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绵萆薢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60203发布日期:2018-06-12 17:3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绵萆薢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绵萆薢总皂苷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绵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的干燥根茎,又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等,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及广西等地。因其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功效,在临床上传统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等病症,在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的治疗中也多有应用。现代研究表明,绵萆薢中主要含有甾体类、二芳基庚烷类、木脂素类、有机酸、酯类、多糖、黏液质及鞣质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降尿酸、降血脂、抗真菌、抗心肌缺血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理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这些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复杂,且提取物纯度不高。

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药和植物药。NSAIDs虽常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但均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其缓解症状主要是由于其抗炎作用,而不能防止组织损伤、关节破坏和畸形。改善病情的DMARDs尽管能改善症状,但这些药物均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如胃肠粘膜损伤导致消化性溃疡,肝损伤、皮疹等。因此,研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化学成分明确的抗免疫性炎症药物将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绵萆薢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绵萆薢的干燥根茎切片、晒干后,粉碎成粉末,经醇类水溶液回流提取后,过滤,减压浓缩得浸膏;

(2)将步骤(1)得到的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

(3)取正丁醇部位,经大孔树脂柱色谱分离,洗脱除杂后收集洗脱液并减压浓缩至浸膏,干燥,得到绵萆薢总皂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醇类水溶液为体积浓度70%~95%的甲醇或乙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回流提取过程为:依次置于95%(V/V)和70%(V/V)乙醇中回流提取各3次,每次3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每次回流提取的95%(V/V)或70%(V/V)乙醇与原料绵萆薢的干燥根茎用量比为(8-12)L:1kg,优选为10L:1kg。

进一步的,步骤(3)中洗脱除杂的过程为:依次用4-8倍柱体积的水和4-8倍柱体积的30%(V/V)乙醇洗脱,流速为2~4BV/h,然后用4-8倍柱体积的75%(V/V)乙醇洗脱,流速为2~4BV/h;优选为依次用4倍柱体积的水和4倍柱体积的30%(V/V)乙醇洗脱,流速为2BV/h,然后用4倍柱体积的75%(V/V)乙醇洗脱,流速为2~4BV/h。

优选的步骤(3)中的大孔吸附树脂为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优选为D101大孔吸附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所述干燥的温度为60℃。

进一步的,所述绵萆薢总皂苷包含有薯蓣皂苷和伪原薯蓣皂苷。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上述提取方法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在抗炎镇痛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上述提取方法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更具体的,所述抗肿瘤药物为治疗肝癌的药物。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从绵萆薢中有效提取总皂苷的方法,其包含薯蓣皂苷和伪原薯蓣皂苷,利用本发明的提取方法能够得到纯度高于90%的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和纯度高于50%的绵萆薢总皂苷。

2、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以绵萆薢总皂苷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绵萆薢提取物,药效试验表明,绵萆薢总皂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抗肿瘤作用,且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安全可控,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薯蓣皂苷的1H-NMR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薯蓣皂苷的13C-NMR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伪原薯蓣皂苷的1H-NMR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伪原薯蓣皂苷的13C-NMR图。

图5为实施例1制备的总皂苷对肝癌H22实体瘤小鼠肿瘤外观的影响。

图6为实施例1制备的总皂苷对肝癌H22实体瘤小鼠肿瘤重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绵萆薢总皂苷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取绵萆薢的干燥根茎10kg淋洗切片后晒干,粉碎成粗粉,然后依次置于100L的95%和100L的70%乙醇(V/V,本说明书中所述乙醇的百分比浓度均指体积百分比浓度,后文不赘述)中回流提取各3次,每次3h,过滤,合并每次的滤液后,减压浓缩得浸膏(735g)。将得到的浸膏用蒸馏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进行萃取,每次萃取后的有机相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干萃取剂后,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部位(5g)、二氯甲烷部位(22g)、乙酸乙酯部位(49g)及正丁醇部位(340g)。取正丁醇部位50g,经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分离,依次用4倍柱体积的水和4倍柱体积的30%乙醇洗脱,流速为2BV/h,除杂,然后用4倍柱体积的75%乙醇洗脱,流速为2BV/h,收集洗脱液并减压浓缩至浸膏,最后于60℃下干燥,即得绵萆薢总皂苷(DS)。

薯蓣皂苷和伪原薯蓣皂苷的制备方法:取绵萆薢的干燥根茎10kg淋洗切片后晒干,粉碎成粗粉,然后依次置于100L的95%和100L的70%乙醇中依次回流提取各3次,每次3h,过滤,合并每次的滤液后,减压浓缩得浸膏(735g),将得到的浸膏用蒸馏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进行萃取,每次萃取后的有机相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干萃取剂后,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部位(5g)、二氯甲烷部位(22g)、乙酸乙酯部位(49g)及正丁醇部位(340g)。取正丁醇部位50g,经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分离,以水-乙醇梯度洗脱(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依次为10:0,8:2,6:4,4:6,2:8,0:10),柱的径高比为1:6,上样量(以正丁醇部位重量计)与树脂重量比为1:2,上样流速为1BV/h。然后TLC薄层分析合并同类成分得到10个不同组分(Fr.1~Fr.10),观察到组分6的量比较大:Fr.6(7.3g),取组分6经反相硅胶柱(C18)层析、水-甲醇梯度洗脱(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依次为10:0,8:2,6:4,4:6,2:8,0:10),然后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HPLC)进行分离,以乙腈-水(乙腈:水体积比23:77)作为流动相,上样量为300μL,流速为3mL/min,分离过程中发现在A和B处具有最大的峰值,并且峰A和峰B与其他峰的保留时间间隔比较大,所以富集峰A和峰B处的物质,减压浓缩至浸膏,干燥,得到单体化合物A和B。

实施例2对实施例1提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A和单体化合物B进行结构鉴定

化合物A为白色粉末,易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在紫外190-400nm下进行全波段扫描,发现在195nm下有最大吸收峰;其1H-NMR图和13C-NMR图如图1和2所示,其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如下:1H-NMR(600MHz,MeOD)δ:5.35(1H,br s,H-6),5.16(1H,s,rha,H-1″),4.80(1H,rha,H-1″′),4.47(1H,d,J=6.5Hz,glc H-1′),4.36(1H,m,H-5″),4.10(1H,m,H-16),3.35~3.98(糖质子),1.50~2.20(苷元质子)1.21(6H,dd,J=6.5Hz,H-6″,H-6″′),1.01(3H,s,H-19),0.88(3H,d,J=6.5Hz,H-21),0.84(3H,s,H-18),0.80(3H,d,J=6.5Hz,H-27);13C-NMR(150MHz,MeOD)δ:141.87(C-5),122.65(C-6),110.58(C-22),82.21(C-16),79.87(C-3),63.72(C-17),57.79(C-14),51.69(C-9),42.89(C-20),41.41(C-13),40.92(C-12),39.48(C-4),38.56(C-1),38.07(C-10),32.79(C-8),32.73(C-7),32.41(C-23),31.44(C-15),30.75(C-2),21.98(C-11),19.84(C-19),16.78(C-18),14.90(C-21);糖部分:glc:102.99(C-1′),79.87(C-4′),79.30(C-2′),78.02(C-5′),76.57(C-3′),61.90(C-6′);rha:102.33(C-1″),73.89(C-4″),73.70(C-3″),72.45(C-2″),70.63(C-5″),17.98(C-6″);rha:100.39(C-1″′),73.80(C-4″′),72.18(C-3″′),72.14(C-2″′),69.77(C-5″′),17.86(C-6″′)。

从以上数据可以鉴定单体化合物A为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即薯蓣皂苷,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45H72O16,分子量为869.05,熔点:m.p.295-297℃。

化合物B为白色粉末,易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在紫外190-400nm下进行全波段扫描,发现在195nm下有最大吸收峰;其1H-NMR图和13C-NMR图如图3和4所示,其核磁共振数据:1H-NMR(600MHz,MeOD)δ:7.01(2H,d,J=8.9Hz,H-2,6),6.63(2H,d,J=8.9Hz,H-3,5)2.75(2H,t,J=7.7H z,H-1′),2.44(2H,t,J=7.7Hz,H-2′);13C-NMR(151MHz,MeOD)δ:152.92(C-22),141.77(C-5),122.61(C-6),104.63(C-20),85.52(C-16),77.9 7(C-3),75.03(C-26),65.43(C-17),56.20(C-14),51.58(C-8),44.32(C-13),40.66(C-4),39.41(C-12),38.51(C-1),37.93(C-10),35.12(C-25),34.22(C-15),33.26(C-24),32.50(C-7),31.95(C-8),30.66(C-2),24.03(C-23),22.09(C-11),19.88(C-19),17.30(C-27),14.62(C-18),11.98(C-21)。糖部分:26位glc:104.94(C-1),79.29(C,3),71.48(C-4),79.18(C-5),75.89(C-2),62.65(C-6);rha(1→3):102.82(C-1),72.05(C-3),72.32(C-2),69.70(C-5),18.01(C-6),73.77(C-4);rha(1→2):102.25(C-1),72.26(C-3),73.62(C-4),70.51(C-5),17.86(C-6);glc:100.36(C-1),79.60(C-4),76.47(C-3),77.85(C-2),77.74(C-5),61.83(C-6)。从以上数据可鉴定单体化合物B为伪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51H82O21,分子量为1031.18,熔点:m.p.295-297℃。

实施例3薯蓣皂苷及伪原薯蓣皂苷的纯度测定

1.色谱条件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4.6×250nm,5μm);检测波长:200n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淋洗[第0~2min,23%乙腈水溶液,第2~35min,23%~24%乙腈水溶液,第35~45min,24%~40%乙腈水溶液,第45~55min,40%~60%乙腈水溶液,乙腈水溶液百分浓度均指体积百分含量],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为20μL。

2.供试液的制备

2.1标准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薯蓣皂苷及伪原薯蓣皂苷标准品2.4mg,分别加甲醇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摇匀,即得0.24mg·mL-1的标准品溶液。

2.2薯蓣皂苷及伪原薯蓣皂苷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薯蓣皂苷及伪原薯蓣皂苷各6mg,分别置25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即为0.24mg·mL-1的样品溶液。

3.薯蓣皂苷及伪原薯蓣皂苷样品的纯度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薯蓣皂苷样品溶液和薯蓣皂苷标准品溶液各20μL,注入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峰面积作为计算值,测得标准品薯蓣皂苷的峰面积为257.65,测得薯蓣皂苷样品中薯蓣皂苷的峰面积为250.22,同样的方法测得标准品伪原薯蓣皂苷的峰面积为221.85,伪原薯蓣皂苷样品中伪原薯蓣皂苷峰面积为208.09。通过计算得出薯蓣皂苷样品的纯度97.1%,伪原薯蓣皂苷样品的纯度为93.8%。

实施例4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绵萆薢总皂苷的纯度

1供试液的制备

1.1标准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薯蓣皂苷标准品2.4mg,加甲醇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摇匀,即得0.24mg·mL-1的标准品溶液。

1.2绵萆薢总皂苷样品的制备:精密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5.5mg,置25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即为供试品溶液。

分别将供试品溶液200μL、标准品溶液100μL、标准品溶液300μL和甲醇200μL加入不同的具塞试管中,用氮气吹干供试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中的甲醇、甲醇中的杂质,每个试管中精密加入高氯酸与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的混合溶液1mL(高氯酸与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的体积比为8:2),封闭摇匀后;于70℃水浴加热15min,接着冰浴冷却15min,然后向每个试管中加冰醋酸5mL后混匀,测定各样品在460nm处的吸光度。按外标两点法计算得到总皂苷的纯度为57.5%。

实施例5绵萆薢总皂苷对小鼠体内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一般毒性评价实验

1.受试药物

给药样品: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样品(用纯化水配制)。对照药物:吗啡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516)。

2.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为SPF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克,雄雌各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供,证书(SCXK(鄂)2015-0007),实验动物合格证号No.42000600014605。将动物于25℃、相对湿度为60-75%条件下饲养1周后用于实验。

3.实验方法

利用热板法进行镇痛实验,给药前先筛选小鼠:将热板置于电热恒温水浴锅中预热10min使其温度达到55℃,托盘底部接触水面,温度(55±0.5)℃,将小鼠放在热板上后开始计时,当小鼠开始舔后足后停止计时,所用的时间即为痛阈值,凡在5s内舔后足或者30s内不舔后足的小鼠全弃用,共测两次,痛阈值均值大于5s且不超过30s即合格。按上述要求筛选出30只合格雌性小鼠,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阳性对照组:吗啡(0.02g/kg体重);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DS):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空白组):生理盐水,各组给药剂量0.1mL/10g体重。5组给药方式为:灌胃,连续4天,第4天给药后于第30min、60min、90min各测定小鼠痛阈值1次,若痛阈值超过60s,小鼠痛阈值按60s计算。测完痛阈之后,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肝、肾功能指标,取全血检测血常规,取肝、脾、胸腺检测脏器指数,并用SPSS软件对各组数据作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1~4。

痛阈提高百分率(%)=(给药后痛阈均值-给药前痛阈均值)/给药前痛阈均值*100%

表1小鼠热板致痛第4天给药后不同时段痛阈值(s)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由表1可知,绵萆薢总皂苷对小鼠痛阈值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表明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表2绵萆薢总皂苷对小鼠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表3绵萆薢总皂苷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脾(肝)脏指数=脾(肝)脏质量(mg)/体重(g);

胸腺指数=胸腺质量(mg)/体重(g);

表4绵萆薢总皂苷对小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相比:*p<0.05;**p<0.01

实施例6绵萆薢总皂苷对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影响的体内抗炎镇痛实验

1.受试药物

给药样品: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样品(用纯化水配制)。对照药物:吗啡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516)。

2.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为昆明种小鼠,体重20±2克,雄雌各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供,许可证号SCXK(鄂)2015-0007,实验动物合格证号No.42000600014605。动物于25℃、相对湿度为60-75%条件下饲养1周后用于实验。

3.实验方法

将5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每组10只,模型组:生理盐水,给药剂量0.1mL/10g体重;阳性对照组:吗啡(0.02g/kg体重);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高、中、低三个剂量组;5组给药方式均为:剂量0.1mL/10g,连续4天,灌胃,第4天给药1h后,腹腔注射0.6%冰醋酸水溶液,剂量0.1mL/10g体重,观察20min内的小鼠扭体次数并记录(同一人完成),并计算镇痛率。各组数据作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5。

镇痛率=(模型组扭体次数-给药组扭体次数)/模型组扭体次数

表5绵萆薢总皂苷对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5可知,绵萆薢总皂苷对小鼠扭体次数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表明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实施例7绵萆薢总皂苷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体内抗炎实验

1.受试药物

给药样品: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样品(用纯化水配制)。对照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河南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516)。

2.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为SD大鼠,体重220±10克,雄雌各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供,许可证号SCXK(鄂)2015-0007,实验动物合格证号No.42000600014613。动物于25℃、相对湿度为60-75%条件下饲养1周后用于实验。

3.实验方法

将24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模型组:生理盐水,剂量0.1mL/10g体重;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DS:高、低两个剂量组,4组给药方式为:剂量0.1mL/10g,灌胃给药,连续4天。给药前先采用容积法测定每只大鼠正常右后足趾容积,做好标记,测量两次取平均值。第4天给药30min后在大鼠右爪皮下注射0.1mL、1%的角叉菜胶溶液(生理盐水配制),致炎。随后在注射后第0.5h、1h、2h、3h、4h测定其右后足趾容积,记录结果,计算其肿胀率。各组数据作组间t检验,结果见表6。

足肿胀率=(致炎后的足趾容积-致炎前的足趾容积)/致炎前的足趾容积*100%

表6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6可知,绵萆薢总皂苷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实施例8绵萆薢总皂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的体内抗炎实验

1.受试药物

给药样品: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样品(用纯化水配制)。对照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河南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516)。

2.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为昆明种小鼠,体重20±2克,雄雌各半,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供,许可证号SCXK(鄂)2015-0007,实验动物合格证号No.42000600014605。动物于25℃、相对湿度为60-75%条件下饲养1周后用于实验。

3.实验方法

将3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5组,每组6只,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DS: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剂量0.1mL/10g体重;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5组给药方式为:剂量0.1mL/10g,灌胃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在左耳涂二甲苯50μL致炎,右耳对照。30min后,处死小鼠(脱颈椎),并将双耳沿耳廓基线剪下,在同一个部位用8mm直径打孔器打下圆耳片,用分析天平称重,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耳片厚度,并分别计算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7。

耳廓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耳片厚度差-给药组耳片厚度差)/模型组耳片厚度差)*100%;耳片厚度差=左耳耳片厚度-右耳耳片厚度。

表7绵萆薢总皂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由表7可知,绵萆薢总皂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实施例9绵萆薢总皂苷的体内抗肿瘤实验

本实验所用小鼠为昆明种小鼠:雄鼠,体重(18-22)g,由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鄂):2014-0032。

H22腹水瘤细胞由中南民族大学陈旅翼老师惠赠,保存于-80℃的冰箱中。

给药样品: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样品(用纯化水配制)。对照药物:5-氟尿嘧啶(5-Fu)(阿拉丁公司)。

将生长良好的H22腹水瘤细胞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106个/mL的细胞悬液后注入健康小鼠的腹腔中,传至3代后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无菌环境下抽取其腹腔瘤液(略呈乳黄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细胞悬液(细胞浓度约106个/mL),然后在每只健康小鼠同侧的腋窝下方处皮下接种0.2mL该细胞悬液(无菌条件下迅速进行),建立H22实体瘤模型,接种24h后将小鼠随机分组,6只为一组,共5组,分别为模型组Model: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组(5-Fu,20mg·kg-1)、给药组:实施例1制备的绵萆薢总皂苷DS(剂量分别为:100、200、400mg·kg-1)。各组均按0.1mL/10g体重的剂量给小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0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h,处死实体瘤实验小鼠,分别取出其实体瘤,称重并记录。图5为绵萆薢总皂苷对肝癌H22实体瘤小鼠肿瘤外观的影响,图6为绵萆薢总皂苷对肝癌H22小鼠肿瘤重量的影响,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绵萆薢总皂苷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01,其对肝癌H22小鼠实体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明显,抑瘤率与药物浓度也呈正相关,剂量为100mg/kg、200mg/kg、400mg/kg的绵萆薢总皂苷对移植性H22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1.8%、46.1%、50.0%。

本发明以热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两种经典常用方法来研究绵萆薢总皂苷的镇痛作用,结果显示,其总皂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大鼠注射角叉菜胶和小鼠耳廓涂抹二甲苯后均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产生“红、肿、热、痛”症状,而绵萆薢总皂苷给药组有症状缓解的表现。

可以看出,绵萆薢总皂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虽然效果不如吗啡和地塞米松,但是其为纯植物提取,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安全可控,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