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兽用维生素C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5268发布日期:2018-06-15 21:20阅读:18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兽用制剂领域,具体是水溶性维生素口服液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兽用维生素C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各种环境应激因素急剧增多,如高密度饲养造成畜禽舍温度增加,加之全球性气候变暖,使得畜禽舍在夏季更加闷热。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中使畜禽热应激反应日益严重,并直接导致畜禽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机体免疫力及产品品质下降,甚至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畜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生物的应激是机体对各种应激原做出的一种全身性的、非特异性的反应。动物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会导致应激性行为的发生,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动物机体内在的恒定状态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如动物机体长时间接触不良刺激(如有害的毒性物质)、长时间受到热应激和冷应激等,均会破坏生物机体的恒定状态,造成其内部功能受损、罹患疾病的风险増加。稳态短时间的失调可经过治疗和恢复而恢复到正常身体状态,这时候调节内部环境的负反馈机制就能恢复原本的平衡。但如果超出了身体的负荷或者外在因素所引发的疾病或残留毒素依然存在的话,则可能会导致身体功能出现永久性丧失,甚至危及生命。热应激是近年来对畜禽养殖造成极大危害的一种应激原。它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动物产生的热负荷超过了散热能力时,机体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动物机体体温超过40.6℃而自身体温无法调节的情况,又称热休克。长时间暴露于热应激的环境中使机体体温超过42℃而缺乏恰当的降温措施可能会导致脑及其它内脏器官的损伤甚至会危及生命。

综上所述,热应激对于人类或者动物的损伤都是比较严重的。在目前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急性的热应激往往导致畜禽养殖行业巨大的损失。近些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温度过高(35℃-40℃)、持续时间长,容易导致畜禽自身免疫力下降、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抑制摄食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导致采食量降低,发病率上升,甚至大群猝死。热应激导致畜禽猝死及缓慢疾病爆发不仅使经济效益降低给畜禽养殖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畜禽产品质量。采取畜禽舍降温措施是防止热应激引起畜禽生产性能下降的直接手段,但成本太高,在生产中不易全面推广。如今,为缓解热应激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人们在日粮中添加了一些非营养性活性成分的抗热应激物质。

维生素的抗应激作用最突出,尤其是维生素C。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被认为是畜禽日粮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之一,而且在人们获得稳定型的维生素C产品之后,在一定的环境、营养和疾病情况下,证实其添加效应的结论才趋于一致。与人类不同,维生素C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几乎所有动物体内都可以合成维生素C,少数不可以合成维生素C的动物仍需通过饲料供给。畜禽可以在肾脏、肝脏内合成维生素C。畜禽处在热应激或疾病条件下,缺少合成维生素C的关键酶即L-古洛糖-γ-内酯氧化酶,便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C来满足机体代谢。因此,在畜禽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影响畜禽免疫机能,提高抗应激能力,降低高温引起的高死亡率,并对生长、解毒和疾病后康复均有良好的作用。

维生素C虽然不是能量物质,也不是构成组织或器官的原料,但它具有抗氧化、抗感染、抗自由基、促进肠道吸收及解毒等功能。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呈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自然界中维生素C主要以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存在,畜禽体内维生素C大部分以还原形式存在,参与体内很多生化反应,是畜禽生长和维持生理机能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C在体内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体内羟化反应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参与胆固醇代谢即形成胆汁酸,从而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具有免疫功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作为抗氧化剂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降低循环的糖皮质激素含量,改善应激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刺激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攻击的蛋白质;具有解毒作用,与细胞中多种酶活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多种有毒物质解毒过程。维生素C 和维生素D 有协同作用,与矿物质元素之间有互作,通过改变对矿物质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与这些元素发生互作效应。能促进叶酸变为四氢叶酸而参与核酸合成。另外,维生素C 还可减轻维生素Bl、维生素B2、生物素等不足引起的缺乏症。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流失最快。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是通过肝脏新陈代谢的,相对来看代谢的速度非常缓慢,所以我们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脂溶性维生素,以防发生蓄积毒性或者蓄积中毒等。但是水溶性的维生素,它是通过肾脏来进行代谢的,如维生素C在机体内停留较短,很快就会被排除体外,所以说就不会引起蓄积毒性,但是因为其是流失最快的,需要我们及时的补充。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广大药学工作者不断开发了粉剂、注射剂、口服液等剂型。目前,主要以粉剂和注射剂居多,且维生素C呈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化分解,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所以维生素C粉剂使用中存在稳定性不强,注射针在禽类养殖中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兽用维生素C制剂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兽用维生素C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兽用维生素C溶液,该溶液组合物原料按以下重量份组成:

维生素C 15-30份 焦亚硫酸钠 0.1-0.5份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0.01-0.1份 碳酸氢钠 3-25份 纯净水 45-85份

一种兽用维生素C溶液的制备方法:

1.在配液罐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纯净水,进行搅拌,再加入处方量的焦亚硫酸钠和EDTA-2Na,搅拌使溶解;

2.加入处方量的维生素C,搅拌使溶解,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处方量的碳酸氢钠,补纯净水至全量,混合均匀,送检;

3.检测合格后,将上述溶液分装,上盖即可;

4.放置过夜后再铝箔封口。

本发明的效果为:采用全新的处方理念及制作工艺,产品中加入碳酸氢钠成分,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维生素C-Na,使维生素C性质更趋于稳定,有利于机体迅速吸收,以提高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使维生素C作为抗热应激物质之一,使用本发明维生素C溶液,能明显抑制动物体温上升,降低血浆中的糖皮质激素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减少免疫抑制、增加精子形成和精液量、提高受精率及增加骨骼中钙的效用等多种功能,从而减轻热应激对机体的影响,继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畜禽产品质量及免疫机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使维生素C性质更趋于稳定,以提高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采用全新的处方理念及制作工艺,提供了一种兽用维生素C溶液及其制备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维生素C溶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计算如下:

维生素C 15份,焦亚硫酸钠0.1份,EDTA-2Na 0.02份,碳酸氢钠3份,纯净水82份。

实施例2. 维生素C溶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计算如下::

维生素C 17份,焦亚硫酸钠0.15份,EDTA-2Na 0.03份,碳酸氢钠6份,纯净水77份。

实施例3. 维生素C溶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计算如下::

维生素C 19份,焦亚硫酸钠0.2份,EDTA-2Na 0.04份,碳酸氢钠9份,纯净水72份。

实施例4. 维生素C溶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计算如下::

维生素C 21份,焦亚硫酸钠0.25份,EDTA-2Na 0.05份,碳酸氢钠12份,纯净水67份。

实施例5. 维生素C溶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计算如下::

维生素C 23份,焦亚硫酸钠0.3份,EDTA-2Na 0.06份,碳酸氢钠15份,纯净水62份。

实施例6. 维生素C溶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计算如下::

维生素C 25份,焦亚硫酸钠0.35份,EDTA-2Na 0.07份,碳酸氢钠18份,纯净水57份。

实施例7. 维生素C溶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计算如下::

维生素C 27份,焦亚硫酸钠0.4份,EDTA-2Na 0.08份,碳酸氢钠21份,纯净水52份。 实施例8. 维生素C溶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计算如下::

维生素C 29份,焦亚硫酸钠0.45份,EDTA-2Na 0.09份,碳酸氢钠24份,纯净水47份。

上述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为:

1. 在配液罐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纯净水,进行搅拌,再加入处方量的焦亚硫酸钠和EDTA-2Na,搅拌使溶解;

2. 加入处方量的维生素C,搅拌使溶解,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处方量的碳酸氢钠,补纯净水至全量,混合均匀,送检;

3. 检测合格后,将上述溶液分装,上盖即可;

4. 放置过夜后再铝箔封口。

本发明是维生素C溶液,采用全新的处方理念及制作工艺,产品中加入碳酸氢钠成分,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维生素C-Na,使维生素C性质更趋于稳定,有利于机体迅速吸收,以提高该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通过不同实施方案,从制备的性状、主药含量测定、稳定性等特点,确定最佳实施例为实施例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