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弯导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3084发布日期:2018-07-20 18:39阅读:10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弯导丝。



背景技术:

弯导丝的主要作用为对导管引导及支持作用,帮助导管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引导导管顺利到达病变处,但是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弯导丝的弯曲角度不可调或不容易调节,影响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控弯导丝,通过在弹簧内部设计两根活动芯丝,实现可控弯曲。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弯导丝,包括弹簧、上芯丝、下芯丝、手柄、上按钮和下按钮,其中:

所述弹簧的前部采用凹簧和圆簧间隔分布,后部均采用圆簧;

所述凹簧的底部采用向上凹陷结构;

所述上芯丝和下芯丝一上一下地设置在所述弹簧内,且所述上芯丝位于所述凹簧的凹陷部位的上表面和圆簧的上表面之间,所述下芯丝位于所述凹簧的凹陷部位的下表面和圆簧的下表面之间;

所述上芯丝的前端呈球状;

所述下芯丝的前端与所述弹簧的前端相连;

所述手柄呈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所述手柄的上壁面开设有上按钮卡槽,所述手柄的下壁面开设有下按钮卡槽,所述手柄的前端设置有圆柱套;

所述上按钮可前后移动地卡接在所述上按钮卡槽内,所述下按钮可前后移动地卡接在所述下按钮卡槽内;

所述弹簧的后端插接在所述圆柱套内;

所述上芯丝的后端延伸至所述手柄内,并与所述上按钮相连;

所述下芯丝的后端延伸至所述手柄内,并与所述下按钮相连。

上述的一种可控弯导丝,其中,所述弹簧的前部采用一圈凹簧和若干圈圆簧间隔分布。

上述的一种可控弯导丝,其中,所述上芯丝贴近所述弹簧的上表面设置,所述下芯丝贴近所述弹簧的下表面设置。

上述的一种可控弯导丝,其中,所述上按钮卡槽和下按钮卡槽一前一后地设置。

上述的一种可控弯导丝,其中,所述手柄采用可拆装式结构。

上述的一种可控弯导丝,其中,所述上芯丝的后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上芯丝的前部的直径;所述下芯丝的前后部分的直径相同。

本发明的可控弯导丝,通过在弹簧内部设计两根活动芯丝,依靠芯丝与手柄上的按钮连接,在推动按钮的时改变芯丝在弹簧内的长度,对弹簧产生挤压,利用偏心轴受力使弹簧定向弯曲,控制芯丝前端的间隙位置改变弯曲长度,进而达到引导导管灵活地到达病变处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控弯导丝的整体结构图(直状态);

图2a为本发明的可控弯导丝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c为图2a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d为图2a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控弯导丝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可控弯导丝的使用状态图(弯曲状态);

图5a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b为图4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一种可控弯导丝,包括弹簧1、上芯丝2、下芯丝3、手柄4、上按钮5和下按钮6。

请参阅图2a、图2b、图2c和图2d,弹簧1的前部采用凹簧11和圆簧12间隔分布,后部均采用圆簧12,具体地,弹簧1的前部采用一圈凹簧11和若干圈圆簧12间隔分布,一圈凹簧和若干圈圆簧间隔分布的长度为固定数值。弹簧为不锈钢丝在弹簧旋床上卷绕而成,缠绕均匀,贴合紧密,前段固定长度处为凹簧和圆簧的间隔分布(一圈凹簧和若干圈圆簧间隔分布),之后均为圆簧。

凹簧11的底部采用向上凹陷结构;上芯丝2和下芯丝3一上一下地设置在弹簧1内,且上芯丝2位于凹簧11的凹陷部位的上表面和圆簧12的上表面之间,下芯丝3位于凹簧11的凹陷部位的下表面和圆簧12的下表面之间。

上芯丝2贴近弹簧1的上表面设置,下芯丝3贴近弹簧1的下表面设置,因有凹簧存在上下芯丝2、3难以上下偏移,防止芯丝失去原有设计目的。

上芯丝2的前端呈球状,防止在移动时从弯曲的导丝的间隙处插出导丝,对血管或其他器官造成伤害;下芯丝3的前端与弹簧1的前端相连;为避免弹簧1在后段的弯曲,尽量将芯丝在弹簧后段的半径加大,以减少弹簧内部的间隙,即上芯丝2的后部的直径大于上芯丝2的前部的直径;下芯丝3卡在弹簧前部分凹簧的凹陷部位的下表面和圆簧的下表面之间,因而为保持下芯丝3的位置不发生改变,下芯丝3的前后部分的直径相同。

请参阅图3,手柄4呈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手柄4的上壁面开设有上按钮卡槽41,手柄4的下壁面开设有下按钮卡槽42,手柄4的前端设置有圆柱套43。上按钮5可前后移动地卡接在上按钮卡槽41内,下按钮6可前后移动地卡接在下按钮卡槽42内。

弹簧1的后端插接在圆柱套43内,圆柱套43在与弹簧1连接时包住弹簧1避免其偏移;上芯丝2的后端延伸至手柄4内,并与上按钮5相连;下芯丝3的后端延伸至手柄4内,并与下按钮6相连。上按钮卡槽41和下按钮卡槽42一前一后地设置,可以使上下按钮5、6前后错开,避免相互接触。

手柄4采用可拆装式结构,方便上按钮5和下按钮6的安装。比如手柄4由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两半壳体组成。

请参阅图1、图4、图5a和图5b,本发明的可控弯导丝,通过在弹簧1内部设计两根活动钢丝芯,实现可控弯曲,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弹簧1的初始状态为直状态,当推动下按钮6时,下芯丝3在弹簧1内的长度发生变化,使弹簧1受到挤压,同时因为下芯丝3位置偏下,出现偏心轴受力,弹簧1向下弯曲,弯曲角度随下芯丝3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上芯丝2处于弹簧1内的上部,在上芯丝2顶端的前方开始存在间隙,弹簧1从间隙处开始弯曲。推动上按钮5时上芯丝2在弹簧1内的长度改变,弯曲开始点所在的间隙位置自然改变,弯曲长度改变。弯曲后若想使可控弯导丝回复直状态,需要将下按钮6缓慢向后推,导丝可缓慢回复,如要加快回复,需要推动上按钮5,导丝的弯曲位置逐渐前移,回复速度明显加快。

本发明的可控弯导丝,工作流程为:

步骤1,上下按钮5、6处于原位,导丝处于直状态;

步骤2:推动下按钮6,导丝开始向下方弯曲,弯曲位置处于上芯丝2的顶端前方;

步骤3:维持下按钮6不动,推动上按钮5,导丝弯曲位置发生变化,弯曲角度基本无变化;

步骤4:将上按钮5推回原位,将下按钮6缓慢推回原位,导丝逐渐回复至直状态;再次推动按钮5,导丝弯曲长度发生变化,回复至直状态的速度明显加快。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控弯导丝,通过在弹簧内部设计两根活动芯丝,依靠芯丝与手柄上的按钮连接,在推动按钮的时改变芯丝在弹簧内的长度,对弹簧产生挤压,利用偏心轴受力使弹簧定向弯曲,控制芯丝前端的间隙位置改变弯曲长度,进而达到引导导管灵活地到达病变处的作用。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