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烫伤用中药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0588发布日期:2018-06-22 23:2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沸水、滚粥、热油、热蒸气的烧烫是常会发生的事。中医学认为烧烫伤系有火热毒邪侵害皮肤所致,轻者出现红斑反应,形成水疱,以致皮肉焦枯。严重烧伤除局部反应之外,若火热毒邪内攻,损害脏腑,导致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临床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多用抗生素等西药,不但价格昂贵且副作用大。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治疗烧烫伤的内服、外用中草药物,但是效果也多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烫伤用中药膜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膜剂具有抗炎、消肿、祛腐生肌的作用,治疗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5~15份、马甲子5~15份、铁皮石斛5~10份、黄连5~15份、紫草5~15份、獾油5~10份、冰片4~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15份、丙二醇10~30份。

一种上述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蒲公英、马甲子、铁皮石斛、黄连、紫草并混合,粉碎至40~60目,然后放入药材重量10~15倍、体积浓度为50~75%的乙醇溶液中,采用超声振荡的方法提取,提取1~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5~3h,提取温度为25~30℃,功率为75~100W,合并提取液,而后将提取液干燥,获得中药提取物;

(2)将中药提取物、獾油、冰片、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二醇混合均匀,灭菌后获得膜剂。

本发明烧烫伤用中药膜剂中所用原料的功效如下: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较强杀灭抑菌作用。

马甲子:能除寒活血,发表解热,消肿,可有效促进烧烫伤伤口愈合。

铁皮石斛:外用具有明显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消除疤痕等功效。

黄连: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及宋内氏以外的痢疾杆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

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

獾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皮肤肿痛。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具有皮肤溃疡修复作用、透血脑屏障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神经痛或消炎,粘膜、皮下组织均易吸收,镇痛作用较强。

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湿润性,在医药工业中作膜剂基质。

丙二醇:医药工业中常用于各类软膏、油膏、药丸、膜剂等的溶剂、软化剂、吸湿剂、抗冻剂、润滑剂等。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组方科学,配伍合理,各组成协同增效,具有抑菌消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燥湿止痛、收敛生肌等功效。

2、本发明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稳定性较强,适用范围广泛。

3、本发明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在治疗上是产生生物粘附性,牢牢地粘附于患处,将创面封闭,起到保护创面而在膜下生长的作用,减少了感染机会。

4、本发明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对烧烫伤后产生的组织液具有吸附作用,对受伤的组织细胞实现了早期修复,可大大缩短渗出期,跨越感染期,提前愈合期,从而缩短了治疗疗程。

5、本发明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不粘连皮肤,易揭取,不会造成二次出血和伤害。

6、本发明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止痛快而且彻底,治疗全过程无痛苦,真正实现了无痛苦治疗。

7、本发明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抗感染力强,属于纯中药制剂,外用方便,该对创面无剌激,无任何毒副作用。

8、本发明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制作方法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5份、马甲子5份、铁皮石斛10份、黄连15份、紫草5份、獾油5份、冰片4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5份、丙二醇30份。

一种上述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蒲公英、马甲子、铁皮石斛、黄连、紫草并混合,粉碎至40目,然后放入药材重量10倍、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采用超声振荡的方法提取,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30℃,功率为100W,将提取液干燥,获得中药提取物;

(2)将中药提取物、獾油、冰片、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二醇混合均匀,灭菌后获得膜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5份、马甲子10份、铁皮石斛5份、黄连5份、紫草15份、獾油15份、冰片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份、丙二醇25份。

一种上述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蒲公英、马甲子、铁皮石斛、黄连、紫草并混合,粉碎至60目,然后放入药材重量15倍、体积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采用超声振荡的方法提取,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温度为25℃,功率为80W,合并提取液,而后将提取液干燥,获得中药提取物;

(2)将中药提取物、獾油、冰片、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二醇混合均匀,灭菌后获得膜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蒲公英10份、马甲子15份、铁皮石斛15份、黄连10份、紫草10份、獾油10份、冰片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份、丙二醇20份。

一种上述烧烫伤用中药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蒲公英、马甲子、铁皮石斛、黄连、紫草并混合,粉碎至50目,然后放入药材重量15倍、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采用超声振荡的方法提取,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h,提取温度为30℃,功率为100W,合并提取液,而后将提取液干燥,获得中药提取物;

(2)将中药提取物、獾油、冰片、羧甲基纤维素钠、丙二醇混合均匀,灭菌后获得膜剂。

临床试验:

(1)试验对象:50例烧烫伤患者,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最大者74岁,最小者3岁,患者烧烫伤程度不一,其中:Ⅰ度18例,浅Ⅱ度20例,深Ⅱ度12例。

(2)诊断标准:

Ⅰ度:轻度红、肿、热、痛,感觉过敏,不起水泡,表皮干燥。

浅Ⅱ度:剧痛,感觉过敏,温度增高,有水疤,基底潮湿,呈均匀红色,水疤明显。

深Ⅱ度:痛觉迟钝,水疤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干燥苍白,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

(3)治疗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的原则将50例烧烫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程度分级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将烧烫伤部位清洁后敷贴于患处,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7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涂用常规药物烧伤膏,按说明书所示方法使用。

(4)治疗标准

治愈:创面完全愈合,皮损全部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减退>30%;

无效:症状减轻或皮损减退<30%。

(5)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其结果为: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组治愈1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