收体12的硬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缓冲性功能。

此外,出于确保环部25的缓冲性的观点考虑,环部25中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端缘(基点)与外侧端缘27之间的距离、即环部25的宽度优选是5mm~38mm,更优选的是8mm~30mm。这样的空心的一对环部25、25容易变形。其中,在宽度方向w上,环部25中的内侧端部是从内侧端缘(基点)起到向外侧距该内测端缘的距离为环部25的宽度的1/3左右的位置为止的区域。另一方面,环部25中的外侧端部是从外侧端缘27起到向内侧距该外侧端缘27的距离为环部25的宽度的1/3左右的位置为止的区域。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5~图6是表示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装置300的结构例的示意图。制造装置300具备第1单元300a~第8单元300h。使用了制造装置300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备第1工序~第8工序。另外,图7~图11是示意性地说明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的图。关于片材等材料、半成品的输送,制造装置300具有输送方向md、与输送方向md正交且沿着输送面的横截方向cd、以及与输送方向md和横截方向cd正交的上下方向td。在本实施方式中,材料、半成品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均与输送方向md、横截方向cd以及上下方向td相同。因而,在材料、半成品中,针对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也分别使用输送方向md、横截方向cd以及上下方向td。

在第1工序中,第1单元300a执行上层体积恢复工序、上下层接合用涂敷工序、层叠工序、以及折回工序。

在上层体积恢复工序中,从第1材料卷wr1开卷的、上层片用的上层连续片材p1-2a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利用第1热处理装置251进行热处理而被体积恢复,形成上层连续片材p1-2b。上层连续片材p1-2a的材料是能够体积恢复的片材,上层片8a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pet/hdpe的芯/鞘构造的纤维。

接着,在上下层接合用涂敷工序中,从第2材料卷wr2开卷的、下层片用的下层连续片材p1-3a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被向涂敷装置301供给。并且,下层连续片材p1-3a在一个面以预定的图案涂敷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由此,形成涂敷有粘接剂的下层连续片材p1-3a、即下层连续片材p1-3b。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的图案是沿着输送方向延伸且沿着横截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的、预定宽度的条纹图案。下层连续片材p1-3a的材料是能够体积恢复的片材,下层片8b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pet/hdpe的芯/鞘构造的纤维。

接着,在层叠工序中,如图7的(a)所示,上层连续片材p1-2b和下层连续片材p1-3b分别沿着输送方向md被输送、与此同时向接合辊252的外周面与接合辊256的外周面之间的相对区域供给且被夹持。由此,上层连续片材p1-2b和下层连续片材p1-3b被接合。即,如图7的(b)所示,形成作为上层连续片材p1-2b和下层连续片材p1-3b的层叠体的表面片用的连续表面片p1-1。

接着,在折回工序中,连续表面片p1-1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涂敷装置302供给。在此,连续表面片p1-1包括:中央部p1-1c,其沿着输送方向md延伸,位于横截方向cd的中央;以及一对侧部p1-1s、p1-1s,其沿着输送方向md延伸,位于中央部p1-1c的横截方向cd的两外侧。并且,如图7的(c)所示,在连续表面片p1-1的上下方向td的下方的面,在一对侧部p1-1s、p1-1s中的横截方向cd的一对内侧端部ins、ins利用涂敷装置302沿着输送方向md以预定的图案涂敷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由此,在连续表面片p1-1的一个面形成一对第2粘接部302x、302x。不过,一对第2粘接部302x、302x只要在连续表面片p1-1的上下方向td的下方的面位于比一对侧部p1-1s、p1-1s中的横截方向cd的一对外侧端部ots、ots靠内侧的位置即可,也可以形成于一对内侧端部ins、ins的外侧。

之后,连续表面片p1-1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环形成装置259供给。然后,如图7的(d)所示,一对侧部p1-1s、p1-1s利用包括折叠栈(日文:セーラー)那样的夹具的环形成装置259朝向中央部p1-1c呈环状折回而一对侧部p1-1s、p1-1s的横截方向cd的一对外侧端部ots、ots与一对内侧端部ins、ins重叠。其结果,一对侧部p1-1s、p1-1s的一对外侧端部ots、ots与一对内侧端部ins、ins借助一对第2粘接部302x、302x接合。由此,形成在中央部p1-1c的两外侧具有一对环部225、2的连续表面片p1。

在第2工序中,第2单元300b执行切断工序和涂敷工序。

在切断工序中,从第3材料卷wr3开卷的、侧片用的连续侧片材ss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被切断装置260在连续侧片材ss中的横截方向cd的中心位置沿着输送方向md在宽度方向w上二等分地切断,形成沿着宽度方向w相邻的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然后,如图8的(a)所示,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以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中的横截方向cd上的彼此相对的一对内侧端缘间的距离成为预定的d1的方式配置。此时,一对侧片区域as、as位于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中的从相对的一对内侧端缘朝向各连续侧片材ssa、ssb的外侧端缘分开预定的第1距离d1的位置。其中,一对侧片区域as、as是供后述的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与一对第1粘接部35、35相对应)形成的区域。第1距离d1是预备地设置的距离,以使得在后述的第1粘接部303x的粘接剂被涂敷时粘接剂不会溢出。

接着,在涂敷工序中,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被向一对涂敷装置303a、303b供给。如图8的(b)所示,在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的一对侧片区域as、as的一个面上以预定图案涂敷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例示:热熔粘接剂)。因此,形成涂敷有粘接剂的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

在第3工序中,第3单元300c执行接合工序。

在接合工序中,首先,如图8的(c)所示,在连续表面片p1上的从横截方向cd的中心向两外侧分开第2距离d2、且从两外侧端缘227、227向内侧分开第3距离d3(>d1)以上的位置设定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是供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接合的区域。第3距离d3是比第1距离d1那样的以粘接剂不溢出的方式预备地设置的距离大且积极地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的距离。通过确保该第3距离d3,能够将利用第1粘接部303x固定的环部225(对应于环部25)的范围设为所期望的大小,能够使环部225沿着宽度方向w具有弹力性。

然后,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和连续表面片p1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输送工序),并且向接合装置261供给,被夹持在接合装置261的一对接合辊261a、261b之间而被接合(片材接合工序)。由此,如图8的(d)所示,连续表面片p1中的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和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中的一对侧片区域as、as借助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接合,而形成连续表面片p2(接合体)。此时,在连续表面片p2(的连续表面片p1)形成相对于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向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延伸成自由端的一对环部225、225。

此外,也可以是,不将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形成于一对侧片区域as、as(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而形成于一对表面片区域at、at(连续表面片p1)。

在第4工序中,第4单元300d执行吸收体接合用涂敷工序和吸收体接合工序。

在吸收体接合用涂敷工序中,连续表面片p2被向涂敷装置304供给。并且,在连续表面片p2的靠近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的那一侧的面以预定的图案涂敷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来作为吸收体粘接部。由此,形成已涂敷有粘接剂作为吸收体粘接部的连续表面片p2。

接着,在吸收体接合工序中,连续表面片p2和以预定的间隔沿着输送方向md排列的吸收体p3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接合装置261供给。并且,连续表面片p2和吸收体p3被夹持在接合装置261的一对接合辊261a、261b之间而被接合。由此,如图9的(a)所示,形成连续表面片p2和吸收体p3借助吸收体粘接部沿着上下方向td层叠而成的半成品p4。此时,连续表面片p2和吸收体p3以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在俯视时与吸收体p3重叠的方式被层叠而接合在一起。

在第5工序中,第5单元300e执行压缩工序。

在压缩工序中,半成品p4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压缩装置280供给。在压缩装置280中,在外周面具有压缩用的凸部的压花辊280a和支承辊280b相对配置。并且,半成品p5被夹持在压花辊280a与支承辊280b之间而被压缩。由此,在半成品p4的向横截方向cd的内侧距一对环部225、225的一对外侧端缘227、227等距离的位置形成一对压缩部218、218。即,如图9的(b)所示,形成有一对压缩部218、218的半成品p4即半成品p5得以形成。一对压缩部218、218是沿着上下方向td从连续表面片p2(包括一对环部225在内)延伸到吸收体p3的压缩槽。一对压缩部218、218实质上与吸收性物品1的一对压缩部18、18相同。

在第6工序中,第6单元300f执行背面接合工序。

在背面接合工序中,背面片用的连续背面片bs被从第4材料卷wr4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接合装置290供给。在连续背面片bs的一个面,利用涂敷装置305涂敷有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另一方面,半成品p5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被向接合装置290供给。然后,连续背面片bs和产品p5被夹持在接合装置290的一对接合辊290a、290b之间而接合在一起。由此,如图9的(c)所示,形成连续背面片bs和半成品p5沿着上下方向td层叠而成的半成品p6。

在第7工序中,第7单元300g执行周围密封工序和周围切断工序。

在周围密封工序中,半成品p6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周围密封装置400供给。在周围密封装置400中,加热辊400a和支承辊400b相对配置。半成品p6被向加热辊400a与支承辊400b之间供给,以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进行修边地实施热封。由此,形成热封起来的半成品p6。在热封的内部收纳有吸收体。

在周围切断工序中,热封起来的半成品p6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周围切断装置410供给。在周围切断装置410中,刀辊410a和支承辊410b相对配置,支承辊410b和输送辊410c相对配置。热封起来的半成品p6被刀辊410a的切刀切断成一个个半成品。由此,如图10的(a)所示,形成被分离成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的半成品p6、即半成品p7。

半成品p7除了不具有粘合部和粘合片材之外,与没有折叠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实质上相同。因而,上述第1工序~第7工序能够称为准备吸收性物品的准备工序。为了易于理解,图10、图11的附图标记全部与图1的附图标记一致。因而,例如,表面片8和一对侧片13、13分别与被切断后的连续表面片p1和一对连续侧片材ssa、ssb相对应。吸收体12与吸收体p3相对应。一对环部25、25和一对外侧端缘27、27分别与被切断后的一对环部225、225和一对外侧端缘227、227相对应。一对第1粘接部35、35与一对第1粘接部303x、303x相对应。

在第8工序中,第8单元300h执行第1折叠工序、固定工序、第2折叠工序和密封工序。

在第1折叠工序中,半成品p7被输送带410d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第1折叠装置420供给。在第1折叠装置420中,半成品p7被输送带420a输送,并且半成品p7的横截方向cd的中央部分被保持辊420c按压,同时半成品p7的横截方向cd的两侧部分被弯折构件420b(折叠栈,日文:セーラー)折叠。具体而言,于在俯视时在一对环部25、25的横截方向cd(宽度方向w)的一对外侧端缘27、27上通过且沿着输送方向md(长度方向l)延伸的弯折位置ft1、ft2处,半成品p7的一对外延部3、3的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被向表面片8上折叠。由此,如图10的(b)所示,形成一对外延部3、3折叠到表面片8上的半成品p7、即半成品p8。此外,弯折位置ft1、ft2也可以是在俯视时通过比一对环部25、25的横截方向cd(宽度方向w)的一对外侧端缘27、27靠内侧的部位、即外侧端部(从外侧端缘27起到向内侧距该外侧端缘27的距离为环部25的宽度的1/3程度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内的任一个位置)且沿着输送方向md(长度方向l)延伸的位置。

在固定工序中,从第5材料卷wr5开卷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剥离片ct被涂敷装置306在一个面涂敷粘合剂,并且向切断装置430供给。在切断装置430中,刀辊430a和支承辊430b相对配置,支承辊430b和按压辊430c相对配置。涂敷有粘合剂的连续剥离片ct被刀辊430a的切刀切断成预定的大小。由此,形成具有一对粘合部17、17的剥离片19、即固定构件20。该剥离片19在支承辊430b与按压辊430c之间被按压于输送来的半成品p8的上侧的面而被粘贴。其结果,固定构件20架设并被接合于一对护翼部6、6,该一对护翼部6、6已被折叠于半成品p8的上侧而相对。由此,半成品p8的一对外延部3、3的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被固定。即,折叠起来的状态下的一对护翼部6、6以不恢复成将折叠解除的状态的方式被固定构件20固定。由此,形成具有固定构件20的半成品p8、即半成品p9。

在第2折叠工序中,首先,从第6材料卷wr6开卷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剥离片ft被涂敷装置307在一个面涂敷粘合剂,并且向切断装置440供给。在切断装置440中,刀辊440a和支承辊440b相对配置,支承辊440b和按压辊440c相对配置。涂敷有粘合剂的连续剥离片ft被刀辊440a的切刀切断成预定的大小。由此,形成具有多个粘合部15的剥离片(未图示)。该剥离片在支承辊440b与按压辊440c之间被按压于被输送带430d输送来的半成品p9的下侧的面而被粘贴。由此,形成在背面片14具有带粘合部15的剥离片的半成品p9、即半成品10。

接下来,被输送带440d输送来的半成品p10被旋转装置450d沿着面内方向旋转90度。在该情况下,半成品p10的长度方向l成为横截方向cd,宽度方向w成为输送方向md。之后,半成品10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接合装置450供给。另一方面,从第7材料卷wr7开卷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包装片9a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接合装置450供给。在连续包装片9a的一个面利用涂敷装置308涂敷有粘接剂(例示:热熔粘接剂)。然后,涂敷有粘合剂的连续包装片9a和半成品10被夹持于接合装置450的一对接合辊450a、450b之间而被接合。由此,如图10的(c)所示,形成在半成品p10的下侧的剥离片粘贴有连续包装片9a的半成品p10、即半成品p11。半成品p11借助连续包装片9a彼此连结。此时,此时,优选连续包装片9a的输送方向md(长度方向l)的前方侧的端部存在于比半成品p7~p10(吸收性物品1)的输送方向md(长度方向l)的前方侧的端部靠输送方向md(长度方向l)的后方侧(内侧)的位置。

接下来,半成品p11被输送带450c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第2折叠装置460供给。在第2折叠装置460中,半成品p11被输送带460a输送,并且半成品p11的横截方向cd的中央部分被保持辊460c按压,同时半成品p11的横截方向cd的两侧部分被弯折构件460b(折叠栈,日文:セーラー)折叠。具体而言,首先,如图11的(a)所示,在俯视时半成品p11的横截方向cd(长度方向l)的后侧的部分在弯折位置fv1处被向表面片8上折叠(半成品p12a)。接下来,半成品p11的横截方向cd(长度方向l)的前侧的部分在弯折位置fv2处被向表面片8上折叠。由此,形成横截方向cd(长度方向l)的后侧和前侧的部分折叠到表面片8上的半成品p11、即半成品p12。不过,弯折位置fv1、fv2是通过由固定构件20固定起来的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且沿着宽度方向w(输送方向md)延伸的位置。

在密封工序中,首先,半成品p12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密封装置470供给。在密封装置470中,加热辊470a和支承辊470b相对配置。半成品p12的输送方向md(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被加热辊470a沿着横截方向cd(长度方向l)按压而被热封。即,连续包装片9a的位于沿着输送方向md彼此相邻的半成品p12之间的部位被沿着横截方向cd热封。由此,半成品p12被在横截方向cd的两端部形成的一对接合部(热封部)43、43密封。

接下来,热封起来的半成品p12被沿着输送方向md输送,并且向切断装置480供给。在切断装置480中,刀辊480a和支承辊480b相对配置。热封起来的半成品p6的沿着输送方向md彼此相邻的半成品p12之间的接合部(热封部)43被刀辊480a的切刀分割成各半成品p12用。由此,连续包装片9a被切断成一个个半成品用,各半成品p12彼此独立。

之后,从第8材料卷wr8开卷的连续片状的连续引导带tp向切断装置490供给。在切断装置490中,刀辊490a与支承辊490b相对配置,支承辊490b与输送带490c相对配置。连续引导带tp被刀辊490a的切刀切断成预定的大小。由此,形成引导带44。该引导带44在支承辊490b与输送带490c之间被按压于输送来的密封着的半成品p12的上表面并粘贴于该上表面。由此,如图11的(b)所示,形成单独包装好的半成品p12、即半成品p13。半成品p13是吸收性物品1的独立包装品。

如以上的那样,将至少一个部位折叠起来的吸收性物品1得以制造。

对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制造方法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将吸收性物品折叠了时的形态的示意图。图12的(a)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不同、针对吸收性物品1在第1折叠工序中将外延部3舒缓地折叠之后进行固定工序和第2折叠工序的情况。另一方面,图12的(b)表示针对吸收性物品1在如上述那样实施了第1折叠工序之后实施固定工序和第2折叠工序的情况。因而,在图12的(a)中,以护翼部6的宽度方向w的根部的位置作为弯折位置将外延部3折叠,因此,仅外延部3中的护翼部6被折叠。另一方面,在图12的(b)中,将外延部3在弯折位置ft1、ft2折叠,因此,外延部3的长度方向l的大致整体被折叠。

与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不同,于在第1折叠工序中将外延部3舒缓地折叠的情况下,如图12的(a)所示,吸收性物品1以在区域a1中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b1与侧片13(外延部3)分开的状态、即形成了突出到肌肤侧的突出部c1的状态被折叠。其结果,吸收性物品1被不恰当地折叠,在吸收性物品1形成不恰当的弯折形状(突出部c1)、折痕c2,与穿着者的裆部的密合性被阻碍,有可能在穿着时感到违和感、不舒服感。即,有可能降低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应性。

另一方面,在本制造方法中,首先,在准备工序中,准备具备表面片8、一对侧片13、13、吸收体12以及背面片14的、未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在该吸收性物品1中,在表面片8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形成有一对环部25、25,在一对环部25、25的一对内侧端部粘接有一对侧片13、13中的相对的一对内侧端部。并且,在接下来的第1折叠工序中,于在俯视时在一对环部25、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缘27上通过或通过该外侧端缘27的内侧(外侧端部)的、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弯折位置ft1、ft2处,将一对外延部3、3的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向表面片8上折叠。之后,利用固定工序,通过在被折叠而相对的一对护翼部6、6架设固定构件20,将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固定。

因而,利用第1折叠工序,环部25以被外延部3从外侧包入的方式被覆盖,因此,环部25的运动被外延部3约束,因此,被限制于所包入的外延部3的内侧的区域内。此时,外延部3于在俯视时在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缘27上通过或通过该外侧端缘27的内侧(外侧端部)的弯折位置ft1、ft2处被折叠,因此,在外延部3的内侧的区域不存在游隙(allowance)的空间。换言之,外延部3以在环部25与外延部3之间没有间隙的方式被折叠,或者以环部25被外延部3进一步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稍微推入的方式被折叠。其结果,能够抑制环部25与外延部3分开而自由地变形。因而,如图12的(b)所示,在第2折叠工序中,在将吸收性物品1在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弯折位置fv1折叠时,在弯折位置fv1与环部25交叉的区域a1中,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b1能够以与侧片13(外延部3)接触了的状态折叠。即,能够恰当地折叠吸收性物品1。由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吸收性物品1被不恰当地折叠、而在吸收性物品1形成突出到肌肤侧的突出部这样的不恰当的弯折形状、形成与此相伴的折痕。

此时,环部25仅以被外延部3从外侧包入的方式被覆盖。因此,在穿着时,通过拆卸固定构件20而使外延部3中的被固定的配置开放,环部25能够脱离外延部3的约束而自由地变形。其结果,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能够向环部25的宽度方向w内侧变形,能够维持一对环部25的功能(提高与穿着者的裆部的密合性,提高吸收性物品的泄漏防止性、身体适应性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形态,第1折叠工序也可以包括在长度方向l的全长上将一对外延部3、3向表面片8上折叠的工序。在该情况下,在本制造方法中,能够在长度方向l的全长上利用外延部3覆盖环部25。因此,与利用外延部3的一部分覆盖环部25的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较,本制造方法能够更可靠地以利用外延部3包入环部25的方式进行覆盖。由此,在第2折叠工序中,在折叠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将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更可靠地以与侧片13(外延部3)接触了的状态折叠。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以与侧片13分开而突出了状态被折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形态,第1折叠工序也可以包括如下工序:于在俯视时通过比一对环部25、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缘靠内侧(外侧端部)的位置的、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弯折位置ft1、ft2处将一对外延部3、3的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向表面片8上折叠。在该情况下,在本制造方法中,外延部3以将环部25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压入的方式被折叠,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环部25离开外延部3而自由地变形。因而,在第2折叠工序中,在折叠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更可靠地将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以与侧片13(外延部3)接触了的状态折叠。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以与侧片13分开而突出了的状态被折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形态,准备工序也可以包括如下工序:在吸收性物品1中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部分,在宽度方向w上,还将一对侧片13、13的相对的一对内侧端部接合于一对环部25、25的一对外侧端部。在该情况下,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部分,在宽度方向w上,不仅环部25的内侧端部、而且环部25的外侧端部也接合于侧片13的内侧端部。因此,在第2折叠工序中,在将吸收性物品1向表面片8上折叠时,在开始弯折的阶段,能够使欲向肌肤侧分离的力、即欲向肌肤侧突出的力难以作用于环部25和外延部3。由此,能够使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更可靠地以与侧片13(外延部3)接触了的状态折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形态,第2折叠工序也可以包括如下工序:在折叠吸收性物品1前将包装片9接合于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侧的工序;以及在接合有包装片9的吸收性物品1中将吸收性物品1与包装片9一起折叠的工序。并且,也可以是,包装片9的长度方向l的一方侧(长度方向l的后侧;输送方向md的前方侧)的端部存在于比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的一方侧(长度方向l的后侧;输送方向md的前方侧)的端部靠长度方向l内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本制造方法中,相对地缩短在折叠吸收性物品1时从弯折位置fv1到包装片9的端部的长度。其结果,在第2折叠工序中,与该长度相对地较长的包装片的情况相比较,包装片9阻碍折叠的力变少,因此,能够将包装片9以较少的力容易地折叠。即,能够在将吸收性物品1与包装片9一起折叠时缩小折叠所需要的力,能够更可靠地折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形态,第2折叠工序也可以包括如下工序:将外延部3的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中的除了具有固定构件20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作为弯折位置fv1、fv2而将吸收性物品1折叠。在该情况下,在本制造方法中,将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中的除了具有固定构件20的位置以外的位置(fv1、fv2)设为弯折位置,不将具有固定构件20的位置设为弯折位置,从而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向表面片8上稳定地折叠。因此,能够抑制这样的事态:在折叠吸收性物品1时,固定构件20的位置偏离或剥离,而导致一对外延部3的固定松弛,环部25和外延部3向肌肤侧分离、即向肌肤侧突出。由此,能够将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更可靠地以与侧片13(外延部3)接触了的状态折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形态,固定工序也可以包括如下工序:将固定构件20中的、吸收性物品1的输送方向md的前方端部设为未利用粘接剂接合于一对护翼部6、6,并且利用粘接剂将固定构件20与一对护翼部6、6接合。在该情况下,在本制造方法中,将固定构件20中的输送方向md的前方端部设为未利用粘接剂接合于一对护翼部6、6、即在前方端部设置有无胶边缘。因此,能够抑制这样的事态:粘接剂从粘接剂易于溢出的固定构件20的前方端部溢出而粘接剂附着于此后的工序中的辊等,由于该粘接剂,导致此后的固定构件20的位置偏离或剥离,而包括一对护翼部6、6在内的部分的固定松弛,环部25和外延部3向肌肤侧分离、即向肌肤侧突出。由此,能够将环部25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端部更可靠地以与侧片13(外延部3)接触了的状态折叠。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组合、变更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3、外延部;6、护翼部;8、表面片;12、吸收体;13、侧片;14、背面片;25、环部;20、固定构件;ft1、ft2、弯折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