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934发布日期:2018-11-20 19:1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器官的病变均可使腹腔内产生积液,在进行病源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腹水进行引流,目前的引流装置大多通过导管将腹腔内的积液引流入引流袋中。储存患者引流液体的引流装置通常需要护理人员或患者亲属经常查看,记录引流液体的储量并及时倒掉引流液体,以免储满引流液体后外溢或逆流回人体,造成医源性污染,同时需要经常记录腹腔内积液的排出速度以便判断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康复情况。但是,临床护理中,经常出现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没有及时查看、记录和排放引流液体的情况,为护理带来隐患,同时,经常查看倾倒和记录给大大增加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医护人员需要时刻记着定时查看,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现在有机械式的自动引流袋,该引流袋不能自动统计排液容量,且不能由护理人员主动控制进行积液排放。也有应用电子电路按积液的液位高低进行自动控制排放的产品,但由于该类装置需要配置电源、电子电路、电控等设备,其总重量较高,不方便携带外出且价格高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腹腔积液引流装置,通过机械联动的方式代替现有的人工排液和昂贵复杂的泵送方式,实现积液的自动计量排出和动态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穿刺引流装置自动排液功能不健全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包括积液罐,积液罐由一水平的隔板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隔板上开有竖向的通孔,通孔的上孔口设有将通孔封闭的水平的盖板,盖板的其中一条棱边铰接在隔板上;上腔室的顶部设有进液口,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积液罐外设有计量壶,计量壶为上方开口的壳体,溢流管一端和上腔室连通,另一端伸至计量壶的开口上方,积液罐的上方安装有横置的第一杠杆,计量壶悬挂于第一杠杆的右端,第一杠杆的左端经拉线和盖板连接;上腔室内设有浮子,浮子可漂浮在积液中,积液罐外设有竖直放置的活塞缸,活塞缸内安装有活塞,积液罐上方安装有横置的第二杠杆,第二杠杆的右端经连杆和浮子相连,左端经另一连杆和活塞相连,活塞缸的底部和下腔室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上安装有可供液体由下腔室流入活塞缸内的第一单向阀,活塞缸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可供活塞缸内的液体排出的第二单向阀。

本发明不需专人看护,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避免由于积液没有及时处理导致的医源性污染,能计算出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因此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有效,功能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给出,本发明包括积液罐1,积液罐1由一水平的隔板2分为上腔室3和下腔室4,隔板2上开有竖向的通孔5,通孔5的上孔口设有将通孔5封闭的水平的盖板6,盖板6的其中一条棱边铰接在隔板2上;上腔室3的顶部设有进液口7,上腔室3的侧壁上设有溢流管8,积液罐1外设有计量壶9,计量壶9为上方开口的壳体,溢流管8一端和上腔室3连通,另一端伸至计量壶9的开口上方,积液罐1的上方安装有横置的第一杠杆10,计量壶9悬挂于第一杠杆10的右端,第一杠杆10的左端经拉线和盖板6连接;上腔室3内设有浮子11,浮子11可漂浮在积液中,积液罐1外设有竖直放置的活塞缸12,活塞缸12内安装有活塞13,积液罐1上方安装有横置的第二杠杆14,第二杠杆14的右端经连杆和浮子11相连,左端经另一连杆和活塞13相连,活塞缸12的底部和下腔室4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管15,第一导管15上安装有可供液体由下腔室4流入活塞缸12内的第一单向阀16,活塞缸12的底部设有排液管17,排液管17上设有可供活塞缸12内的液体排出的第二单向阀18。

为使上腔室3排液完成后盖板6可以自动下落将通孔5封闭,所述的计量壶9的底部和活塞缸12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导管19,第二导管19上安装有可供液体从计量壶9流入活塞缸12内第三单向阀20。

为监测积液的引流速度,所述的活塞缸12外设有计时器21,计时器21的计时开关22位于活塞13顶部,活塞13运动到最上端时可压下计时开关22使计时器21记录一次时间。

为便于观察活塞缸12内的液面高度,所述的活塞缸12为透明材质且其外壁沿高度方向设有刻度。

为保证浮子11在上腔室3内运动时的稳定性,所述的上腔室3内设有两根竖直并拉紧的导向绳23,浮子11的左端穿于左侧的导向绳23上,浮子11的右端穿于右侧的导向绳23上,浮子11可沿两个导向绳23上下滑动。

为使下腔室4内不积存积液,所述的活塞缸12的容积大于等于上腔室3位于溢流管8下方部分的容积与计量壶9的容积之和。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引流导管的排液口和上腔室3的进液口7连通,活塞13上的排液管17和废液收集装置连接,然后启动计时器21;在上腔室3内没有积液时,在浮子11重力的作用下,第二杠杆14左高右低,浮子11位于上腔室3底部,活塞13位于活塞缸12的顶部,压下计时开关22记录一次此时的时间。

随着患者腹腔内产生的积液经引流导管引流至上腔室3内,上腔室3内的液面高度逐渐升高,浮子11随液面逐渐升高,在浮子11升高的同时,第二杠杆14左端下降,推动活塞13下降,当上腔室3内的液面高度上升至溢流管8高度时,上腔室3内的积液会经溢流管8流入到计量壶9内,计量壶9的重量增大,计量壶9下降通过第一杠杆10拉动盖板6克服自重和上方积液的压力向上运动,使通孔5打开;通孔5打开后上腔室3内的积液经通孔5流入到下腔室4内,浮子11下降到上腔室3底部,浮子11下降通过第二杠杆14带动活塞13向上运动到活塞缸12的顶部,压下计时开关22,计时器21记录一次时间;同时,活塞13上升使活塞13下方的活塞缸12内产生负压,在此负压的作用下,第一单向阀16和第三单向阀20打开,下腔室4内的积液经第一导管15和第一单向阀16流入到活塞缸12内,计量壶9内的积液经第二导管19和第三单向阀20流入活塞缸12内,因为活塞缸12的容积大于等于上腔室3位于溢流管8下方部分的容积与计量壶9的容积之和,所以上腔室3流入下腔室4内的积液和计量壶9内的积液可全部流入活塞刚12内,计量壶9内的积液流出后,计量壶9的重量减小,盖板6在自重的作用下下降,将通孔5再次封闭,上腔室3内再次开始收集积液,随着上腔室3内的液面逐渐升高,浮子11随之升高,活塞13逐渐下降挤压活塞缸12内的积液,第二单向阀18打开,活塞缸12内的积液通过第二单向阀18从排液管17排出,直至上腔室3内的液面高度达到溢流管8位置,活塞13下降到活塞缸12的底部,活塞缸12内积液被全部排出,同时上腔室3内的积液流入到计量壶9内盖板6再次打开,上腔室3内的积液流入到下腔室4内,浮子11下降,活塞13上升,如此循环,实现上腔室3内的积液自动定量排出。

在活塞13排液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活塞缸12内液面的高度,从而间接获知上腔室13内的液面高度,可大致知晓积液的排出速度。

当医护人员需要获取患者腹腔内积液的准确排液速度时,则查看计时器2120记录的一系列时间数值,计算出每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的时间差值,然后用盖板6打开时上腔室3内的积液量除以此时间差值,即为此段时间内的积液引流速度,按时间顺序依次计算出各时间段内的引流速度,即可得出积液引流速度的变化趋势,用于诊断患者的病理特征或康复情况等医疗数据。

本发明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本发明通过杠杆、盖板6以及计量壶9控制上腔室3内的积液达到一定量后自动排出,不需人工干预,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和看护人员的工作量,可避免由于医护人员或看护人员疏忽,储满引流液体没有及时倒掉而外溢或逆流回人体,造成医源性污染;又通过浮子11、杠杆和活塞13实现上腔室3的集液排液过程与活塞缸12的进液排液过程的联动,实现集液排液的自动循环,可持续自动工作运行;另外,本发明还加装了计时器21,能自动记录上腔室3每次排液的时间值,通过相邻两次的时间差即可计算出此时间段内的引流速度,通过比较或绘制多段时间内引流速度的变化曲线可得出引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可用于诊断患者的病理特征或康复情况等医疗数据。

综上,本发明不需专人看护,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避免由于积液没有及时处理导致的医源性污染,能计算出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因此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有效,功能全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