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1072发布日期:2019-02-26 19:33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尤其指一种在体外就能够得知体内放置管目前位置的装置,帮助医护人员在设置过程中清楚知道目前的进度,增加体内放置管插管的成功率以及速度。



背景技术:

按,现代医学的进步,让人类得以藉由医学治疗拉高平均寿命,但现代人无节制的饮食习惯以及环境的变迁,也造成更多的疾病出现,例如失智症、重度胃食道逆流以及严重胃胀气等疾病会导致病患进食、吞咽困难,而该等病患通常无法自行处理进食的动作,需要藉由管灌的方式提供人体需要的营养,一般放置于人体体内的管路皆统称为体内放置管,若是提供人体营养的管路,就会透过肠胃让病患能够直接吸收,通常以鼻胃管进行灌食,用一条管状物从鼻腔插入,经食道后到达胃的位置,而通常会由医师或有医嘱指示的护理师来执行放置鼻胃管的作业。

其中,放置体内放置管时,需要根据病患的疾病去作管路的选择,以鼻胃管为例,其需要先经过鼻咽部与食道等较为窄小的空间,因此于穿入时会受到不小的阻碍;目前,将鼻胃管置入人体内的方式随着医学的进步也有不少新的方式,最原先的置放方式即让病患侧躺或半坐卧,不以任何辅助工具直接由鼻腔插入鼻胃管,鼻胃管到达胃部时,需确定其位置是否正确,目前确定方法,以灌食空针由鼻胃管末端灌食处,打入10~20ml的空气,同时以听诊器放在病患上腹部听诊,若听到空气声,则表示鼻胃管在胃里;后来改以工具辅助插管的作业,例如在鼻胃管的前端设置一磁铁,插入病患人体内部时,医师利用另一个磁铁在人体外部导引鼻胃管的磁铁,可参考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920721a“一种鼻肠管”为鼻肠管的体内放置管,其提供一种利用磁铁以及导丝的设计,带动鼻肠管前进,加快插管作业的速度,但以先前文献所述,此种方法的成功率亦较为不稳定。

再者,内视镜问世后,可以结合体内放置管作使用,由口腔置放内视镜,与由鼻腔进入的鼻胃管一同到达胃部,透过内视镜传送出来的影像,让医师可以较清楚的知道目前鼻胃管的位置,亦能够配合放射线的设置,搭配x光的照射,更清楚知道鼻胃管于病患体内的位置,这些以内视镜为主的插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成功率;然而,其需要由病患的口中再额外插入内视镜,容易造成病患的不识感,且若有放射线的使用,也会让病患产生辐射暴露的不安。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又成功率高的体内放置管,又不会造成病患额外的不适感,即为发明人思及之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今,发明人即是鉴于上述现有的体内放置管于实际实施使用时仍具有多处缺失,于是乃一本孜孜不倦的精神,并藉由其丰富专业知识及多年的实务经验所辅佐,而加以改善,并据此研创出本发明。

本发明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其能够于医师在置放体内放置管作业时或完成后,于病患体内定位出体内放置管的所在位置,避免放错体内放置管的位置,例如气管,而引起并发症。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发明一种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其包含有一管体,具有一侵入端与一手持端,侵入端与手持端相通;一磁场线圈,埋藏于管体的侵入端内部;以及一感应电路板,含有一感应线圈以及一电性连接感应线圈的警示元件。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管体可例如以硅脂(silicone)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制成。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供电模组与磁场线圈的电性连接是透过埋藏于管体内的电线。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警示元件可例如为蜂鸣器或led。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感应电路板进一步含有一统计芯片。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磁场线圈的频率为120khz~140khz。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体内放置管为鼻胃管、鼻肠管、尿管或胸管其中之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体内放置管进一步具有一供电模组,设置于手持端,并电性连接磁场线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其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其较佳实施例的实际操作示意图。

附图的符号简单说明:

(1)管体(11)侵入端

(12)手持端(2)磁场线圈

(3)供电模组(4)感应电路板

(41)感应线圈(42)警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及其结构功能上的优点,将依据以下图面所示的结构,配合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使审查员能对本发明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其包含有一管体(1),具有一侵入端(11)与一手持端(12),侵入端(11)与手持端(12)相通;一磁场线圈(2),埋藏于管体(1)的侵入端(11)内部,其中管体(1)可例如以硅脂(silicone)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制成;以及一感应电路板(4),含有一感应线圈(41)、一电性连接感应线圈(41)的警示元件(42)以及一统计芯片。

藉此,以电磁感应的方式让感应电路板(4)的感应线圈(41)产生感应电动势,启动警示元件(42),产生提醒的效果,警示元件(42)可例如为蜂鸣器或led,主要让医师能够注意到的效果即可,其中磁场线圈(2)所发出的频率为120khz~140khz;若磁场强度不够能产生电磁感应,可进一步设置一供电模组(3)于管体(1)的手持端(12),并透过埋藏于管体(1)内部的电线电性连接磁场线圈(2),透过供电模组(3)再提供电力给磁场线圈(2),用以加强感应电动势。

此外,藉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可进一步证明本发明可实际应用的范围,但不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中,体内放置管以鼻胃管作为实施例,医师会握住鼻胃管的管体(1)的手持端(12),将侵入端(11)从病患的鼻腔开始插入,会先经过食道再到胃部,过程中侵入端(11)的磁场线圈(2)产生磁场,医师再拿着感应电路板(4)靠近病患的身体,感应电路板与病患身体的距离约为10~15公分,当感应线圈(41)与磁场线圈(2)接近时,磁场线圈所发出120khz~140khz的频率,会因电磁感应的原理,让感应线圈(41)产生电压,使相连接的警示元件(42)作动,若磁场线圈的频率太高或太低,皆会让感应线圈无法产生电压;一般可用led作为警示元件(42),作动时led会发光,此时医师就会知道目前鼻胃管的侵入端(11)在病患体内的哪个位置。

若磁场强度不够让感应电路板(4)的感应线圈(41)产生能驱动警示元件(42)的电压,可再启动配置于管体(1)的手持端(12)的供电模组(3),经由埋藏于管体(1)内部的电线提供额外的电力给磁场线圈(2),以达到顺利产生电磁感应并加强感应电动势的目的。

借着此led的灯光,医师就能快速的调整鼻胃管的位置,并精准地让管体(1)的侵入端(11),到达胃部的区域;完成鼻胃管的插管程序后,即可再接下来的几周进行灌食的步骤,让病患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分。

此外,感应电路板(4)的统计芯片具有记录病患使用的鼻胃管的功能,一位病患可能会因自身的身体状况,而替换过1支以上的鼻胃管,每支鼻胃管根据病患身体适合的使用时限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管体(1)放入病患体内前即可启动感应电路板(4)的统计芯片,其即会先回传信息给医师或护理师随身的电子设备,让医护人员知道此病患正在使用的鼻胃管已经使用了多长的时间,也可以一并统计此病患使用了几支鼻胃管,让医护人员更清楚了解病患的状况。

由上述的实施说明可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具有磁场线圈以及感应线圈,利用电磁感应的电生磁、磁生电的现象,让通电的磁场线圈能使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以提供感应电路板上所电性连接的警示元件得以作动,以感应方式连接人体内部以及外部,为一种相当创新的做法。

2.本发明具有定位装置的体内放置管的感应电路板能够作为定位装置用,其藉由已经产生电力的感应线圈,让警示元件可以作动出不同的提醒效果,例如声音、灯光等,由其所产生的效果,让医师能够清楚知道体内放置管的位置,能够提升体内放置管到目标位置的速度及成功率;相较于先前需要以额外的内视镜、放射线等装置以视觉辨识的方式才能清楚得知体内放置管的位置,本发明不需要额外于病患体内插入其他东西,让病患不会感到不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