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83365发布日期:2018-11-27 22:0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靶向药物的制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癌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然而化疗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传统抗癌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也攻击正常细胞,副作用极大。如何使抗癌药物只在肿瘤组织部位释放,而不影响正常的细胞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精准医疗成为治疗肿瘤的首选,其中靶向治疗从90年代后期开始在治疗某些类型癌症上得到明显的效果,与化疗一样可以有效治疗癌症,但是副作用与化疗相较之下减少许多。

精准靶向治疗在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这项治疗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异性对抗癌细胞的不正常或失调蛋白质的小分子。阿霉素作为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对rna的抑制作用最强,抗瘤谱较广,对多种肿瘤均有作用,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各种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都有杀灭作用。用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乳腺癌、支气管肺癌、卵巢癌、软组织肉瘤、成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膀胱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睾丸癌、胃癌、肝癌等治疗,可有效用于靶向治疗中。

专利申请号201611114106.x公开了一种fe3o4表面双修饰的阿霉素靶向药物的制备方法,先用fecl2·4h2o、fecl3·6h2o和柠檬酸为原料,在氨水、水合肼和水为反应媒介下,反应和干燥得到柠檬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然后在偶联剂和水合肼作用下与双羧基聚乙二醇反应和干燥,得到柠檬酸/聚乙二醇双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甲醇溶液中与阿霉素反应,干燥后得到得到fe3o4表面双修饰的阿霉素靶向药物;此发明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能和酸敏感的药物缓释行为的fe3o4表面双修饰的阿霉素靶向药物的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号201410019998.x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制备方法。此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免疫治疗和主动靶向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协同治疗肿瘤(癌症),且疗效显著。该阿霉素-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由阿霉素和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得。

专利申请号201510469458.6公开了一种交联线粒体靶向阿霉素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由盐酸阿霉素、磷脂、胆固醇和可交联线粒体靶向聚乙二醇化磷脂药用材料组成,所述盐酸阿霉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5~20),磷脂、胆固醇、可交联线粒体靶向聚乙二醇化磷脂药用材料的摩尔比为(50~90):(2~47):(3~8),可交联线粒体靶向聚乙二醇化磷脂药用材料的结构式为所述结构式中,n=10,12,14,16。此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此发明所述交联线粒体靶向阿霉素脂质体不仅具有线粒体靶向性,而且肿瘤细胞摄取量大,安全性高。

专利申请号201510564401.4公开了一种乳腺癌靶向多肽偶联阿霉素的制备及应用。此发明所述的细胞穿膜肽,由9个氨基酸组成,而且是亲水性和疏水性交替组合的,此发明通过固相合成的方法得到所需多肽,并且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与阿霉素偶联,此发明还提供连接物的肿瘤靶向作用。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的阿霉素类药主要通过负载来治疗癌症,但由于指向不明,但始终是以化疗药物的化学治疗作用为主,不能完全克服耐药性,为了较好的穿透溶酶体膜作用于细胞,提高阿霉素类药物靶向治疗作用,需要对运载体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及制备方法,可有效提高治疗肿瘤中指向明确,对溶酶体膜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对于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的制备方法,所述纳米药是通过在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的本体聚合过程中,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支化空穴中,再进行沉淀、洗涤、真空干燥而制得,具体的制备步骤为:

a、将阿霉素类药物与二氧化硅气凝胶、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制成胶体液;

b、向步骤a制得的胶体液中加入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升温进行本体聚合,生成超支化聚磷酸酯,并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支化空穴中;

c、将步骤b制得的负载阿霉素类药物的超支化聚磷酸酯分散于乙醇中,采用丙酮进行沉淀、洗涤,再真空干燥处理,制得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孔隙率为95~99%,平均孔径为30~50nm。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阿霉素30~40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0~15重量份、壳聚糖8~12重量份、水33~52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搅拌分散的搅拌速度为120~200r/min,时间为20~3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胶体液30~50重量份、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50~7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聚合温度为50~60℃,压力为50~100kpa,时间为3~5h。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超支化聚磷酸酯20~30重量份、乙醇70~80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洗涤采用无水乙醇,洗涤的次数为3~5次。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50~70℃,真空度为0.005~0.01pa,时间为24~36h。

超支化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众多的表面官能团使其表面可以同时键合药物分子、靶向基团和显影分子,并且可以通过改性提高其溶解性能。利用超支化聚合物的内部空腔(即支化空穴)对药物分子进行物理包埋,或者在其表面缀合药物分子,在癌细胞的特殊环境中释放出原药,可以实现定向给药。因此,本发明采用超支化聚磷酸酯作为药物载体,并在其本体聚合的过程中原位包埋阿霉素类药物,既可实现缓释及靶向效果,还能提高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

本发明上述内容还提出一种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由以下步骤制得:a、将阿霉素类药物与二氧化硅气凝胶、壳聚糖加入水中制成胶体液;b、向胶体液中加入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升温生成负载阿霉素类药物的超支化聚磷酸酯;c、分散于乙醇中,沉淀洗涤并真空干燥,即得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提出了通过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超支化聚磷酸酯制备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的方法。

2.本发明通过加在超支化聚磷酸酯形成的过程中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支化空穴中,不但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而且携带药物稳定,指向明确,对溶酶体膜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以靶向性的杀死癌细胞。

3.本发明制备的靶向药对肿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地克服癌细胞的耐药性,对乳腺癌、成骨肉瘤、膀胱癌、肝癌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方法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a、将阿霉素类药物与二氧化硅气凝胶、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制成胶体液;

b、向步骤a制得的胶体液中加入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升温进行本体聚合,生成超支化聚磷酸酯,并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支化空穴中;

c、将步骤b制得的负载阿霉素类药物的超支化聚磷酸酯分散于乙醇中,采用丙酮进行沉淀、洗涤,再真空干燥处理,制得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

步骤a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孔隙率为98%;。

步骤a中,阿霉素35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2重量份、壳聚糖10重量份、水43重量份;步骤c中,超支化聚磷酸酯25重量份、乙醇75重量份;步骤b中,胶体液40重量份、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60重量份;

步骤a中,搅拌分散的搅拌速度为160r/min,时间为25min;步骤b中,聚合温度为55℃,时间为4h;步骤c中,洗涤的次数为4次;步骤c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时间为30h。

实施例2

a、将阿霉素类药物与二氧化硅气凝胶、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制成胶体液;

b、向步骤a制得的胶体液中加入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升温进行本体聚合,生成超支化聚磷酸酯,并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支化空穴中;

c、将步骤b制得的负载阿霉素类药物的超支化聚磷酸酯分散于乙醇中,采用丙酮进行沉淀、洗涤,再真空干燥处理,制得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

步骤a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孔隙率为95%;。

步骤a中,阿霉素30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0重量份、壳聚糖8重量份、水52重量份;步骤c中,超支化聚磷酸酯20重量份、乙醇80重量份;步骤b中,胶体液30重量份、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70重量份;

步骤a中,搅拌分散的搅拌速度为120r/min,时间为30min;步骤b中,聚合温度为50℃,时间为5h;步骤c中,洗涤的次数为3次;步骤c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50℃,时间为36h。

实施例3

a、将阿霉素类药物与二氧化硅气凝胶、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制成胶体液;

b、向步骤a制得的胶体液中加入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升温进行本体聚合,生成超支化聚磷酸酯,并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支化空穴中;

c、将步骤b制得的负载阿霉素类药物的超支化聚磷酸酯分散于乙醇中,采用丙酮进行沉淀、洗涤,再真空干燥处理,制得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

步骤a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孔隙率为99%;。

步骤a中,阿霉素40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5重量份、壳聚糖12重量份、水33重量份;步骤c中,超支化聚磷酸酯30重量份、乙醇70重量份;步骤b中,胶体液50重量份、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50重量份;

步骤a中,搅拌分散的搅拌速度为200r/min,时间为20min;步骤b中,聚合温度为60℃,时间为3h;步骤c中,洗涤的次数为5次;步骤c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70℃,时间为24h。

实施例4

a、将阿霉素类药物与二氧化硅气凝胶、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制成胶体液;

b、向步骤a制得的胶体液中加入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升温进行本体聚合,生成超支化聚磷酸酯,并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支化空穴中;

c、将步骤b制得的负载阿霉素类药物的超支化聚磷酸酯分散于乙醇中,采用丙酮进行沉淀、洗涤,再真空干燥处理,制得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

步骤a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孔隙率为96%;。

步骤a中,阿霉素32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2重量份、壳聚糖9重量份、水47重量份;步骤c中,超支化聚磷酸酯23重量份、乙醇77重量份;步骤b中,胶体液35重量份、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65重量份;

步骤a中,搅拌分散的搅拌速度为140r/min,时间为28min;步骤b中,聚合温度为52℃,时间为4.5h;步骤c中,洗涤的次数为3次;步骤c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55℃,时间为32h。

实施例5

a、将阿霉素类药物与二氧化硅气凝胶、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制成胶体液;

b、向步骤a制得的胶体液中加入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升温进行本体聚合,生成超支化聚磷酸酯,并将阿霉素类药物埋入支化空穴中;

c、将步骤b制得的负载阿霉素类药物的超支化聚磷酸酯分散于乙醇中,采用丙酮进行沉淀、洗涤,再真空干燥处理,制得用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纳米药。

步骤a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孔隙率为98%;。

步骤a中,阿霉素38重量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4重量份、壳聚糖11重量份、水37重量份;步骤c中,超支化聚磷酸酯27重量份、乙醇73重量份;步骤b中,胶体液45重量份、ab型环状磷酸酯单体55重量份;

步骤a中,搅拌分散的搅拌速度为180r/min,时间为24min;步骤b中,聚合温度为58℃,时间为3.5h;步骤c中,洗涤的次数为5次;步骤c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5℃,时间为28h。

上述实施例1~5得到的靶向药与直接注射阿霉素类药物对肿瘤生长率的影响比较:将1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瘤模型作为试验对象,经耳缘静脉注入5ml本发明制得的靶向药,测定肿瘤生长率。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