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2004发布日期:2019-01-08 20:30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



背景技术:

痴呆是描述大脑内的神经元因功能障碍或死亡导致的一系列学习记忆、行为及推理、复杂注意、执行功能等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常见步态异常、尿频、尿急及记忆力减退、善忘、思考和学习能力减退等。

记忆力减退由多种原因,包括高动力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滥用镇静药等。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而高龄、吸烟、痴呆家族史、复发性卒中史和低血压者等人群易患血管性痴呆。

而血管性痴呆病性多为虚实夹杂,常因气虚阴亏,痰饮内生,酿毒成浊,瘀血阻络,痰瘀互结,而败坏脑络,殃及脑髓,阻闭清窍,蒙蔽神明,从而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香包又叫香囊、容臭、香缨、香球、佩帏、馨香,是一种由盛载香料的囊包。香包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具有芳香除湿功效的中药材粉末,外表绣以各种图案的实体造型工艺品。它形状象包,填充物又有香味,故称香包。香包由于内盛放对人体无害的香料,留香持久,香味适中、香味扩散平缓、不会引起皮肤过敏,深受人们喜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包括袋子和位于袋子内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主料:迷迭香5-15份、薄荷3-9份、丁香3-9份;辅料:艾叶1-3份、冰片1-3份、藿香3-6份、苍术1-3份。

优选地,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包括袋子和位于袋子内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主料:迷迭香10份、薄荷6份、丁香6份;辅料:艾叶2份、冰片2份、藿香3份、苍术2份。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比例称取各组分,清洗、晾干、粉碎,过80目筛,将过筛后的各组分混合均匀,缝制于袋子内。

本发明药物中,迷迭香性温;味辛;归肺、胃、脾经;功能主治:发汗、健脾;安神;止痛。主治各种头痛;防止早期脱发。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功能主治: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主治分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丁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治胃寒呕吐、呃逆,腹泻、肾虚阳痿。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腹中冷痛,经行腹痛。冰片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脾、肺经;功效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主治用于窍闭神昏,疮疡,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功效主治:化湿,解暑,止呕,主治湿阻中焦,脘腹胀闷,呕恶纳呆,暑湿,湿温,胃逆呕吐。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经;功效主治:燥湿健脾,辟秽,祛风湿,主治湿浊中阻,腹胀呕恶,风寒湿痹,足膝肿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

本发明的组方:迷迭香中含有迷迭香精油、迷迭香酸、迷迭香酚、熊果酸、茶多酚等成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消除异味、调节人体功能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嗅觉在学习记忆中占有一定的作用。芳香提取物可通过嗅觉通路将信号传递至下丘脑、杏仁核及海马。迷迭香具有增强注意力、促进血液循环、抗抑郁等功能。迷迭香作用于脑梗死的sd大鼠,具有改善学习记忆,提高海马内5-羟色胺含量的作用。临床试验证实迷迭香吸嗅方式干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患者,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改善认知障碍作用,且具有安全性好,依从性高、方便等优点。

中医认为薄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吸嗅薄荷醇有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的作用。

丁香属于芳香开窍类药物,具有醒脑提神的功效,其治疗脑部疾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代丁香类药物仍然用于治疗神经障碍、癫痫、脑血管疾病以及ad等疾病。实验研究丁香酚吸嗅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学习障碍的影响。丁香酚吸嗅可改善学习记忆障碍。

本发明所述的增强记忆功能、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制作方法简便、药物组合合理、效果好、成本较低、无任何毒副反应,具有增强记忆功能、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提神醒脑、芳香开窍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香包用于临床的情况如下:治疗266例,男性136例,占51%,女性130例,占49%。

诊断依据: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痴呆诊断标准: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痴呆诊断标准做出诊断(周仲瑛.中医内科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以及结合本病特点制定脾肾亏虚、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主症:表情呆钝,智力减退,口齿含糊,腰膝酸软,气短懒言,痞满不适,口多涎沫,舌质淡,苔白,脉沉或滑。

次症:失认失算,词不达意,失眠健忘,或喃喃自语,或终日无语,不思饮食,头重如裹,或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鸡鸣泄泻,舌体胖大,苔少或五苔,脉滑或细弱,双尺尤甚。

疗效评定:疗效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共4级。计算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临床控制: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生活自理,能恢复一般社会活动;

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恢复正常,定向基本健全,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反应一般,生活可自理;

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仍迟钝,智力和人格仍有障碍;

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甚至继续发展。

治疗方法:取迷迭香10g、薄荷6g、丁香6g;辅料:艾叶2g、冰片2g、藿香3g、苍术2g,将上述各组分清洗、晾干、粉碎,过80目筛,将粉碎后的各组分混合均匀缝制于袋子内,患者佩戴。

治疗结果:临床控制220例,占83%,显效26例,占10%,有效14例,占5%,无效6例,占2%。总有效率达98%。使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典型案例:

1.李某,男,2016年初诊。表情呆钝,口齿含糊,腰膝酸软,不思饮食,健忘,使用本发明香包8个月后,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

2.张某,男,2016年初诊。失眠健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思想,脉滑,使用本发明香包6个月后,主要症状大部分恢复正常,反应一般,生活可自理。

3.王某,女,2017年初诊。失眠健忘,脉沉,终日无语,不思饮食,使用本发明香包6个月后,主要症状有所减轻,生活可自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包括袋子和位于袋子内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主料:迷迭香15g、薄荷9g、丁香9g;辅料:艾叶3g、冰片3g、藿香6g、苍术3g。按比例称取各组分,清洗、晾干、粉碎,过80目筛,将过筛后的各组分混合均匀,缝制于袋子内。本实施例所制药物,同样采用上述的诊断依据、疗效评定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对240名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果:临床控制194例,占81%,显效20例,占8%,有效15例,占6%,无效11例,占5%。总有效率达95%。

实施例2,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包括袋子和位于袋子内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主料:迷迭香10g、薄荷6g、丁香6g;辅料:艾叶2g、冰片2g、藿香3g、苍术2g。所述药物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香包,包括袋子和位于袋子内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主料:迷迭香5g、薄荷3g、丁香3g;辅料:艾叶1g、冰片1g、藿香4g、苍术1g。所述药物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制药物,同样采用上述的诊断依据、疗效评定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对215名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果:临床控制169例,占79%,显效22例,占10%,有效11例,占5%,无效13例,占6%。总有效率达9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