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3482发布日期:2019-04-17 03:4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自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称为自动注射器的医疗输送装置,用于将药剂注射到患者体内。



背景技术:

自动注射器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如前所述,用来将药剂注射到患者体内。注射通常由患者完成。典型地,自动注射器用于过敏反应,例如暴露于花生、贝类、某些药品、毒素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某些个体的过敏反应。典型地,过敏反应会导致过敏性休克,其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其他反应如气道收缩也可能发生。

为了响应这种反应,个体可携带自动注射器以施用将提供缓解过敏反应的物质注射。典型地,这样的注射剂是肾上腺素的。如前所述,自动注射器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具有许多不同的构造。典型地,使用者应该将第一端放置在诸如大腿的身体表面上,然后启动触发器以开始注射过程。然而,由于使用者已经患有过敏反应,因此可能导致混淆。典型地,使用者可能将错误的一端靠在大腿上,结果,可以启动自动注射器。当然,这可能导致问题,因为使用者通常仅携带单剂量自动注射器,并且除非可获得其他来源,否则将不治疗过敏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动注射器,其将导致自动注射器的一致且可靠的启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动注射器,它将发出注射剂已经施用的信号。

自动注射器具有带近端和远端的外壳体、内壳体、位于内壳体内的筒。筒包含药剂并且其一端由可刺穿构件密封。还提供了一种针座,该针座具有第一和第二刺穿尖端,该第一和第二刺穿尖端是流体连通的。存在致动组件,该致动组件布置成将致动器从第一存储位置移动到启动位置,其中第一刺穿尖端从近端的外壳体向外延伸,第二刺穿尖端刺穿可刺穿构件。该布置还包括位于远端的第一触发器,触发器可操作以引起致动组件和位于近端的第二触发器的启动,该布置使得第二触发器必须被启动以允许启动第一触发器的启动。

优选地,外壳体由两个部件形成,这两个部件通过诸如夹子之类的任何合适的器件和诸如螺钉等的紧固装置彼此固定。该筒可以选自本领域已知的那些并且通常是包含药剂的细长导管的形式的。药剂通过其至少一端由可刺穿构件密封而容纳在筒内。可刺穿构件可包括筒的帽,或者可包括密封内腔的柱塞。通常,优选的是帽是设有可刺穿构件的帽。

该针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刺穿尖端的刺入针,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第一和第二刺穿尖端流体连通,使得药剂可以从筒流到注射部位。

致动组件包括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术语“上部”和“下部分”是相对的,并且在本申请中,单词“上部”指的是最靠近自动注射器的远端的致动组件的部分。相反,术语“下部”指的是最靠近自动注射器的近端的致动组件的部分。

致动组件将上部和下部部分固定在一起,压缩弹簧安装在它们之间。安装在远端的触发器设计成从上部构件释放下部构件。弹簧用于以足以使针从外壳体向外延伸且筒被针刺穿的力驱动下部部分。

第一触发器位于远端,第二触发器位于近端。该布置使得仅在患者或使用者将自动注射器压靠在待注射部位上来启动第二触发器时才会使致动组件移动到可由第一触发器致动的位置。在使用该装置之后,针座将通过弹簧返回到一位置,使得针不再从外壳体向外突出,因此可以安全地处理。

自动注射器优选地设有印刷电路板和电池。可以在印刷电路板中内置许多不同的选项。因此,自动注射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需要使用自动注射器的患者可能总是忘记随时携带自动注射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自动注射器可以电子链接到使用者的手机。一旦电话和自动注射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就会向使用者发出不存在自动注射器的提醒。提醒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包括听觉或视觉。

其他特征可能包括这样的布置,一旦它被启动,它将通知它已被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这可以与gps功能结合使用来定位使用并确保患者不会遇险。例如,该装置可以具有向告知它已经被使用过的近亲或医生或其他医疗中心发送消息的能力。

该装置还可用于监测装置暴露于环境条件下。这对某些对热敏感的药物很重要。如果该装置在一定时间内暴露于足够的热量,则可以发送消息,告知药物可能已被包含。这可以用于自动将替换装置转发给使用者。

类似地,该装置也可以被编程为在到期时自动重新排序。

更进一步,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要第二次注射,则可以将在紧邻区域中定位其他类似装置的能力编程到该装置中。

发出已经使用该装置的信号的布置可以容易地构建到该装置中。因此,两个金属触点在启动之前可处于正常分离的位置。一旦致动组件已经被移动,这可以允许两个电触点彼此接触,从而发送信号。

本发明的自动注射器具有柱塞杆(致动器的一部分)包括内部凹陷的布置。内部凹陷用于在启动之前将导电构件保持在电绝缘位置。然而,在启动之后,允许所述导电构件的端部与电触点接触,从而实现一电路并使其起到所需的作用。

附图说明

已经如此大体上描述了本发明,将参考示出其实施例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注射器的分解图;

图2是处于储存位置时的自动注射器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盖的移除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第二触发器的按压开始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第一触发器的启动开始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在启动期间的自动注射器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自动注射器完全启动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启动结束时自动注射器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针的缩回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更换了盖的废自动注射器的截面图;

图11是当处于图3所示位置时的自动注射器的透视剖视图;

图12是处于图4所示位置的自动注射器的透视剖视图;

图13是处于图5所示位置的自动注射器的透视剖视图;

图14是当处于图6所示位置时的自动注射器的透视剖视图;

图15是当处于图7所示位置时的自动注射器的透视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注射器装置的分解图;

图17是自动注射器装置的上端的分解图;

图18是自动注射器装置的上部的侧立面图;

图19是其截面图;

图20是在启动之前的自动注射器装置的上部的侧立面图;

图21是其截面图;

图22是启动前自动注射器的上部的侧立面图;

图23是其截面图;

图24是在初始启动后自动注射器的上部的侧立面图;

图25是其截面图;

图26是在启动结束时的侧立面图;和

图27是其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更详细地参考附图并且通过其附图标记,示出了通常由附图标记10表示的自动注射器。自动注射器10设计成注射或施用物质的注射。

自动注射器10具有外壳体,外壳体的特征在于第一半外壳体12和第二半外壳体14。为了本公开的目的,申请人将参考通常由附图标记16表示的远端和通常由附图标记18表示的近端。如本文所用的,术语“远端”是指远离注射部位的端部,而术语“近端”是指最接近注射部位的端部。

在远端16处,设置有按钮形式的触发器22。紧接在触发器22下方安装的是电池24和印刷电路板26。印刷电路板26用于控制所述装置的电子功能,如下文所述的。弹簧34偏压所述触发器22。一对金属触点29从印刷电路板26向下延伸。它们在启动之前分离。

自动注射器10包括通常由附图标记28表示的致动组件。致动组件28包括通常由附图标记30表示的上部构件和通常由附图标记32表示的下部构件。

上部构件30具有凹入的顶表面36,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孔38。有四个这样的孔38。在任一侧,设置有一对耳状物40,每个耳状物40具有从中穿过的通道,该通道通常由附图标记42表示。

下部构件32包括具有一对向上延伸的侧壁48,50的基部46。在第一侧上,设置有一对腿52,它们略微间隔开并且在其上端具有突片54。类似地,在相反侧设置有支腿56,每个支腿56上形成有突片58。一对压缩弹簧44围绕下部构件32和上部构件30之间的腿52,56延伸。凹陷31设置在上边缘处。

位于上部构件30和下部构件32之间的是可移动的柱塞杆60,在盖柱塞杆的任一上具有菱形突起62。突起62配合在凹陷31内。

针座64具有带有第一刺穿尖端68和第二刺穿尖端70的刺入针66。筒74包含药剂76。筒74在其主体内具有柱塞78和可刺穿的顶部80。

自动注射器10具有内壳体84。内壳体84具有圆柱形基部86,其上设置有突起88。在突起88上方,设置有圆形止动凸缘90。内壳体84的上部包括槽92,从而将内壳体84分成支腿状结构。在内壳体84的上部,设置有突片94,突片94设计成与上部构件30的顶表面36接合,从而将内壳体84保持就位。

在其近端18处,自动注射器10设置有触发器98。触发器98具有底壁100,底壁100中形成有孔102,以允许刺入针68从其向外延伸。触发器98还具有前壁104和后壁106。突片108从其向上延伸。还设置有倒u形构件110,其设计成与内壳体84的突起88接合从而将两个构件互连。壳体114具有带有螺旋弹簧112的凸缘116,螺旋弹簧112在触发器98和壳体114上方的针座64之间延伸。

盖116设计成围绕触发器98延伸。当需要使用自动注射器10时,盖116是可移除的。

在操作中,为了初始启动,按压自动注射器10,使得触发器98抵靠将要进行注射的身体表面。按下触发器98将使致动组件28向上移动。这将致动组件28置于其中触发器22在启动所述装置时将是有效的的位置。该位置在附图的图4和5中示出。患者将按下触发器22,然后触发器22将分别释放腿52和56上的突片54和58。这允许弹簧44驱动柱塞杆60抵靠柱塞76。这导致第一刺穿尖端68从外壳体向外延伸,同时还使第二刺穿尖端70刺穿筒74的可刺穿顶部80。然后将药注射到患者体内。

随后,在注射之后,弹簧112将引起针座64和筒74的向上移动,从而将针存储在自动注射器内。

在图16中示出了自动注射器的另一实施例,该自动注射器通常由附图标记210表示。

自动注射器210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外壳体212和214。第一和第二外壳体可以通过传统的机械装置(未示出)固定在一起。安装在第一外壳体212和第二壳体214内部的是套筒216。套筒216与致动器218相关联,致动器218具有第一对支腿220,该支腿220安装在致动器218的相对侧上并且设计成与套筒216接合。第二组支腿222也安装在相对的端部上并且布置成接收螺旋注射弹簧224。

自动注射器210还包括筒226,筒226具有附接到其上的针座228。双头针230安装在针座228中。自动注射装置210还包括一缩回弹簧232,而在针230周围设有针护罩234。在其端部,自动注射器210设有探针236和配合在探针236上的可移除帽238。

在壳体212,214的另一端设置有动力帽240。在该布置中包括的是柱塞杆242,柱塞杆242上安装有锁定环244。螺旋弹簧246位于其顶部,并且设置有正触点248和负触点254。该布置还包括可用于提供蓝牙功能的印刷电路板250。扬声器252与印刷电路板250电连通。启动按钮262设置在末端。如图16所示,螺钉264用于将子组件保持在适当位置,其中螺钉264与启动按钮262中的螺纹孔278接合。

返回参考柱塞杆242,将注意到设置有扩大部分266。柱塞杆242在其上端还具有一对腿268,腿268之间限定内腔270。每个腿268是设置有扩大的端部部分272,以便柱塞杆242可以保持就位。还应注意到,pcb保持器256具有向下延伸的部分257,该部分257设计成接合扩大部分272以使其向内朝向彼此推动,从而当按钮262被使用者向下按压时允许释放柱塞杆。

导电构件274设置有钩端276。导电构件274与负触点254接触。在启动之前,钩端276装配在内腔或凹陷270内以防止电连通。

如附图中所示,在启动之后,导电构件274布置成使得钩端276将与锁定环244接触。与螺旋弹簧246和与负触点254电连通。反过来,与印刷电路板250和负触点254电连通。然后,这实现一电路,并且印刷电路板被供电以执行所需的任务。

将理解到,上述实施例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改变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