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14515发布日期:2018-06-30 05:3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尿酸持续升高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如治疗不及时,病程迁延,可伴发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肾结石等痛风并发症。目前西药在临床上对痛风治疗一般以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关节炎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防止肾脏的尿酸结石形成等为主要目的,大多缺乏病因治疗。尽管西医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毒副作用较大,且不能从根本上使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病症容易复发。因此,寻找更有效且毒副作用低的药物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治疗彻底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及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以下原料或其提取物:车前子、苍术、黄柏、黄芪、木瓜、威灵仙、金银花、秦艽、防已、生苡仁、桂枝、赤芍、寻骨风、独活、生地、地龙、希莶草、桑葚、川芎、芥子、穿石藤、川牛膝、过江龙、牛大力、蜈蚣、虎杖、土茯苓、白花蛇。

进一步的,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或其提取物制得:车前子5-15份、苍术5-15份、黄柏5-15份、黄芪25-35份、木瓜5-15份、威灵仙5-15份、金银花5-15份、秦艽5-15份、防已5-15份、生苡仁5-15份、桂枝5-15份、赤芍5-15份、寻骨风5-15份、独活5-15份、生地10-20份、地龙10-20份、希莶草5-15份、桑葚10-20份、川芎5-15份、芥子5-15份、穿石藤15-25份、川牛膝10-20份、过江龙15-25份、牛大力10-20份、蜈蚣10-20份、虎杖5-15份、土茯苓5-15份、白花蛇15-25份。

进一步的,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或其提取物制得:车前子10份、苍术10份、黄柏10份、黄芪30份、木瓜10份、威灵仙10份、金银花10份、秦艽10份、防已10份、生苡仁10份、桂枝10份、赤芍10份、寻骨风10份、独活10份、生地15份、地龙15份、希莶草10份、桑葚15份、川芎10份、芥子10份、穿石藤20份、川牛膝15份、过江龙20份、牛大力15份、蜈蚣15份、虎杖10份、土茯苓10份、白花蛇20份。

进一步的,该中药保健药品为软胶囊剂或丸剂。

进一步的,该中药药物为丸剂,每颗丸剂的重量为5-7克,其服用量为每日每服一丸。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或其提取物碾面,用蜂蜜炼蜜为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多味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药效的中药搭配多味具祛风湿、通经络、镇痛、抗炎药效的中药,巧妙配伍,并加以蜂蜜炼蜜为丸,以使得其制成的中药药物具有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和消肿止痛之功,使瘀滞消除,湿热得清,从而使痛风得以控制,达到痊愈的目的。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是基于中草药的机理并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而得,所精选的药物配伍相宜,符合中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各种药物在体内起到各自作用同时相互协同促进作用,可共同作用而减轻痛风患者临床症状及减少复发,其对痛风及手脚麻木、抽筋、产后中风、腰椎间盆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痛、腰肌劳损、跌打内伤、风湿骨痛、麻木均有疗效。此外,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是将群药研成粉末,然后与炼蜜混合均匀,制成丸剂,其不仅制作方法简单,制作周期短,而且蜂蜜中的还原糖还能防止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氧化变质,可与中药成分相辅相成,增进疗效,增强中药的补益效力,并降低副作用,遮掩苦味,延缓药物的溶解,提升药效的持续作用时间。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其疗效、见效快、且无毒副作用,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或提取物:

车前子10份、苍术10份、黄柏10份、黄芪30份、木瓜10份、威灵仙10份、金银花10份、秦艽10份、防已10份、生苡仁10份、桂枝10份、赤芍10份、寻骨风10份、独活10份、生地15份、地龙15份、希莶草10份、桑葚15份、川芎10份、芥子10份、穿石藤20份、川牛膝15份、过江龙20份、牛大力15份、蜈蚣15份、虎杖10份、土茯苓10份、白花蛇20份。

其中,所述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所述车前子味甘,性寒,归肾经、肝经、肺经、小肠经。所述车前子的功效为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其有利于治疗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等症。

所述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经、胃经、肝经。所述苍术的功效为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其有利于治疗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倦怠乏力、风湿痹痛、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痿躄、夜盲等症。

所述黄柏味苦,性寒,其归肾经、膀胱经。所述黄柏的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其有利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症。

所述黄芪味甘,性温,归肺经、脾经。所述黄芪的功效为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其有利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内含有多种抗菌有效成分,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黄芪对于血压低属于气虚的人能升血压,对于气虚痰湿引起的血压高的人能降血压,适宜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其提取物可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抵抗病毒的能力,并对人体一些器官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所述木瓜味酸,性温,入肝经、脾经。所述木瓜的功效为平肝、舒筋、和脾、化湿,其有利于治疗湿痹、脚气、霍乱、吐泻、腹痛、转筋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瓜中含有的木瓜碱具有缓解痉挛疼痛的作用,对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有镇痛、抗炎、镇静、解热、局麻作用。

所述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肝经。所述威灵仙的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其有利于治疗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癥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有镇痛、利胆、抗菌、对抗组织胺的兴奋及抗利尿作用,能松弛平滑肌,使局部肌肉松弛。

所述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经、胃经。所述金银花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其有利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诸多炎症,有较强的散痈消肿、清热解毒作用。

所述秦艽味苦、辛,性平,入肝经、胃经、胆经。所述秦艽的功效为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其有利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秦艽主要含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龙胆苦苷、当药苦苷、褐煤酸、褐煤酸甲酯等,秦艽乙醇能减轻关节肿胀程度并加速其消退。

所述防已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其俗称粉防己、汉防己。所述防已味苦、辛,性寒,归膀胱经、肺经、脾经。所述防已的功效为利水消肿、祛风止痛,其有利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高血压病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己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抗肿瘤、降血糖作用。

所述生苡仁俗称薏苡仁、薏米、薏苡。所述生苡仁味甘淡,性凉,入脾经、胃经、肺经。所述生苡仁的功效为利湿清热、健脾补肺,其有利于治疗水肿脚气、食少泻泄、湿痹拘挛、肺痈、肠痈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苡仁有抗肿瘤、抗炎、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并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

所述桂枝味甘辛,性温,归心经、肺经、膀胱经。所述桂枝的功效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其有利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伤风头痛、筋抽疼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含有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钠等成分,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道痉挛及利尿、强心作用。

所述赤芍俗称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药,其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所述赤芍的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其有利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面,赤芍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有镇痛、抗惊厥作用,另外还有抗菌、抗肿瘤的作用。

所述寻骨风味辛、苦,性平,归肝经。所述寻骨风的功效为祛风通络、止痛,其有利于治疗风湿痹痛、胃痛、睪丸肿、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跌打伤痛等症。

所述独活味辛、苦,性微温,独活归肾经、膀胱经。所述独活的功效为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其有利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活有镇痛、镇静、抗炎、解痉、催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呼吸中枢及抗菌作用。

所述生地俗称地黄、熟地黄,其性寒,味甘苦,入心经、肝经、肾经。所述生地的功效为清热、凉血、生津,其有利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传染行肝炎、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有抗炎作用,可降低血糖,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皮质醇分解代谢有一定影响,其还具有强心、止血、补血、保肝、免疫调节、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所述地龙性寒,味咸,归肝经、脾经、膀胱经。所述地龙的功效为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其有利于治疗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等症。

所述希莶草味辛苦,性寒,归肝经、肾经。所述希莶草的功效为祛风湿、利关节、解毒,其有利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症。所述希莶草优选为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

所述桑椹为桑树的成熟果实,其性寒,味甘、酸,归心经、肝经、肾经。所述桑葚的功效为补血滋阴、生津润燥,其有利于治疗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补血滋阴、生津润燥。

所述川芎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所述川芎的功效为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其有利于治疗风冷头痛旋晕、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提取物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其还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抵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川芎具有镇静、降压、抗菌、抗组织胺、利胆、抗纤维化、抗肿瘤、抗放射等作用。

所述芥子俗称黄芥子、芥菜子、青菜子,其味辛,性温,归肺经。所述芥子的功效为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其可用于治疗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症。

所述穿石藤性辛、苦,味温,归肝经、胃经、大肠经,其功效为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其有利于治疗风湿痹痛、胃痛、跌打瘀肿疼痛、肠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等症。

所述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其归肝经、肾经,其功效为祛风、利湿、通经、活血,其有利于治疗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血淋、尿血、妇女经闭、癥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等症。

所述过江龙俗称伸筋草、舒筋草、风尾草,其为石松科植物地刷子石松的全草,其味苦、辛,性温,归肝经、膀胱经,其功效为疏风祛湿、舒筋活络、利尿、散瘀,其有利于治疗湿痹麻木不仁、筋骨疼痛、淋病、跌打损伤等症。

所述牛大力别称金钟根、倒吊金钟、大力薯,其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崖豆藤的根。所述牛大力性平,味甘,归肺经、肾经,其功效为补虚润肺、强筋活络,其有利于治疗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等症。

所述蜈蚣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其味辛,性温,归肝经,其功效为祛风定惊、攻毒散结,其有利于治疗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等症。

所述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其别称红三七、紫金龙。所述虎杖性寒,味苦,归肝经、胆经、肺经,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其有利于治疗关节痹痛、跌打损伤、小便淋、月经不通、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消渴等症。

所述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味甘、淡,性平,归肝经、胃经、脾经,其功效为清热除湿、泄浊解毒、通利关节,其有利于治疗风性关节炎、筋骨疼痛、梅毒、淋浊、泄泻、筋骨挛痛、脚气、痈肿、疮癣、瘰疬、瘿瘤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有抗肿瘤、表面抗原抑制作用,有抗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炎、镇痛、利尿及解毒作用。

所述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干燥体,其别称百节蛇、寸白蛇,其味甘、咸,性温,归肝经。所述白花蛇的功效为祛风、通络、止痉,其有利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主要含赖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等常见的氨基酸以及蛇毒蛋白,其有抗炎、镇静、镇痛等作用。

本实施例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或其提取物碾面,加蜂蜜炼蜜为丸,每丸重6g重。

用法用量:每天1丸,可淡盐水送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或提取物:

车前子5份、苍术5份、黄柏5份、黄芪25份、木瓜5份、威灵仙5份、金银花5份、秦艽5份、防已5份、生苡仁5份、桂枝5份、赤芍5份、寻骨风5份、独活5份、生地10份、地龙10份、希莶草5份、桑葚10份、川芎5份、芥子5份、穿石藤15份、川牛膝10份、过江龙15份、牛大力10份、蜈蚣10份、虎杖5份、土茯苓5份、白花蛇1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或提取物:

车前子15份、苍术15份、黄柏15份、黄芪35份、木瓜15份、威灵仙15份、金银花15份、秦艽15份、防已15份、生苡仁15份、桂枝15份、赤芍15份、寻骨风15份、独活15份、生地20份、地龙20份、希莶草15份、桑葚20份、川芎15份、芥子15份、穿石藤25份、川牛膝20份、过江龙25份、牛大力20份、蜈蚣20份、虎杖15份、土茯苓15份、白花蛇25份。

应用实施例

将本发明实施例1、2、3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对不同痛风患者采用随机测试,经过200例疗效验证,结果显示:该中药药物对痛风、手脚麻木、抽筋、产后中风、腰椎间盆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痛、腰肌劳损、跌打内伤、风湿骨痛、麻木均有疗效,其疗效好,见效快,治疗彻底且无毒副作用。以下通过服用实施例1所得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的典型应用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此。

病例1,男,45岁,深圳人,患者患有痛风,其医院化验结果显示其尿酸指数为696μmol/L,高出正常人的标准。服用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1个月后,疼痛感明显减弱,医院复查显示尿酸指标为485μmol/L。

病例2,女,55岁,深圳人,患者病痛于医院检查,其化验结果显示其尿酸指数为715μmol/L,明显高出正常人的标准,确诊为痛风。该患者连续服用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2个月后,疼痛感明显减弱,其后于医院复查显示尿酸指标为515μmol/L。

病例3,男,40岁,深圳人,因久坐电脑前办公,时感颈椎痛,服用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10天后,疼痛感明显减弱;停用后2个月内,未感颈椎痛。

病例4,男,46岁,深圳人,患有腰椎间盆突出,疼痛感较重,服用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1个月后后,疼痛感明显减弱。

病例5,女,55岁,深圳人,患有腰肌劳损,日间劳累时疼痛感较重,且夜里经常抽筋,服用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2个月后,日间同等劳累强度时疼痛感明显减弱,且夜里不再抽筋。

在跟踪验证的20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对半,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55岁,医院确诊为通风的患者占118例,自感关节疼痛有相关病症而未去医院确诊的患者82例,服用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后,自感有疗效或疗效甚佳者有195例,自感无疗效的有5例。在服用本发明的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药物后,停药的随后2个月内,患者病症复发率为0。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