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口腔速溶散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83089发布日期:2018-08-04 11:0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保健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用口腔速溶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儿童与老人是吞咽功能不足的特殊人群,也是疾病的高发人群。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人口约为2.2亿,预计到2024年,儿童有望达到2.65亿。通过调查儿童就医门诊量发现,0-4岁儿童的两周患病率高达174.2%,5-14岁的儿童两周患病率也高达76.9%。对于老年人,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儿童与老人,其共同之处在于吞咽功能不足,需要成人或年轻人监护服药。现有的给药剂型又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以片剂、丸剂、胶囊剂为代表的固体制剂,虽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短,药物溶解少、苦味刺激较弱,但却不适用于吞咽困难的儿童或老人,加之临床上常需要破坏原剂型以分剂量给药,又会造成药物粉末的大面积暴露。散剂虽然便于吞咽,但由于其苦涩味突出、砂粒感强、滞留时间长,服用后口腔残留多,各种不愉快味道交织,往往需要大量饮水,还可能引起反射性的呛咳,因而并不受患者喜欢。因此,如何针对老人与儿童的生理特点,设计出口感优良、易于吞服的剂型,对于老人与儿童自主服药,保证服药连续性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散剂因需要大量饮水易引起反射性呛咳,而无法适用于吞咽功能不足的儿童与老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用口腔速溶散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用口腔速溶散,由药物和辅料制成,其粒径小于50μm,所述辅料包括水溶性辅料。

本发明口腔速溶散是由药物与水溶性辅料混合制备成的粒径小于50μm的粉末,服用时,水溶性辅料遇唾液溶解,同时刺激口腔瞬时产生大量唾液,促进水溶性辅料溶解充分,使唾液呈高渗透压状态,大量唾液可促进药物粉末快速吞咽,并且,抑制药物在口腔中的溶解释放,使得本发明可在无水状态下服用,避免儿童与老人在饮水服药时造成反射性呛咳,并且,该口腔速溶散服用时无砂粒感,口腔滞留时间短,服用后口腔残留少。

进一步地,药物为化学药物或中药。

进一步地,所述化学药物为化学药单体或其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为中药原生药粉、中药浸膏粉或中药油脂与提取物。

进一步地,化学药物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40):20。

进一步地,中药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30):10。

进一步地,水溶性辅料包括蔗糖粉、葡萄糖粉、乳糖粉、甘露醇、可溶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水溶性辅料亲水性好,均可刺激口腔瞬时产生大量唾液,且具有一定的甜味,能够对药物进行矫味,使得儿童与老人易于接受。

进一步地,辅料还包括矫味剂。

进一步地,矫味剂包括木糖醇、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菊糖苷、纽甜、三氯蔗糖、糖精、麦芽糖醇、薄荷脑、薄荷油、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虽然口服液体制剂也具有便于吞咽的作用,但药物多以分子态或胶体形式存在,分散度大,尤其是苦味成分能瞬时形成广泛而强烈的刺激,由于苦味感知受体与甜味受体并不相同,使得常规的甜味物质矫味难以掩蔽制剂苦味,而本发明在散剂的基础上进行矫味,药物苦味掩蔽效果好。

进一步地,辅料还包括包覆掩味剂。

进一步地,包覆掩味剂包括二氧化硅、多孔淀粉、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儿童与老人对药物不愉快的气味耐受性差,本发明口腔速溶散通过添加包覆掩味剂,掩蔽药物涩味、腥臭味,降低苦味,并伴随有愉悦的甜、酸味与清凉感,使得儿童与老人易于接受,减小服药困难。

一种药用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药物研磨制备成粒径为5-20μm的粉末;

(2)将水溶性辅料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2-3μm的粉末;

(3)将步骤(1)和步骤(2)中的粉末混匀,即得所述药用口腔速溶散。

进一步地,辅料包括包覆掩味剂时,步骤(1)中,将药物与包覆掩味剂混合研磨制备成粒径为5-20μm的粉末。

进一步地,辅料包括矫味剂时,步骤(2)中,将水溶性辅料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矫味剂一起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2-3μm的粉末。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水溶性辅料刺激口腔瞬时产生大量唾液,水溶性辅料溶于唾液,使唾液呈高渗透压状态,大量唾液可促进药物粉末快速吞咽,并且,抑制药物在口腔中的溶解释放,使得本发明可在无水状态下服用,避免儿童与老人在饮水服药时造成反射性呛咳,并且,该口腔速溶散服用时无砂粒感,口腔滞留时间短,服用后口腔残留少;

2.相对于口服液体制剂由于药物分子分散度大,常规的甜味物质矫味难以掩蔽制剂苦味,本发明在散剂的基础上进行矫味,药物苦味掩蔽效果好,并且还可通过包覆掩味剂掩蔽涩味、腥臭味,降低苦味,并伴随有愉悦的甜、酸味与清凉感,使得儿童与老人易于接受,减小服药困难,从而保证服药连续性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川贝母粗粉与川贝母口腔速溶散电子舌信号pca图;

图2为vas苦味评分标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1

美洲大蠊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美洲大蠊10份、蔗糖粉2-4份、葡萄糖粉0.2-0.5份、二氧化硅0.5-1份、多孔淀粉0.2-0.5份、木糖醇1-2份、麦芽糖醇1-2份、薄荷脑0.05-0.1份。

美洲大蠊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美洲大蠊与二氧化硅、多孔淀粉混合,采用振动磨研磨至5-20μm,蔗糖粉和葡萄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木糖醇、麦芽糖醇、薄荷脑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振动磨介质填充率不低于80%,得到美洲大蠊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2

三七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三七6份、蔗糖粉1-2份、葡萄糖粉1-2份、二氧化硅0.05-0.1份、麦芽糖醇0.1-0.2份、柠檬酸0.05-0.1份。

三七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三七与二氧化硅混合,采用振动磨研磨至5-20μm,蔗糖粉和葡萄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麦芽糖醇、柠檬酸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三七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3

川贝母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川贝母6份、蔗糖粉1-2份、葡萄糖粉1-2份、二氧化硅0.05-0.1份、阿斯巴甜0.05-0.2份、柠檬酸0.1-0.2份。

川贝母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川贝母与二氧化硅混合,采用振动磨研磨至5-20μm,蔗糖粉和葡萄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阿斯巴甜、柠檬酸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川贝母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4

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破壁灵芝孢子粉6份、蔗糖粉1-2份、二氧化硅0.1-0.5份、柠檬酸0.05-0.1份、薄荷脑0.01-0.1份、木糖醇2-5份。

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破壁灵芝孢子粉与二氧化硅混合,采用振动磨研磨至5-20μm,蔗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柠檬酸、薄荷脑、木糖醇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5

天麻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天麻7份、蔗糖粉2份、葡萄糖粉1份。

天麻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采用振动磨将天麻研磨至5-20μm,蔗糖粉、葡萄糖粉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天麻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6

丹参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丹参6份、蔗糖粉2份、葡萄糖粉1份、阿斯巴甜0.05-0.1份、薄荷脑0.05-0.1份。

丹参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采用振动磨将丹参研磨至5-20μm,蔗糖粉和葡萄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阿斯巴甜、薄荷脑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丹参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7

人参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人参6份、葡萄糖粉3-4份、纽甜0.05-0.1份、柠檬酸0.05-0.1份、薄荷脑0.05-0.1份。

人参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采用振动磨将人参研磨至5-20μm,葡萄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纽甜、柠檬酸、薄荷脑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人参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8

感咳双清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穿心莲内酯1份、黄芩苷4份、蔗糖粉5-10份、二氧化硅0.1-0.5份、木糖醇1-2份、阿斯巴甜0.2-0.5份、薄荷脑0.1-0.3份、柠檬酸0.1-0.3份。

感咳双清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黄芩苷、穿心莲内酯与二氧化硅混合,采用振动磨研磨至5-20μm,蔗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木糖醇、阿斯巴甜、薄荷脑、柠檬酸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感咳双清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9

小儿复方鸡内金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鸡内金3.4份、六神曲6.6份、蔗糖粉1-3份、葡萄糖粉2-4份、多孔淀粉1-2份、薄荷脑0.1-0.3份、柠檬酸0.1-0.3份。

小儿复方鸡内金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鸡内金、六神曲与多孔淀粉混合,采用振动磨研磨至5-20μm,蔗糖粉和葡萄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薄荷脑、柠檬酸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小儿复方鸡内金口腔速溶散。

实施例10

抗感口腔速溶散,以重量份计,包括由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制备的抗感浸膏粉3份、蔗糖粉2份、麦芽糖醇0.2-0.5份、薄荷脑0.01-0.05份、柠檬酸0.01-0.05份。

抗感口腔速溶散的制备方法:采用振动磨将抗感浸膏粉研磨至5-20μm,蔗糖粉研磨制备成粒径为0.3-5μm的粉末后与麦芽糖醇、薄荷脑、柠檬酸混合研磨至0.2-3μm,上述两部分粉末在振动磨中混匀,得到抗感口腔速溶散。

实验例1

川贝母口腔速溶散制备:取川贝母粗粉240g与4g二氧化硅,投入振动磨中,介质填充率80%,柱状不锈钢介质,振幅4mm,研磨时间18min,工作温度20℃,取出,即为样品1,测定粒径。取蔗糖粉(0.3-5μm)80g、葡萄糖粉(0.3-5μm)40g、阿斯巴甜2g、柠檬酸4g置于振动磨中,混合研磨4min,取出,即为样品2,测定粒径。将样品1与样品2在振动磨中混合8min,取出,即得川贝母口腔速溶散,测定粒径。

(1)粒径测定:马尔文粒径测定仪干法测定,样品测定时间12s,背景时间8s,普通模式,采样信号强度0.5-6;分散进样控制:空气压力200kpa,进样速度50%;依上述条件建立测定标准操作测量程序sop。测定结果见表1,样品1的粒径范围d0.9在18μm左右,样品2的粒径范围d0.9在2.833μm左右,样品3的粒径范围d0.9在38μm左右;而传统的川贝母粉的d0.9在90μm左右。

表1粒径测定结果

(2)即溶性测定:取0.1g川贝母口腔速溶散和0.1g川贝母粗粉分别装于小转篮中,将小转篮缓缓浸入人工唾液中,10秒后提起,观察转篮内有无粉末残留,若无残留,证明即溶性良好。结果表明,0.1g川贝母口腔速溶散在4-6s完全溶化,样品的即溶性良好,而川贝母粗粉在10s内仅有极少粉末溶化,部分粉末润湿,大部分仍停留在转篮中。

(3)电子舌测定:采集温度25℃,数据采集时间120s,采集周期1s,搅动速度1r·s-1。以超纯水为清洗液,每次测量样品前清洗传感器10s。取0.5g川贝母粗粉与0.5g川贝母口腔速溶散,分别置于50ml标配烧杯中,进行测定。每份样品按上述方法平行测定10次,为得到稳定可靠数据,取最后3次数据作为输出值,每份样品的3次输出值取平均值作为后期处理数据。测定结果见图1,川贝母粗粉与川贝母口腔速溶散在电子舌信号系统中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说明,制备成口腔速溶散后,川贝母的味道发生了明显变化。

(4)口感测定:以成人为志愿者受体,选择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vas是一种在医学上表示疼痛的方法,也是对情绪、苦味和温热感、味道满意度等的量化,具有简单、直观的优势,并且对志愿者不会造成思绪负担。根据vas苦味评分标准图,志愿者根据所尝样品的强弱进行评分。

如图2,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而苦味程度分级法与疼痛类似,苦味的强弱没有相应的生理学指标可以应用,因此参考“临床常用的疼痛分级方法(vas)”,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苦,另一端为10,表示极端强烈的苦味不能接受,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苦味,如微苦、温和的苦、中等强度的苦、强烈的苦但勉强能接受。

志愿者口尝实验表明,川贝母粗粉有明显的砂粒感,味苦,不易吞咽,而川贝母口腔速溶散服用后无任何砂粒感,味甜微酸,入口即化,无明显苦味。10名志愿者vas评分表明,川贝母粗粉的vas评分为6.01±1.40,属于中等程度的苦,而川贝母口腔速溶散的vas评分为1.63±0.52,属于微苦,口感得以明显改善。

(5)色泽均匀性测定:取川贝母口腔速溶散,平铺于白纸上,刮平,色泽为浅白灰色,无肉眼可见第二种颜色。

实验例2

小儿复方鸡内金口腔速溶散制备:取鸡内金粗粉68g、六神曲132g与多孔淀粉40g,投入振动磨中,介质填充率80%,柱状不锈钢介质,振幅4mm,研磨时间5.6min,工作温度20℃,取出,即为样品1。取蔗糖粉(0.3-5μm)60g、葡萄糖粉(0.3-5μm)40g、薄荷脑4g、柠檬酸6g置于振动磨中,混合研磨2min,取出,即为样品2。将样品1与样品2在振动磨中混合3min,取出,即得小儿复方鸡内金口腔速溶散,将小儿复方鸡内金口腔速溶散与市售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口腔速溶散的粒径显著小于市售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即溶性在4-7s,也明显优于市售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市售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存在强烈的鸡内金的腥味,制备成口腔速溶散后,腥味得以较好的掩盖,口感也得以优化。

表2小儿复方鸡内金口腔速溶散与市售品性能对比

实验例3

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制备:取破壁灵芝孢子粉240g与二氧化硅8g,投入振动磨中,介质填充率80%,柱状不锈钢介质,振幅4mm,研磨时间4min,工作温度20℃,取出,即为样品1。取蔗糖粉(0.3-5μm)80g、木糖醇160g、柠檬酸2g、薄荷脑2g置于振动磨中,混合研磨3min,取出,即为样品2。将样品1与样品2在振动磨中混合2min,取出,即为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将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破壁灵芝孢子粉的粒径显著小于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但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即溶性>10s,而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即溶性在3-5s范围,口腔速溶散的即溶性明显更优。破壁灵芝孢子粉直接放入口中伴随有轻微的苦涩味与油脂味,而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入口即溶,苦涩味与油脂味被完全掩盖,味甜酸,伴有清凉感,口感也得以优化。

表3破壁灵芝孢子粉口腔速溶散与破壁灵芝孢子粉性能对比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