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夹持结构的混药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5343发布日期:2018-12-22 09:0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夹持结构的混药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药器,特别涉及一种带夹持结构的混药杯。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西林瓶盛装的粉针剂、冻干、粉针剂时,需要通过注射器将输液软袋中的药水或注射用水抽出注入西林瓶内,重复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内有足够的药液;然后再将西林瓶反复摇动直到瓶内的药剂混合均匀,再用注射器将西林瓶内药液抽出注入输液软袋中,如此反复,直到瓶内的药液被抽完为止。

首先,注射器反复刺穿西林瓶及大输液包装的胶塞,不仅易产生橡胶屑,而且针头与空气接触后又与药液接触,这些因素均使药液受到污染,从而造成用药安全问题。

其次,传统的配液方式,是先配药再注射,事先将西林瓶中的药抽吸至输液软袋中,再将配好药的输液软袋带至病房给患者输液。在配完药后,空置的西林瓶被放置一边,患者及医护人员完全不知道输液软袋中所配的是什么药,不具备可追溯性。一旦医护人员在配液时稍不注意出现药液溢出,或将药液配错用错,将严重影响医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患者的救治,后果都不堪设想。

再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譬如需要即配即用的药物,传统的配药方式非常不便。

现有技术中也披露了只需穿刺一次便可实现药物与溶剂混合的混药嘴。

cn202437698u公开了一种双针混药嘴,双针由针座、上针和下针组成,上针和下针设置在针座的两侧,上针和下针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沿针座的边缘向上针方向延伸形成一杯体结构的混药体,所述上针和/或下针的侧壁上、且靠近针尖开有通孔;在混药体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状、且用于防止西林瓶松动的防滑扣。cn202459338u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套的双针混药嘴,双针由针座、上针和下针组成,上针和下针设置在针座的两侧,上针和下针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沿针座的边缘向上针方向延伸形成一杯体结构的混药体,在下针上套有可伸缩的保护套;在混药体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状、且用于防止西林瓶松动的防滑扣。

以上现有技术中混药嘴的设计只需穿刺一次便可实现混药,防止了药液污染,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实现了配药过程简单,方便、安全。

然而,在上述产品的实际使用中仍然以下缺陷:1)已经装入西林瓶的混药嘴有一定的自身重量,其与输液容器仅依靠混药嘴的下针连接,在面对不同口径的输液容器的试用过程中,存在当输液容器口径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出现连接不稳,容易出现位移,晃动,或混药嘴滑出导致药液污染的问题,因此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2)现有的混药杯在临床试用的过程中,西林瓶插入以后不能拔出,不能实现西林瓶的更换。在实际临床使用中,给液量往往有一定的限制,一袋液体需要混合几个中不同的药物才能满足给药量需求,使用现有无法更换西林瓶的混药杯无法实现一袋液体对应多个剂量单位的西林瓶或一袋输液对应几种不同西林瓶药物,同时,混药杯无法更换西林瓶,造成西林瓶连同混药杯一起丢弃才能实现下一个西林瓶药物的加入,造成了医用混药杯耗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创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输液更加安全,更加经济实用的带夹持结构且可更换西林瓶的混药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药杯,包含混药卡体1,设置在混药卡体底部且沿混药卡体轴向设置的十字针2,以及连接于混药卡体底部的夹持结构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结构3由安装部3-1和弹性卡爪3-2构成,每个弹性卡爪3-2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弹性卡爪3-2的连接端与安装部3-1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部3-1与混药卡体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卡爪3-2的数量为2-8个。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每个弹性卡爪3-2内壁都设置有防滑扣3-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扣3-3在弹性卡爪3-2内壁呈倒钩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卡爪3-2的自由端沿轴向向内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倾斜角度为5-45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十字针2设置在混药卡体1内,包括针座2-1和穿过所述针座的中空针2-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十字针2与混药卡体1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结构3与混药卡1体底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其中混药卡体1由若干不连续的环状杯壁5构成;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每个不连续的环状杯壁5内壁都设置有防滑卡体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卡体6在杯壁内壁呈倒钩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不连续的环状杯壁5为偶数个。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不连续的环状杯壁5的总数为4、6、8、10或12个。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不连续的环状杯壁5长短交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长的不连续的杯壁比短的不连续杯壁宽。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混药杯带有夹持结构,可实现混药杯和输液容器的稳定连接,防止混药杯出现位移,晃动;(2)也防止混药杯从输液容器中滑出;(3)该设计能有效保证药物配制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保护;(4)该混药杯能与多种输液袋、瓶连接,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的需要,扩大了混药杯的应用范围;(5)混药卡体独特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西林瓶在混药过程中卡紧固定,垂直方向不可以拔出,当需要更换西林瓶时,将西林瓶在混药杯中倾斜一定角度即可以将西林瓶从混药杯中拔出,实现同一混药杯对应多个西林瓶,即实现了西林瓶的替换,极大的节约了医用耗材。以上西林瓶也可以为其他药物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带夹持结构的混药杯整体结构图;

图2是不含十字针的带夹持结构的混药杯结构图;

图3是十字针结构图;

图中序号:1为混药卡体;2为十字针;2-1为针座;2-2为中空针;3为夹持结构;3-1为安装部;3-2为弹性卡爪;3-3为防滑扣;4为加强筋;5为杯壁;6为防滑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一

一种混药杯,包含混药卡体1,设置在混药卡体底部且沿混药卡体轴向设置的十字针2,以及连接于混药卡体底部的夹持结构3。十字针2设置在混药卡体1内,包括针座2-1和穿过所述针座的中空针2-2。夹持结构3由安装部3-1和弹性卡爪3-2构成,每个弹性卡爪3-2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弹性卡爪3-2的连接端与安装部3-1相连。弹性卡爪3-2的数量为3个,内壁都设置有呈倒钩状的防滑扣3-3。弹性卡爪3-2的自由端沿轴向向内倾斜角度为20度。夹持结构的安装部与混药卡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整个混药杯一体成型。

实施例二

一种混药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混药卡体1由若干不连续的环状杯壁5构成;每个不连续的环状杯壁5内壁都设置有倒钩状的防滑卡体6。不连续的环状杯壁5为6个,且呈长短交替状,同时,长的不连续的杯壁比短的不连续杯壁宽。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